APP下载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以咸阳市为例

2021-12-15李妍蓉

山西农经 2021年8期
关键词:咸阳市培育农民

□李妍蓉

(中共咸阳市委党校 陕西 咸阳 7120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乡村产业人才是关键[1]。

1 咸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总体情况

1.1 从任务驱动型向市场需求型转变

近年来,咸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从无经验、无模式、靠任务驱动型的行政推动,转变为当前的市场需求推动,成效显著。

宜精不宜多,稳步推进培育工作。咸阳市积极转变思路,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在组织培育报名时,避免形式主义,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不搞“硬指标”。严格把关,逐户深入现场,逐人座谈,村组走访,确保把热爱农业、有一定技能和影响力及产业基础的农村能人吸收进来,使有限的培育资源用在“刀刃”上。咸阳市农业农村局组织职业农民赴本市果业强村及相关企业现场教学,总结经验,提升宣传成效。通过“理论教学+现场操作实践”“农民与专家或技术干部互动”“现场田间教学”等模式,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及宣传成效。

控制规模,确保培育实效。从培育工作的动态管理情况看,办班规模适度,产业基础、综合素质、培育需求等较高,教学氛围浓厚。学员现场观摩学习,借助微信、网络等形式互动交流,各届学员互通信息,各取所需,教学效果良好。网店创业者对学员给予及时指导,学员踊跃参加学习和参观交流,求知促发展的欲望极为强烈。

1.2 从模式化向一线指导转变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的微观基础,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骨干力量之一[2]。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呈现出“供给侧”问题,供需不匹配。随着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原有培育内容多以生产技术成熟的种植技术为主,高层次、新科技的内容偏少,难以跟上农民的现实需求。原有的培训方式单一,以讲授为主、田间地头实践参观为辅,无法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应有效开展培育前调研,强化生产经营一线指导,挖掘乡村产业人才。依靠并发动群众是发现乡村产业人才最容易也最简便的做法。应瞄准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经营一线指导培育。

1.3 从目标导向式向竞争导向式转变

农民天然的趋利性和无风险生存意识,决定了其本质上不属于现代市场经济的成熟主体。农民要真正成长为顺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新型职业农民,需要走很长的道路。例如,在指导黄花菜种植推广时,没有注意适度规模发展和提升品质,品种过于单一,未有效发挥有机种植、绿色生产的作用,未达成品牌效应。

以农户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经营单位,是全球农业的普遍规律和共同选择。家庭农场以农户为农业生产基本经营单位,其基础是农户经济。农民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的道路,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必须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选择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一定资金积累、热爱农业、敢于创新、有风险意识的人员参加培育。

有关调研显示,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返乡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企业主、农业推广人员、外出打工者回乡创业的一种重要形式。积极培育有一定发展基础的职业农民,使其成为热爱农业、创业经验丰富、有创新意识、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行家里手。培育具有这类特质的人员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促进了外出打工者返乡创业,也易于打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局面。

2 咸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建议

2.1 将培育工作上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

农村是新型职业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仅靠各县区农广校挖掘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效果有限。要想发现优秀农村产业人才,必须充分发动群众的力量。涉农部门和乡镇有联系农村的优势,在挖掘农村产业人才和推荐新型职业农民方面最容易见成效。必须明确将发现和培育农村优秀产业人才作为县区涉农部门、乡镇、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的重要责任之一,并将其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因发现和培育不力,造成重大人才损失的,应落实责任追究制。

2.2 积极创造乡村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与教训表明,新型职业农民投资失败绝大多数发生在其培育以前的决策项目,失败的共性原因是未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盲目投资、缺乏风险意识。例如外地青年满腔热血投资大棚生产南方水果,曾经轰轰烈烈见诸省城媒体,如今投资运作失败,早已销声匿迹。个别职业农民在培育以前盲目投资养猪业,因前几年效益不佳,导致资金链断裂。这些有说服力的案例,既是产业发展的重大损失,又是人才的重大损失。

有关调查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所获得的产业政策、金融支持和政治激励评价的评分均未达到“一般”水平,且对金融支持满意度最低。涉农部门、乡镇应创造项目发展的良好环境;在产业立项规划审批前,积极帮助投资人做好项目可行性分析论证,确保项目不发生重大决策风险;项目出现重大决策风险后,应对有关部门和乡镇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2.3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以农广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建立并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立以县区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牵头负责,农业、人社、金融、乡镇等联动的工作机制,系统整合师资力量,选拔一批专、兼职结合的经济管理、农业技术、工程技术、市场营销、电子商务、金融和乡村旅游等人才,以科学激励机制,鼓励各类人才在一线指导培育工作。鼓励职业农民在生产经营一线开展各类技术观摩、比武、竞赛等交流活动,提升学习的针对性。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培育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关调查显示,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品质提升效果不佳,生产经营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新型经营主体占比仅5%左右。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应用仍然不容乐观,农药等各类污染有恶化趋势,品牌建设意识缺乏,大部分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局限于本省、市和县域范围内。必须在生产经营一线指导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其所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从而解决这些问题。

2.4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因地制宜地制定“菜单式”服务套餐,本着“托管自愿、有偿服务”的原则,鼓励并引导农户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签订“托管服务协议”,对粮食作物生产环节进行托管服务,实现“统一机械整地、统一机械播种、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收获”,对秸秆回购进行“肥料化”“饲料化”利用。

农业社会化服务应逐步从传统的产前环节,扩展到粮食“订单收购”等产后服务。一是要鼓励更新植保机械,购置高效植保机械,提高农药利用率,特别是要鼓励购进大型臂展式机械和植保无人机。二是要培植典型,培植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大面积示范。三是要培训操作人员,提高其操作水平和服务能力。

服务组织可以利用数字化管理工具,对每一项农事操作“记录在案”,确保高标准、严要求完成作业任务,让农户明明白白“消费”、清清楚楚“收益”、安安心心“托管”。加强对服务主体履约情况的监管,将农户满意度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对服务面积、服务质量达不到标准的服务组织,及时取消其服务资格,并追究其违约责任。

2.5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一是在现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遴选有发展潜力的品牌进行重点培育。通过品牌策划、工艺提升、包装设计、营销推广等手段,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方式,将产品推广销售到国内外市场,以推动传统企业和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农超对接、农商对接和在线电商平台对接,积极组织参与淘宝(天猫优品)、京东商场、苏宁易购等大型电商平台组织的“双十一”“双十二”等在线营销活动。

二是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与贫困户签订优质无公害蔬菜种植长期合同,积极申请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特色商标注册,实现统一引进优良品种、统一育苗供苗、统一栽培技术、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对外销售。打造示范合作社,建立一批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增强引领作用,培育知名品牌,提高本土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3 结束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人才振兴是关键,乡村产业人才振兴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咸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成果显著,学员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学习热情十分高涨,参与教学交流互动的氛围极为浓厚,推动产业发展的效果明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咸阳市应充分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根据乡村产业人才振兴的要求,不遗余力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猜你喜欢

咸阳市培育农民
耕牛和农民
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咸阳市激发人才创新力
关于咸阳市泾三淳区域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的结果分析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陕西省咸阳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考试不合格者不提拔、缓任用——咸阳市干部教育考核机制“严”字当头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