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探讨
——以山东省为例

2021-12-15崔国柱

山西农经 2021年8期
关键词:种植业农业产业产业结构

□崔国柱

(利津县利津街道办事处 山东 东营 257400)

1 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

第一阶段为1949—1978 年。这个阶段的农业结构较为单一。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畜牧业、种植业以及其他产业占山东省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别为8.3%、79.8%和11.9%,因此种植业为主要产业。这一阶段出现了粮食严重不足的困境,粮食生产成为发展重点,未考虑多元化经营及与农业的协调发展,自然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使得除农业以外的其他产业长期处于落后发展的状态[1]。

第二阶段为1979—1984 年。这个阶段的农业结构逐步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种植业内部结构逐渐开始调整,不再完全以粮食为抓手,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山东省花生和棉花的种植面积于1984 年分别扩大到63.18 万hm2和171.24 万hm2,对比1978 年分别提升了29 个百分点和17.3 个百分点,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整体占比从13.3%升至23.7%。

第三阶段为1985—1990 年。这个阶段为产业结构初步调整阶段。山东省在重视粮食生产的同时,全面推进多元化经营,进行了诸多调整。

第四阶段为1991—2000 年。这个阶段是农业结构大幅调整期,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呈现出明显变化。种植业占比逐渐下降,渔业和畜牧业占比大幅提升,农作物增产显著;林业的发展将经济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畜牧业开始践行节约、低成本和高效发展理念,形成了产业协同发展的态势。

第五阶段为2000 年至今。这个阶段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阶段。2000 年4 月,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各地区深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全面落实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撑,结合本地实际加以规划,确定目标和发展方向,将农民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激发其劳动创造热情,全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2]。

2 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

从客观上来讲,山东省当前的产业结构与农业实际情况相符,但存在不足之处。各品类发展过于均衡,各地区产业结构基本一致,不同区域的产品缺乏自身特色,导致山东省的农产品在国内乃至国外市场中的受欢迎程度不足,市场占有率低,整体经济效益不理想,经济发展速度较慢[3]。

2.1 山东省农业发展概况

山东省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种植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等;棉花和花生的品质极高;蔬果资源非常丰富,不管是产量还是品质,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2.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目前,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基本合理,不同产业发展水平基本均衡,但是还具有一定改善空间。其中第二、第三产业仍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有待进一步优化。1979 年,渔牧业产值在山东省农业总产值中的占比不断提高,而种植业所占比例则慢慢降低。

种植业的产量持续提升并且品质优良。2008—2019 年,粮食增产明显。山东省的粮食生产不再只是追求数量,而是更加重视绿色理念。

(1)林业稳步发展。山东省2019 年的林地面积比2018 年增加了34.6 万hm2,绿化率提升了1.22%,绿化面积比2018 年新增了0.5 万hm2。

(2)畜牧业产量稳定。2019 年肉、蛋类比2018 年减少5.2 万t 和8.2 万t,分别下降了2.1%和3.5%。2019 年奶产量比2018 年增产8.2 万t,但比2017 年下降7.4%。

(3)渔业得到不断发展。2019 年的水产品总产量比2018 年新增15.3 万t,与2017 年相比下降1%。海产品和淡水产品产量比2018 年新增21.4 万t 与减少6.1 万t。

3 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农业发展水平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角度来看,农业结构依旧存在不合理之处。渔、畜牧业占比仍旧较低,未体现出显著优势。山东省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一直都处在高位,未低于50%,即便林、渔、畜牧业产值之和远比不上种植业产值。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山东省以农业为主体产业,由于种植业是原始的弱质性产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不高,受市场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大,相对于其他产业,种植业风险更大。

3.2 区域优势不明显,资源利用不充分

山东省的区域结构同质化严重,没有从整体上进行规划,未将区域优势充分体现出来,且资源利用不充分。农户未有效利用信息,缺乏市场意识,盲目发展。大部分地区未结合自身优势调整农业结构,一些区域甚至只是就结构而调整结构,未考虑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山东省各区域没有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经济带,没有能够体现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本区优质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对其他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限制。

3.3 优质农产品缺失,市场竞争优势不足

山东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但是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未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依旧以独立经营为主。单一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早期的农业发展,然而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以及竞争日益激烈的大形势下,此类分散化经营模式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单一模式下的农户未形成合力,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4]。

3.4 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观察山东省的农业生产情况不难发现,大部分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加工转化的效率低,发展迟缓。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等关键环节明显脱节,很多农产品依旧作为原料出售,在市场上无竞争优势。这是农民收入一直无法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不利。

山东省剩余劳动力充足,第二、第三产业无法将其全部吸纳。一些城市出于对本地区民众利益的考虑,为了改善城镇居民就业,专门出台了限制外来农民进城谋生的政策,人为限制城乡间人力资源的流动,使农民工无法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对其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

4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促进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的建议

4.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优化升级

虽然山东省粮食生产情况良好且外销他省或国外市场,但要清晰意识到当前的情况仅是短期的,是否能持续保持有待进一步确认。因此,山东省要保持粮食生产的基础地位不动摇。粮食的产量与价格波动,会影响广大农民的正常生活,甚至影响整个国家的民生大计,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要确保粮食产量,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发展,提高粮食产量。将提高粮食产量作为农业发展目标,在山东省引进优质品种并进行种植,是山东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关键任务之一。

4.2 创建特色农业生产模式,优化资源配置

结合山东省各地区的实际状况,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生产模式。山东省地域广阔,各市、县自然环境与生产要素各不相同,因此不能盲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针对实际问题,采取最合适的方法,结合当地实际发展多样化和特色化的农业模式。不同地域要结合其客观条件,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发展社会所需的产业,淘汰落后产业。

4.3 推进农业标准化管理,强化产品竞争优势

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在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都严格遵循标准规范,否则可能引发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等质量安全问题。就目前山东省的形势看,加强农业标准化管理,强化产品竞争优势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4.4 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推进产业化进程

山东省是我国的农业和人口大省,农业和人力资源丰富,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市场优势显著,但大部分农产品加工类企业的规模较小且依旧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未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品类单一,缺少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影响了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山东省在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不仅要将自身优势充分利用起来,还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技术支持工作。农产品加工业能够将加工、生产和销售充分结合起来,因此政府要给予大力宣传和正面引导,积极引进新技术,加强创新,将先进技术引入目标产业中,全方位强化科技创新能力。

二是做好资金支持工作。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投入,扩大融资途径,获得足够的农业发展资金,这对强化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有重要作用。

5 结束语

通过分析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可知,山东省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明显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但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以种植业为主,其他产业占比较低。未来山东省应该重点发展除种植业以外的其他产业,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种植业农业产业产业结构
农业农村部公布100个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有了路线图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 赋能种植业转型升级——聚焦《“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伟参加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
全域种植业绿色生产试验示范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