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禽流感的诊断与防控

2021-12-14周金辉宜春市科学院

中国畜牧业 2021年20期
关键词:火鸡致病性家禽

文│周金辉(宜春市科学院)

近年来,随着家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禽流感的发生也呈现暴发的流行趋势,一旦发生流行,会威胁家禽养殖业的安全,因此需要提高重视,切实做好禽流感的诊断和防控工作。

一、流行病学

野禽是禽流感病毒的储存宿主,水禽可将病毒传染给家禽。鸭,尤其是雏鸭,常感染禽流感病毒但很少表现出明显症状。病毒在肠道内进行复制,随粪便排放到环境。禽流感病毒可通过养殖人员和被污染的生产设备的移动而再次进行传播。有些国家的活禽市场也是禽流感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

由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疾病,历史上称之为“鸡瘟”。现今,除了在过去一些毒株的命名,如Afowplague virus/Dutch.27(H7N7),“鸡瘟”这一术语已不再被使用。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能够导致动物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如果发病家禽在48小时后能够幸存下来,则会出现产蛋停止、呼吸困难、流泪、腹泻、头部与脖颈水肿、无羽毛部位皮肤发绀等症状。受感染家禽也可表现出神经症状,如头颈震颤、不能站立、歪脖和其他不正常姿势。

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病毒的感染通常可导致动物出现厌食、精神沉郁、产蛋下降、呼吸道疾病和鼻窦炎等症状,LPAI病毒对养禽业同样可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火鸡可造成较大程度的经济损失。由于禽流感病毒常与其他病毒、细菌和支原体等发生混合感染,并且弱毒疫苗的使用或者是由于通风不畅和过度拥挤造成的环境压力均能够加剧家禽和火鸡在发病时的临床症状。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野鸟的粪便以高浓度排出,并且在寒冷环境可长时间存活。病毒主要通过种间传播、周期性地感染易感宿主,也就是丛林野鸟尤其是野鸭,传播给家禽和火鸡。因此,野鸟栖息地将加速禽流感病毒的传播。人们假设禽流感病毒在大群的野生鸟类中能维持着较低水平的流行状态,甚至是在迁移和过冬期间,但目前仍然不能清楚地解释A型禽流感病毒是如何长期存在于这些野生鸟类的体内。通过加拿大开展的野鸭研究发现,野鸭在大批往南迁徙之前,已有多达20%的幼禽轻微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尽管雀形目和鹦形目鸟类不是LPAI病毒的自然宿主,但是它们也可以在暴露环境中感染家禽,尤其是家养和笼养鸭。在许多国家也经常能从进口的笼养鸟中分离到禽流感病毒。活禽市场对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欧亚一非H5N1禽流感的流行明确证实了家禽与野鸟(尤其是野鸭)混合饲养的相关风险,流感病毒通过在一些品种的禽类体内进行适应和在进出市场禽类的无规律流动均能够促使病毒迅速传代。

二、致病机理

禽流感病毒在组织中传播,依赖于特定组织中蛋白酶类型和病毒血凝素分子结构。血凝素前体(HA0)翻译后裂解形成以二硫键相连的HA1-HA2两个亚单位蛋白,产生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获得生物学活性。大多数禽流感病毒亚型,其血凝素可被宿主细胞特定蛋白酶裂解,如仅在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皮细胞中发现的类胰酶蛋白酶。强毒亚型的HA裂解位点存在多个碱性氨基酸,如精氨酸或赖氨酸,易于被大多数宿主组织细胞内的蛋白酶识别并裂解,从而导致全身感染。经研究表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经自然野禽宿主传播到家禽宿主后,可发生突变转变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这种改变是不可预知的,可能发生在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家禽中传播后不久,也可能是传播几个月后。

三、临床症状

家禽感染禽流感潜伏期长短不等,个体自然感染为3天,全群感染为14天。潜伏期长短与病毒毒力、感染途径等有关。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有些不明显,有些比较温和。在某些情况下,病情严重,病死率较高。在一些因素如过度拥挤、通风不良、并发感染等影响下,可能加速疾病的进程。高致病性禽流感亚型可引起禽群突然大量死亡。存活的病禽临床症状比较明显,表现出呼吸困难、腹泻、头部水肿、鼻窦炎和流泪等症状。蛋禽感染后会出现产蛋量急剧下降的现象。

四、诊断

对于严重的禽流感疫情,很难与嗜内脏型强致病力的新城疫或禽霍乱进行区分。温和型禽流感与禽类其他的呼吸道疾病的区分可采用病毒分离和鉴定的方法进行实验室检测。咽部和泄殖腔拭子、粪便及内脏器官的混合样品均可用于实验室检测。

1.组织悬浮液接种到9~11日龄鸡胚,培养3~7天后,收集尿囊液,检测血凝活性。

2.禽流感病毒可通过免疫扩散试验来确定,方法是将急性发病期病料接种于鸡胚绒毛尿囊膜,收集上清液,与所有禽流感病毒抗原性相同的核蛋或基质蛋白进行血清学反应。

3.广泛的特异性抗血清可被用于血凝抑制试验进行血凝抑制(HI)和神经氨酸酶抑制(neuraminidase inhibition,NI)试验,特异性抗血清应由参考实验室制备。

4.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亚型均为H5或H7型抗原。然而,也发现了许多低致病性的H5和H7型病毒。为测定其致病性,静脉接种10羽4~8周SPF鸡,8日内死亡率大于75%或静脉接种致病指数( intravenous pathogenicity index,IVPI)大于1.2的毒株,可判定为高致病性病毒。

5.RT-PCR和实时RT-PCR通常用于快速检测及病毒亚型的鉴定,尤其是在感染的养殖场已经检测并确定病毒的类型的情况下,对随后疫情的暴发进行快速识别。病毒M基因保守序列引物可用于样品中所有亚型流感病毒的筛选,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再用H5或H7亚型特异性引物进行快速鉴定。

6.商品化抗原免疫测定法可用于家禽中禽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通常以核蛋白单特异性抗体为基础,一般可检测出任何亚型的禽流感病毒。但是该方法敏感性较低,只限于群体检测。

五、发病机制

禽流感的发病机制与哺乳动物流感有所不同,禽流感病毒可以在消化道和呼吸道内同时进行复制。大多数HPAI病毒的感染,还会出现病毒血症、多灶性淋巴细胞和内脏器官的坏死,并导致胰腺炎、心肌炎、肌炎、脑炎的发生。在发病若干天后,可在病死鸡和火鸡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脏发现点状皮下出血和渗出液渗出。火鸡也可能出现气囊炎和肺充血。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禽类,在发病的3~7内可以检测到中和抗体,第二周达到高峰,并且会一直持续18个月。

六、防控

一旦发现禽流感应立即通报。暴发该病的国家,通过扑杀感染群体、限制活禽移动及实施严格的消毒程序来控制疫情的蔓延。对于进口禽类,应采取隔离检疫措施。在水禽迁徙路线上的高风险区域,家禽应饲养在防鸟建筑物中。

由于国际贸易限制及非疫区的国家通常禁止使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而且实施疫病控制措施成本较高,一些国家接受温和型致病亚型的存在。在这些国家中,为防控低致病性禽流感,商品化灭活疫苗是可以使用的,尤其是火鸡。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构建了流感血凝素蛋白重组疫苗及含HA基因的禽痘病毒重组疫苗。

针对某一特定禽流感病毒亚型有效的疫苗对于新出现的亚型可能会没有免疫效果,而且考虑到疫苗存在毒力返强的风险,不允许使用活疫苗。目前,一种弱毒、冷适应的重组流感病毒疫苗已在人类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力推进了类似家禽疫苗的研制。

猜你喜欢

火鸡致病性家禽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火鸡感谢卡
尿感方清除受感染膀胱上皮细胞胞内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
称家禽
卖火鸡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
PCR-RFLP鉴定常见致病性念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