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窄煤柱影响下工作面漏风通道数值模拟研究

2021-12-14王建廷李俊锋

山东煤炭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覆岩漏风煤柱

杨 建 王建廷 李俊锋

(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咸阳 713699)

深部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受较高采动应力的影响,工作面巷道壁逐渐压酥变形,产生大量漏风通道[1-3]。尤其是对于采用窄煤柱支护方式的煤层而言,矿山压力致使窄煤柱内部产生大量裂隙,与临近采空区沟通,从而使得工作面漏风规律更加复杂[4-5]。而采空区遗煤自燃问题,大部分都是由于漏风引起的,漏风导致采空区大量遗煤持续保持良好的供氧状态,最终发生煤氧化自燃,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重大隐患[6-7]。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采空区裂隙进行模拟演化,揭示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导气裂隙的发育规律过程,进而深入明晰深井窄煤柱开采条件下工作面漏风特性,为防治采空区煤炭自燃提供理论依据。

1 窄煤柱模拟模型理论

弹性模量经验公式:

式中:E为弹性模量,GPa;Ec为杨氏模量,GPa;kn/ks为刚度比;a=1.652,b=-0.395。泊松比经验公式:

式中:v为泊松比;c=0.209,d=0.111。

根据经验公式(3)、(4)对数值模拟所需的细观参数进行反演。反演得到的细观数据见表2。

(1) 单轴抗压强度回归性分析:

式中:σc为抗压强度,MPa;σ为平行连接法向连接强度,MPa;τ为平行连接切向连接强度,MPa。

(2) 抗拉强度回归性分析:

式中:σt为抗拉强度,MPa;d为-0.174;e为0.463;f为0.289。

2 深井窄煤柱工作面数值模型建立

根据来压步距,对模型进行了适当的简化处理,模型长200 m,宽120 m,高74 m,共计9 层。如图3 所示,颗粒半径在平衡过程中不断扩大,相互挤压,直至达到目标孔隙率为0.05,模型建立完成。在模型中,第1 层至第6 层最小粒径为0.5,最大粒径为0.83;第7 层至第11 层最小粒径为0.4,最大粒径为0.664,两部分粒径比均为1.66。

表1 各岩层反演细观力学参数

3 采动影响下窄煤柱裂隙演化特性分析

3.1 203 工作面分布开采模拟分析

在PFC3D 模拟软件进行煤柱模拟的过程中,采用分步式煤层开采的方法,每20 m 为一步。首先对 203 工作面进行煤层开采模拟,模拟结果如图1。

图1 工作面分阶段开采示意图

选用回采20 m、80 m、160 m、200 m 距离时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由图4 可以看出,在回采20 m 时,没有出现很明显的顶板及覆岩垮落;回采至80 m 时,煤层顶板及覆岩在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破碎,顶板及覆岩发生垮落;随着203 工作面回采,顶板和上覆岩层继续发生破碎垮落,直至回采结束,顶板及覆岩发生的破碎垮落充满整个203 采空区。

模拟回采203 工作面完毕后,将沿空掘巷后的煤柱进行提取,并根据工作面回采时间的不同提取不同时间的裂隙发育情况,再现煤柱裂隙产生的整个过程,如图2。

由图2 知,在2031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204 工作面还未进行开采,预留煤柱位置部分并未单独成窄煤柱,还是呈现煤层状态。因此在203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预留窄煤柱部分的裂隙发育较小。在203 工作面推进20 m 时,煤柱位置受压,有少量裂隙发育,并且延伸至工作面前方5 m 左右。在进一步的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窄煤柱位置的裂隙发育状态基本延伸至工作面前方5~10 m 范围内,整体孔隙率变化较小。

图2 203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预留煤柱位置孔隙率变化

3.2 204 工作面分步开采煤柱裂隙模拟分析

模拟回采203 工作面完毕后,将沿空掘巷后的预留煤柱位置进行提取,并根据工作面回采时间的不同提取不同时间的裂隙发育情况,再现煤柱裂隙产生的整个过程,如图3、图4。

图3 204 工作面分阶段开采示意图

图4 回采过程中不同回采距离煤柱孔隙图

模拟204 工作面回采完毕后,将沿空掘巷后的煤柱进行提取,并根据工作面回采时间的不同提取不同时间的裂隙发育情况,再现煤柱裂隙产生的整个过程,如图3。

204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煤柱长200 m,宽7 m,每掘进20 m 保存一组数据。煤柱孔隙率不仅在回采后采空区中的煤柱表现出明显的孔隙率增加,在超前工作面部位由于煤柱集中应力也会导致孔隙增加。

在204 工作面回采之前,由于203 工作面回采以及204 回风巷道的掘进,窄煤柱内部已经产生了一些孔隙。当工作面回采距离为20 m 时,直接顶将会发生松动,基本顶有细微变动。由于203 工作面回采结束的原因,204 工作面采空区侧能提供的支撑力有限,而204 工作面采空区也难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煤柱承受的顶板压力增大,在超前工作面一定范围内产生集中应力,因此煤柱内部此时将开始陆续产生裂隙。但由于是初期,204 采空区面积不大,裂隙产生数量较少。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窄煤柱受到的集中应力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变化。当工作面向前推进至80 m 时,窄煤柱工作面前方约80 m 范围内均发生煤柱裂隙发育,孔隙率增大;当204 工作面回采推进至120 m 时,煤柱之中的裂隙数量达到最大值。

4 工作面采空区压能测定结果及分析

由图5 可以看出,在运输顺槽、204 工作面、回风顺槽中的气压的变化趋势相同,整体呈现降低趋势。运输顺槽内气压变化有起伏,但是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由进风隅角和回风隅角可以看出工作面区域气压下降明显,是由于气流随着运输顺槽进入工作面区域后,采空区会发生漏风,有气流流入后方采空区内,造成气压下降,压能降低。在测点7至测点12 范围内,204 工作面与203 工作面采空区内存在较大压差,此处由于窄煤柱受集中应力,裂隙发育明显,孔隙率增大,形成窄煤柱内部漏风通道,部分气流会流入窄煤柱,形成204 工作面与203 采空区之间的漏风通道。204 工作面的新鲜气流通过漏风通道流入203 采空区,造成203 采空区内的遗煤在新鲜气流的作用下发生二次氧化升温,有遗煤自燃危险,会影响204 工作面的正常回采工作。在回风巷中,气压整体呈现细微下降,在局部区域存在起伏变化。

图5 回风顺槽绝对压力变化

5 结论

(1) 在203 工作面分步回采过程中,每回采一步,即20 m,窄煤柱预留部分会在上方应力作用下产生细微裂隙,稳定在工作面前方16 m 范围内。

(2) 在204 工作面的回采过程中,窄煤柱将承受上方覆岩重量,受集中应力,窄煤柱内部发生压酥变形,孔裂隙发育。窄煤柱在超前工作面的范围内裂隙不断发育,且最终稳定在工作面前方80 m内,该范围内裂隙发育程度上升至最大值。在该范围内易形成窄煤柱内部漏风通道,造成相邻采空区通过煤柱裂隙漏风。

猜你喜欢

覆岩漏风煤柱
浅埋煤层采空区密闭漏风量测定研究
薛虎沟矿1209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浅埋近距离煤层覆岩裂隙发育高度研究
巷道合理留设煤柱宽度分析及支护设计
膏体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漏风的小棉袄
一侧采空工作面采动覆岩应力演化规律研究
烧结漏风率对利用系数影响关系的探讨
采动影响下双巷掘进煤柱承载特征研究
放顶煤沿空留巷工作面漏风规律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