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永郡联立濂溪中学与《濂溪学生》

2021-12-14刘家荣傅宏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书院中学学生

刘家荣 傅宏星

湖南永郡联立濂溪中学与《濂溪学生》

刘家荣 傅宏星

(湖南科技学院 国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湖南永郡联立濂溪中学是如今道县一中的前身,1913年创办,由东安旅省垣任公职者雷铸寰所倡导,联合任官、经商等旅居长沙的永郡老八县绅士,为纪念理学鼻祖周敦颐,培育家乡居学子,共同捐资创建。私立濂溪中学历史悠久,抗战前有校刊《濂溪学生》。此刊由该校学生自治会编辑,秉承着“公诚朴实”的校训,收录本校学生的创作,虽然编法与内容颇显幼稚,但是通过这些单纯的流露可以看出当时青年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与忧心世事的大我精神,对于研究地方文化史与私立濂溪中学校史有重要的史料支撑和促进作用。

湖南永郡联立濂溪中学;《濂溪学生》;校刊;道县一中;地方文化史

引 言

道县古称道州,具有2200多年的建制史,其中有1500多年为州府郡所在地。道县素有“襟带两广,屏蔽三湘”之称,是湖南通往广东、广西、海南及西南等地区的交通要塞,同时也是永州市南六县的中心。在长期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熏陶中,形成了以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为代表的理学文化,以晚清大书法家何绍基为代表的书画文化,以玉蟾岩为代表的稻作文化,以鬼崽岭为代表的神秘文化等几大特色文化。湘南古城道州被誉为“天下谷源、理学圣地、神州陶本、人类始祖”,可谓影响深远。

从中国书院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我们不难看出湖南的书院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道县有着浓厚的书院文化气息,道州濂溪书院,在道州城西。道州为理学家周敦颐故乡,后人因建书院,以其号为名。宋景定三年(1262),知州杨允恭奏请理宗皇帝赐御书“道州濂溪书院”额。次年,拓地扩建,“凡祠宇、讲堂、斋舍咸新之”。既成,集诸生肄业其中。时设山长、斋长、主祠掌书院事务。元至正十九年(1359)山长欧诚能、二十三年(1363)通判吴宥等重修。至正年间,毁于红巾军。旋重建,刘三吾作《道州路重建濂溪书院记》。明弘治间,知州方琼重建。正德、嘉靖间知府曹来旬、御史姚虞、知州王公接等均有修葺。万历间火毁后重建,捐置祭田,参政吴中传作记,辟异说而“崇正学”。明末复毁。清顺治十三年(1656),知州高攀龙重修。康熙三十年(1691),司马史修御碑亭。乾隆六十年(1785)署知州李永埰、嘉庆二年(1797)知州龙舜耕均有修葺。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校士馆。[1]P569该书院曾数度修葺,但最终因多种原因不复存在。2016年以来,道县重建濂溪书院,恢复了其雄伟壮观的面貌。道县濂溪书院历经百般波折,其历史文脉仍旧相承至今,对于国家政治与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在如此深厚的文化背景下,道县的教育事业受益匪浅,其中对该地影响最为深刻的便是濂溪先生。“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无论是在湖湘文化史上,或是在中国文化史上,濂溪周子都是一座让人景仰的高山。他从20岁入仕为宦30余年,在尽心职事的同时,从24岁起即坚持办教育,授生徒,一生在洪州、袁州、吉州、邵州、虔州和庐山创办了7所书院。后人为纪念他兴办教育的功绩,历代以来,先后在江西、湖南、广东、四川、贵州、安徽和江苏组建了濂溪书院等27所书院。人们建立如此多的书院纪念这位大教育家,这在中国书院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流风余韵,作为先生的故里道州来说,在现代和当代,为纪念他而设的学校,有如春风化雨,为提高人民素质和培养人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中,湖南濂溪中学便在其文化滋养下建立并成长起来。

一 濂溪中学的历史发展

濂溪中学的全名是“私立永郡联立濂溪中学”,始建于1913年,由永郡八属旅省人士曹孟祥、原湖南大学校长雷铸寰等人士创办,设址于长沙西长街濂溪武馆。1938年,校舍毁于长沙文夕大火。同年,日军南侵,为避战乱,濂溪中学由长沙迁至永州。是年秋,又由永州迁至东安伍家桥,租用王仡私宅为校舍,开办2个班,学生79人。民国二十八年(1939),改租席氏宗祠为校舍,置3个班,为校主部;又租用席家私宅,置3个班,为校分部。民国三十年(1941),迁入伍家桥李村街后,除日军入侵停课一年外,其余时间照常办学,其规模一直保持6个班,学生300人左右。

在伍家桥办学期间,该校面向永郡老八县(零陵、祁阳、东安、道县、宁远、永明、江华、新田)的子弟招生和授业。据悉当时永郡首县和人口大县——零陵和祁阳两县的学子居多,濂溪中学在当时名气大,师资佳,民众以子弟能上该校为荣。在录取生源的时候,不仅需要有过硬的小学文化知识,而且须通过考试,择优录取。另外,由于是省城正规学校,形象服饰、学费、食宿等开销不菲,非普通家庭能负担。不乏有村落宗族对于学业成绩优异者,统一由宗族学田、义田和捐款支助,读完中学甚至大学的情况。

民国三十五年(1946),经湖南省第七行政公署批准,濂溪中学迁往道县,校址设县城东、南两门间(今中医院侧),以第七师范简师部、文庙为校舍。民国三十六年(1947)下学期,招收高中5个班,初中6个班,学生600人,教职员工27人。解放后,道县人民政府接管濂溪中学。1952年,更名零陵地区区立中学。次年易名为道县第一中学。“文革”运动如火如荼,道县一中被迫解散,校长及教师下放到区、社中学任教。1978年下学期,道县第一中学复校。1981年,学校被省教育厅列为首批省重点中学。

如今的道县一中,传承百年办学优良传统,着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努力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以“严”“勤”“实”“美”为校训,强调德育立校,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曾先后获得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湖南省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湖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1981年被省教育厅审批为首批“省重点中学”,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2001年,学校获得县先进党组织、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年终评估先进单位等称号,2004年被确定为“湖南省示范性高中”。[2]P908历年来,新秀辈出,成果丰硕,不胜枚举。

二 校刊《濂溪学生》的出版

(一)办刊宗旨

《濂溪学生》最早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一月出版,张永年为本刊绘封面。第一期由湖南永郡中学学生自治会编辑委员会负责编辑,濂溪学生自治会发行,昌明印刷公司印刷。在刊物目录之前有总理遗像照片及遗嘱,之后为黄朴题词“发扬光大”和濂溪中学学生自治会全体干事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十二月二十四日摄影。由蒋忠兴作《发刊词》,现移录如下:

这是我们各位学生开辟的一个园,建筑了许多庄严玲珑的楼宇阁亭,种植了许多美丽的奇花异草,楼宇阁亭的上面,活泼的小鸟们唱着清晰的歌,美丽的花随时间灿烂的开着,照耀得四地都灿烂光明,啊!这是多么伟大多么美丽的一个创作呵!

我们在这里面游览,可以振刷我们的精神,开发我们的智识,陶冶我们的心,同时也可以给社会上的光明,使同胞们都走上光明正大的路,同来游赏美丽的园林。

我们因为是程度浅薄,力量微弱的原故,那么这些花木虽然是纯洁的光明和美丽,但也不能不缺少养料,不过这都是我们各同学的心血的流露,心底的创作,这是值得我们欣赏的,值得为社会的明灯的。

末了,我希望它永远的发扬光大,灿烂光明,永远的为社会的明灯。[3]

《发刊词》中运用优美生动的比喻,将《濂溪学生》发刊视为各位学生们开辟的一个园,其中学生们的创作是奇花异草,是纯洁的光明和美丽。“花儿随着时间灿烂的开着,照耀得四地都灿烂光明。”这与末句“我希望它永远的发扬光大,灿烂光明,永远的为社会的明灯”相对照,同时也足以见得首刊“发扬光大”题词的意味深重。可见此刊是被寄予美好的憧憬与坚定的信心的,虽然各位学生程度浅薄,力量微弱,但各位学生需要文化教育的滋养,此刊便可以对我们的精神与智识进行深化,同时也为社会发光发热,贡献力量。字里行间,足以见得编者对同学们珍贵的心血发自内心的赞叹与鼓励。

尾随《发刊词》,附有湖南永郡联立濂溪中学校校歌,歌词如下:

民国肇造,校启濂溪,经营惨淡育英奇。培养道德,灌输新知,男儿立志少年时。三民五权,救国之基,青天白日耀旌旗。光风霁月,何等襟期,楚才济济孕于斯。

在第四期报刊中,校歌歌词发生了变化,具体内容如下:

民国肇造,校启濂溪,经营惨淡育英奇。培养道德,灌输新知,公诚朴实示良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昌明理学奠初基。光风霁月,何等襟期,楚才济济孕于斯。

从校歌中便可知晓永郡联立濂溪中学紧随时代主题变迁,忧心时事,以国家意识来灌输新知,培养道德,孕育时代英才。《濂溪学生》的创刊也承接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将校歌附于发刊词后来表示各位学生们心怀时代的使命感,旨在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学校与社会贡献光亮。

此外,编者在第四期卷头语也清晰生动的表现出创建此刊的目的,内容如下:

过客的光阴,毫不疲倦地行驶着,在这行驶的过程中,宇宙间的一切,都是向前迈进的,没有徘徊,更没有静止,不过迈进的速度与方向不同而已。

本刊当然也是时代过程中的一页,一样的受过时代的怀胎,经过接生的手术而产生的。可是预先要向阅者声明和启谅的,就是本刊的先天不足,是不大健全的,这就是说,本刊是偶然选集同学的课艺而产生的。

好在寻章摘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新时代的文学,和新时代的装束差不多,一样的没有确定的标准,不过需要落落大方罢了。高跟鞋旗袍的摩登小姐,可以在街头大摇大拢,荆钗裙布的乡下姑娘,亦复可以到城市白相白相。说不定在这样一个提倡国货的年头儿,也有人称赞荆钗裙布的健康美呢!本刊虽没有摩登小姐那样的美丽,却还具有乡下姑娘那种天真和朴素的风味,我们勇敢地要她与阅者诸君见面,也就是这个缘故。[4]

由此可见,本刊的创办存在偶然因素,是通过选集同学的课艺而产生的,先天不足。但其后编者将学生们的创作戏称为“荆钗裙布的乡下姑娘”,虽然在没有确定标准的文学新时代,街头遍是高跟鞋旗袍的“摩登小姐”,但也有人会称赞荆钗裙布的健康美,这便表现出编者对学生们简单幼稚的纯洁流露之自信与赞美。

综上所述,并结合汪泳在第二期“编后”表示:“我们要更进一层,将各科的讨探实地与本刊打成一片,作全体同学的研究所,方不负本刊出版的最大使命!”这便体现出本刊出版考虑到学生、学校以及社会,要在这三个方面有所裨益,集全体学生的结晶为社会扫除阴霾,指引光亮。

(二)编辑团队

《濂溪学生》由学生自治会编辑委员会负责,会址设于濂溪中学校内,附载中表示本会遵三民主义之精神,作学生在学校以内之自治生活,并促进其智育德育体育之发展为宗旨,会员即本校在校同学,其在会务范围内有选举、任免、创制、复决四权及其他公共应享之权利。同时应遵守会章,服从本会决议案及缴纳会金之义务。湖南永郡中学学生自治会较为成熟,成员各司其职,管理工作条目清晰,自治范围较为广泛。

自治会会员大会由全体会员组成,代表会由各年级按照人数比例,每十人选出代表一人组成,但每年级选出的代表至多不超过六人。干事会由代表会选举干事六人,候补干事三人组成并由监事互选常务干事一人掌理此会日常事务。干事会之下设各股,每股由干事中的互选主任一人分掌。文书股、事务股、学术股、体育股、游艺股等五股分掌各自事项。本会的经费由会员会费充之,会费每学期五角,在开学时缴纳,由学校庶务室收存。必要时请求学校补助或募集。经费的预算及决算每学期公布一次。

(三)作者群体

结合所收刊物内容与附载,可知《濂溪学生》的作者群体大多为本校学生。在第一期汪泳的“编后”中便可知一二。其内容如下:

日子的确来得太匆促,本会在上课七周后方选出办事人员,第十周方本全体同学的意志,组织了编辑委员会,开始征稿,既而月考临时考试一来,稿件与学业便起了极大的冲突。编辑委员都是同学,都要向科学上准备准备。就是投稿的同学,也要停下笔去研究科学了。同时,编辑委员会决议:十五周完全停止来稿,方可早日付梓。这样五周间,各同学的长篇稿件没有时间投来,研究稍有心得的稿子也不能马上写成。这日子的确来得太匆促,编者只有向各位同学与阅者道歉!

再说道本刊的内容,我相信自然有许多矛盾!在好的方面,我们也不敢说没有。总之,阅者自由阅者的批评,好歹我们是不愿顾及也无须顾及。因为一个初中学生到底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本能,一切都不免了幼稚,自然这册刊物也不能例外。[5]

从中便能看出《濂溪学生》的发行情况有不确定性,从第四期附载《濂溪中学学生一览》中可以看出,在校学生最小年龄仅为12岁,最大年龄也不过21岁。由于编辑人员和作者群体为学生,所以不可避免会受到在校学业与考试的影响,这也是造成此刊物不大健全的原因之一。

(四)刊物内容

《濂溪学生》的具体发行情况还待深入考察。现存有第一期、第二期和第四期,停刊时间不详。第一期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一月出版。第二期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七月出版,改为杨汉文印刷局印刷。第四期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六月出版。要了解《濂溪学生》的具体内容,就不能忽视作者和篇目,下面列举本刊的作者及其篇数:

吴安湘1篇谢荣汉1篇 袁 勗7篇欧景薰2篇 宾楚贤7篇俞沛沅3篇 李荣元3篇宾建国2篇 李楚材1篇廖聪学6篇 曾庆炎4篇唐永銮6篇 梁启杭2篇彭云庚1篇 周汉辅10篇黄周任2篇 黄周恢2篇罗绍通6篇 杨远德5篇刘 武1篇 刘桂淸1篇邓 林5篇 李鹤年2篇奉定远1篇 唐道钵7篇文 敬4篇 萧楚屛2篇陈建官1篇 王庆麒1篇汪 泳1篇 刘 介2篇彭 治1篇 王沛霖3篇张伯勤8篇 张 弛1篇何化楚2篇 郑达人1篇奉枝昌1篇 朱起初1篇艾镇国1篇 毛祟礼1篇邓国辉3篇 苏积庆2篇周猛辉2篇 张凌汉3篇王 彰2篇 刘焰林3篇赵恒芳1篇 周 萱1篇唐治寿3篇 周麓云1篇江 凯1篇 黄香亭1篇梁兴业1篇 梁大焌4篇唐家兴3篇 徐绍镒8篇梁启元1篇 郭华章2篇周先绪1篇 蒋忠兴4篇王儒堂3篇 周沛霖1篇赵焕雍1篇 周学三3篇赵扬忠6篇 培 之4篇尹松森1篇 唐新光4篇李冠男1篇 王晓林1篇袁晋铭2篇 赵宏毅1篇陈南苹1篇 魏世珠2篇黄 熹1篇 唐 槻2篇杨雄飞1篇 张小帆1篇邓如亮2篇

此外无名有11篇,还有两人合作而成的,黄周任、周汉辅(1篇)、邓国辉、陈南苹(2篇)、文类、江凯(1篇),其中诗词、诗歌共116篇,文112篇,转载1篇,共计229篇。

从统计之中可以看出三点:一是文章的数量和诗歌、诗词的数量不相上下。二是大部分的作者发表少于5篇。发表5篇及以上者(不分诗文),共有12人:

周汉辅10篇徐绍镒8篇 张伯勤8篇宾楚贤7篇 唐道钵7篇袁 勗7篇 赵扬忠6篇廖聪学6篇 唐永銮6篇罗绍通6篇 邓 林5篇杨远德5篇

三是参与的人数较多,可以体现出学生对于此刊物的支持,从而积极踊跃投稿。

本刊如汪泳在第一期的“编后”所说,编法还不够成熟,故每期刊物内容的分类都没有固定模式。第一期中收录的学生作品分为文艺、论著、杂俎三个板块,其中文艺板块收纳了诗歌、诗词、小说、戏剧等不同文体的作品。在杂俎中有信件、日记、中英文对照的诗歌、翻译等作品。第二期中作品分为论著、文艺、诗歌、杂俎四类。第四期中则将作品分为论著、诗歌、散文三类。在期刊中,每一期后还附有一张勘误表,用以纠正所登载文章的文字舛讹,极便读者。

虽然《濂溪学生》的栏目并不明晰固定,但可就现有栏目大略分为文艺类、诗歌类、论著类和杂俎类。分别介绍如下:

1.文艺类。如上述所说,在第一期中文艺板块收录了诗歌作品,现除去其中的诗歌作品,主要包括《黄金时代》《苦与乐》《饿鬼抢斋》《晚膳后的我》《睡狮》《秋夜读书记》等篇目,共43篇。文艺类的内容有对自然环境与个人心触的描述,例如《春夜的蛙声》《秋晨》《一个夏天的早晨》等,也有对国家社会时事的观点表达,从学生的字里行间可见其国家胸怀。

2.诗歌类。诗歌在《濂溪学生》中占有重要比例,主要包括《春游》《怀志》《落花》《夜坐》《春闺怨》《睡蝶》等,此类又可以分为诗词和现代诗歌,共116篇。其中大多为抒情类诗词,或借物或借景进行抒情,文辞优美,情感充沛,如《春柳》《春草》《夏夜》《咏檑》等;有送别或怀念友人的诗词,语言真挚动人,表现出对友人的不舍与思念,如《寄友》《忆友》《送别》等;有即时感怀的诗词,思绪细腻,耐人寻味。如《看月》《春游即事》《感怀》等;有思乡恋家的诗,表达的多是身在异乡对故里的怀念,如《思家》《忆家》等;有闺怨诗,哀怜缠绵,格外动人心弦。如《春晴》《咏月》《闺怨》等。可见此刊收录的诗歌类型较多,感情表达多样,内容丰富。

3.论著类。主要包括《明耻救国论》《说忍》《我之抗日谈》《禁烟与救国》《环境与青年》《奋斗与自存》等,共34篇。其中大多都是因为受到社会环境所著,故围绕“救国”主题偏多,各种不忿和感慨跃然纸上,忧心国事的少年情怀让人动容。另外,有少部分为论述古史古事之著,如《论宋兴女真共灭契丹之得失》《韩信破赵论》《先主托孤以可辅可取嘱诸葛论》等。从中显示出濂溪学生学贯古今,灵活运用古代历史的独立思考与学习精神。

4.杂俎类。杂俎即为杂录,意谓如菜杂陈于俎,故称。此类主要有日记、信件、英文篇目以及翻译作品,多为心得体会与事理的分析。其主要包括《覆友人的一封信》《围炉杂话》《军中写给母亲的一封信》《来校时途中之我感》《梦谈》《拟告奸商书》等35篇,包括英文篇目等,杂俎中还有两篇译文,分别是唐永銮翻译柳宗元的《黔之驴记》和徐绍镒翻译GabrielSetoun的诗歌《宇宙之音乐》,两篇皆为中英文对照收录。这体现《濂溪学生》确实如发刊词所说一般“种植了许多美丽的奇花异草”,其营造出自由轻松的文学氛围,给学生提供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对于学校教育事业有着独特的影响。

三 结 论

综上所述,《濂溪学生》所涉及范围较广,内容丰富多彩,远超出作为一本校刊的意义,正如创刊所希望的“发扬光大”一样,其有利于让青年学子深刻认识并思考国家的严峻形势,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为社会贡献一份青年力量。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本刊存在不少弊病。其先天不足,文字稚嫩,编法也显得幼稚。汪泳在第二期“编后”表示:“在这个时代的关系,处处闹穷,本刊也离不掉这种色彩,——经济支绌,幸得学校当局给与津贴,印刷费实有着落,这是我们要深刻鸣感的!”[6]可见此刊的发行实属不易,确实也是学生们珍贵的心血流露,值得重视与考究。

通过对湖南永郡联立濂溪中学与《濂溪学生》的探析,可知如今的道县一中有着优秀的历史底蕴。近几年,道县一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一次性合格率、优秀率一直居全市前列,可见其承接了百年办学的优良传统。此外,对该学校和校刊的重新发现与认识,不仅对于挖掘校史有重要的支撑意义,而且对于研究道县乃至永州教育文化事业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1]邓洪波.湖南书院史稿[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

[2]张学军.湖南教育年鉴(2002)[Z].长沙:湖南省教育厅,2002.

[3]蒋忠兴.发刊词[J].濂溪学生,1934(1).

[4]编者.卷头语[J].濂溪学生,1937(4).

[5]汪泳.编后[J].濂溪学生,1934(1).

[6]汪泳.编后[J].濂溪学生,1935(2).

B244

A

1673-2219(2021)02-0001-05

2021-02-17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民国濂溪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JD34)。

刘家荣(1999-),女,河南周口人,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2018级学生。傅宏星(1970-),男,新疆石河子人,博士研究生,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民国学术史。

(责任编校:张京华)

猜你喜欢

书院中学学生
朵云书院黄岩店
江南书院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赶不走的学生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学生写话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