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天揽月 五洋捉鳖

2021-12-13

关键词:天问潜水器奋斗者

近年来我们祖国的许多科学探测项目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我们敬爱的习近平总书记也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专门为他们“点赞”:“‘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本期,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习爷爷都在“点赞”的中国科学探测的新装备吧!

“天问一号”

各位同学有没有听说过“天问一号”这个名字呢?“天问一号”是中国行星探测任务中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天问”这一名称源于古代诗人屈原的长诗《天问》,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天问一号”由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三个部分组成,其任务目标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奋斗者”号

在学习或生活中,你是不是一名勤奋刻苦的小小奋斗者呢?你可知道我国的诸多科学探测装备中,也有一个名叫“奋斗者”的小伙伴?“奋斗者”号是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于2016年立项,由“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力量为主的科研团队承担。2020年6月19日,中国万米载人潜水器正式命名为“奋斗者”号。

2020年10月27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1005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2012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刷新7062米的中国深度;2017年“深海勇士”号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关键设备国产化”;如今,“奋斗者”号研制及海试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具有了进入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研探索和研究的能力,体现了我国在海洋高技术领域的综合实力。

“中国天眼”

大名鼎鼎的“中国天眼”的真名其实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它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的一座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它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比如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等等,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中国天眼”。大家可能对它的大小没有直观的概念,它的反射面面积大约与30个标准足球场相当,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中国天眼”的副总工程师李菂表示,如果把它全部装上米饭,全世界每个人大概可以分到两碗。

今年1月,“中国天眼”运行和发展中心宣布于4月1日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征集来自全球科学家的观测申请。自4月1日起,各国科学家可以通过在线方式向国家天文台提交观测申请,申请通过后的各国科学家都可以使用烙印着“中国制造”标签的“中国天眼”探测浩瀚宇宙了!

“嫦娥五号”

“嫦娥五号”是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为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探测器,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于2020年11月24日成功发射。

关于它的故事在我报358期1版有着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之前的报纸哟。

习爷爷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说道:“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这是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小结和对未来的鼓舞,其中也包含着对我国科学探测事业的祝愿。我们都要牢记习爷爷的嘱托,向那些为我国科学探测事业付出心血的前辈们学习,用奋斗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猜你喜欢

天问潜水器奋斗者
“最美奋斗者”高铭暄的宣言
新中国“最美奋斗者”邢燕子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为啥天问一号绕火星 飞了3个多月才着陆?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
“最美奋斗者”——陈景润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天问一号”的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