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道法课焕发生机与活力

2021-12-13王有会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1期

王有会

摘要:“让道法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新课程已为我们提供了将课堂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的契机,道法教师应更新观念、苦练内功,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突破方寸之地,使政治课堂更具时代气息、生活气息、艺术气息、德育气息、法治气息。

关键词:鲜活的内容;活泼的教学过程;灵活的教学评价

近几年,道法教材改革力度明显加大了,教育部近年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传统的教法和学法却又相对滞后,结果充满活力的新教材在课堂上被陈旧、僵化的教法束缚,课堂上仍然气氛沉闷,缺乏活力。这种现象十分不利于道法在学科主渠道的落实于是改革教法,活跃课堂,提高政治課堂教学效率,就摆到了我们每个政治教师面前,值得去思考和探索。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精心备课:鲜活的教学内容

课堂上,包括教师在内的每个生命体,在情绪、兴趣、注意力、思维活跃性等方面都是在不断流动变化着的。如何改变过去教师独“霸”讲台、学生万马齐暗的沉闷局面,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课讲活?不充分备课,没有鲜活、丰富的教学内容是不可能的。备课究竟备什么?我认为,备课内容应在活、近、新、趣上做文章。首先要备整体,丰富内涵。即要认准在纵向与横向结构上本节课的位置。纵向位置是指本节课在本学科整体课程教材体系中的独特价值、地位及其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横向位置是指本节课教学与学科内外的联系,这样才能迁移知识,转换思维,丰富内容,吸引学生。其次是备学生,尊重差异。我们不可能为每个学生写一个教案,但写教案时又要做到“手中有书(教材),心中有纲(考纲),目中有人(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员参与,防止千篇一律,变成少数人的课堂。再次要备素材,活用教本。如可以根据需要打破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把有逻辑联系和知识关联的内容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揣摩、融合、渗透,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同时关注时政热点,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引源头源水,也是教材活用的重要表现,是政治学科特定的客观要求,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书本上的原理掌握得更深刻、更准确,而且由于需要解决的是实际问题,新颖、真实、具体,容易激发学生的探求激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道法课“教在书外,学在书内”,“题在书外,理在书内”,“学在书中,慧在其身”的特点。最后还要备“可能”,机智应变。教学如同一枚硬币,正面是科学,背面是艺术。其规律性的一面为备课提供了一般框架,而学习情境的复杂多变又注定了教学是一门充满教育机智的艺术。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在课前就对学生可能的种种质疑及学习情境中可能发生的变化有一个基本的估计并作好充分准备,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驾驭课堂,使课堂活而不乱。

二、多维互动:活泼的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不应该是以教案为剧本,以教师为导演兼主演,以少数优秀学生为配角,多数学生为群众演员的课堂剧的表演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动态的创造过程。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培养学生搜索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辩论、探究、自由发言,在互动的积极思维中,去尽情体验教学创造美的特殊乐趣,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并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上课的着眼点不仅在教材,更在学生,要着力诱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思维的学习活动。我在教学实践中,在所带的班级成立若干学习研讨小组,每组6-8人,每组设小组长1名,成员根据程度搭配开来。我常把教学目标和任务分解给各小组,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备课讨论,上课时,每个小组推选主讲人讲解,其余同学补充,课堂上经常出现针锋相对,唇枪舌剑的场面,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舵手作用,适时地点拔、校正“航向”。这样的教学模式除了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唱主角,人人参与,个个主动课堂充满智慧、生机和活力。作为主体者的学生是凭借自身的主观努力去学会学习的,同时又体现了“自觉、独立、理解、协作”的学习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每个学生的潜能。

为了满足中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我还努力做到课型常变,手段常新。我把课分为讲授型、实践型、质疑型、讨论型、辩论型、时事讲座型、观看录像电视型、角色互换型等多种,经常变换。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十分重视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和现代化,经常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图片、漫画、背景材料、社会热点、名人名言、音乐欣赏等,创设教学情景,这样大大增加课堂中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品位和容量,优化了教学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做心中有微情,眼里有热情,语言充满感情,努力创造一种情意盎然、欢快愉悦的教学情景,激活学生情绪,课堂气氛才能真正活起来

三、创新思维:灵活的教学评价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何引导政治课堂真正“活”起来,且活而有度,活而有效,教学评价机制也显得非常重要。首先,评价对象要多元。积极提倡学生评价学生,实现学生相互启发,共同发展;鼓励学生评价教师,主动向教师质疑,实现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发展;倡导学生自我评价,实学生提高觉悟,自我发展。其次评价重心要转移。“活”的标准不仅在形式,而且在内容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教师要少讲精讲,做到该讲必讲,讲后必得,得后必进。评价学生既要关注答案的正确性、完整性,更要关注学生作出答案的思维过程,一个富有创造性思维过程的“错误”答案应该获得积极的评价,这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这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关键。再次,评价时机要准确。及时评价,利于反馈;延缓平价,利于思考,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

总之,把道法课由“死”讲“活”,需要我们教师创新教学理念,关注社会现实,古有活素材,创设教学情景,营造民主气氛,调动师生激情,放飞集体智慧。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乐于钻研,把道法课教活,让道法课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课标准》

[2]《课程方法论研究》

[3]<<生态课堂一政治课课教学的极致境界>>《中学政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