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地区老年人群体移动支付现状与问题调查研究

2021-12-13赵瑾京曾涛纪薇邱雨竹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数字鸿沟移动支付老年人

赵瑾京 曾涛 纪薇 邱雨竹

摘要:本项调查以上海地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我国移动支付技术在上海市老年人群体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了解社会老龄化大背景下,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难题和移动支付困境,并从中归纳概念类属,提出助力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老年人;移动支付;支付倾向;数字鸿沟;社会老龄化

引言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数字化生活逐步也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主流,其中最为突出的成果便是移动支付。但在移动支付如此普及的如今,老年群体却成为了这波浪潮中的“困难户”。

老年人群体(60岁及以上)作为市场消费的主体之一,在诸多生活场景中却面临移动支付的难题。国务院也曾针对老年人面临的日益凸显的“数字鸿沟”问题下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旨在破除老年人在日常衣食住行方面所遇到的“支付难”等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老龄化城市,老年人移动支付的难题也尤为突出,并在疫情期间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例如:老年人无法出示健康码故而影响了其正常出行等……而在老年人自身方面也存在着固执己见、经济条件不允许等内在因素。

接下来,本文会针对该主题,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逻辑分析老年移动支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建议与改进措施,从而推动老年人移动支付环境的建设,破除“数字鸿沟”,让老年人更好的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

一、调查目的

1、老年人移动支付现状

目前,作为老龄化尤为严重的上海,老年人移动支付难这类问题仍有待改善。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到因无法使用现金支付而在柜台前手足无措的老人。老年人的“惠生活”在各方面受到影响,并在疫情期间尤为突出。“健康码”的推出虽便利了智能手机用户的正常出行,却对老年机或是不使用手机的老年人造成了巨大的出行难题,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2021年8月)显示,截止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较2020年12月新增网民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在网民年龄结构中,60岁及以上仅占了总网民的12.2%,也就是说,在我国约近3亿的老年人中仅仅有约1.23亿老年人有接触网络,甚至不到老年人口总数的1/2,也间接说明了老年人在互联网时代或多或少遭遇过互联网难题。

针对此类问题,上海政府印发了《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在对老年社会保障方面提出建议与要求,并针对老龄事业,破除老年人“数字鸿沟”进行了分析与未来规划,由此促进智慧养老、老年人权益保护等方面的进步与改善。

2、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通过问卷采集、实地考察,以及对已有文献资料的分析,旨在找出现存的老年人移动支付问题,并针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

在之前的研究中,多数存在对老年人移动支付难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的不足之处,在解决途径方面多以提出对老年人移动支付产品的界面优化与改进的建议,并未深入实际,切实的去帮助老年人本身跨越“数字鸿沟”。

本次研究与已有研究不同的是,通过分发问卷的形式收集城市老年人移动支付现状,并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老年人使用意愿与影响因素等各方面,从多角度出发关注老年人移动支付的现实需求与支付困境,并注意个体差别,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改善措施,力求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二、数据分析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的形式,面向上海地区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采用网络问卷与线下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计发放与回收有效问卷106份,收集到了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对智能手机以及移动支付的使用情况数据。力求真实反映老年群体在数字化时代所面临的移动支付困境,并针对其困境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改善与解决方案。

1、支付倾向

据统计,60-70岁年龄段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占总体59.72%,说明相对年轻的老年人更容易使用移动支付。但调查显示62.26%的老年人出门会随身携带现金,其中有58.14%的老年人是由于不会移动支付,25.58%则是会使用移动支付,但依旧会倾向现金支付。

通过数据可得在智能机的普及使用下老年消费群体依旧存在对移动支付较弱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結论,因此导致老年人在移动支付和现金交易之下,会更加倾向于后者。

2、思想观念:过度“标签化”的自我否定

老年人对移动支付的选择与使用也受自身观念影响。调查显示,有将近28.30%接受过他人指导使用移动支付,主动学习的仅占其中23.33%,但仅有26.67%的老年人通过指导学会并开始使用。

由此可见,大部分老年人学习移动支付的主动性弱,存在一定的保守思想与被动,但依旧有尝试改变的想法。同时老年人对于现代科技的不自信与恐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移动支付在老年人群体之间普及。

3、个人因素:自身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当前我国处于信息化数字化飞速发展阶段。青年一代的知识与智力成长是与信息化数字化同步发展的,对于移动支付是循序渐进并主动接受的过程。而对于老年群体来说智能时代的发展与智力的衰退与社交行为的减弱同时到来,对于移动支付这样的新兴事物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的过程。代际群体、文化环境、生活方式都在影响着老年人对于支付方式的选择。

4、学习移动支付的契机

老年群体大都经历过物质匮乏的阶段,会更加在乎金钱带来的安全感,并对新时代的新事物存在一定陌生感与抵触情绪,对于学习移动支付需要一定的契机。

社会存在的隐性歧视是老年人学习移动支付的契机之一,据调查,35.85%的老年人遭遇过商家拒收现金的情况,在此其中有85.71%的老年人被拒收现金的理由是商家没有零钱找补。

时局的变化也是其中之一。在新冠疫情期间,移动支付等智能化产品的便捷性与安全性凸显,再加上“无接触式”消费新理念的推出,老年人越来越体验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也开始学会移动支付。数据显示,有近24.00%的老年人学会移动支付是在疫情期间。

故而老年人对于移动支付的学习契机通常源于在外在因素刺激,老年人在接触过程中所得到的自身的获得感与成就感也是造就其学习契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建议与改善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大致了解了部分导致老年人为何受限于数字鸿沟。内在因素多为思想观念、自我认知等,外在因素则多为社会环境的隐性歧视。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改善措施:

1、科技方面:智能产品的适老化设计

虽然目前市场上科技产品丰富、功能齐全,但大多数老年人对于复杂的应用系统并不熟悉,手机对他们而言大多数仅用于社交联系。

因此,宜对智能产品的开发中进行适老化设计,推出简洁、一目了然的应用界面以及完善的语音辅助功能等,在产品试用阶段可以寻找目标老年群体进行使用与反馈,不断精进,更可以尝试开发诸如NFC“一卡通”,使其更加契合老年群体的需求。

2、个人方面:提高自身积极性,主动学习并逐步接受移动支付

老年消费群体保守的思想以及身体机能衰退导致学习能力的下降,让他们在移动支付学习举步维艰。

在个人方面,老年人可以在家人帮助下先主动尝试了解移动支付的利弊,并积极报名老年大学相关课程,参加社区举办的移动支付科普讲座,在学习理论基础的同时也积极投身于实践,争取多渠道多方面的主动学习移动支付,以顺应时代发展。

3、社会方面:加强人文关怀与法律政策的力度

老年群体在退休之后与外界交往渐少,接受新事物的途径也变得单一。子女亲朋作为老年人身边最为紧密的群体,应及时帮助老人解决移动支付上遇到的难题,并给予合适的教导。

同时,作为老年人日常活动的主要区域,社区更要加强内嵌式智能化老年课堂建设,居委会积极组织社区老人的移动支付宣传工作,开展登门科普、统一专项培训等活动,帮助老人拓展知识面,弥合数字鸿沟。

在公共场所,可以保留人工窗口服务,并加强建设适宜老年人的智能辅助设备,配备志愿者引导老年人使用,多样化的选择,可使老年人在适应数字化的过渡期内能更好解决问题,给予更多的包容与理解。

老年人平稳过渡到数字化时代仍需法律上的保障和支持。在老人交付现金时,商家应意识到拒绝现金是违法行为,义务接受现金,可以鼓励并引导老年人使用移动支付但不能强迫。

四、结论

在社会老龄化愈加严峻的形势下,关注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以及与日益现代化发展社会的相容性显得愈发重要。

根据以上调研数据,我们就上海市老年人与移动支付的关系得出了以下结论:

1、老年人与智能产品的适配度还远远不够。智能技术发展与老龄化社会还没有完全契合,从市场层面来看很多企业在研发方面就忽视了老年群体的需求,往往是从年轻人的需要出发设计产品。各企业需要了解老年人在这一方面的需求,推出像关怀模式这样针对老年人的智能支付方式以便老年人更快更好地融入当今数字化社会。

2、老年人自身思想观念相对固化。老年人思想比较固化,比起能踏实拿在手里的现金钞票,老年人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互联网缺乏信任,抱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根据问卷可将老年人对移动支付的态度归纳为“不敢用”“不会用”“不想用”三大类。

3、是社会环境对老年人的包容性不足。一些社会公益组织、公共场所、文化场馆等没有发挥好引导作用,应该加强公共场所服务业从业人员对老人的耐心引导培训。

上海作为我国现代化程度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尚有如此之多的老年人出现了与数字化社会相容度不足的情况,放眼全国,问题则更为突出。老年人移动支付问题仅是当代数字化智能化生活下的一个小分支,但其背后所反映出的是在现如今信息化、智能化是时代发展背景下,科技进步及科技產品与老年群体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如何去努力缩小和消灭这个鸿沟,是我们如今将要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赵瑾京,女,2001年,汉族,籍贯:江苏盐城,本科学生,研究方向:经济学类。

课题:该文章受到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S202111047019。

猜你喜欢

数字鸿沟移动支付老年人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移动支付中NFC创意新技术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电子商务环境下移动支付模式研究
推进“信息化”消除“数字鸿沟”
打车软件的普及对城市交通压力缓解情况研究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
老年人的“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