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探讨

2021-12-13唐艳丽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高中语文

唐艳丽

摘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阅读教学的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思辨性阅读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工作者的支持,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如果进行单纯的阅读讲解,学生不但无法掌握阅读的正确技巧,也会挫伤学生学习课文阅读的积极性。思辨性语文阅读方法能有效解决上述矛盾,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文学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章对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

引言

思辨性阅读就是带着批判性思维的阅读,学生通过阅读过程中的理性思考,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必修课程的七个学习任务群之一,详细规定了该学习任务的学分及课时安排。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明确指出要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需要一支知识型劳动力队伍,具备强大的智力和逻辑能力。中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有自己的想法,在很多事情上如何处理问题,因此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是必不可少的。从中学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不仅要培养中学生的全面识字能力,还要运用合理的手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自己思考——甚至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实现教学目标每个学生在成长和发展方面都有不同的经历,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他们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调节自己的行为,正确看待周围的事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

二、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的策略

(一)与现实联系,扣住文章本质

展开思辨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学生的理解,如果由于时代背景的变化,学生无法从本质上领会当时年代作者书写这篇文章的真实含义,那么思辨性阅读就无从开展,反而造成鸡同鸭讲、莫名其妙的窘境。在思辨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特别是对于部编版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本质上体会文章的真实含义,提升学生阅读赏析能力,对学生的思辨思维进行管控和指导,在应试教育的思想下,学生学习课文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但是思辨性阅读教学仍然应当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观点,即便学生脱离了正确答案的范畴,也应当耐心的倾听学生的表达。具体而言,教师在思辨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带领学生敢于形成新的想法,对文章的独特内涵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在阅读的基础上总结文章大意吸取文章的精神养分,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带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要对文章进行现代化解读,把文章的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相互结合,体现出教学的与时俱进。

(二)整合课内外相关材料,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在进行《祝福》一文的教学时,我还为学生们提供了鲁迅先生的另一篇小说《明天》,与《祝福》做对比阅读。两篇小说有着相似之处,主人公都是寡妇,都有着悲惨的命运等等。我设置了几个大问题供学生们分小组探究,一是比较分析祥林嫂与单四嫂子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对她们的态度;二是比较分析《祝福》与《明天》中的社会环境;三是思考《祝福》与《明天》的题目有何深意,两篇文章在题目的设置上有无异曲同工之妙。课外文本的加入激起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大问题引领加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给课堂增添了生机与活力。通过对比阅读,锻炼了学生们的分析、实证、推理的能力,增强了思维的逻辑性,提高了理性思维水平。

(三)引导分析故事情节,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是阅读学习中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在思辨能力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阅读文本内容。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内容,分析文本中的字、词、句和段落,从而了解文章中的情节内容,正确判断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等内容,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文本概括能力和阅读思辨能力。例如,在教学《祝福》这课内容时,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章中的句子和段落,了解鲁迅先生这样写的用意,总结每个段落在文章整体中的作用,感受作者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例如,文本中有这样一句话:“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引导学生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尤其是其中的“空的”。鲁迅先生要传达什么意思,祥林嫂的破碗是空的,体现出人性怎样的弱点?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概括文章内容,这样的阅读才更有意义,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和思辨能力有很大帮助。

(四)构建自主阅读课堂,丰富阅读形式

高中生往往有较大的学习压力,并且教师为了快速完成教学进度,也会安排充实的课程,促使高中生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花费在课堂学习上,很少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久而久之这种学习模式和方法就会呈现机械化,从而影响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要想避免学生进行机械的阅读,促使他们自觉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打造自主阅读的课堂,不断丰富扩展阅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后查找与课本教材相吻合的阅读材料,亦可以参与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例如,文本鉴赏或搜集等,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扩展阅读的兴趣,最终提高阅读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是高中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学生累积、提高与飞跃的过程。在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对阅读教学的培养,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批判性思维習惯,在分析阅读学习中养成联想和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王皓文.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10):70-71.

[2]李妍.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9.

[3]郭建芬.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2):29-30.

猜你喜欢

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浅析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
以思辨性阅读彰显语文课堂思维品质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探讨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