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史育人”的媒体治理新思路

2021-12-13魏哲东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思想教育党史新媒体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发展迅猛。在新媒体时代,人们接受教育、信息的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史育人工作需要紧抓时代发展脉搏、创新教育工作方式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党史;思想教育

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以传播速度快、内容更新快、平台互动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已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方式,这就给传统党史育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新媒体环境中,积极探究“党史育人”的新举措,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党史育人功能的发挥需要与时俱进,仅仅停留在传统媒体的教育途径与方式中,党史的育人作用不会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党史育人功能有其内在的意蕴和价值,借助媒体融合的潮流,党史的功能才会在学校生根和发芽,培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党史教育的导向性。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是推动党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最终目的,是将党史融入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实践的本质要求。以立德树人为党史教育的基本目的和价值遵循,遵循了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有利于实现高校育人实践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其一,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增强党史教育内容的导向性。育人实践导向性的彰显必然要求育人内容的选择有明確的主题,党史教育作为高校育人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围绕其科学要义和基本特征,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出发点相联通并增强内容选择的导向性,这也是推动大学生更好接受党史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的前提。其二,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增强党史教育过程的导向性。党史教育过程的导向性的彰显和增强,也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鲜明主题,在发扬党史育人价值的全过程中解决好培育什么样的人、怎么育人等课题。

一是坚持三全育人,增强党史教育的实效性。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高校育人实践的科学方法和改革重点方向,也是深化“三进”原则的现实抓手,其目的在于切实提高育人实践的亲和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能够形成运行有力、成效显著、系统完备的育人实践体系,为促使大学生有效接受党史资源提供重要保障。党史是我国重要的文化,在媒体融合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要以宣传党史为方向。在现代社会中,互联高速发展,伴随着而来的则是铺天盖地的信息。媒体作为国家的宣传载体,要将符合社会发展的信息传播给受众,引领受众的价值观的培育。党史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多年来的历史烙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要有选择性地将好的信息以正确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党史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老媒体要以党史的内容为依据,将媒体自身变成红色的媒体,为国家说话的媒体,发挥出媒体的最大价值和党史育人的最大作用,使得高校能够用党史文化激励众多的学生为中国的崛起而读书,为中国梦而不断努力和进取,也将党史中优秀的精神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提高思想觉悟。媒体融合要利用好党史,把握中国发展的方向,关注学生思想的动态,以历史为镜子,将党的好的作风和传统传播给学生。党史是媒体融合的风向标,媒体可以做到内容融合,共同为党史的宣传和教育出谋划策,推进党史在当代的育人作用。

二是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发挥网络与党史融合育人作用。网络资源的作用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消极颓废的资源,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校要在教育资源中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资源,传递党史育人的正能量。网络中也有大量的党史资源存在,高校可以按照一定的时间脉络整理党史资料,方便学生阅读,提高党史育人效果。党史资源还可以按照专题进行分类,使党史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条理地发挥育人功能。发挥资源的共享性,促进党史资源在不同学校之间流转,既发挥了党史的凝聚力,也让各大高校共享共用党史资源,促进资源的整合。通过资源的整合,可以把网络中的错误思想例如历史虚无主義剔除,留下优秀的思想影响学生,提高党史的价值影响力。在资源的整合过程中,高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党史育人平台,增强党史育人的专业性,增强党史育人的吸引力。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高校在整合资源的同时,可以利用多种载体,建设更多的平台,充分发挥党史的教育作用。党史的育人功能发挥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和媒体融合的趋势紧密相连。媒体融合是党史育人功能发挥的重要媒介,而党史为媒体融合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两者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的关系,它们是一个整体,是不能分割的。挖掘学校教育教学、科研进展、实践立行等典型事例,通过全媒体渠道发布,不断创新党史教育的传播方式和手段。高校的开放性决定了党史教育工作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适应新时代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党史教育的整合、凝聚作用,使党史教育教育融入师生成长成才全过程。

三是充分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力量进行信息传播,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创新党史作品,全面提高党史作品的感动性与记忆性,使其更好地符合青年一代的认知特性。深挖历史题材,对历史题材进行再创作,进而提升人们的红色印记。尤其是要加强对近代史的研究工作,这是社会成员文化认同以及价值取向的根基。强调党史精神内核,更好地提升人们的红色觉悟。充分利用动画、图片、视频等多种新媒体技术深挖教材,提取其中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和亮点,利用新媒体技术制作成生动活泼、简单易懂、扣人心弦的党史内容,并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在生动交互的形式中深入浅出地阐述党史蕴含的价值。开展红字文化工程,进一步发扬党史的文化特色,开展以红字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例如,紅歌活动、红诗日、红书月等育人工程,充分实现党史资源的多元转化与全方位利用,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载体。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作红色历史故事,将党史育人的真实性、教育性与多媒体技术的娱乐性相结合,寓教于乐,全面提升党史育人水平。

四、在互联网环境中,党史工作部门一方面需要在党史内容上做足功夫,根据不同的受众及时转换宣传思路,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将主流党史教育用当前流行的说唱、漫画等师生喜闻乐见方式传播出去,大大提高党史教育工作的正能量传播热度。高校要建立舆情研判机制,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及时发现并分析苗头性问题,注重人防与技防有机结合,建立舆情发现、舆情研判、舆情处置、舆情引导的一体化工作体系,确保党史教育阵地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一方面需要全面提升自身运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全面提升党史教育宣传力度。当前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一代对互联网的依赖性较大,故而党史部门应加强自身网站建设力度。现阶段,部分党史网站存在内容更新不及时、技术支持方式落后、设计形式呆板等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党史网站的建设与运营力度,加强网站建设人才、经费、资金等投入力度,积极引进专业化网站技术人员,充分发挥网站宣传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红燕.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部队党史军史教育载体创新刍议[J].现代妇女(下旬),2019(12).

[2]杨丽华.论党史教学与媒体融合创新[J].考试周刊,2020(23).

作者简介:魏哲东,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讲师。

该文为2021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党史学习教育研究专项)“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史育人”的创新研究”(DSYJ090)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思想教育党史新媒体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