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经济及学业双困难大学生帮扶对策

2021-12-13孙也椒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帮扶高校

孙也椒

摘要:家庭經济困难大学生在学校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显现出学业困难等问题,综合素质偏低,影响全面发展。在三全育人过程中,高校辅导员运用各种对策向双困大学生进行帮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困难大学生;帮扶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提高和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国家通过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奖助学金资助及形式多样的社会资助,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加大了经济资助力度,学生因经济困难导致的生活困难等问题已经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家庭条件及成长环境所限,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卑心理较强,不能顺利地融入大学生活,学业水平较差,甚至部分学生在尝试失败后迅速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对自我定位偏差大,无心学业,滋生更多不良习惯,在校期间面临的问题不断叠加,日趋复杂,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甚至就此改变一生。

一、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的构成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了定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主要来自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及低收入家庭、遭受重大变故的家庭、多子女的经济基础薄弱家庭等。

二、经济和学业双困难大学生现状分析

1.未有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导致三观偏差。大部分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大学生对金钱有着更强烈的欲望,在经济拮据带来的焦虑和自卑自尊心理矛盾交错的双重压力下,该类大学生对自己未来人生及职业生涯的发展及目标更易趋向捷径化、功利化,有的对比已经工作赚钱的同龄人和仍旧毫无收入的自己,产生“读书无用”的错误观念。因而在大学阶段重视眼前利益,参与一些对自己能力提升用处不大的兼职,荒废了大好的学习时光。

2.前途迷茫,没有生涯规划。大学对学生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跟高中有非常大的差异,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来说,在生活方式、物资装备等方面与周围同学的差异较大,部分同学会假想周围的异样眼光,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同时,由于这种害怕自己行差踏错而显得格格不入的心理,很多同学面临大学校园里的种种挑战往往产生畏惧情绪,直接拒绝尝试,对自己各方面都没有信心,也不知如何做好自己当下的学业规划和长期的生涯规划,像无头苍蝇一样找不到方向。

3.综合素质不高,心理自卑也自负。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很多来自文化环境较为落后和封闭的地区,教育条件和发达地区差异较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学科专业没有较为立体和深刻的认识,加之边远地区素质教育水平落后,学生普遍英语水平较低,其中听读能力尤为明显。同时较少接触计算机、美术、音乐等课程,视野范围偏窄,缺乏个性发展。进入大学后,由于对自身综合能力的不自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参加专业学习、社会交流方面受限,在遇到提高自我和开拓技能的机会时,极易错失,从而影响综合能力发展。

三、解决家庭经济和学业双困难学生问题的对策

1、多角度进行思政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三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经济、环境条件欠佳,社会接触面窄等客观原因,往往心理负担较重,尤其是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信心不足,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向于在其他方面投入大量精力以获取成就感,比如课余兼职、社会活动等,更严重的甚至自暴自弃,沉迷网络游戏麻痹自我,荒废学业。学校可通过各种方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邀请思政老师、心理教育中心老师开展专题讲座、沙龙等,鼓励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困难,努力拼搏,迎接挑战,邀请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身说法,以榜样的力量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乐观面对人生的坚强意志。

2、帮助学生明确个人目标,指导学生做好生涯规划。大学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充满诱惑也带来困扰。如果不能在新的生活方式、学习环境等方面做好平衡和合理的时间安排,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学生将带着困惑和迷茫过完大学生活,前途堪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将学生生涯规划放在重要位置,针对各年级学习任务和目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和关注。采取多种方式让大学生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进行自我生涯规划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做好短期计划和长期规划,树立长远目标。

3、开展专业教育,坚定学生学习信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经济导致的自信心不足,在整个学业期间都会对学业发展产生持续影响。专业教育是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工作,尤其是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积极开展专业教育,对稳定学生思想情绪、坚定学生学习信念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通过专业概论课程,从理论上对专业进行系统讲解;开展专业引导,通过名师、名家讲座打开眼界,了解专业前景;组织学生参与专业相关科创活动,营造学术氛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组织学生了解专业相关仪器设备及研究成果,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专业自信。对于学业困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完善的专业教育是他们摆脱自卑心理、怯弱心态的坚强后盾,是他们坚定信念,重拾信心的重要途径。通过全方位的教育,更好地实现高效育人目标,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由学校到社会的华丽蜕变。

参考文献:

[1]张晓冬.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6):108-110.

[2]杨雯.工科高年级贫困大学生学业困难帮扶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2019(9):71-72.

[3]党秋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学业辅导组合策略分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40-42.

猜你喜欢

帮扶高校
广播帮扶类栏目的制度化建设
做好农村帮扶工作的几点体会
英语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帮扶
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帮扶工作探索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