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季稻双机直播品种及播种量筛选

2021-12-13夏贤格陈展鹏曹志刚金红梅张文超涂军明程建平张枝盛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22期
关键词:播种量晚稻早稻

张 群,夏贤格,陈展鹏,陈 杰,曹志刚,金红梅,张文超,涂军明,程建平,张枝盛,胡 锋

(1.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湖北 黄冈438000;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武汉430064;3.黄冈市农业农村局,湖北 黄冈438000;4.武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 黄冈436400)

湖北省是中国水稻生产大省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水稻产量占湖北省粮食总产量的50%~60%[1]。在新增耕地面积困难、水稻单产水平停滞不前、农村劳动力短缺以及水稻生产经济效益低等因素制约下,通过促进水稻生产技术向轻简化和机械化转型,进而稳定和恢复发展双季稻面积,是提高水稻总产的重要途径[2]。通过直播替代早、晚稻育秧移栽发展双季稻双机直播种植模式,能够大幅度减少劳动力投入,扭转农民种植双季稻意愿降低的局面[3]。与传统双季育秧移栽技术相比较,该栽培技术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省工、省力等优点,符合当前快速运转的粮作运营模式[4]。双季直播虽然可以有效降低劳动投入和生产成本,但是仍面临诸多问题。华中地区温光资源有限,开展双季直播需选用生育期在90~95 d的早熟品种才能保证晚稻安全成熟。生育期缩短会减少辐射拦截,进而降低产量。高产早熟品种缺乏是限制双季直播模式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受播深与播种量影响,直播稻易发生倒伏[5],本研究以黄冈市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3个早稻新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双季双机直播早晚稻品种筛选,并开展冈早籼11号双直播不同播种量试验,为双季稻直播规模化机械化技术体系提供基础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于黄冈市农业科学院黄冈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团风县邦农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经度114°5′E,纬度30°27′N,海拔31.2 m,前茬作物为绿肥用油菜。

试验①:双季直播早晚稻品种筛选试验。试验以黄冈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3个品种为材料,即冈早籼11、冈早籼13号和芯两优9011,进行对比试验,每个处理667 m2。早稻于4月6日使用无人机直播,常规稻冈早籼11号和冈早籼13号播种量均为120 kg/hm2,杂交稻芯两优9011播种量为60 kg/hm2;7月23日在该试验田继续进行机直播试验,品种和播种量不变。

试验②:不同播种量对水稻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冈早籼11号为材料,安排在4月6日进行早稻直播,按60、90、120、150和180 kg/hm2播种量5个处理进行对比试验;7月23日在该试验田进行晚稻直播试验,品种和播种量不变。每个处理小区面积334 m2。

1.2 试验方法

1.2.1 生育期记载和农艺性状调查根据水稻田间长势记载播种期、始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调查水稻基本苗数、最大分蘖数、株高等指标。

1.2.2 相关指标的计算

1.2.3 产量构成因子的调查和产量的收获水稻成熟前2~3 d,于田间调查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成熟后全田机械收割,计算单位面积产量,按照13.5%含水量计算产量,取部分子粒风干,测定千粒重。

1.3 田间管理

水稻直播前进行土地耕整,耕作深度要适宜、一致,无重耕、漏耕。旋耕深度10~15 cm,犁耕深度宜在20 cm以下。

浸种采用每100 kg稻种17%杀螟·乙蒜素(菌虫清)可湿性粉剂500~600 g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 g。药剂播种前要精选种子,做好晒种。浸种、催芽等种子处理工作,浸足时间,保证药效,早稻常规稻需浸种3 d,杂交稻需浸种2 d,早稻气温较低时应适当温水浸种,增加浸种时间。种子催芽至“露白”即可,播种前宜使用驱鸟剂拌种。

肥料用量按N 193.5 kg/hm2、P2O590 kg/hm2、K2O 180 kg/hm2施用,其中氮肥按照基肥∶蘖肥∶穗肥=5∶3∶2的比例分配,磷肥作底肥一次施足,钾肥作底肥和穗肥各50%。

待水稻二叶一心时进行封闭除草,同时要做到浅水返青、薄水分蘖,幼穗分化至抽穗期,以沟水浅灌为主,后期保持干干湿湿,黄熟期后25~28 d断水待机收。

早稻5月17日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00 mL/hm2)康宽杀虫剂防治二化螟,7月3日用毒死蜱(有效成分45%,900~1 200 mL/hm2)防治稻纵卷叶螟,用戊唑醇(有效成分43%,300~600 mL/hm2)来控制纹枯病和稻瘟病。晚稻7月17日用40%丙苄WP(1 500~1 800 mL/hm2)进行封闭除草,8月14日用康宽、咪鲜胺、吡蚜酮、苯甲丙环唑(5%康宽300~600 mL/hm2,25%咪鲜胺900~1 500 mL/hm2,25%吡蚜酮300~600 mL/hm2,有效成分300 g/L的苯甲丙环唑375 mL/hm2)等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8月27日用康宽、吡蚜酮、肟菌戊唑醇(5%康宽300~600 mL/hm2,25%吡蚜酮300~600 mL/hm2,50%肟菌戊唑醇225~300 g/hm2)等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稻曲病及稻瘟病。

2 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筛选试验各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和农艺性状

在播种期相同的条件下,早稻冈早籼11号和冈早籼13号的生育期都是102 d,早于芯两优9011;晚稻季不同品种间生育期差异较大,芯两优9011生育期达到114 d(表1)。

表1 不同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和农艺性状

早稻生育期短,利于抢收抢种,给晚稻种植留时间,晚稻成熟晚不利于光温资源的利用,且可能遭遇寒露风等气象灾害。因此,从周年生育期来看,芯两优9011晚稻季熟期太迟不适合作为双直播品种,存在安全风险。

早晚稻种植中,芯两优9011由于播种量为60 kg/hm2,其成穗率明显低于冈早籼11号和冈早籼13号(播种量均为90 kg/hm2);3个水稻品种的株高都较矮,适合机直播。

2.2 品种筛选试验各水稻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由表2可知,在作早稻栽培时,冈早籼11号结实率、千粒重和实际产量均明显高于其他2个品种;在作晚稻栽培时,冈早籼11号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均明显高于其他2个品种,说明该品种较适合作双直播品种。

表2 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

2.3 肥料利用率

比较氮、磷、钾肥料偏生产力,由表3可知,冈早籼11号和芯两优9011氮肥(N)偏生产力、磷肥(P2O5)偏生产力和钾肥(K2O)偏生产力相当,均明显高于冈早籼13号。

表3 不同水稻品种周年的肥料偏生产力(单位:kg/kg)

综上可知,冈早籼11号生育期合适,生产安全性高,株高适宜,且周年产量高,肥料偏生产力高,适合作双季稻双机直播品种。

2.4 冈早籼11号双机直播的综合表现

2.4.1 不同播种量对冈早籼11号生育期的影响由表4可知,冈早籼11号在不同播种量下,其作早晚稻栽培,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的变化较小,全生育期差异也较小。

表4 不同播种量对冈早籼11号生育期的影响

2.4.2 不同播种量对冈早籼11号农艺性状的影响由表5可知,对冈早籼11号进行双机直播,早稻150 kg/hm2播量下其基本苗最高,成穗率较高,植株较矮;晚稻按150 kg/hm2播种量其基本苗最高。

表5 不同播种量对冈早籼11号农艺性状的影响

2.4.3 不同播种量对冈早籼11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2020年特殊气候条件下,从冈早籼11号早晚两季产量构成因子来看,早稻季按150 kg/hm2播种量,其千粒重最大,结实率高,产量最高;晚稻季按180 kg/hm2播种量,其千粒重较大,结实率和产量最高(表6)。

表6 不同播种量对冈早籼11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通过对冈早籼11号不同播种量情况下生育期、农艺性状以及产量表现的分析,以早稻季150 kg/hm2加晚稻季180 kg/hm2的播种量,两季经济效益最高。

4 讨论

鄂东南双季稻区生产中存在的茬口衔接紧、品种搭配不合理、劳动力投入大、生产效益低等突出问题,在黄冈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适宜双季稻机械化早晚稻品种搭配,开展适宜双季稻双机直播品种筛选试验,从两季生育期、产量、抗倒性等因素,初步验证冈早籼11号适合作为双机直播品种。对冈早籼11号双机直播开展不同播种量试验,初步得到早稻季按150 kg/hm2+晚稻季180 kg/hm2播种量,两季产量最高。后续需深入开展双直播品种筛选试验和配套高优栽培试验。

猜你喜欢

播种量晚稻早稻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弱筋小麦“杨麦15”播种量试验研究
早熟莲藕-晚稻栽培技术
2014年晚稻新品种生产试验
洞庭湖区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技术
安徽安福县:发放晚稻测土配方施肥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