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院校朋辈团体辅导的模式创新

2021-12-12张金慧王敏梁杰珍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

张金慧 王敏 梁杰珍

摘  要:朋辈团体辅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既能缓解心理教育工作人员的短缺问题,又能较好地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朋辈团体辅导工作模式的创新不仅符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的外在要求,还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高职院校开展朋辈团体辅导,首先应组建队伍,提升团队专业性;其次,要设计好方案,确保方法的科学性;再次,应在班级实施,扩大群体受益面;最后,采取多元评估方法,促进成效。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朋辈团体辅导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研究,党和国家也高度重视。2018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1]。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心理素质不仅影响着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质量和成长成才,更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发展蓝图,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教育事业的重要位置既是当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的外在要求,又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中学生心理问题频发为心理育人带来一定困难,如何使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满足学生健康成长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朋辈团体辅导的内涵阐释

“朋辈”即同辈、同伴,“朋辈教育”也称为同伴教育、伙伴教育或者同辈辅导。它强调具有相同背景或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在一起分享经验、观念或行为技能,借以见贤思齐、激发上进,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成长。[2]

团体辅导,主要是面向普通人群开展,是一种预防性、发展性工作。它主要指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营造一种信任、温暖、和谐、相互支持的氛围,促使成员相互分享交流,满足个体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同时,通过团体内成员的人际互动,帮助个体调整自己的认知,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预防并解决学生发展中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内在潜能,促进自我成长。相对于团体咨询和团体治疗,团体辅导主要针对个体在各个生命阶段中所面临的一般性心理困扰或成长性的心理需要,所以对领导者的专业性要求相对宽松。[3]

朋辈团体辅导,是把朋辈教育和团体辅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二者优势,实现辅导多样化。它主要是指在“朋辈”之间展开的以“心理互助”为目的的一种团体辅导模式,它强调具有受过一定训练的同学作为教练员,在专业心理教师的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活动,旨在创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增进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研究表明,朋辈心理辅导是当前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心理品质的有效载体。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标准和高职大学生心理发展需求,根据团体辅导的原理,探索并构建高职院校朋辈团体辅导模式,充分整合和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资源和力量,使其成为现代高职院校心理育人的有效方法,将有利于提升高职大学生心理品质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职院校开展朋辈团体辅导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的外在要求

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不仅仅是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且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但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除了依靠专职心理教师的专业教育与辅导外,还需要充分挖掘学生朋辈的力量。朋辈之间由于在身份、年龄、专业、价值观、兴趣爱好、情感体验等方面具有接近性,相互间联系点和共鸣点比较多,更容易相互理解和信任。因此,从普通学生中选拔出一批优秀学生,并通过科学系统地培训,促使其掌握心理助人知识和基本技能,针对班级的不同需求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发挥其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引领作用,感染和同化广大同学,促进朋辈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另一方面,由于朋輩团体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明显成效,对于朋辈群体的选拔、培训能有效缓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职人员短缺问题。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尚未完全达到教育部规定1:5000的师生比配备专职心理老师的要求,且大部分专职心理老师不仅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还兼任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导致心理工作专职人员较为紧缺,难以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因此,将朋辈团体辅导运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能有效缓解心理教育工作中师资不足的问题,利于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受益面,有助于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效果从而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社会转型和不同文化的相互撞击下,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逐年上升。以广东省惠州市某高职学院为例,连续三年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对新入学的高职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18-2020连续三年第一类型(即可能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学生群体的检出率分别为10.33%、12.45%、14.45%。同时在针对第一类型学生群体的深入约谈中发现,“带病入学”(即已经在服用精神类药物)的学生越来越多,自残自伤甚至自杀事件日益频发,并成为其休学、退学、犯罪和意外死亡的首要问题,严重制约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①

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益补充的朋辈心理辅导,对于帮助那些面临共同成长任务或拥有相似困扰的学生来说有着独特的优势,非常符合大学生的现实心理需求。有关研究表明,多数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最先向朋友倾诉和寻求帮助,很少想到专业助人机构。福建省某高校对2090名大学三年级学生的调查报告也说明了这一点,报告显示:75%的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会首先选寻求朋友、同伴或者身边同学的帮助,11%的学生认为自己需要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帮助[4]。调查数据说明,当代大学生更愿意选择与自己有更多共同语言的同龄人打开心扉、交流感情,而朋辈团体心理辅导通过一对多的团体服务的形式,更能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且具有省时、省力,高效等特点。

此外,在高职院校开展朋辈团体辅导有利于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朋辈教练员在正式开始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前,需要学习心理助人理論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有助于朋辈教练员提升自己和发展自己,还能够在助人实践中获得成就感,促进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

三、高职院校朋辈团体辅导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组建队伍,提升辅导专业性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成功开展,离不开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过硬的“朋辈团体辅导教练员”队伍。首先,重视选拔,确保质量过关。在团体辅导活动过程中,教练员对成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协助队员成长的重要因素,教练员的选拔非常重要。朋辈团体辅导教练员可由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委员、学生会心理部组成,遵循自愿原则,由本人自荐或辅导员、班主任推荐产生。推荐或选拔后,人员需经过心理测试、心理基础知识笔试和心理活动方案设计、面试等流程,从而最终选拔出具有自信开朗、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愿意帮助他人、善于倾听和表达,具备同理心和责任感、能理解和体谅别人等基本特质的学生做朋辈团体辅导教练员。

其次,强化培训,保障能力到位。对选拔出来的教练员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工作职责、心理健康基本常识、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应对、朋辈辅导通用技能、心理活动设计与实施方法等,除此之外,还需提供见习和实习的机会,这一过程主要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新教练员向老教练员学习如何带领队员活动以及如何引导队员自我觉察、反思总结,学习带队经验和方法,同时帮助老教练员准备物资,从而从理论和实践上获得对朋辈团体辅导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在见习之后,新教练员在专业指导老师和老教练员的指导和支持下带队,考验新教练对活动项目的熟悉度、心理成熟度和临场反应能力,从而真正磨练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教练员。

最后,专业督导,提升活动效果。新教练在开展朋辈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应安排专业指导老师现场观察新教练带队过程,并予以反馈。一方面,可以在带队教练遇到突发情况时给予支持和帮助,保证团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对带队教练的表现及时进行反馈,促进自我反思和经验总结,提升个人能力、促进个人成长,为今后更好地发挥朋辈团体辅导教练员的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强力支撑和有效补充。

(二)设计方案,确保方法科学性

为了增强朋辈团体辅导活动的计划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活动有效进行,需要专职心理教师进行朋辈团体辅导活动的设计。第一,立足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需求确定活动专题。高职院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多样化。首先,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复杂,造成学生素质或能力良莠不齐,一些学生整体素质较高、综合能力较高,另一些学生抗挫折能力不强,情绪容易受外界影响,容易迷失方向。此外,由于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可度不高,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认识偏低,容易自卑和无奈。其次,因为高职教育三年制的特点,使其更早地面临职业选择等问题,就业压力更为突出。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特点来确定朋辈团体辅导的主题,如新生适应、自我成长、生涯规划、升学就业、学习技巧、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交往等,确保活动的实效性。第二,设计团体辅导活动方案。团体辅导活动方案的设计既可以对整个活动过程的总体设计,也可以是对团体流程进行的单元设计,还可以是对一次具体活动进行的细致规划。一份完成的团体活动方案一般应包含活动名称、活动理念、活动目标、活动道具、活动环节、活动内容和操作方案等方面。为确保活动方案设计科学合理、实施安全有效,一方面,进行先期演练,检查活动环节安排是否紧凑,活动设计是否安全可行、时间分配是否得当等;另一方面,与专业指导老师就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并充分设想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听取指导老师的评价意见,对方案进行丰富及完善,使团体活动的作用真正得以体现和发挥。第三,菜单式管理活动方案。将“菜单”引申为朋辈团体辅导活动专题及具体方案的清单,各班可根据班级特点或历年参与活动的情况选取并调整“菜单”中的任意活动专题及方案。

(三)班级实施,扩大群体受益面

班级是学校组织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

从一般意义上而言,同一班级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接近,具有共性发展的需求。基于班级需求开展朋辈团体辅导,有利于及时化解广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共性心理问题,避免心理危机的发生。同时确保班级成员参与的稳定性和活动开展的延续性。随着团体辅导活动次数的增多,有利于加深班级同学之间相互了解,增进彼此友情,进而营造有凝聚力、有温度的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共同成长。这一模式可以充分弥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老师的不足,扩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受益面,真正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自助”的目标。在模式实施过程中,先由学校心理中心在每学期开学初向全校各班提供活动菜单;其次,班级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需求自主选择专题;最后,学校心理中心根据各班选择的专题安排朋辈团体辅导教练员带领班级开展团体活动。

(四)多元评估,促进辅导成效

班级朋辈团体辅导活动结束后,预期目标是否达到、方案设计是否合理、班级成员个体的心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班级成员间的合作是否融洽、学生教练员的工作方法与技巧使用是否恰当、今后组织团体辅导活动需要哪些改进等,这些都需要进行评估,以全方位了解团体辅导的效果,及时进行总结经验,为日后的朋辈团体辅导活动提供借鉴。同时,通过评估协助学生教练员了解和改进团体辅导技能,提升专业水平。

第一,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指参与评估的人除了教练员外,还包括指导老师、班级参与学生、观察者或其他重要他人等,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第二,评价方法多样化。根据评价主体采用量化评价或质性评价。量化评价可以借助标准化测验、心理量表在辅导前或辅导后进行,检验班级成员的改变程度。质性评价可以采用座谈、访谈、班级参与学生书面报告或作业、教练员的工作日志、观察者的记录等方法来评估团体发展和效果。例如,在班级朋辈团体活动结束后,通过访谈法,设置一些开放式的题目,如活动是否对自己有帮助或改变、有什么样的帮助或改变、改变又是怎么发生的等等,全面了解个体对参加团体辅导活动之后的看法或体会。

四、结语

构建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模式,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种创新尝试。朋辈团体辅导既有利于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短缺问题,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受益面,又可以发挥高职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自助”的目标。将朋辈团体辅导融入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仅是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时期高职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客观需求。积极探索有效的朋辈团体辅导模式,以推动高职院校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的规范化、体系化、科学化发展,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品质及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N].人民日报,2018-07-17(12).

[2]王晓宇.近十年来朋辈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学业帮扶机制研究综述[J].高教学刊,2019(10):190-193.

[3]王东升.成长的脚步:大学生朋辈团体辅导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2-13.

[4]丁闽江.高校“四合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和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10):64-76.

[5]周国莉.班级团体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观察,2020,9(29):81-83.

责任编辑  杨慧芝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