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对印尼农业援助项目评析——以米苏戈罗项目为例(1968-1977)

2021-12-12

黑龙江粮食 2021年9期
关键词:米苏三井援助

□ 刘 芊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的经济援助表明,日本政府的某些部门愿意与东南亚国家建立密切的关系以扩大日本的出口,且通过非农业援助的渠道在受援国建立相关部门,但日本的农业援助政策和贸易之间的联系极其微弱。外国学者在日本就东南亚农业援助方面的著述成果较为丰富,详细地介绍了二战后日本在对外农业援助方面的目标及方式,对米苏戈罗(Mitsugoro)项目也有一些研究,但专门研究此议题的论文相对较少。

一、米苏戈罗(Mitsugoro)项目的起源

米苏戈罗计划是由日本贸易公司Mitsui(三井)与印尼以退伍军人协会为基础的商业合作社(KOSGORO)于1968年8月达成的合资协议发起的,1969年4月9日成立了一家名为米苏戈罗的公司,资本金为150万美元,Mitsu占有51%的股份,高士郎(KOSGORO)占49%的股份。

日本三井(Mitsui)公司参与合资企业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时日本对东南亚地区及其经济潜力表现出新的重视。吉田首相也强烈支持贸易公司积极寻求海外开发项目[1],随后,日本和印尼政府讨论了“商业贷款和私人投资”[2]等问题。

1967年,三井公司的董事今井·富之助组织了一项对印尼楠榜地区的调查,以评估两个印尼团体向三井公司提出的具体建议。其中一家是陆军合作社的总部内科帕德(INKOPAD,Induk Koperasi Angkatan Darat),它希望从日本获得资金和技术援助,在苏门答腊岛南部开辟土地以供退役士兵耕种。这项请求通过“政治圈”转达给今井·富之助[3]。另一个是以退伍军人协会为基础的高士郎组织(KOSGORO)提出了有关苏门答腊岛南部农业的提议。高士郎向日本政府申请援助资金被拒后,才转向三井公司提出请求。

三井公司之所以同意援助请求,原因之一是其希望增加在印尼的投资。三井公司的首任董事小原浩治表达了对玉米问题的看法:“当时,我是总公司粮食部的主任,也是玉米采购方面的专家。日本70%的需求依赖于美国,港口罢工或类似事件使我们陷入困境。有必要使我们的供应来源多样化。”印度尼西亚和日本政府在1967年12月1日签署了一项关于东爪哇玉米发展技术援助的协议,标志着官方对目标项目的赞同。[6]意识到投资米苏戈罗项目,有利于增加日本玉米进口的渠道,三井公司随后向日本政府寻求资金支持。

尽管三井公司缺乏在楠榜地区发展热带规模性农业的经验,但该团队坚持在引进改良玉米品种、使用适当的机械和化肥的条件下继续进行该项目。

二、米苏戈罗(Mitsugoro)项目的经营与发展状况

“开发进口”(development import)是米苏戈罗项目案例中日本政府思维的核心。这个想法最初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日本对“经济合作”的定义包括资本、技术和贸易的流动。日本政府的196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全支持这一观点,指出:“在协助这些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促进开发进口,以保持稳定的进口。”[9]但日本援助政策与国内经济政策之间的这种直接关系存在着明显的内在矛盾,这种矛盾在米苏戈罗项目的经营与发展状况中被呈现。

1968年,第一个农场在楠榜省中部的斯里巴沃诺镇附近建立,其他农场先后于1970年和1974年在周边腹地建立。自第一批定居者来到斯里巴沃诺,该地就一直种植玉米,但玉米质量较差。米苏戈罗农场种植的玉米最初是“Metro”品种,为了提高产量,引入了一种来自牙买加的杂交玉米(Y3o6B)。尽管每公顷产量高达3.6吨,但在生产过程中极易受到霜霉病的影响,在区域农业局发出警告要求速停止生产后,该杂交品种被放弃。采用了较多的导入品种,但产量仅为Y3o6B品种的一半。

米苏戈罗项目选址的农场一年只能收获两季,因为广阔的种植面积和密集的苗床阻碍了当地农民通常能收获三季的进程。农场没有灌溉系统,全靠雨水灌溉。12个玉米生产作业步骤中仅有6个是机械化的,这只达到全机械化生产目标的一半。这些农场提供了超500个的劳动岗位,所需劳动力数量随季节而变化。品种、不可预测的气候条件、害虫(玉米螟虫、老鼠)和半机械化系统的低效率都影响着农场玉米的产量。玉米生产和销售的困难意味着转向种植其他经济作物。1975年第二季收获后,2号农场没有再种植玉米。1977年的报告指出,尽管更强调种植高粱、木薯和罗泽尔大麻,但1号农场只剩下玉米,因广泛生产其他作物的难度较大。米苏戈罗农业的开发目标是,承担玉米生产和加工的同时,坚持玉米的地方贸易和运输、储存、外销。该项目早期主要销售试验农场种植的玉米,但农场产量较低,只能通过购买一些当地玉米来弥补外销缺口。

从印尼米苏戈罗农场出口到国际市场的玉米价格不足以支付购买、加工和运输出口玉米的成本。由于这个原因,向日本出口玉米所获利润甚微,到1976年便停止了玉米出口。虽然米苏戈罗项目在公共利益方面有所收获,但生产和销售问题导致该项目放弃了最初的目标。对日本人来说,米苏戈罗项目失去了最初的价值,而建立在长期政策考虑基础上的新粮食来源期望无法实现。部分官员将主要原因归咎于准备不足和选择了错误的合作伙伴。但“开发进口”的政策,以及实施该政策的手段,也导致了米苏戈罗项目的失败。

三、米苏戈罗(Mitsugoro)计划与日本对外农业援助政策的评析

日本人试图在苏门答腊岛种植玉米,这是日本对20世纪60年代中期意识到需要长期多样化进口食品的回应。1975年,日本许多主要食品继续严重依赖进口,例如谷物(大米除外)、大豆、玉米、高粱和糖等,其中,玉米主要来自美国和泰国。1965年,日本69%的进口玉米来自美国,印尼玉米所占份额很小。1976年,美国的主导地位更加明显,日本进口玉米中的82%都来自美国。

撇开对发达国家粮食进口的依赖不讲,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的农业援助中,均未给予援助政策和粮食政策应有的重视。由于缺乏经验和农业专家,以及政府官员就农业援助难以达成共识,这导致海外农村发展项目严重依赖于私营企业。三井公司是米苏戈罗计划的领导者,而政府则是落后的跟随者。

此外,日本政府批准的海外农业投资远少于其他部门的投资。1976年的一篇文章指出,“与采矿和工业部门的合作相比,日本在农业部门的私人合作非常小,与战前农业发展公司的繁荣相距甚远。”从1961年至1973,日本海外经济合作基金(OECF,政府的软贷款机构)提供了554笔贷款和投资,其中仅109笔(20%)用于农业、林业和渔业项目。所有贷款和投资中,只有5%投向了农业部门的项目,相比之下,投向矿业的比例为13%,投向工业的比例为6%,投向公共工程的比例为35%。米苏戈罗农场的融资仅是农业部门中的一小部分。

1969年至1976年,日本融资机构(OECF)根据其“一般项目”计划向希望在海外投资的日本私人公司提供贷款。根据经合组织的说法,这类贷款根据其条件被视为官方发展援助(ODA)。作为投资援助的一种形式,“一般项目”贷款是一种政府补贴贷款,在潜在海外投资者手册中占有重要地位。日本融资机构和农业和林业局(MAF)的负责部门对米苏戈罗项目非常支持,以至于忽略了潜在的问题,即玉米作为一种进口商品,具备的吸引力和利润空间。但在官方对农业“发展合作”的赞扬中,米苏戈罗项目仍被认为是政府和私人企业携手将技术与资本成功运用到对外援助中的案例。

米苏戈罗项目的计划起草得如此之快,调查工作进行之迅速,引发了人们对日本政府参与原因和政府决策性质的质疑。尽管日本的对外援助政策一直强调援助中双方的合作和互利关系,而不是不顾经济回报从捐助者到受援者的单向“援助”,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潜在的“国家利益”动机,即“为日本发展提供稳定农业进口来源的目标”仍然是农业援助政策的基础。总之,日本对农业部门的“外国援助”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尽管有像米苏戈罗项目这样的教训。

四、结语

米苏戈罗项目的问题不仅源于农场作物歉收和出口不足,也源于日本政策中隐含的矛盾。日本政府出于错误的原因支持了该计划,其最终并未给日本带来具体收益,对印尼的价值也未得到有力证明。一方面是印度尼西亚的区域发展政策,另一方面是日本的进口政策,这与在一个不成熟的地区中建立一个新的生产和销售组织模式不相适应。

从社会交换论的视角来看,日本对印尼的该项农业援助项目并未达到两国所期望的交换互惠目标。这一案例还表明,日本的决策在许多方面是不明智的。盲目的支持最终被证明是一个新开发项目失败的基础。通过私人公司发展对外援助,日本对印尼的米苏戈罗农业援助计划的失败,论证了国家借助第三方力量提供对外援助中所存在的评估失误和考察不足等问题,其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对其他国家借助第三方援助有可鉴之处。

猜你喜欢

米苏三井援助
CF与三井在美蓝氨项目具有100万吨产能
中国对外援助的那些第一次
日本百年船企交付最后一艘商船
爱情形而上文
店主,有快递
第十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1批受援助名单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6批受援助名单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2批受援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