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意识拓宽就业领域的蝴蝶效应分析

2021-12-11王亚丹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意识科技职业

王亚丹

(武汉商学院 通识教育学院,武汉 430056)

一、引言

后新冠疫情时代,世界经济下行的压力,政治、经济摩擦不断,我国疫情虽渐缓,但青年学生的就业问题仍会受影响,青年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稳定发展大局。国家提出“六稳”、“六保”,首要是稳保就业,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目的的体现,也是经济工作的底线所在。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保市场主体也是为稳就业保民生。”[1]202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909万人,高校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供就业服务,满足青年学生的就业需求。

传统的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观上,基本是遵循自我探索、工作世界探索、职业定位、目标与决策、调整反馈的思路进行职业教育指导工作。这种职业教育缺少了对外界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培养,因此当外界发生不确定性因素时,工作世界探索和职业定位也就变得非常困难。此时,经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青年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以及较强的就业能力,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可以通过资源整合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本文试从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创新意识培养角度,论证创新创业教育对提升青年学生就业能力、就业信心、拓宽就业领域的积极影响。

二、相关概念的厘清

1.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2]广大青年学生是最具革新、创新精神的群体,是国家创新发展的希望,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开始着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进行正向创造性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2.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的一种混沌现象理论,用来说明任何事物发展均存在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可测的“变数”,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化都能影响事物的发展进程,证实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3]

青年学生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一般不愿意尝试突破常规去就业,在就业渠道上首先考虑的是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其次是进企业就业,最后才是创业。而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的创新意识在拓宽就业领域上,让青年学生认识到就业之路的多样性,在2019-2020年国家人社部发布的新职业名录表中创造性的增加了38种新职业,拓宽了就业选择的职业领域。

表1 2019-2020年国家人社部发布的新职业名录

三、创新的正向蝴蝶效应

1.创新催生新职业,推动多元化就业

新科技革命在能源、材料、信息、生物、智能等技术领域的一系列创新突破,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也催生出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派生出大量的新就业需求,这正是创新意识、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衍生出一系列的新增就业岗位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新渠道。阿里研究院在2017年发布的《数字经济2.0报告》预测,在未来的20年之内,8小时工作制将会被打破,4亿劳动力(相当于中国总劳动力的50%)将通过网络自我雇佣和自由就业。[4]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下,当代青年学生对新事物的接收能力、适应能力明显增强。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创业大赛中不断涌现,这也为青年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思考拓宽了渠道。

2.创新办公新模式,创造就业新机会

突发疫情打破了传统办公的平衡,在数字化时代进程中新兴办公模式的开放性、灵活性、便捷性等优点越发突显,远程办公、居家办公、合租办公等已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延续稳定发展态势的新兴办公形式。2021年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其中我国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用户规模分别为3.42亿和2.15亿,占网民整体的34.6%和21.7%。[5]由此可见,在后疫情时代,创新办公新模式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运转、加强国际抗疫合作等方面仍将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

创新办公模式为疫情期间失业的待就业群体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为解决民生问题和保障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3.创新推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创新中的科技创新、科技型创业已成为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成为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有了创新意识,才有了科技创新的成果不断涌现。《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创业者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80%以上,其中在校大学生占创业者的40.5%,接受了新事物、新科技的农民、农民工占创业者的26.9%。从行业分布来看,中国独角兽以互联网和高新科技为主。[6]2019年,全国孵化器自身吸纳就业7.3万人,在孵企业从业人员近294.9万人,较2018年上升1.6%,吸纳应届大学毕业生近26.5万人。[7]

广大青年学生正是由于接受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教育培养,才能够快速融入到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去,才能够拥有强烈创业的意愿,用创业来实现就业。

4.创新服务弱势群体,体现社会互助性

创新的电子商务、网络直播、社区管理等形式所衍生而来的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城市管理网格员等岗位,增加了就业的方式,拓宽了就业的渠道,降低了就业的门槛,同时提升了就业服务的质量,缓解了部分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压力,体现了社会互助性。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课题组撰写的《阿里巴巴全生态就业体系与就业质量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互联网平台经济被认作是生产力新的组织方式,经测算其带来的就业机会如图1所示。

图1 2019年阿里巴巴互联网平台经济创造的就业机会

在阿里创造的就业机会中还有超过20万名人工智能训练师,且他们大部分集中在县域,对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报告》还显示,云客服等灵活就业机会还为残疾人、贫困在校生、退伍军人、“4050”人员等传统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拓宽了就业渠道。[8]

由此可见,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确实带来了就业机会大幅增加的正向蝴蝶效应,但能胜任这种岗位的就业者必须拥有创新意识和学习适应能力。

四、创新的负向蝴蝶效应

1.创新对就业的挤出效应不可忽视

创新所产生的新职业、新业态在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促进就业保量提质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对传统就业市场和待就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不适应新形式的群体必然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历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变革加速了社会发展的进程,也影响着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那些不能与时代、技术接轨的人也必然会失业。传统的实体店铺因管理者的因循守旧,秉持买卖在实体店最佳的理念,致使一些传统品牌消失,而这些品牌、店铺的消失带来的相关从业者失业,则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2.新就业形态的市场管理规范亟待完善

近年来,新就业形态的兴起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如外卖平台、快递产业的迅猛发展不仅方便了老百姓生活,活跃了市场经济,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外卖骑手这一职业的进入门槛低、工作时间灵活、收入不错,吸引了大量的劳动者进入。仅2019年,通过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骑手总数达到398.7万人,疫情发生后,从2020年1月20日至3月18日,美团平台已经新招聘了33.6万骑手。[9]这些骑手在疫情期间成为了城市摆渡人,做出了积极的社会贡献。但不能否认在推动新就业机制产生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会不和谐的声音,如劳动关系、用工机制、社会保障、劳动权益等问题突显,市场管理规范还亟需健全完善。

3.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将更明显

创新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程度高、科技进步层次高、居民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高的一、二线城市以及区域经济核心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快,创新所带来的就业效果更好;而欠发达地区因创新驱动不足、人力资本存量低,则担心创新所带来的经济发展的显著变化。同时受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影响,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下降,而易接受新事物、具有创新内驱力的劳动年龄人口大量流入发达地区,从而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明显扩大,贫富差距也日渐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主要社会矛盾发生的变化。

4.内卷压力在创新中呈上升趋势

内卷是原来描述文化模式进化的词,在经济社会领域也存在广泛使用。概括说内卷就是指无效进步引发的高成本内耗竞争现象。[10]创新需要有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资金、需求等各种资源条件的支持,才能在创新过程中达到对新事物不断的改进、更新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然而盲目地追求创新效果反而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创新成果也不一定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广大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则处于这种创新的内卷压力之中。

所以,在创新意识拓宽就业领域、催生新业态、新职业的同时,也必然出现畏惧创新的抵制行为、不规范的市场管理机制、不平衡的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内卷压力等负向蝴蝶效应。

五、应对问题的举措

科技革命在推进产业变革的同时,也不断改变着当前的就业形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把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作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这顺应了国家确保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全会也将科技创新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布局中的核心地位。如何正确认识并有效利用科技创新对就业的影响,努力实现以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就业,以更高质量就业保障科技创新,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就业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

1.充分发挥创新的就业促进作用

创新的关键因素在于人本身,传统职业教育下的就业者关注的是当下,而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就业者全局性观念更强,他们乐于整体构思、整体布局,工作主动性高、抗压抗挫力强、资源整合能力强,在职场上能与时俱进,遇到困难也能沉着应对,在形势复杂多变、人力资源紧缺的新环境中具备了快速适应新变化的就业能力。

2.建设一批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试点区

在稳步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打造一批有利于科技创业的产业试点区,用科技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省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地方创新创业产业园区等各级各类创新示范功能区的创新功能,真正推动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各类企业打通融合的创新创业新格局,为实现更充分、高质量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3.不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创新所带来的负效应需要通过有针对性、多样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技能提升,以适应新业态下的职业发展的需求。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在校大学生总量虽在不断增加,但仍存在大量劳动适龄人口因应用技术能力不足或与新业态下岗位需求不匹配而成为待就业群体,如:中职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因此,各级地方政府需要出台政策,保障发展职业教育,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为实现更充分、高质量就业做好准备。

4.建设好对重点人群的就业帮扶机制

数字化时代要利用大数据开展精准就业需求调研,用云服务不断提升就业服务保障水平与质量,打造高效率的劳动要素市场配置。同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待就业人群的社会保障托底政策的有效执行。积极探索创新就业帮扶长效机制,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总而言之,创新对就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要从思想行动、政策导向等方面加以正向引导,善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育青年学生、待就业群体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让他们正确认识到创新的积极作用,激发他们拓宽就业渠道的内驱力。同时,也要积极认识时代变迁衍生出来的就业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对于出现的新业态、新职业、新模式以及传统行业升级、传统商业模式改革带来的失业问题,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规避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解决新时代社会发展中就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猜你喜欢

意识科技职业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科技助我来看云
意识不会死
科技在线
我爱的职业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