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弹女神

2021-12-10魏诗卉

学苑创造·B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制导姥爷难题

她出生在军人家庭,长期从事弹道导弹制导理论工作,攻破了困扰中国50年的导弹精确制导难题,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等,获得国防发明专利26项。巾帼不让须眉,她就是火箭军导弹女神——魏诗卉。

1978年7月,魏诗卉出生在山东,家中三代人都是军人。童年时,姥爷和父亲是对她影响最大的两个人。她的姥爷是一位建筑设计师,也是一名抗日战士,父亲是一名空军飞行员。在魏诗卉小时候,姥爷和父亲经常给她讲革命先烈的故事,魏诗卉从小就在心中坚定了“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的信念。

立下报国志 坚定科研路

2001年,从大连舰艇学院测绘系本科毕业的魏诗卉,继续求学,攻读军事运筹学硕士学位。读硕士期间,24岁的魏诗卉第一次在实验室里见到了具有强大威慑力的导弹配件,这一次初见,便开启了她与导弹的不解之缘。拿到硕士学位后,魏诗卉考入火箭军工程大学,攻读火箭制导和控制专业的博士学位。在读博期间,魏诗卉从零学起,跨专业研究导弹,成为导弹专家肖龙旭团队中的一员。刚进入导弹领域不久,魏诗卉就解决了导弹精度难以提高的难题,荣获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后,魏诗卉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逐渐在导弹研究领域,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33岁攻破导弹领域难题

魏诗卉博士毕业后,在火箭军研究院某研究所工作,如愿成为一名科研人员。导弹作为重要的军事武器,在国防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次工作调研中,魏诗卉發现导弹的某个关键性零件在高温状态下性能保持性差。对此,魏诗卉查阅资料、反复论证,不断推演数据和公式。最后,她打破旧的思维定式,开发出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测试模型和源代码,为实现导弹武器快速机动发射开拓了新路。那一年,她刚33岁。要知道,魏诗卉研究出的新技术,破解了困扰我国50年的导弹精确制导难题,其研究难度可想而知。

在研究期间,加班成了魏诗卉工作的常态。为了利用好每一分钟,她常常选择在实验室里加班过夜。因为长期的超负荷工作,魏诗卉的身体免疫力和视力都有所下降。医生开好了假条,但她却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有了魏诗卉的研究成果,我国的导弹如同开了“天眼”,即使在电磁辐射的干扰环境中,依然能够精准打击目标物。

追寻强国梦 科研无止境

魏诗卉带领的研究团队工作效率非常高,他们秉持“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无论多晚,只要发现新问题,团队成员都会马上投入到工作中,直到找出问题解决方法。

每当有科研任务,魏诗卉都会守在科研试验最前沿的阵地上。有一次,她和课题组在靶场验证全新制导控制方法的实弹发射效果,为了在第一时间观察导弹,魏诗卉竟然跑到距离发射点不到100米的地方进行观测。近距离观测的危险性,她比任何人都清楚,但为了在第一时间拿到数据,她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现在,我国有了导弹、火箭,还有了航母……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众多科研工作者的默默奉献。像魏诗卉这样为了国家需要奉献青春的人,才是我们要追的“星”。

(※本文根据《中国妇女报》登载的相关内容整编。)

猜你喜欢

制导姥爷难题
肩膀上的爱
盾和弹之间的那点事(十三)
盾和弹之间的那点事(十)
盾和弹之间的那点事(九)
盾和弹之间的那点事(八)
我想你了!姥爷
难题大作战
画“树”解难题
巧解难题
健康难题征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