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X证书制度下机电专业书证融通途径研究

2021-12-10

智能城市 2021年21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编程

邓 敏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212)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岗位综合应用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要求。2019年4月,《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出台,1+X证书制度中,“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施1+X证书制度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影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于2020年6月成功申报1+X证书试点专业。随着1+X证书试点专业相关工作开展,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产生较大变革,主要围绕向国家标准靠拢和结合1+X试点建设进行修订。实现学生毕业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相互衔接与相互融通是试点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对1+X证书制度下书证融通的途径进行研究。

1 书证融通途径

1.1 专业定位分析

通过到企业实地调研、与机电一体化技术国家标准对比分析,确定本试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掌握职业岗位(群)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解决机电设备运维、工业机器人编程、机床操作等工程问题的专业能力。确定学生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包括机电设备操作岗位、机电设备装调技术员岗、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技术员、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员、机电产品质量检测员、机电一体化设备销售和技术支持技术员等岗位。依据各岗位企业标准和国家X证书内容与要求,在机电设备操作岗位设置本专业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确定其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

岗位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照如表1所示。

表1 岗位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照

依据“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的实际标准要求,提炼岗位对应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素质目标。

1.2 重构教学内容体系

依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岗位调研,结合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标准要求,将技能证书中涉及的知识点分解到相关的课程中,包括机械识图与绘制、机械CAD、机械零件测绘实训、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加工工艺、数控编程及操作、数控加工实训、机电产品三维设计。

(1)免修正。

如机械识图与绘制的课程内容与技能证书中要求一致,这类课程的内容不需要进行大幅修正,直接沿用原先教学内容。

(2)内容强化。

数控机床编程及操作的原有课程内容与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中要求的知识点、技能点相同。但存在岗位特殊性,技能证书中对车铣配合件的编程与加工要求更高,需要在原有课程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强化配合件的编程加工,强化这部分知识点与技能点的培训学习。

(3)能力转化。

数控加工实训课程在理论知识体系上已经满足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与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受实训场地、实训条件等各种因素限制,学生的实践训练技能无法达到证书规定的标准要求,需要改善实训条件、革新教学方法,将知识训练转化为证书中要求的职业技能能力。

(4)新增知识。

对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考评方案进行分析,需要在原有知识体系中增加自动编程方面的知识,尤其是UG绘图编程,增加学生通过该证书的概率。

通过上述归纳分析,需要重构原有课程知识体系,优化完善教学内容,使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教学内容与X证书中标准要求一致,达到两者的合理衔接与融通。

1.3 推进三教改革

为了适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亟须推进教师、教材与教法的三教改革。

(1)学校需要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组织教师开展1+X证书的相关培训工作。目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一期线上“1+X证书”师资培训,一期线下“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师资培训。通过参加培训,教师能够深刻领悟1+X证书制度的内涵与精髓,深刻理解相关职业教育理念。

(2)需要编写适应1+X证书培训相匹配的专业教材,以满足学生学习与培训需求。可以联系专业合作企业,聘请行业内的企业专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编写适应本校师生使用的1+X证书培训专用教材,注重教材的实用性,确保教材内容满足教学实际以及技能证书培训要求。

(3)推进教学方法优化与改革,以数控机床编程及操作课程教学为例,整个教学过程分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个阶段开展。课前在学习通平台导入项目知识任务点,让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知晓本次课所开展的项目任务;课中进行知识讲解,通过ppt动画视频、仿真软件案例演示、机床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训练。课后结合技能考证内容进行知识能力拓展训练。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X证书的要求为标准,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成果导向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三教改革依次推进,同步融合进行。

1.4 资源配置优化

为了满足1+X证书培训需求,对原有的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数控加工实训室内,现有5台CK6136型华中数控车床、5台NF-XK5025立式升降台华中数控铣床和1台VDL-600 FANUC数控加工中心。为了更好保证教学效果和1+X证书培训质量,对该实训室进行升级改造。

(1)扩建场地面积,满足教学和考证的基本需求。

(2)增加数控车床的台套数。

(3)对NF-XK5025立式升降台华中数控铣床进行升级改造,满足职业技能考证对硬件的基本要求。

(4)每台机床旁边配置一台主流配置电脑,安装自动编程软件,满足学生进行自动编程加工培训需求。将实训室全天候开放,学生在正常教学和培训的其他时间段都可以自行到实训室进行实践练习,在实训室配置专职实训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

2 考核评价体系

结合1+X证书考核方式与标准,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将理论知识考核和实操技能考核相结合,平时阶段性考评和期末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平时阶段性考核采用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及学生自我评价相并重的方式进行,评价标准参照人才培养方案以及X证书考核标准进行制定。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学习或相关活动,如参加创新设计小组以及1+X数控编程加工大赛,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将第二课堂成绩折算为相应的学分,计入学生总成绩的评定中。聘请企业专家和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进行考评。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 深化校企合作

(1)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更契合社会及企业的实际需求。

(2)校企双方开展人才合作交流,定期安排学校专业课教师到对口企业进行企业实践锻炼,企业专家能够定期到学校参与相关课程教学与交流活动。

(3)校企双方进行优势互补,学校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碰到的问题,给企业提供相应的方法和思路;企业为学校提供一些典型的实践生产案例作为技能考证培训及教学素材。

(4)加大订单班开展力度,使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使学生毕业即能胜任企业岗位。

4 质量保障体系

为了保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含金量,需要建立对应的质量保障体系。

(1)建立对应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对教学过程,尤其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过程进行全方位质量管理与监控,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2)建立课程动态调整机制,对脱离企业生产实际要求的课程及教学环节进行实时调整与删减,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3)学校联合企业及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本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确保毕业生的培养质量达到人才培养方案和技能证书中所规定的各项能力要求。

(4)建立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追踪体系,实时反馈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岗位能力发展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偏差度,不断修正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

5 结语

实现1+X书证融通是落实1+X证书制度的重要举措,需要从专业定位、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三教改革、资源配置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校企合作以及质量保障体系等各个方面入手,统筹安排,合理规划设计,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两者的完美衔接融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编程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编程,是一种态度
元征X-431实测:奔驰发动机编程
编程小能手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