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桃树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

2021-12-10及增发

河北果树 2021年1期
关键词:羽化菊酯越冬

及增发,刘 慧,高 倩,刘 旭

(1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石家庄 050000;2 河北科技报社;3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每年的4-8 月是核桃树生长的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由于气候适宜使树体极易出现病害和虫害威胁。虫害主要表现为云斑天牛、核桃小吉丁虫、核桃举肢蛾等,病害则多为黑斑病、枝枯病、腐烂病、炭疽病等。针对这些病虫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1 核桃树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1.1 云斑天牛 又名核桃天牛,白条天牛,危害核桃、板栗、苹果、梨、桑、柳、榆、柏等。以幼虫蛀食树干、成虫为害新梢嫩皮和叶片。严重时造成树体死亡。

1.1.1 为害状 幼虫先在树皮下蛀食,后逐渐深入木质部,蛀成纵的或斜的隧道,并以蛀口排出粪便和木屑,树皮被害部流出黑水,被蛀树干或枝条衰弱乃至枯死,造成毁灭性损失。

1.1.2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51~97 mm,黑褐色,密被灰绒毛。前胸背板有一对肾形云斑,鞘翅上有大小不等的白斑,呈云片状,体两侧从复眼后方至最后一节各有一条白色条纹。2)幼虫:体长70~100 mm,黄白色,头扁平,前胸背板两侧有橙黄色半月形斑块。前胸腹面有排列不整齐黄色斑块4个,后胸及腹节1~7节背面有小刺突组成的扁“回”字,腹面1~7 节骨化区呈“口”字。3)卵:长椭圆形,略弯曲,长约8~9 mm,淡土黄色,表面坚韧光滑。4)蛹:褐色。

1.1.3 生活史及习性 2~3 年发生1 代。以幼虫在树干内越冬,翌年4 月下旬开始活动,幼虫老熟后在隧道内化蛹,蛹期约30 d。在核桃雄花开放时,成虫咬1 cm 左右的圆形孔外出,5 月为羽化盛期。成虫多在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枝上,能多次交尾,5 月下旬开始产卵,6 月中旬为产卵盛期。产卵前成虫先将树皮咬1 个月牙形刻槽,每处产卵1 粒,1 个成虫能产20多粒。卵期15~20 d。孵化后的幼虫先在枝干皮层内串食,被害处变黑,并有黑水流出,幼虫逐渐蛀入木质部串食为害。

1.1.4 防控方法 1)人工捕杀:成虫羽化期(约5 月)可利用其假死性人工振落;用诱虫灯诱杀成虫;挖出刚入树干的幼虫;幼虫期用铁丝刺入虫道内刺死幼虫。2)涂白:冬季或5-6 月成虫产卵期,用石灰5 kg,硫磺0.5 kg,食盐0.25 kg,水20 kg,配制成涂白液涂树干基部,防止成虫产卵,又能杀死幼虫。3)药剂防控:发现排粪孔后,清除粪便和木屑,用5~20 倍乐果或敌敌畏棉球堵塞虫孔,或向虫孔内放乙磷铝药片熏杀幼虫,外用泥密封虫孔,效果更佳。也可直接向虫孔内注射、喷射以上药剂。

1.2 核桃小吉丁虫 鞘翅目吉丁虫科,又名核桃黑吉丁,串皮虫等。

1.2.1 为害状 幼虫在枝干皮层内蛀食,受害处皮层变褐,隧道成螺旋状,蛀道上每隔一段有1 个新月形的通气孔,并有黑水流出枝干后呈白色物附在裂口上。受害严重的枝条,叶片枯黄早落,春天大部分枯死。

1.2.2 形态特征 1)成虫:雌虫体长6~7 mm,雄虫体长4~5 mm,体黑色,具金属光泽,头较小,中部纵凹陷,复眼大、黑色,触角锯齿状,头、胸背面及鞘翅上密布刻点,排列成不规则条纹,前胸背及中间隆起。2)卵:扁圆形,长约1 mm,初为白色,孵化时变褐色。3)幼虫:老熟的幼虫体长12~20 mm,体扁平,乳白色。头棕褐色,明显缩于前胸内,前胸膨大且扁平,中、后胸较窄,尾部尖端有一个硬刺状物。4)蛹:长约6 mm,裸蛹,初乳白色,近羽化时为黑色。

1.2.3 生活史及习性 1 年发生1 代,以老熟幼虫在2~3 年生枝条的木质部越冬,翌年4 月中旬开始化蛹,化蛹盛期在6 月,蛹期16~39 d,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内停留15 d 左右才钻出枝外。成虫期为5 月上旬至7 月上旬,盛期为5 月下旬至6 月初。成虫羽化15 d后开始产卵,产卵盛期在7 月上旬。卵多产在2~3 年生枝条上,卵期10 d左右,孵化后蛀入枝条,多在2~3年生枝条皮层中串食。成虫喜欢在白天活动,成虫期维持约40 d。7-8 月被害枝条叶变黄脱落,次年枯死。8 月下旬老熟幼虫多蛀入干枯枝的木质部内做蛹室越冬,至10 月幼虫全部越冬。

1.2.4 防控方法 1)核桃采收后至落叶前或春季发芽后,剪除虫枝,集中烧掉。2)幼虫发生期,向幼虫蛀入的通气孔涂抹5~10 倍敌敌畏;成虫产卵期和卵孵化期,树上喷10%氯氰菊酯乳油1 500~2 500 倍,或15%吡虫啉3 000~4 000 倍液。

1.3 木橑尺蛾 属鳞翅目尺蛾科,又叫木橑步曲,吊死鬼。主要为害核桃。

1.3.1 为害状 主要为害叶片,是暴食性害虫,大发生时3~5 d 内可将全部叶片吃光。

1.3.2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8~22 mm,胸部背面具有棕黄色鳞毛,中央有一条浅灰色斑纹。腹部背面乳白色,末端棕黄色。前后翅散步不规则的浅灰色斑点。2)卵:绿色,扁圆,卵块上覆有一层黄棕色绒毛,孵化前变黑色。3)幼虫:共6 龄。老熟幼虫体长7 cm,初孵幼虫头暗褐色。以后幼虫体色变化随寄主植物的变化而不同,有黄绿、黄褐及黑褐色。头顶两侧呈圆锥状突起,体上散布灰白色小点,头与前胸在腹部连接处有一黑斑。4)蛹:长约3 cm,初为翠绿色,逐渐变成黑褐色,体表有小缺刻,头顶两侧突出如耳状。

1.3.3 生活史及习性 1 年发生1 代,以蛹在梯田石缝及树干周围土内越冬,翌年5 月开始羽化,7 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成虫不活泼,趋光性强,昼伏树干或梯田壁上,夜间活动,很易发现。羽化交尾后1~2 d 内产卵,常产在寄主植物皮缝内或石块上。卵期9~10 d,每头雌蛾可产1 000~1 500 粒以上,成虫寿命4~12 d。初孵化幼虫活泼,爬行很快,并能吐丝,2 龄后行动变缓,臀足和胸足抱在树枝上不易发现,老熟幼虫吐丝坠入地面,潜入土中或石缝内化蛹,常有多头蛹聚在一起。蛹期230~250 d。

1.3.4 防控方法 1)人工挖蛹:可在封冻前或解冻后进行挖蛹。2)诱杀成虫:于5-7 月成虫羽化期,利用诱虫灯或火堆诱杀成虫。3)药剂防控:药防应在幼虫3龄前进行,可用10%氯氰菊酯1 000~2 000 倍液喷洒,也可用25%灭幼脲3 号胶悬剂1 000 倍液喷洒。

1.4 核桃举肢蛾 又名核桃黑,属鳞翅目举肢蛾科。主要为害核桃。以幼虫蛀食核桃果皮和种仁,被害果实早期脱落或枯干在枝上,为核桃的主要害虫。

1.4.1 形态特征 1)成虫:雌蛾体长5~8 mm,雄蛾体长4~7 mm,复眼朱红色,前翅狭长,缘毛很长,前翅端部1/3 处有一半月形白斑,基部1/3 处有一椭圆形小白斑;后翅披针状。足白色,后足长,栖息时间体侧后方举起。2)卵:椭圆形,初产时白色,后变黄色,孵化前变红褐色。3)幼虫:初孵幼虫乳白色,头黄褐色;老熟幼虫体长7.5~9.0 mm,背部稍带粉红色。4)蛹:纺锤状,黄褐色,孵化期呈黑褐色。茧长椭圆形,褐色。

1.4.2 生活习性 河北1 年发生1 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土中或石缝中结茧越冬。翌年6 月上旬至7 月下旬化蛹,蛹期7 d 左右,成虫6 月中旬至8 月初羽化,羽化盛期为6 月中旬至7 月上旬,卵期与成虫期基本吻合。6 月下旬幼虫开始孵化后为害果实。老熟幼虫以7 月下旬脱果坠地,结茧越冬,直至9 月初结束。卵多产在两果交接处的果面上,果柄基部,果实前端残存的柱头上,卵期4~5 d。幼虫孵化后蛀入果内,使果皮腐蚀变黑,充满黑色排泄物,果实大部脱落或干缩枝头。

1.4.3 防控方法 1)农业防控:收集被害果销毁,清除树下杂草枯枝,耕翻树盘,破坏越冬虫茧。2)诱虫灯诱杀成虫。3)药剂防控:成虫羽化前地面施25%辛硫磷微胶囊缓解剂,毒杀出土成虫。成虫羽化后5 d,树上喷药,每隔15 d喷一次高效氯氰菊酯1 000~1 500倍,连喷2 次。蛀果初期可用25%灭幼脲3 号悬浮剂1 500 倍液防控。成虫产卵盛期(6 月上旬至7 月下旬)每隔10 d喷一次2 000倍灭扫利、功夫菊酯或500~700倍的西维因。

1.5 其它害虫

1.5.1 蝽象类 如麻皮蝽又叫黄斑蝽。可利用其假死性,振落后人工捕捉。摘除卵块。也可用2 000 倍速灭杀丁、天王星、灭扫利、敌杀死喷洒。

1.5.2 鳞翅目害虫(蛾类) 如大袋蛾,舞毒蛾,绿尾大蚕蛾,以及刺蛾类(如黄刺蛾、扁刺蛾、黑纹白刺蛾、棕边绿刺蛾等)可用诱虫灯诱杀。因为鳞翅目害虫均有趋光性,最有效,最环保的方法是诱虫灯诱杀。药剂防控可用1 000 倍敌百虫、2 000 倍杀灭菊酯、灭扫利、敌杀死或3 000 倍灭幼脲3 号喷洒。

1.5.3 金龟子类 包括棕色金龟子、小青花金龟子、铜绿金龟子、蓝色金龟子、苹毛金龟子等。农业防控:利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防控蛴螬滋生(金龟子幼虫)。利用其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捉。利用金龟子不耐水淹的特点,清除杂草和适时灌水。利用其趋光性用诱虫灯诱杀。药物防控:利用其幼虫或成虫在树下土内越冬的特点,可用辛硫磷25%微胶囊缓解剂1 000 倍液喷洒树盘后浅翻。也可用菊酯类,灭幼脲3号等农药防控。

1.5.4 介壳虫类 包括牡蛎蚧、梨圆蚧、草履蚧、球坚蚧、吹绵蚧、桑白蚧、龟蜡蚧、康氏粉蚧等。危害核桃的主要是牡蛎蚧和梨圆蚧。防控方法:树萌芽前喷5%石硫合剂或者功夫菊酯1 000 倍。若虫期(已从壳内爬出的若虫)为药剂防治最佳期,可用杀灭菊酯、灭扫利、功夫菊酯2 000 倍喷洒,也可用菊·马乳油1 000 倍液,蜡蚧灵1 000 倍液或蚧霸2 000 倍液防控。

2 核桃树主要病害防控技术

2.1 核桃黑斑病 河北也有发生,其为害后造成早期落叶、落果、出仁率降低,严重影响核桃的产量与质量。

2.1.1 病状 主要为害幼果、叶片、新梢和苗木。为害幼果后,果面出现黑褐色斑点,扩大后黑点凹陷,周围呈水渍状,果实畸形,扩散到果仁后,导致果实变黑、脱落。叶片感病后,叶脉上出现黑点,扩大成病斑,使叶片皱缩、枯焦、穿孔,提早脱落。

2.1.2 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枝及芽内越冬,开春后借风雨、昆虫传播到枝、叶、果上为害。

2.2 核桃枝枯病 多发生在1~2 年生枝条上,感病后枝条干枯。一般受害率达20%左右,影响树势和产量。

2.2.1 病状 枝条受害后,以顶端向主枝干枯。初期枝条皮层变灰褐色,大枝病部下陷,并在皮层下产生短枝状的分生孢子盘。

2.2.2 发病规律 分生孢子盘或菌丝体在枝条病部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以伤口侵入。该病原菌属弱寄生,树体衰弱或遇冻害的年份发病较重。

2.3 核桃腐烂病 又叫核桃黑水病。主要为害新疆核桃,幼树、大树均能受害。水肥不足,负载过大,树势衰弱都易感病。造成枝条枯干、甚至整株死亡。

2.3.1 病状 主要为害枝干树皮,大树主干感病后,初期隐藏在皮层内。病斑连成大块后,皮内溢出黑色液体。后期树皮纵列,向外流黑水,有酒糟气味,病斑扩大到干周时,使皮层与木质部分离,整枝干枯而死。

2.3.2 发病规律 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器在病枝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子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从伤口侵入。随树液流动扩散为害。当湿度大时,新产生的分生孢子形成反复侵染,直到越冬前停止。

2.4 核桃炭疽病 在新疆核桃上发病较严重,主要为害果实。受害后果仁干瘪,发病重时对产量影响很大。

2.4.1 病状 该病主要为害果实、幼树、嫩梢和芽。果实感病后,果皮上出现黑色病斑,圆形,中心下陷,病斑上有黑色小点,湿度大时黑点处有粉色突起,多个病斑连片后,导致果实变黑,腐烂达果皮,果仁变质而不可食用。发病轻时,核壳和核仁外皮变黑,降低出油率和产量,叶片感病后沿叶缘干枯或主脉两侧呈条状枯黄。苗木、芽、嫩枝感病后,常以顶端向下枯黄,叶片呈烧焦状脱落。

2.4.2 发病规律 病原以菌丝体在病果、病叶上越冬,成为第2 年初次侵染源,病菌孢子借助风雨、昆虫传播,以伤口侵入。7-8 月发病严重,并可多次侵染。核桃树附近有苹果、梨、葡萄等果树时发病较重。新疆核桃发病较重。发病的早晚和轻重与当年的雨量有密切关系,如遇到雨季早、高温、湿度大时,则发病早且重。

2.5 核桃病害的综合防控方法 1)清理果园,将核桃的病枝、病果、病叶清除出果园,集中烧毁或深埋。2)发芽前喷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以消灭越冬病菌。3)发病前期喷2~3 次波尔多液(石灰、硫酸铜溶液和水比例为1∶2∶200)。4)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增强树体的抗病能力,是防病的根本措施。在建园时,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5)药剂防控:对核桃黑斑病、枝枯病、炭疽病的防控药剂除石硫合剂、波尔多液之外,常用药物有50%多菌灵800 倍液、菌毒清1 000 倍液、消菌灵1 000 倍液、75%甲基托布津1 000 倍液、20%果富康400~500 倍液。炭疽病严重时可喷1 000倍炭疽灵、炭轮克等。对核桃腐烂病的防控,除加强肥水,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抗寒能力外,还要及时在春、秋季刮除病斑。涂抹8611 或果富康(9281)2~3倍液,苹腐速克灵2~3 倍液,雷奇果树康3~5 倍液。以上药物也可以只在发病部位间隔1 cm 纵划数刀后直接涂药即可。每半月涂1 次,连涂2~3 次。

猜你喜欢

羽化菊酯越冬
悼留民兄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气相色谱法测定苹果中联苯菊酯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不同海拔高度松褐天牛羽化规律观察初报
水蛭越冬技术
欧盟拟禁止联苯菊酯在温室使用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超高效合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茶叶中联苯菊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