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施葡萄促成栽培技术

2021-12-10张晓英徐秋良

河北果树 2021年1期
关键词:母枝肥水花序

刘 雅,张晓英,徐秋良

(河北省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石家庄市设施果树技术创新中心 石家庄 050041)

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葡萄产区,产量和面积均居全国前列,石家庄市属于河北省三大产区的冀中南产区[1],据河北省林业厅2016 年统计[2],石家庄地区葡萄种植面积为4 813 hm2,产量为13.54 万t。

设施葡萄分为促成栽培、延迟栽培和避雨栽培,石家庄地区以提早上市的促成栽培为主,但由于栽培技术水平发展不一,部分园区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指导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果品品质和果农收益。为解决上述问题,现将河北省石家庄市设施葡萄促成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为本地及周边地区设施葡萄生产提供借鉴。

1 品种选择

应以需冷量少、耐弱光、易形成花芽、花芽着生节位低、易着色、品质好、耐贮运、坐果率高且连续结果能力强的早熟品种为主,如维多利亚、藤稔、无核白鸡心、玫瑰香、87-1、京蜜、瑞都香玉、火焰无核、巨峰等。不同棚室宜搭配种植不同品种,而同一棚室应选择同一品种或成熟期基本一致的同一品种群的品种。

2 苗木定植

2.1 定植准备 定植前按照规划设计的行距,挖宽、深各0.6 m的栽植沟,每667 m2用腐熟粪肥4~6 m3与土壤混匀后回填0.5 m,再用素土填至地表或起垄,之后浇透水沉实,准备定植。

2.2 定植时间 一般在3 月中旬。若栽植过早,地温低,棚内温度高,会造成苗木根系还未活动,地上部分已经萌芽,影响总体成活率。

2.3 定植技术 选用2 年生无病优质壮苗,栽植前剪除根系中受伤和过长的根,留15~20 cm 即可。棚架多为东西行向,株行距为(1~1.5)m×(4~4.5)m;篱架以南北行向为宜,株行距为(1~2)m×(1.5~2)m;早期密植篱架株行距可设为(0.5~1)m×(1.5~2)m,随着结果枝量的增加可进行间伐。定植穴大小要确保根系均匀散开摆放,定植完后立刻浇水。

3 环境调控

3.1 光照 葡萄为喜光植物,对光反应敏感[3],增强设施内的光照强度,是葡萄设施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4]。葡萄设施栽培中增强光照的方法有以下几点:1)选择透光性好、透光率衰减速度慢的无滴塑料薄膜,并及时清扫膜上尘土;2)按时揭盖保温被,尽量延长光照时间;3)在棚室的东、西、北三面墙上铺设银色反光膜,增加散射光,促进光合作用,果实着色期可在地面铺设反光膜,促使果穗着色均匀,提高品质;4)利用荧光灯、水银灯等光源,在阴天和早晚时补充红光和黄光;5)定植时选择采光好的行向,合理密植,安排好枝组的数量,做到及时修剪副梢和细弱枝,按时封顶,控制好叶幕形。

3.2 温度

3.2.1 休眠期 10 月中下旬温度下降到15 ℃左右时扣棚。此时白天温度仍较高,需放下棉被遮光,夜间揭开,并打开通风口,让棚室内温度降低,促进葡萄提早进入休眠期。当白天温度降到0~7 ℃时,葡萄即进入休眠状态,可不再揭开棉被。大多数的葡萄品种在0~7 ℃条件下,经过1 000 h 左右(40~50 d)能满足低温需求量。

3.2.2 催芽期 12 月上旬可白天揭开棉被,晚上覆盖棉被,开始缓慢升温。第1 周揭开1/2 棉被,以后全揭。升温第1 周实行低温管理,白天温度由10 ℃升至18 ℃并保持在18 ℃,夜间5~8 ℃;第2 周白天15~20 ℃,夜间6~10 ℃;第3 周白天20~25 ℃,夜间维持在12~15 ℃,直至萌芽。

3.2.3 新梢生长期 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 ℃,不能超过30 ℃,否则易造成徒长、叶片薄、节间长、花序退化;夜间保持在15 ℃左右,不低于10 ℃。

3.2.4 开花期 白天24~28 ℃,不可超过30 ℃;夜间保持在16~18 ℃。

3.2.5 幼果期 白天温度维持在25~28 ℃,夜间15~20 ℃。

3.2.6 果实膨大期 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 ℃,不可超过30 ℃;夜间控制在18~20 ℃。

3.2.7 果实着色至成熟期 白天25~30 ℃,夜间15~17 ℃,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果实糖分积累和着色。

3.3 湿度 湿度的调控可通过开关通风孔进行。催芽期空气相对湿度应为80%~90%,如果湿度不够,可往植株上喷清水,以促进萌发;新梢生长期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5%左右;花期相对湿度较低,多为50%~60%,若湿度不易下调,可在棚室内铺黑色无滴地膜,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并采用膜下暗灌,以降低湿度;果实膨大期、着色成熟期相对湿度在50%~60%为宜。

4 整形修剪

4.1 常见树形

4.1.1 单层单臂水平龙干 适用于篱架、水平棚架种植。定植当年,选1 个新梢培养成主干,直立生长,干高60~80 cm,第2 年在主干顶部沿行向保留单臂,水平绑缚在铁丝上,臂上均匀分布结果枝组,结果枝组间距20~25 cm,1 年生新梢呈V 形或直立向上绑缚,第2 年以后全部短梢修剪。

4.1.2 单层双臂水平龙干 适用于篱架、水平棚架种植。定植发芽后,选留1 个健壮新梢作为主干培养,立支架垂直牵引,抹除1.8 m 以下所有副梢,干高1.8~2.0 m。在主干上部选留两个一级副梢,水平牵引后培养成主蔓,长度约4 m,主蔓上配置结果母枝,其配置密度为10 个/m,单株配置75~80 个结果母枝。

4.1.3 独龙干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棚架种植。定植萌发后,选留1 个粗壮新梢培养成主蔓,可呈水平、倾斜或直立状态,长3~6 m,其上间隔一定距离均匀分布结果枝组。

4.2 修剪

4.2.1 冬季修剪 一般在落叶后15 d 至翌年春季伤流期前1 个月进行冬剪,遵循去上留下,去远留近的原则。结果母枝以短梢修剪,单枝更新为主,每个结果母枝留2~3 个芽。留枝数要适当增加一些,架面留结果母枝数为10~12 个/m2。

4.2.2 夏季修剪

4.2.2.1 抹芽 多在新梢开始生长至展叶期进行。萌发初期抹除主干和主蔓上的不定芽,以及上年结果枝上的瘦弱芽和基节芽,带有双芽、三芽的结果母枝只留一个芽,原则是留强不留弱,尽量靠近主干,防止结果部位外移,生长期内适时抹去过密的芽。

4.2.2.2 摘心 结果枝摘心是在开花前5~7 d 进行,一般在花序以上留3~4 片叶摘心,果穗上部留副梢1~2 个,每个副梢留1~2 片叶摘心,摘心后萌发的的副梢留1~2 片叶反复摘心,果穗下部副梢全部抹除;营养枝摘心与结果枝摘心同时进行或略晚一点,一般留7~10 片叶摘心,以后只留顶端1~2 个副梢,并留2~3 片叶反复摘心,其余副梢全部抹除;主蔓延长枝摘心可根据当年预计的冬剪剪留长度和生长期长短确定。

4.2.2.3 定梢 定梢要依架式、品种、树势和计划产量指标而定。下部架面多疏,上部架面少疏;弱树多疏,强旺树少疏。同时,还要去掉无用的细弱枝、花序少而小的结果枝、下垂枝、病虫枝、徒长枝等。架面要摆布均匀,单篱架10 cm 留1 个新梢,双篱架15~20 cm留1 个新梢,棚架每平方米约留25 个新梢。

4.2.2.4 新梢引缚与绑蔓 当新梢生长到30~40 cm时,需将新梢牢固而无伤害地绑缚在架面上,尽量向架面空缺处引缚,摆布均匀。弱枝要直立松绑,强壮枝要倾斜紧绑。生长期要进行3~4 次绑蔓,以遮满藤架,也可留1/3 新梢不绑,让其自由生长。

4.2.2.5 除卷须 卷须不仅消耗养分,并且到处缠绕,严重影响葡萄绑蔓、副梢处理、采果、冬剪等作业,应在田间管理时,及时用剪刀去除。

5 肥水管理

5.1 基肥及灌水 果实采收后至10 月中旬结合深耕施入基肥,以充分腐熟的牛、羊粪肥为主,每667 m2施入4~5 m3,可采用沟施或撒施,同时配合施入复合肥30~40 kg,施肥后及时灌水。

5.2 催芽期肥水 升温后3~5 d施肥,每667 m2施尿素50 kg、复合肥50 kg。施肥后浇水,灌水量以湿润30 cm 以上土层即可。

5.3 花期肥水 花前需灌水1~2 次,其中最后一次不应晚于始花期前1 周,结合最后1 次灌水,每667 m2施氮肥35 kg;花后结合灌水每667 m2施尿素50 kg。

5.4 果实膨大期肥水 每667 m2追施高氮中磷低钾三元复合肥50 kg,并及时浇水。

5.5 果实着色期肥水 应少量多次灌水,同时增施钾肥,少量施入磷肥,并在采收前1 周不再灌水。

5.6 采后肥水 果实采收后施入含氮量高的复合肥25 kg/667 m2并浇水,落叶前后浇1 次封冻水。

5.7 排水 做好排水系统设施,雨后及时排水[5]。

6 花果管理

6.1 疏花序 一般在花前10 d 至始花期进行,树势弱宜早疏,树势健壮宜晚疏。先疏除弱小、畸形、过密和位置不当的花序,再疏除弱枝上的花序,中庸枝上留单花序,强枝上留双花序。更新后的主蔓,当年疏除其延长蔓上的花序,以保持主蔓生长。

6.2 花穗整形 花前3~5 d 根据果穗大小掐去1/3~1/5 的穗尖,促使开花整齐。花前5~7 d 除去靠穗轴基部的副穗、小穗。强壮的结果枝留2 穗,中庸枝留1 穗,弱枝不留穗。

6.3 疏果 花后15~20 d在果粒绿豆大小时,疏除小果、过密果、畸形果、病虫果,调整果粒间距,改善穗形。

7 病虫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加强肥水管理,强壮树势,提高树体免疫力;冬剪时及时剪除病弱枝,清理病僵果,带出棚外集中无害化处理;合理调控温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同时,利用害虫的一些生物学特性采用悬挂黄色粘虫板、杀虫灯、人工释放天敌、选用性诱剂等方法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7.1 萌芽前 一般采用3~5 波美度石硫合剂喷雾防治,消灭植株残留病菌和虫卵;

7.2 开花前 选择广谱性杀菌剂和杀虫剂,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3 000 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 倍液、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 倍液,同时可配合喷施硼肥;

7.3 落花后 可使用低毒、广谱的杀菌剂,在落花后2~3 d,喷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 倍液、8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落花后8~10 d,喷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 倍液;

7.4 果实生长期 重点防治白粉病、炭疽病等多种病害,喷1~3 次9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注意采收前20 d 停止用药;

7.5 采收后 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减少重复侵染,可喷1 次等量式波尔多液180 倍液。

猜你喜欢

母枝肥水花序
穿龙薯蓣的花序特征研究
肥水管理对榛子结果的影响
早春水难肥,了解原因最重要!正确肥水,这三样必须补
育71-1桑树母枝直径与开花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沿海缢蛏养殖春季肥水技术
葡萄花序整形修剪技术
花序最大的木本植物
花序最大的草本植物
结果栗树修剪四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