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看待孩子“撒谎”

2021-12-10黄贝尔

家教世界 2021年32期
关键词:谎言态度道德

文/黄贝尔

当父母第一次察觉自己身边那个天真烂漫的小不点居然会撒谎的时候,心态往往都是复杂的:小小年纪居然就会撒谎了,长大以后怎么得了……我们可能会震惊、伤心、纠结、失望……然而不得不承认,不少父母都对孩子的成长抱着过度理想化的心态。简而言之,他们期望孩子的成长只会“不断变好,越来越好”,却忽视了成长中必然要经历的起起落落。那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孩子撒谎?

什么样的“谎”才是“谎”

每个家长的个人认知、经历、性格、价值观都不一样,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行为特质,也会产生不一样的解读,而这些解读也往往是基于自己的主观判定的。

同样,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于“谎言”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例如,大约从四岁开始,大多数孩子就能区分“真”和“假”——但是他们还不能把真假和一个人的品质以及父母的期望对应起来,直到8岁左右,大多数孩子才会理解说谎是一个不好的行为。而且,对于孩子撒谎的定义,是非常宽泛的。甚至有些行为会被父母们误解为撒谎。实则,孩子们的一些行为往往会存在不同的含义、目的和期望。

这里列举几个常常容易被误解为撒谎或不诚实的行为:

夸大其词。孩子可能会用一些夸大、不恰当的词来形容一些事情,导致他人的误解。可是,如果他们陈述的事实是存在的,那么就不应该被认为是撒谎。

窥视答案。这里要一分为二地看,如果孩子在窥探答案后被发现了,但承认了自己的行为,那么就无须认为他们在撒谎(因为和事实相符),但如果孩子不承认,则需要帮助其纠正行为。

撒谎的态度和目的

谎言总是带有它的目的,而每个人都是带着不同的态度去达到这些目的。比如,明知道这样会欺骗他人,但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另外一些人的关系,于是撒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是一样,随着认知的发育以及与周围社会的互动,他们会发展出很多的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年仅4岁的孩子就知道,误导别人是“坏的”,比如“你明明有小汽车,但是藏起来不给我玩”。

在这个年龄段,他们的思维过程和道德判断更加非黑即白,这种心态,也导致他们比年长的孩子或成年人更多地去谴责撒谎行为。但是,在10到12岁之间,孩子们就不再认为撒谎总是错误的,相反,他们对撒谎的判断取决于一些因素,包括撒谎的目的和撒谎的结果。

许多发展心理学家提出,这是一个人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过程中,发展出复杂道德判断的能力的必经阶段。

下面简单列明了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发展出的不同道德思维特质:

4岁:我觉得一切都要公平(每个人都有小汽车)才是正确的;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逃避惩罚而撒谎。

5—6岁:大人的规则和指挥(例如不能玩手机)是正确的;为了避免任何麻烦、避免被惩罚而撒谎。

6—8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正确的;对我有利、对我有好处而撒谎。

8—12岁:与他人相处,获得他人认同(比如炫耀)是正确的;为了让别人认为我很棒、让自我感觉良好而撒谎。

12岁以上:尝试以全面、复杂的身份融入社会(例如班干部竞争)是正确的;为了满足自己与(学习、生活)环境的高度匹配而撒谎。

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说孩子年龄大了之后,年幼时的那些道德能力就消失了。相反,柯尔伯格指出,在情绪比较激烈时,孩子反过来可能会更加激烈地表现出年幼时的道德准则。

面对孩子撒谎的应对技巧

成长,是一个相当“动态”的过程,父母在其中面临孩子的行为挑战也是分分钟的事情。而在撒谎这件事上,父母在不同年龄、不同场合下,需要灵活应变,在初阶和高阶技巧之间恰到好处地进行优选。初阶技巧包含了一些比较具体的操作:

玩游戏。尤其是对于年幼的孩子(4—5岁),父母可以先赞美他们的想象力——“啊!宝宝居然想到这个方法来保护这件东西!”这有助于他们区分主观行为和客观现实。例如,孩子把自己的玩具藏起来不给小朋友们玩,这就是他们主观的自我财产保护。

帮助他们表达内心感受。“你感到难受是吗?你希望小朋友能更经常地和你一起玩吗?”帮助他们说出来,避免用过多的疑问句或反问句,更避免期望用一些过度成年化的行为试图“启发”孩子。

高度赞赏他们的自尊。肯定他们的自尊心,并且指出他们这么做(撒谎)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例如,孩子需要在班级里获得认可,或者取得好成绩,而用了一些小手段。这时要明确背后的动机,并赞扬他们的自尊感。

而当孩子的年龄渐长,父母可以更深层地去和孩子探讨撒谎的行为,包括它的原因、动机和后果。

在面对你的孩子撒谎时,要抱着平静和公开对话的态度。无论任何时候,都是本着对话的态度,而避免说教,更要避免用愤怒的声音或暴力的行为。如果你或你的孩子在当下非常情绪化,先给彼此一些时间冷静一下。

父母应该理解,孩子不会拥有与他们一模一样的看问题的方式。对实话和谎言的不同理解,贯穿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对话也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以,除了解释撒谎的潜在后果外,多多分享自己对于谎言的看法是很有必要的。

把尊重放在首位。孩子撒谎,只是成长过程中的某一个“事件”,但信任是逐渐被培养起来的,它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因此父母应该更加注重于自己和孩子间的信任,而不仅仅是某一次的谎言。为了建立信任,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他们不会因为撒谎而受到过度的惩罚。而且父母会聆听他们的需求,并帮助他们用恰当的方式实现。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谎言”也许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因此父母其实从来也不曾拥有过道德的制高点,用更坦诚,更平等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的撒谎行为,他们也会逐渐更加有勇气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

猜你喜欢

谎言态度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谎言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态度决定一切
揭穿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