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扩招背景下教师职业认同感探析

2021-12-10钟晓红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单选题认同感教师职业

钟晓红

(1.江西开放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6;2.江西工程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5 )

自1980年初我国建立起第一所职业大学,迄今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40余年的发展历程。据教育部的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30日,我国高等学校共计3005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482所。高职院校的主体是由“三改一补”而来,本身就先天不足,存在如“占地少、规模小、科类结构不合理、专业特色不突出、办学条件差”等问题,曾有学者将高职教育归纳为“五少”,即“社会少认同,法律少明细,政府少作为,办学少特色,就业少出路”。高职教师与同样属于高等教育的本科院校教师相比,社会认同度较低。因而,高职教师的职业认同值得关注和研究,高职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与高职教育学生培养的质量直接相关。尤其是高职扩招百万的时代大背景下,这一点更值得研究和重视。

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高职扩招100万”,扩招对象主要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扩招目的是通过高职教育提升这些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这一举措有利于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提升劳动者素质。2020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今明两年高职扩招200万,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由此可见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高度重视,此举不仅为高职的改革发展明确了方向,同时也倒逼高职教育进行内涵式发展。

一、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研究现状分析

在国外对教师的研究中,教师职业认同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主题。国外有关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可参照涉及“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teacher identity”“ role identity”等文献资料。但是,在西方学术界,不同的学术界对认同的认识存在着差异。一般而言,北美学术界关注的基本认同方式主要是角色认同(role identity),即个体对自己在社会结构中所处一定社会位置(social position) 意识。欧洲学术界则将基本认同方式划分为个人认同(personal identity)和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个人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一定独特性的意识,即个体在时空上确立自己是同一个人而不是其他人;社会认同则是个体对自己处于一定社会群体、社会类别或社会范畴(social category)的意识。在这方面,社会学家米德(Mead)和心理学家艾里克森(Erikson)的研究最具代表性[1]。Klaas,Peter and Piet-Hein(2005)等人通过有关教师职业认同、教师情感与教育改革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认为教师的职业认同受到教育改革的影响[2]。Robinson and McMillan(2006)对教师职业认同、教师教育和教师研究也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分析,得出教师在教师教育中构建自己的认同关键在于政府改革的效果[3]。在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研究方面,威尔逊认为,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和不安全感。教师职业也是角色冲突的一种典型情境。随着学校功能的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教师所要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重化。众多研究表明,职业中的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与工作倦怠存在中度或高度的相关。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是工作衰竭或工作压力的重要预测变量。[1]另有研究者认为,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过程经常表现出一种矛盾斗争。面对教育的变化和社会的要求,教师经常需要面对一种职业中的危机,这种危机使他们必须不时进行观点、期望和角色的比较,重新估价他们的职业抱负与专业发展。[4]总之,国外研究者大多认为,教师的职业认同与教育质量高度正相关。

在国内,近年来有关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是非常多的,研究对象涉及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小学教师、幼儿教师,涵盖在职教师、退休教师等多类群体,大多数是采用问卷法、访谈法、个案法及理论分析法等进行研究,截至2020年11月底,在中国知网查询到的涉及高校教师的研究有16篇。如苏丽萍(2010)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江苏省高校教师进行调查,所调查的6所高校(其中985重点高校2所、211高校1所、普通本科高校3所)均为专职教师(不包括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此次调查亦不涉及高职教师。苏丽萍的调查研究发现:不同高校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有影响,教师年龄和学历的交互作用对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有显著影响,呈交替上升的趋势;理工类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高;影响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不仅包括高校的类别、教师对学校的满意程度和教师的个体特征,而且也包括教师从教之前的学习、实习或培训经历、高校拥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师的科研基金数量、高校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教师的社会地位、职业声望和社会期望以及高校学生数量和学生的就业特点等因素。[5]严玉梅(2008)运用问卷法对湖南省长沙市高校教师进行调研,样本来自长沙8所高校,其中本科高校7所(其中985重点高校1所、普通本科高校6所)、高职院校1所,得出结论: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较高。但福利报酬和学校管理满意度得分低于中值,高校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等。[6]丁楚楚(2006)运用问卷法调查了湖南省中西南部地区五所县市14所中学的293名教师得出结论:教师在对职业意义、职业特征、同事、学生和工作回报的认同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7]在有关教师职业认同和教育质量联系的研究问题上,我国学者的探索较少,从高职扩招角度进行探讨教师职业认同与学生培养的文章更是稀缺。

二、高职扩招的研究现状分析

高职扩招百万是我国2019年开始的特有的事件,因而国外无此相关研究文献。而且,就目前国外现在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现状来看,研究者对职业认同的界定不同、研究缺乏针对我国国情的实际考量且系统性不足,这些都是教师职业认同研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国外单独研究我国高职扩招教师的职业认同及高职扩招教育质量影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2020年12月2日,以“高职扩招”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可以检索出96篇相关文献。在96篇文献中关于“人才培养”的文献11篇,付兵、贺念念、吕镇洋(2020)等撰写的《多元化生源背景下高职“双导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认识到多元化社会生源所具有的丰富社会经验和实践智慧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组织带来的颠覆性变化。文章提出“整合校企双方优势资源、协同学校与企业导师校内外全过程、全方位的‘双导师协同育人’机制以稳固校企合作关系、建立理论与实践互补相长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满足职业化培养需求和契合弹性培养方式的优势成为多元化社会生源培养的有效途径。”[8]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文献有6篇,夏冰(2020)认为“新型招生群体的出现要求各高职院校亟须制定学制和授课形式灵活、可操作性强、符合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可采用灵活的学制、授课形式及置换课程方式。”[9]关于“农民工”的文献有8篇,黄玉春(2020)提出“在扩招人群中,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些特殊群体在接受教育中存在现实的困境,传统的办学和教育模式在满足他们的需求上存在一定的短板。因此,相关高职院校要在保证人才培养标准不降低的前提下,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办学与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相关环节,为这些群体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服务,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时效性做出贡献,保障扩招人群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10]关于教学改革的有8篇;关于扩招政策的有4篇;关于应对策略的有3篇。这些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从教师教的因素、学生学的方面有所涉及,但基于教师职业认同视域下进行研究的尚未找到。至2020年12月,在知网可以查找的学术文献里,没有关于教师职业认同视域下高职扩招教育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在高职扩招百万的大背景下,在党和国家如此重视高职扩招的形势下,高职扩招教育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能通过研究寻找到哪些有效策略,才利于教师有效施教、学生高效学习,保证在扩招学生数量增加的同时,提升培养的学生质量,是一项事关高职扩招全局的重大且紧迫的任务。

三、高职教师职业认同感的调查及分析

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高职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扩招过程中,对高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进行研究,调研高职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实际状况,找到薄弱环节,对于提升高职扩招教师职业认同感从而促进高职扩招教学质量提高有实际意义。

通过问卷星对江西工程职业学院、江西传媒职业学院、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共110名教师(其中女教师70人、男教师40人)进行问卷调查,这些教师三分之二具硕士学位,在涉及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内因问题的回答中,问题及教师选项自动生成的统计如下:

1.作为一名高职教师,我认为我非常值得受人尊重。[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完全不同意1 0.91%不太同意5 4.55%中立18 16.36%基本同意35 31.82%完全同意51 46.36%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10

2.我认为自己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学技巧水平优秀。[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完全不同意0 0%不太同意2 1.82%中立19 17.27%基本同意65 59.09%完全同意24 21.82%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10

3.我认为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是神圣且光荣的。[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完全不同意1 0.91%不太同意5 4.55%中立20 18.18%基本同意33 30%完全同意51 46.36%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10

4.当高职教师完全可以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完全不同意1 0.91%不太同意4 3.64%中立19 17.27%基本同意46 41.82%完全同意40 36.36%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10

5.如果有可能,我愿意调动工作。[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完全不同意6 5.45%不太同意23 20.91%中立32 29.09%基本同意32 29.09%完全同意17 15.45%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10

6.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充分发挥我的才能,是我人生的兴趣所在。[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完全不同意2 1.82%不太同意7 6.36%中立23 20.91%基本同意46 41.82%完全同意32 29.09%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10

7.作为高职教师,我应该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完全不同意0 0%不太同意1 0.91%中立6 5.45%基本同意35 31.82%完全同意68 61.82%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10

上述7个问题,涉及高职扩招背景下教师职业认同中的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期待、职业意志、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技能等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均是构成职业认同感的主要内因。通过问题调查,在回答“高职教师职业非常值得受人尊重”这个问题上,超过四分之三的高职教师选择“基本同意”和“完全同意”,在回答“认为自己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学技巧水平优秀”这个问题上有8成以上的人选择“基本同意”和“完全同意”,说明在职业认识维度,职业认同感较高;在回答“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是神圣且光荣的”这个问题上,超过四分之三的高职教师选择“基本同意”和“完全同意”,说明在职业情感维度,职业认同感较高;在回答“当高职教师完全可以实现我的人生价值”这个问题上,超过四分之三的高职教师选择“基本同意”和“完全同意”,说明在职业期待维度,职业认同感较高;在回答“如果有可能,我愿意调动工作”这个问题上,5.45%选择“完全不同意”,20.91%选择“不太同意”,两者相加,说明受调查者仅有约四分之一的教师安心高职教育工作,有近三成的人选择“中立”,也有近三成的人选择“基本同意”,有15.45%选择“完全同意”,后两者相加有四成多的人不太安心高职教育工作,说明在职业意志方面的高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较低;在回答“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充分发挥我的才能,是我人生的兴趣所在”这个问题上,选择“完全不同意”和选择“不太同意”的两者相加约8%,有约五分之一的人选择“中立”,选择“基本同意”和“完全同意”相加有7成,说明在职业价值观维度,职业认同感较高;在回答“作为高职教师,我应该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这个问题上,超过九成的高职教师选择“基本同意”和“完全同意”,说明在职业技能维度,高职教师都希望提升技能,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认同感。

8.我认为学校领导层面尊重一线教师。[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完全不同意1 0.91%不太同意5 4.55%中立26 23.64%基本同意58 52.73%完全同意20 18.1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10

9.学校制度的制定有民主参与性。[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完全不同意1 0.91%不太同意7 6.36%中立27 24.55%基本同意53 48.18%完全同意22 20%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10

10.优秀的教师总有合适的晋升机会。[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完全不同意1 0.91%不太同意7 6.36%中立17 15.45%基本同意55 50%完全同意30 27.2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10

11.在学校从事的工作能使我的潜能得到有效发挥。[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完全不同意0 0%不太同意7 6.36%中立27 24.55%基本同意55 50%完全同意21 19.09%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10

12.学校图书馆、信息技术等辅助性工作条件很优越。[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完全不同意3 2.73%不太同意14 12.73%中立29 26.36%基本同意38 34.55%完全同意26 23.64%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10

13.我获得的实际报酬数量比较符合期望。[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完全不同意3 2.73%不太同意8 7.27%中立29 26.36%基本同意49 44.55%完全同意21 19.09%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10

14.我对自身的医疗保障非常满意。[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完全不同意1 0.91%不太同意9 8.18%中立33 30%基本同意49 44.55%完全同意18 16.36%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10

上述7个问题,涉及到高职扩招教师职业认同方面的社会环境、薪酬待遇、医疗保障、学校领导和规章制度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均是构成职业认同感的主要外因。通过问题调查,在回答“我认为学校领导层面尊重一线教师”这个问题上,超过7成的高职教师选择“基本同意”和“完全同意”,在回答“学校制度的制定有民主参与性”这个问题上有近7成以上的人选择“基本同意”和“完全同意”,说明在学校领导和规章制度两个维度,高职教师职业认同度尚可,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也就是说,学校可以通过优化制度,让教师多参与学校事务,包括制定相关制度政策,从而提升职业认同感;在回答“优秀的教师总有合适的晋升机会”这个问题上,有近8成的高职教师选择“基本同意”和“完全同意”,说明高职扩招教师愿意通过自身努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对职业认同感的社会环境方面较为认同通过自我努力就能成功;在回答“在学校从事的工作能使我的潜能得到有效发挥”问题时,有3成以上的人表示“不太同意”或“中立”,在回答“学校图书馆、信息技术等辅助性工作条件很优越”问题时,有4成以上的人“完全不同意”“不太同意”或“中立”,说明在这些外部条件方面,学校需要通过一些举措改善外部环境,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在回答“我获得的实际报酬数量比较符合期望”和“我对自身的医疗保障非常满意”两个问题时,选择“完全不同意”和“不太同意”均约占10%,选择“中立”的也有近3成,说明高职扩招教师对薪酬和医疗保障满意度不是太高,学校可以通过提升薪酬待遇及增加医疗保障激励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四、结论

高职扩招背景下教师必须有德有才、德才配位,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亦师亦友,共同成长”。高职扩招教师一方面要从内因上增强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具体可通过加强职业认识、培养职业情感、提升职业期待、锻炼职业意志、树立职业价值观和提高职业技能来实现;另一方面,改善外因,社会尽量创设有利于高职教师积极投身高职教育事业的社会环境、给予教师合理的薪酬待遇、提供更加有效的医疗保障,学校领导层面尊重一线教师、建立有利于调动高职教师工作的规章制度,如此多管齐下,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从而保障高职扩招教育的质量。

猜你喜欢

单选题认同感教师职业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2017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2017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
“机械能守恒定律”单元测试(一)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
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