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利息收入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2021-12-10祁思远上海大学

品牌研究 2021年33期
关键词:利息收入盈利商业银行

文/祁思远(上海大学)

一、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贷款利率下限与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利率高低由供求关系平衡决定,各商业银行在存贷款业务领域的竞争也越发激烈。与此同时,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创新也在不断推进金融脱媒的步伐,压缩着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迫使商业银行转变原本以信贷为主的经营模式,将非利息收入业务纳入重点发展方向,关注自身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创新,加快战略转型。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业务从简单的汇兑结算、手续费等业务开始,发展到承诺担保型业务、现金咨询业务和投行业务,逐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与盈利水平。

尽管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商业银行的利润率却依然呈下降趋势。目前国内对于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关系的研究并未得出统一结论[1][2]。并且,对非利息收入也没有明确的统一界定,因此,有必要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营业特点和非利息收入发展现状,就其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做进一步实证研究,明晰两者的潜在关系。一方面为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帮助商业银行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优化非利息收入业务结构,最终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营收能力及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相关监管部门了解商业银行内部业务的实际表现,从而制定指导性更强的相关政策。

二、非利息收入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机理和研究假设

本文参考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将非利息收入定义为:商业银行总营业收入减去利息收入后剩下的部分。同时,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定义为其获取利润实现资金或资本增值的能力,表现为一定值期内获利的多少和其利润水平的高低。

(一)非利息收入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从收入的角度来看,过去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单一,盈利能力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受到了极大影响。通过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可以拓展新的收入来源,增加整体收入的多样性,弥补因利率差缩小带来的收入减少,增加银行的盈利能力。但是,非利息收入的增多会增加银行总体营收的波定性与不确定性[3]。虽然手续费与佣金收入以及其他业务中的保险、租赁业务收入的现金流相对稳定且风险小,但是非利息收入中的投资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汇兑损益存在不确定性。当经济形势并不乐观时,投资可能产生亏损,外部经济条件和政策的变化使得金融衍生工具带来负向收益,汇率波动也会使得银行在相关业务中出现亏损。因此,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在增加商业银行收入多样性的同时,也会增加整体营收的波动性,带来不稳定因素。

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降低了其单位平均成本。商业银行在开展传统存贷业务中投入用于建设经营网点,构建销售网络,形成管理经验的成本都可以视为固定成本。此外,在存贷款业务中获取的客户资源,员工专业技能经验和信息资源等,都可以视为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先期投入,大大降低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平均成本,从而降低商业银行全部业务的平均成本,达到提高利润的目的。比如手续费与佣金收入业务,主要依托银行现有的人员素养和运营网络等,节约了一部分的成本投入[4]。但是,业务规模扩大也有可能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一方面,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中的投资及汇兑业务部分需要商业银行拥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基础,要有专业的人才去操作这一部分的业务。而我国一些中小型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不具备发展这些业务的条件。如果忽视自身经营情况盲目扩大非利息收入业务,忽视了作为基础的存贷业务,那么不仅不会提高银行的效益,反而会顾此失彼,拔高业务成本,使得银行的经营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内部组织架构随其规模扩大越发复杂,而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展开需要充分调动银行的人力与财力,银行内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难度大大上升,内部协调成本增加。业务成本与管理成本的增加使得非利息收入业务规模的扩大未必有益于其利润的增加。

从风险的角度来看,非利息收入业务与利息收入业务不同,不会占用大量银行资金,有助于提升银行资本的安全性[5]。单一业务的盈利模式使得银行在支柱业务受到冲击时盈利能力也会受到极大影响。通过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实现营收的多元化,即使经济环境恶化,相关性不高的各业务之间也可以进行风险对冲,减少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提高了银行的风险应对能力。但是,非利息收入业务中的投资损益、汇兑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与市场环境相关性大,都具有极高的风险。这种风险不仅仅是收入损失的不确定性,还包括银行的管理风险。新业务需要新人才与新技术,人才需要时间引进与培养,银行也需要时间积累管理经验,完善内控制度,才能良好地把控非利息收入业务的运营[6]。

(二)研究假设

结合上文分析,为了探究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通过结合非利息收入业务实际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以帮助我国商业银行更有效、更科学地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本文提出如下假设:非利息收入业务占比的提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存在正向与负向效应,相关性取决于哪种效应占主导。

三、数据说明、模型设计与变量选取

(一)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了我国13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样本,这5家国有商业银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010年至2019年的年度数据均摘取自年报,一部分未直接给出的数据根据财报数据计算取得。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选取

面板数据综合了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的特点,考量了变量、横截面以及时间这三种要素,克服了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容易出现异方差和自相关等问题,更具有现实经济意义。因此,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来进行回归,研究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

在被解释变量的选择上,常见用于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收益率ROA[7]。其中资产收益率ROA的局限性在于不能反映商业银行使用资金的成本,因此本文采用净资产收益率ROE来作为被解释变量,衡量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在解释变量的选择上,各银行之间非利息收入规模相差较大,若采用绝对量难以反映规模差距对业务规模造成的影响,使数据失去可比性。因此本文采用非利息收入占比NIIR(NIIR=非利息收入/营业总收入)作为解释变量,代表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发展水平。

在控制变量的选择上,本文在综合经济环境、行业状况等因素之后,选取资产规模、成本收入比、资本充足率和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研究的控制变量。

构建回归方程如下:

其中,ROEit表示第i家商业银行第t年的净资产收益率,NIIRit表示第i家商业银行第t年的非利息收入占比,LNAit表示第i家商业银行第t年总资产的自然对数,LNGDPit表示第t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自然对数,CARit表示第i家商业银行第t年的资本充足率,CIRit表示第i家商业银行第t年的成本收入比,αi表示第i家商业银行的个体异质性,β0、β1、β2、β3、β4、β5表 示待估计参数,εit表示随机误差项。

四、回归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全样本与子样本的模型拟合度均大于0.5,表明拟合情况较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NIIR对银行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影响是显著的,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中全样本在5%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国有商业银行在1%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10%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从影响程度上看,非利息收入占比对国有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的负向影响大于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的负向影响。非利息收入占比每上升1%,国有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就会下降0.168%,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仅下降0.0561%。

表1 回归结果

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增加使得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削弱了其盈利能力,说明增加非利息收入占比对商业银行盈利的负向效应要强于正向效应,这显然与目前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的趋势相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的规模还不够大,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贡献不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仅占全部收入的30%左右,对改善营收的贡献非常有限。同时,非利息收入业务内部的主要成分是手续费与佣金收入,这一部分收入与利息收入密切相关,依赖于传统业务客户的转化,对存贷业务有一定依赖性。另一方面是因为非利息收入业务的管理水平与风控水平尚不成熟。非利息收入业务相较于传统业务,对商业银行提供的服务质量要求更高,而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的质量取决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效率与水平。目前来看,商业银行在转变管理方式与完善管理机制上落后于互联网金融企业,造成市场竞争力不足,降低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在风险管控方面,非利息收入业务相较于利息收入业务,存在更大的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需要银行根据相应业务制定风险控制制度并不断完善,做到及时发现风险并根据风险发生时的情况采取措施止损。这无疑对银行投入的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源有着极高的要求。银行出于保守的选择,投资损益与汇兑损益等一系列业务发展程度有限,虽然规避了可能的高风险,但也削弱了非利息收入业务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从成本、收入和风险三个角度分析了非利息收入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通过面板数据回归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两者来说,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提高对盈利能力均有负面影响,并且由于回归系数的绝对值更大,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增加对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负效应大于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负效应。负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尚不成熟,盲目扩大非利息收入并不能提高盈利能力,反而会压缩利息收入业务的空间。当非利息收入业务规模的扩大不再分摊成本,而是致使整体员工工资与管理费用上升,其成本的增加自然抵消了收入增加的正效应。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当根据银行自身特点,在非利息收入的业务结构、产品创新、技术运用与风险管控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提高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的效率与回报率,达到提高银行盈利能力的目的。

本文的政策建议在于:(1)优化非利息收入业务结构,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业务要求,寻求新的业务发展支点,通过非利息收入多元化实现范围经济效益与规模经济效益,提高银行盈利能力。(2)防控非利息收入业务风险,设置专门的机构部门和风控岗位,加强风险监测与评估识别能力,提高发现风险敞口和内部信息传递的效率,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制定具体的风险管理策略。同时政府要积极主动研究非利息收入业务,制定相关非利息收入业务的法律法规,将各类金融创新纳入监管范围,规范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行为,防范局部风险扩散升级,通过政策引导加速非利息收入业务快速发展。(3)借助互联网金融的优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提高业务交易的电子化水平,汇总管理用户信息与交易信息,根据用户情况匹配合适的产品,搭建银行自己的金融服务平台,提供更为高效快捷的一站式金融服务。

猜你喜欢

利息收入盈利商业银行
饲料涨近1000元/吨,鱼价大幅下滑,2022年草鱼盈利拐点在哪?
10天陡跌10元/斤!上海封控致市场走量锐减2/3,超半数养殖户盈利难
家电企业的盈利能力评价
P2P网贷对银行信贷利息多重效应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广西JG集团绩效考核现状及评析
新时代下财税体制改革对金融企业的影响
企业间资金往来的涉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