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展西路过江隧道总体方案研究

2021-12-09马丽珠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36期
关键词:共建

摘 要:介绍了会展西路过江隧道的总体设计方案、节点方案比选及隧道与会展四期建筑共建方案,为城市地下道路的立交设计方案选择及隧道与建筑共建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过江隧道;共建;节点方案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地下道路立交设计及其与建筑的共建,成为新的趋势。本文就会展西路过江隧道这一具体工程项目的立交设计及与会展四期建筑共建方案进行分析。

1 工程概况

会展西路过江隧道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南起海珠区新港东路,北接天河区规划员村大道。采用隧道形式下穿拟建会展四期建筑、阅江路、珠江前航道、临江大道。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道路红线宽40~60 m,主线设计速度为40 km/h,匝道及地面辅道30 km/h,双向6~8车道,过江段采用双向六车道沉管隧道,设计范围主线全长约1.24 km,其中隧道段长约1.112 km(江中沉管段长407 m),路基段长0.168 km。全线自南向北设置2处立交节点:阅江路节点和临江大道节点。

2 路线选定

从城市规划的空间结构来看,会展西隧道紧邻金融城、琶洲、互联网集聚区等广州市重点规划地区,位于广州科技创新走廊重要廊道,地处“珠-金-琶”黄金三角地带的中心位置,是联系珠江两岸的重要通道,可以支撑琶洲地区及金融城的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能为既有的城市主干路(如科韵路等)分担交通压力,提升区域路网整体交通运输能力。因此,本项目起、终点研究时首先要考虑路线基本走向服从于项目的功能作用及区域交通流向,南段路由依据现状会展西路,北段路由依据规划员村大道,结合相关城市规划,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工程规模与造价、环境保护等因素,综合论证起终点的合理位置。

3 总体设计

3.1 控制要素

本项目沿线涉及会展四期、珠江、地铁、水闸等因素,主要控制点有:新港东路、会展四期、地铁8号线、有轨电车、珠江、临江大道、水闸、员村等。其中,与会展四期的共建是本项目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3.2 节点方案

3.2.1 阅江路节点

该节点现状会展西路、双塔路及阅江路均为双向六车道,会展西路西侧现状为会展公园地块,东侧为西办证大厅和武警营房和派出所。规划会展四期位于双塔路以南,华快以东,展场西路以西区域。

(1)方案一。阅江路设置右进右出匝道与会展西路隧道进行交通组织转换,实现互联网集聚区、会展中心和金融城的互通;双塔路设置一对往返匝道与隧道相接,解决互联网集聚区的交通转换。会展西隧道主线两侧设置辅道,解决阅江路与新港东路之间的联系。会展西路过江隧道主线下穿阅江路和会展四期后,在新港东路交叉口处接顺地面,通過交叉口实现与新港东路、会展南二路的转换。

(2)方案二。阅江路设置右进右出匝道与会展西路隧道进行交通组织转换;过江隧道设置北往西匝道与双塔路和南风东路进行转换;双塔路西往南匝道实现与新港东路的交通联系。

(3)方案比选。两个方案均实现隧道与阅江路右进右出的转向功能,方案一解决双塔路与过江隧道双向转换功能,方案二解决隧道北往西至双塔路方向和双塔路右转至新港东路方向转换功能。考虑到本项目主要功能是实现互联网、金融城和琶洲的互通,推荐采用方案一。

3.2.2 临江大道节点

临江大道现状为双向六车道,临江大道下有2.2 m污水管,埋深约-0.6 m。会展西路过江隧道线位处有员村涌及水闸,临江大道北部为员村城中村,结合三旧进行改造。

(1)方案一。会展西隧道主线下穿临江大道,并设置南往东、西往南右转匝道,实现金融城与珠江南岸重要片区的快捷联系。规划路设置一对匝道,利用路网实现会展中心去往珠江新城、金融城去往会展中心的左转需求。

(2)方案二。会展西隧道主线下穿临江大道,并设置南往东、西往南右转匝道,南往西、东往南左转匝道。可实现金融城与南岸的双向快捷联系。

(3)方案比选。立交线形指标上:方案一线形指标较高;用地规模上:方案一占地较小,释放用地;可实施性上:方案一可实施性较好,方案二对周边用地开发有影响。综合比选,推荐采用方案一(如图5、图6)。

3.3 会展西隧道与会展四期建筑共建方案

会展西路过江隧道主线K0+080~K0+

460段、双塔路A、B、C匝道下穿会展四期场馆。为不影响两个项目的推进,节约投资,对于叠合部分拟采用共建方案,统筹协调,与会展四期同步开工建设。

隧道范围建筑采用上盖形式,建筑荷载不传递给隧道结构,会展调整地坪标高保证隧道下穿净空要求,同时考虑建筑转换梁跨径限制,隧道侧墙结构需预留广交会落柱条件。

会展四期范围,隧道主线为敞开段,B、C匝道为暗埋段。会展首层楼板采用主次梁肋板式结构跨越隧道,部分柱子与隧道墙体结构一起浇筑,基础采用端承钻孔灌注桩。隧道荷载由隧道抗拔桩和会展桩共同承担(如图7、图8、图9)。

4 结语

会展西路过江通道服务于会展、互联网集聚区、金融城三个重要片区,结合相关城市规划,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工程规模与造价、环境保护等因素,综合比选论证节点方案,提出推荐方案。基于项目工期、节约投资的角度,本通道与会展四期共建,提出了共建的技术方案。本项目城市地下道路,采用了多点出入的立交节点设计方案;与建筑共建,释放土地、合理整合空间,为城市地下道路的设计提供参考思路。

参考文献:

[1]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221-2015[S].

[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S].

[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S].

作者简介:马丽珠(1988—),女,福建三明人,硕士,中级工程师,从事市政道路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共建
跨区域共建泰安市文化创意人才库研究
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共建共享分析
试述边疆民族地区乡镇中小学校图书室与农村文化建设共建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探讨“党群工作一体化”工会组织作用
共享发展是引领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基于汽车专业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实践研究
企业文化与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共建之探索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
用户参与“城市记忆”工程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