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2021-12-09陈聪刘文波

中国商论 2021年22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建设大数据时代数字化

陈聪 刘文波

摘 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激增,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更是面临着人才难求的局面。笔者结合相关数据对武汉数字化人才队伍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存在数量、质量、结构、地区差异等问题,并从培养、保障、引进人才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大数据时代

本文索引:陈聪,刘文波.<变量 2>[J].中国商论,2021(22):-168.

中图分类号:F24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11(b)--03

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变革人才发展机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成功与否关乎国家“数字基建”发展大局。武汉高校汇集,人才挖掘潜力大,但与发达省份相比,数字产业“头部”企业少,务工环境和薪资待遇存在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因此,如何培育、引进及留住人才,是实现民营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的关键。

1 加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中国学者还未对数字化人才进行明确定义。张静(2021)认为科技人才是正在或有潜力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徐宏伟将技能型人才表述为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在一线处理实际问题的人。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将数字化人才定义为具有数字化素养与思维,能在实践中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灵活分析的人。

1.1 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潮流

作为首个提出“大数据”时代概念的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表示,数据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并成为必要的生产要素。人才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因素,要实现数字经济全面发展,培养一支规模大、能力强、结构优的数字化人才队伍尤为重要。

1.2 响应党中央的号召

2020年,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企业数字建设,出台大量优惠政策助其数字化转型。在数字经济发展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立足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建设一支勇于创新创造的优质人才队伍。从民营企业现实需求出发,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顺应大数字时代发展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其优势。

1.3 满足数字经济建设的需求

数字化为全球经济活动赋予了巨大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研究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0.62%。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武汉召开,作为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武汉力争“对标上海,赶超深圳”,努力打造5G商用示范全国第一。同时,面临互联网对企业生产模式和组织形式的颠覆,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应对负面影响的最优选择。建设数字化人才队伍,不仅能助力企业实现转型,更能助推武汉经济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前进。

2 我国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从2019年起,市场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量迅速上升,2020年第二季度较第一季度增长62%,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91%。武汉2020年第二季度对5G人才需求位于全国第九,占比2.7%。近年来,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政策,科技部出台的《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将面向全球吸引凝聚创新人才。武汉住房、补贴等政策也在不断完善,但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人才储备不充足,数字市场供不应求

2019年来,人社部新增21个职位,其中高新技术职业不断涌现,对从业者数字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此外,疫情后武汉民营企业为寻生存之路,纷纷进行数字化转型,人才缺口进一步扩大。数据显示,美国人工智能领域从业者数量高达85万,印度约15万,中国仅有5万,我国数字人才储备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据2016—2017年湖北省八大重点产业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目录可知,武汉对高层次人才需求最大,占比高达38%,其他地市占比均在10%以下,鄂州等地占比仅有1%。

2.2 人才结构不合理,复合型人才紧缺

有学者根据角色分工的不同,将数字化人才分为先驱角色、关键角色以及生产角色三层人才分类体系。据相关机构统计,武汉数字化专业人才、应用人才、管理人才占比都较低,只有2%,在北京25%、31%、23%的數据对比下,不仅总量少,且占比过于平衡,不利于满足不同民营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随着社会环境的日渐复杂,不同行业联系日渐紧密,跨领域知识也成为数字化人才的必备素养,除夯实专业技术,数字人才还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人际交往、团队合作、领导管理以及创新能力。

2.3 地区发展不平衡,人才流失严重

据相关研究报告发现,数字化人才仍以向东部沿海流动为主。数字化人才聚集最多的城市中,武汉只有1.8%,低于成都等城市,北上广依旧是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占比15%以上。武汉作为一线城市,对人才吸引力不足。据数据统计,2013年至2016年,留汉大学生人数从10.4万增加至15万。自 “百万大学生留汉”政策出台后,留汉大学生增多,但人才流失的形势仍较严峻。2019年人口净流入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武汉居于倒数第二位。

近年来,武汉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仍不全面。对比西安,武汉落户门槛较高且对创新创业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小;杭州在降低房价的同时,还给予高层次人才一定的购房补贴,最高可达10万,相比之下,武汉“以低于市场价20%买房租房”的条件诱惑远不如杭州。当其他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更健全时,人员会进行多次流动,从而影响城市的持续性发展。

2.4 人才质量不高,顶尖人才缺失严重

我国是人口大国,但非人才强国,人才资源仅占人力资源的5.7% ,高层次人才资源仅5.5%。一方面,我国当前人才培养仍以学历教育为主,重课堂轻实践,学生实操能力不强。另外,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职业技术学校在生源质量方面难以与本科院校竞争,高质量人才培养更为艰难。

留汉政策的实施虽然有成效,但人才质量难以保障。“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政策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对吸引人才的分类。仅凭武汉大学生毕业证就可落户的政策过于笼统,“一刀切”使人才良莠不齐,高层次人才流失更为严重。

3 加强数字化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随数字化转型日益深化,数字化只是工具,人才才是成功转型的关键。为有效吸引和留住人才,地方政府不仅要加快制定民营企业数字化人才引进政策,还要优化整个5G 产业链的务工环境,将“人才引进” “人才培养”与“留住人才”一起抓。

3.1 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扩大人才战略储备

3.1.1 突出企业培养人才的主体责任

为提高数字化人才素质,成都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素质培训,为其提供技术合作平台,逐步形成了一条具有成都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因此武汉民营企业要重视员工培训,根据自身需求探寻培训渠道。采用课堂讲授或线上场景化学习模式,全面提高员工数字化综合能力。企业要对员工学习成果进行定期评价,对达到一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企业,国家要适当给予税收、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3.1.2 强化高校人才培养职能

武汉有89所高校, 100多万在校大学生,完全可以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各大高校要以成果为导向,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以素质教育、专业课程、教师教育、创新创业四大课程平台为基础构建应用型课程框架。同时,借鉴西安高校培养方案,加强高校联合,建立创新发展联盟,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推进培育应用型复合人才。

3.1.3 建立企业、院校人才培养联动平台

2018年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落地武汉,目前已聚集数名院士领衔的人才队伍。全国在线职业教育平台尚德机构落户光谷一年多,员工数量高达4000人。2019年6月,武大与华为签订了“华为 ICT 学院-创新人才中心”合作协议,共同推进 ICT 人才的在校培养。因此政府要为“数字基建”做好人才储备,鼓励政企校三者共建数字化人才培训基地,如通过“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联盟”行动,为数字化转型企业选拔人才。

3.2 打造优良务工环境,减少数字化人才流失

3.2.1 加强政策侧重点

我国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人才政策的同质性会导致执行效果不佳。作为中部地区城市,武汉要着重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培养和壮大领军型高技术民营企业,重点建设和支持高等院校,发展高等教育,通过建立政企校三者协同创新网络,为数字化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事业前景,从而提高武汉的人才吸引力。

3.2.2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经济发达程度对人才的吸引起着决定作用,但要长久留住人才,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生活质量是关键。长沙通过开通人才就医“绿色通道”、实现人才子女入学和配偶随迁等措施留住人才;成都推进产业功能区配套住房建设;西安完善人才安居补贴制度,累计保障人才4127名,补贴发放共计1368.9万元。武汉应全面落实 2020 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工程项目,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通过提高薪资待遇,加大医疗、教育、住房补贴力度等措施优化务工环境,扭转“留不住人”的局面。

3.2.3 发挥“第二总部”人才聚集效应

光谷于2017年在全国首次提出“第二总部”一词,力促形成新经济集群。三年时间,以小米为代表的60多家企业,先后将总部或“第二总部”落户武汉光谷。在线职业教育平台尚德机构落户光谷仅一年多时间,人员规模已突破4000人。武汉要进一步发挥“第二总部”人才集聚优势,强化企业与人才的相互吸引。

3.3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保障机制

3.3.1 降低海外人才引入门槛

在2014年召开的外国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制定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论地域,更加积极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为吸引海外人才,杭州设立全球青年人才中心,来杭的海内外青年人才都能平等享受服务。现阶段,我国存在着外籍高层次人才移民门槛高、出入境难度大等问题。因此,我国要重点做好国外高端人才的移民、签证、居住、就业许可等工作,打破人才壁垒。

3.3.2 制定差异性引进项目

为吸引优秀人才,建设人才高地,新加坡制定了面向不同人才的引进项目。武汉政府要针对不同人群,建立不同的引进方案。针对顶尖人才,要建立专门的人才建设机构,允许他们担任重大项目主持人;针对海外高学历留学生,要加强情感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扩大武汉高端留学人才的引进规模;针对外地人才,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吸引力;针对本地留學生,要进一步完善国际人才培养体系,避免“只引入,轻培养”的现象,提高人才利用率。

3.3.3 完善人才保障机制

引进人才后,关键是要留住人才。在国家“千人计划”的支持下,长沙优化外籍专家申请永久居留受理服务,建设人才安居家园。西安对经批准引进的人才,不予限购政策限制,建立“人才服务银行”,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武汉市也在不断探索“门槛低、手续简、机制活”的人才保障机制,但海外人才保障机制仍不健全,保障力度不大。故政府要建立健全国外人才在创业、融资、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降低落户门槛,完善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服务及补贴政策。此外,政府和企业要重视外来人才的社会融入,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全面的生活服务,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邹晨,黄永春,欧向军,等.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科技人才竞争力的门槛效应研究——基于经济与收入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1-10[2021-03-27].

张静,邓大胜.异质性科技人力资源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J].技术经济,2021,40(3):108-118.

孙锐,吴江.创新驱动背景下新时代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构建问题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20(7):35-40.

楊程程.论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意义、内涵与路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论述[J].社会主义研究,2021(1):69-76[2021-03-27].

王洪杰,张东鸣,李争一.OBE理念下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研究——基于应用型课程建设的视角[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4(2):101-107+143.

蒿巧利,李印结,周伯柱,等.武汉及同类城市大学生人才政策比较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20,16(6):659-664.

薛栋.智能制造数字化人才分类体系及其标准研究——美国DMDII的数字人才框架启示[J].江苏高教,2021(3):68-75.

Though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Talent Team in the Era of Big Data

—— Taking Wuhans Private Enterprises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as an Example

School of Literature, Law and Economics,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EN Cong  LIU Wenbo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the demand for digital talents in China is surging, and enterprises are facing the hard situation of seeking talents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Combined with relevant data,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uhan digital talent team, finds that there are mainly problems such as quantity, quality, structure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training, guarantee and talent introduction.

Keywords: digitalization;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big data era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建设大数据时代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阅读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精益管理理念下的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实证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