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江津区荔枝产业发展SWOT分析

2021-12-09王君杨仕春刁莉华张炜俊王盛

南方农业·上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发展建议SWOT分析发展现状

王君 杨仕春 刁莉华 张炜俊 王盛

摘 要 调查重庆市江津区荔枝产业发展现状,截至2020年,江津区荔枝种植面积约289 hm2,年产鲜荔枝100 t,产值150多万元,主要品种有妃子笑、带绿、大红袍等。基于SWOT法分析江津区荔枝产业发展优势(优越的自然资源、区位优势、政策支持)、劣势(产业规模不大、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技术水平不高、三产融合度不高、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机遇(政策机遇、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保障、良好经营环境)及挑战(荔枝产业发展用地少、低质低价竞争扰乱市场秩序)。提出“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政策支持,引进技术人才,延伸产业链条”等江津优质荔枝产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 荔枝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发展建议;重庆市江津区

中图分类号:S667.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1.034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世界名果[1],也是中国鲜果在外销市场上享有明显优势的少数几种水果之一,营养丰富,富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VA、VB、VC、叶酸、精氨酸、色氨酸等各种营养,具有健脾生津、理气止痛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病后津液不足、胃寒疼痛、疝气疼痛等症。现有研究发现荔枝有营养脑细胞的作用,可改善失眠、健忘、多梦等症,并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1   江津区荔枝产业发展现状

江津区荔枝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春季回暖早、气候温暖湿润、全年有效积温较高且稳定的长江流域的石蟆、朱杨、油溪等镇和塘河流域的塘河镇(见表1)。截至2020年,江津区荔枝种植面积约289 hm2,年产鲜荔枝100 t,产值150多万元,主要品种有妃子笑、带绿、大红袍等。现有种植经营主体24家,其中规模在13.3 hm2以上的有7家,规模6.7~13.3 hm2的有7家。

2   江津区荔枝产业发展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

2.1.1  资源优势

江津位于东经105°49′~106°36′、北纬28°28′~29°28′,属于荔枝适种区域的北缘地区。江津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日照时数1 207.9 h,常年平均气温18.2 ℃,年均降雨量为1 034.7 mm,无霜期332 d,无极限低温和冻害。江津荔枝主要种植区在长江流域、塘河流域的河谷地,气候温暖湿润,热量丰富,夏热冬暖,春季回暖早,无霜期长,全年有效积温稳定,土壤肥沃宜耕,良好的生态气候条件为发展优质荔枝提供了重要保障。

2.1.2  区位优势

江津区是重庆西南向综合交通枢纽,水公铁联运交通优势明显。江津是承接重庆主城功能疏解的重要区域,有200 km2在重庆二环高速以内,集聚了双福国际农贸城和依托江津综合保税区打造的西南地区重要的东南亚水果集散分拨中心。交通便利优势可完全满足休闲旅游采摘和外销大规模调运。

2.1.3  政策优势

江津是重庆市三大水果产业带中龙眼荔枝发展规划区域,对新建(改造)荔枝基地有政策支持。在“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工程中,荔枝产业可享受农业结构调整新(改)造林相关政策。

江津对农业发展一直十分重视,对农业基地新建改建、加工、冷链建设、休闲农业发展等有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对农业标准化基地、质量认定、吸纳就业、品牌创建、市场营销、主体培育壮大等方面都给予了奖励补贴。

2.2  劣势(Weakness)

2.2.1  产业规模不大

江津区现有荔枝种植面积289 hm2,投產荔枝园主要为塘河、石蟆两镇农户零星种植的,存在品种老化、管理较差、品质和产量都较低等问题。

全区从事荔枝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仅24家,其中13.3 hm2(含)以上的主体仅7家,多数为近两年才引进的企业,还处于发展初期。

2.2.2  基础设施薄弱

江津区现有的荔枝园中有75%为农户自发种植,建园不规范,灌溉、道路等设施落后,有的甚至还不能做到涝能排、旱能灌。受地形限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宜机化程度低,传统小而全、多而杂及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占比仍较大,生产效率提升较慢。

2.2.3  生产技术水平不高

总体上荔枝生产技术较落后,创新能力较低,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推广应用不高,荔枝园管理较差,花而不实和大小年等现象突出,果实品质不稳定,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果园管理低质低效[2]。近年来新发展荔枝产业的企业数量逐渐增多,但部分企业未结合江津气候等实际情况,完全套用外地生产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

2.2.4  三产融合度不高

江津区荔枝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结构单一,仍以传统生产模式为主,主要销售鲜果,但荔枝成熟期短且集中,货架期短,容易造成季节性过剩[3]。江津荔枝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度低,缺乏加工生产线,而荔枝不耐贮运,采后商品化处理与加工是其产业链延长的关键[2]。三产发展仅体现在休闲采摘方面。

2.2.5  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江津区荔枝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商业化的荔枝科研、种植、加工、销售机制尚未建立,科研与生产脱节,种植与销售脱节。生产技术和经营模式落后,创新能力不强,成果评价及转化机制不完善,专业型人才缺乏。产业发展支持体系不健全,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强化。

2.3  机遇(Opportunity)

2.3.1  国家、省市产业政策机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重庆市政府关于加快脆李、脐橙、龙眼荔枝三大水果产业发展的决定,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和川渝合作共建荔枝产业集群的推动,为江津区荔枝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政策机遇。

2.3.2  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保障机遇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目前正值农业农村“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之际,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荔枝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进行科学规划,强力推动,为江津区荔枝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3.3  良好经营环境机遇

重庆市高度重视荔枝产业发展,将江津作为荔枝产业主要推荐区县。江津区高度重视良好经营环境的营造,为荔枝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政策和环境机遇。

2.4  挑战(Threat)

2.4.1  荔枝产业发展用地少

根据生长习性,荔枝在江津的发展区域具有局限于沿长江两岸有小气候区域的特点,但沿江两岸基本农田较多,多属于“两区”范围,在防止耕地“非粮化”政策下,荔枝产业发展用地保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4.2  低质低价竞争扰乱市场秩序

荔枝成熟时间较集中,与其他荔枝主产区上市期基本重合,造成同一时间上市的荔枝数量巨大,且四川和云南等周边省份的荔枝产量越来越高,同时来自东南亚国家的荔枝又具有早、廉、优的优势,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挑战。

3  江津区荔枝产业发展建议

基于江津荔枝产业拥有的内部优势和外部机遇,可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及相关政策的支持,建立标准化优质荔枝生产基地,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和产量供应充足,加强产业品牌化建设,进一步增大荔枝出口量。

针对江津荔枝产业发展存在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技术落后、发展模式单一等问题,以及面临的产业发展用地少、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应逐步改造老果园,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严格按照标准荔枝园进行新建果园建设;解决技术问题,引进技术、人才,加大技术改良创新和技术培训;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开展精深加工,促进产业“接二连三”;建立专门管理机构,让种植户及时了解产业动态,实现更合理、有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吴志奡.福建荔枝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

[2]   胡福初,陈哲,吴凤芝等.海南荔枝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中国热带农业,2020(4):29-33.

[3]   向旭.广东荔枝产业发展瓶颈与产业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技,2020,47(12):32-41.

(责任编辑:易  婧)

收稿日期:2021-08-09

作者简介:王君(1988—),女,江苏盐城人,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術推广。E-mail: 576636257@qq.com。

猜你喜欢

发展建议SWOT分析发展现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