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管理视域下茶园套种树木的优势及策略浅析

2021-12-09张小红

南方农业·上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茶园优势策略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保护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茶园种植过程中,与单一种植茶树相比,采取套种树木的方式具有多种优势,不仅能够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优良的环境,提升茶叶质量,还有助于丰富茶园产业结构,符合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要求。为了推动茶园产业的生态化、优质化发展,从生态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浙江省长兴县的茶园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了茶园套种树木的优势,提出了相关策略: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树种;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养护,提升树木栽培效果;生态防治,保障果品茶叶质量;加强宣传,推广生态套种技术。

关键词 生态管理;茶园;套种树木;优势;策略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1.025

长兴县位于浙江省的北部地区,地处太湖之滨,具有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茶叶种植是当地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民众收入的主要来源。党的十九大报告将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长兴县林业局根据这一要求制定了《长兴县茶园生态修复实施方案》,要求实施多树种的茶园套种方法,打造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混种式茶园,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长兴玉山果生态农业开发中心开设于“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湖州,提供白茶、紫笋茶、毛竹、苗木等多种产品,通过茶园套种树木的方式,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茶叶的品质,丰富产品种类,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

1  生态管理视域下茶园套种树木的优势

1.1  优化茶园气候环境,保护茶树生长

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对于自然气候有着较高的要求,包括光照、湿度、温度等,一些名优茶对气候环境的要求更加苛刻。在种植过程中,一旦天气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就会影响到茶叶的品质,进而导致经济效益的降低。通过在茶园套种树木的方式,可以改善光照條件,减少阳光对茶树的直射,通过种植的树木形成散射作用。同时,在温度高、降水少的夏季,树木浓密的树冠可以为高度较低的茶树提供树荫,适应茶树生长的习性,形成天然的屏障,减少阳光和高温造成的伤害,一般来说,套种树木的茶园在夏天时候的土壤温度要比单一化种植的茶园土温低2~4 ℃。在冬季的时候,寒风凛冽,雪花飘扬,树干具有抵挡寒风的作用,而枯叶铺满土地,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壤温度的散发,形成具有保温作用的“棉被”,降低寒冷天气对于茶树的影响[1]。此外,套种树木还可以提升茶园环境中的湿度,这对于茶树的健康生长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丰富茶园生态系统,促进生态平衡

据相关研究调查表明,单一化种植模式的茶园出现病虫灾害的可能性更高,这是由于单一的作物难以构建出完善的生态系统,对于病虫灾的抵御能力较弱。而为了解决病虫害问题,种植人员通常会使用大量的农药,这不仅进一步破坏了茶园的生态环境,还会导致茶叶品质与安全性的降低。茶园中生物类型单调,容易产生病虫害成灾的问题,而采取套种树木的措施后,可以有效地吸引鸟雀及其他害虫的天敌,形成具有稳定性的生态系统,优化茶园内部的生态平衡情况,从而减少病虫害出现的可能性与造成的影响。

1.3  改善茶园土壤环境,为茶树提供营养

茶树的根系分布于较浅的土层,在萌发期的根系不够发达,通常需要根据茶苗的生长情况,按照由淡到浓的原则进行多次施肥。但长期、大量地使用化学肥料会破坏土壤的成分结构,影响到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造成土壤污染的问题。在茶园中套种树木,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环境。一方面,树木的树形比较高大,根系能够扎到土壤较深的位置,不会与茶树争夺养分,反而能起到疏松、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可以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土壤增添养分,比如树叶落地腐烂后,可以为土壤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对于供给水肥的能力,而吸引来的雀鸟产生的粪便,也是天然无害的肥料。

1.4  美化茶园生态景观,提高综合效益

现如今,乡村旅游成为众多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打造优美的农业生态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玩,不仅能够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还能够扩大当地的知名度,带动相关产品的销售。以往的茶园种植模式较为单调,观赏价值和可游玩性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茶业与旅游业之间的融合发展。通过在茶园中套种树木的方式,可以有效地美化茶园的生态环境,形成具有层次性和丰富性的茶园景观。同时,树木在春节盛开花朵,在秋季结下果实,这些都可以成为招揽游客的内容,从而丰富游客的体验,延长他们游玩的时间,并带动茶叶、水果、坚果等相关产品的销售,推动茶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2]。

采取套种树木的方式,虽然会占用茶园中的部分土地,但树木成长起来后,可以提供果品这一新的经济收入渠道。同时,茶园套种中的果树一般间距较宽,具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所以水果的品质和卖相通常更佳。从收获期来看,长兴县大部分茶园主要采摘春茶,而果树结实多在秋季,不会对茶叶的产量形成太大的影响,也能够在不同的季节为种植单位和人员提供额外的收入。茶园套种果树比单一茶树种植每667 m2能够增收5 000~7 000元,由此可见,茶园套种树木不仅是生态发展的需求,也符合广大茶农的利益需求。同时,茶园单一化种植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当出现市场变化、自然灾害等问题的时候,茶叶收益会出现明显的降低,而茶园套种树木的方式可以通过果品销售来弥补收入,降低茶叶种植的经济风险。除此之外,茶园套种树木还能优化生态环境,进而提高旅游方面的收入,所以具有更高的综合效益。

2  生态管理视域下茶园套种树木的策略

2.1  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树种

在茶园中套种树木,首先要考虑到茶树本身的生长特点与要求,在此基础上再选择合适的树种。茶树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需要一定的光照,其90%的干物质都是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但茶树不耐强光,具有较好的耐阴性,故需选择能够在夏天为茶树遮挡强光的树种,宜选择直立、半开张树形的树种。茶树的根系集中分布在地下20~30 cm的土层中,故应选择根系较深的树木,以避免出现与茶树争抢水肥的情况。青梅、油柿、板栗等落叶果树是比较适合在茶园中进行套种的树木类型[3]。

在选择树种的时候要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选择对当地环境适应能力强的树种。就长兴县而言,可以在地势平坦的地方种植银杏、杨梅等树种,在土壤比较贫瘠的山顶区域,可以选择檫树、木荷、栾树等耐贫瘠、耐干旱的树种。与此同时,要考虑到所选树种的经济效益,关注市场行情,选择具有经济价值的品种,选择抗病虫性能较强的树种,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确保果品的质量,同时要充分开发相关的加工产品,比如柿子可以制作成为柿饼,拐枣可以制作烤酒等。只有确保所选树种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才能使茶园种植的人员、单位积极采取套种树木的方式,切实推动茶园生态环境的改善。不同地区茶园的自然环境存在客观差异,所以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能照搬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而是要根据当地茶园的气候、地理、市场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合套种的树种。

2.2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茶树与落叶果树之间在生长特点上有着很大差异,树形高低也有所不同,所以在茶园套种树木的时候,必须要科学规划空间,合理控制好茶树与其他树木之间的种植密度,需要以茶樹种植为主,并根据所选树种的生长需求,确定好树木之间的宽度。在缓坡地或者平坦的地形上,树木株距可控制在3~4 m,树木带宽可控制在8~10 m。每667 m2茶园栽种的树木数量,要根据树种的类型、叶片大小、树形高度及茶园的总体面貌而定,确保套种树木的数量能够满足遮阴、保温、保湿、增肥等方面的需求。在地形坡度较陡的茶园中,则要根据茶园的具体地形来确定带宽,可以通过沿着田坎栽种的方式,确保种植的合理性与美观性。同时,沟边、路边也可以栽植一定数量的树木,不仅可以优化茶园环境,采摘和运输也会比较方便。对于已经建好的茶园,套种实施起来较为困难,可以在茶园的周围、道路两边及空地处进行栽植,高效、充分地利用茶园中的土地资源,最大化地发挥树木对于茶树生长的有益作用[4]。

2.3  加强养护,提升树木栽培效果

要想充分发挥套种树木对于茶园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在种植后还必须要加强对树木的养护管理。在选择树种的时候,要把控好苗木的质量,选择优良品种,移栽的时候要整地打窝,深施底肥,移栽完成后要进行树盘盖膜,尽可能地减少移栽对苗木造成的伤害,使树木有较高的存活率。栽植完成后,要适时进行修剪、施肥和除虫除草,确保苗木健康茁壮成长,提高果品的质量。为了增强茶园抗干旱的能力,减少夏季高温天气对茶树和果树的影响,可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在茶园中安装喷灌滴灌设备,根据气候变化情况和茶果树的生长需求及时地进行灌溉。

在套种树木后,茶树与果树生长在同一片土地,都需要养分才能健壮成长。落叶果树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落叶,修剪树冠的时候也会产生掉落的枝叶,这些落叶在腐烂后融入土壤,能够为土壤添加大量的有机物,所以土壤中一般不会缺少有机养分。茶树经过采摘后,需要大量的养分供给,而果树的生长也需要消耗大量养分,所以仍然需要适当地进行施肥。一般来说,每年可施肥3次,在2月、5月和10月各施1次肥料,包括三元复合肥、氮肥等,可在茶园里开辟直沟,在果树种植处开掘半月沟,将肥料均匀地洒在沟内并进行覆土,为树木提供充足的养分,同时还要适时地进行耕作,疏松土壤,加速掉落枝叶的腐烂,增强茶园土壤储水保肥的能力,促进树木茁壮成长,顺利地开花结果。

2.4  生态防治,保障果品茶叶质量

长兴县位于太湖之滨,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所以茶园要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加工出高质量的茶叶,将品质放在第一位,然后再追求产量的提升。在套种树木的时候,也要格外注重品质的问题,采用绿色生态技术防治病虫害,尽可能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避免使用毒性强、易残留的农药,如甲胺磷、三氯杀虫螨醇、甲基对硫磷等。当必须要采取化学防治手段的时候,要明确病虫害发生的源头和主要表现,然后有针对性地防治,避免二者之间相互影响[5]。

在茶果套种的茶园中,积极推广物理防治技术。比如对梨、柿子等果树采取套袋技术,在果园内安装灭虫灯等设备,尽量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次数和用量。在茶园管理过程中,要施足底肥,提升茶树、果树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并适时地进行修剪,清理遭到病虫害的枝叶,采取深埋或焚烧的处理方式,以减少茶蚜、茶黑毒蛾、茶毛虫等害虫的虫卵及茶饼病、轮斑病的菌源。同时,及时进行中耕培土,改善土壤结构,破坏害虫所需的越冬环境,杀伤越冬幼虫,促进茶树、果树的根系生长。通过套种树木的方式,可以吸引害虫的天敌生物,如茶园蜘蛛、赤眼蜂、红点唇瓢虫等,要注意保护这些生物的栖息地,充分利用天敌生物资源防治病虫害。

2.5  加强宣传,推广生态套种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态化、绿色化已然成为茶叶种植发展的必然趋势。茶园套种树木的技术虽然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仍然需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才能使其落实到生产实践中,切实推动传统种植模式的改变。许多茶叶种植户对于茶园套种树木的方式存在质疑和误解。如有的人认为套种树木后,会影响光照条件,与茶树争抢水肥,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有的人看不到茶果套种的长期收益,不愿意投入前期资金。对此,相关单位应当加强对茶园套种树木技术的宣传与培训,可以邀请林业、农业等方面的专家,为茶农讲解相关技术的实施方法和作用,解决他们心中的疑虑,还可选择部分茶园作为技术示范基地,让广大茶农切实看到茶园套种树木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收益,从而实现茶园套种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和应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茶园中套种树木的方式,既符合生态管理对于现代茶叶种植产业的要求,也有利于拓展经济收入渠道,符合茶农的利益需求。但由于不同地区茶园的气候、地理环境、市场行情等存在差异性,所以必须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茶园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套种的树木品种和具体实施方法,合理控制树木的株距、带宽,最大化地利用茶园中的土地资源,加强对树木的养护管理,采取生态、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并加强相关的宣传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茶园套种树木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茶园产业结构的更新,打造出生态化的茶园套种模式。

参考文献:

[1]   娄艳华,郑生宏,吉庆勇,等.不同套种模式对茶园小气候、土壤及茶叶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20(4):682-685.

[2]   潘永柱,陈建婷,阙建勇.浙西南茶园套种薄壳山核桃标准化建设与改造技术[J]. 华东森林经理,2019(3):37-39.

[3]   程仰元.皖西山区幼龄有机茶园套种玉米栽培管理技术[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8):96.

[4]   谢邦文.茶园套种果树(李子)调查报告[J].新农民,2020(29):16-16.

[5]   李琴,彭诗.峨眉茶果树套种的生态价值[J].人与生物圈,2020(2):70-72.

(责任编辑:敬廷桃)

收稿日期:2021-07-20

作者简介:张小红(1980—),女,浙江长兴人,大专,农民高级技师,研究方向为生态茶园管理、长兴紫笋茶加工提升、茶叶溯源系统等。E-mail:1716978683@qq.com。

猜你喜欢

茶园优势策略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茶园观色
画与话
西双版纳州: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印尼农业部拨款改善提高茶园产量
Passage Four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