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生态水系项目生态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2021-12-09侯晓东

智能城市 2021年22期
关键词:古树净化节点

侯晓东

(福建粤山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福建福州 350011)

本项目位于尤溪县汤川乡,汤川乡位于戴云山脉北侧,尤溪县东南部,东南与闽清、永泰交界,南西北与本县的中仙乡、溪尾乡、台溪乡毗邻,东北与本县的洋中镇接壤,距尤溪县城55 km,距省会福州130 km,交通便捷,是一个充满盎然生机的小城镇。项目涉及汤川溪干流及其4条支流,项目区河道生态建设总河长9.74 km。本次生态水系建设项目应遵循五项基本原则,分别为保护优先、顺应自然;整合资源、系统治理;做好与相关规划衔接、与周边项目进行统筹协调;因地制宜、一河一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1 安全生态水系生态景观设计要点

1.1 生态保护设计

项目区汤三村河段左岸有两棵柳杉古树,应清除古树周围堆放的杂物,设立保护栏杆,防止村民和游人破坏古树;在古树的四周种植植被,不使土面裸露;加强病虫害防治,摸清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及时防治。柳杉古树树皮腐朽、树干空洞,应及时填塞树洞,涂抹药剂保护;改良土壤,定时喷药、施肥,促进古树复壮。

应划定河道岸线和蓝线,建立管护标识系统,健全河道管护制度,形成河长制有效管护机制,杜绝乱占乱建、乱排乱倒、乱采沙石、乱截流等现象,对天然的砂石、水草、江心洲等进行保护。

1.2 生态修复设计——营造生物生境的措施

上下游段河岸植被过于稀疏,缺乏高干的主干树种,无法形成动植物的保护屏障。应在滨水节点营造乔灌草结合的植物组团,提升河岸生物生态效益,苗木种类包括水杉、木槿、美人蕉、风雨花等。

中游段河岸植被也存在稀疏、空间层次单一的问题可以在滨水节点营造乔灌草结合的植物组团,营造植物生境。苗木种类包括水杉、红枫、朴树、红花羊蹄甲、鸢尾、蒲苇、美人蕉、花叶芦竹等。乡政府上游部分的道路内侧种植花继木、红叶石楠、桂花等苗木。

1.3 生态亲水设计

根据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安全、生态”的总体目标,结合总体布局及现场实际需要,本区段主要建设内容为安全栏杆防护1 110 m、巡查步道亮化提升1 467 m以及古树乡韵滨水节点,节点面积约为250 m2。本项目生态亲水工程以生态水系理念为基础,对河道现场进行勘测,与乡镇业主和村民代表进行充分沟通,对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性采取亲水工程措施。

2 乡村生态修复与保护区

2.1 “古树乡韵”节点

节点位于古杉树北侧矩形地块,现为菜地,场地南北长约20 m、东西宽约7.5 m。节点面积较小,功能主要以活动广场为主;材料主要以300 mm×300 mm×50 mm厚陶瓷透水砖为主,使用160 mm×200 mm×20 mm厚小青瓦作为铺装分隔带。节点西侧设计1.2~1.5 m宽的砖砌体种植池,东侧设计约14 m长的文化宣传栏,作为已有节点功能的延续与补充,丰富了场地文化内涵。

2.2 防汛步道亮化提升

研究汤川乡总体规划、汤三村及丘山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方案,进一步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满足沿河居民夜间滨河漫步、亲水休憩以及夜间防汛巡查的需求,增加防汛步道亮化提升措施。间距20 m布置4 m高铝制高杆灯,为居民夜间游憩提供便利。

2.3 中游镇区生态提升区

(1)现状解读。

中游镇区生态提升区始于汤川溪干流与石板桥排洪沟汇合口,止于汤川乡人工湿地处,长度3 609 m。该区特点为河道两岸系乡镇所在地和农田、存在少量农村污水散排、局部挡墙受损、滨水区域亲水性不足等问题,是主要的治理区域。本区段人口较为密集,河道周边现状情况复杂,除部分可征用田地,可利用的景观自然资源较为匮乏;此区干流河道两岸均已修建挡墙及巡查步道,部分河段岸顶种植绿化带,蔬活汤川休闲农业园有基本的景观配套设施。

(2)一碧万顷节点。

节点紧邻乡政府,占地面积2 383 m2。对接汤川乡总体规划、光明村美丽乡村规划要求,将节点定位为综合性的乡镇滨水节点,设置步道系统、运动场、户外活动广场、廊架休闲区等功能场地,为当地居民提供功能全面的户外休闲场地(运动场等设施由其他项目筹措资金)。

场地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北侧紧临乡政府,地理位置较为重要,交通可达性好。南侧入口广场面积约80 m2,铺地材料为陶瓷透水砖;入口广场建有4.5 m长的文化宣传栏,书写“汤川平洋”字样,“汤川平洋”为尤溪十八景之一。整理文化传说,体现在文化宣传栏上,保留场地记忆。整理场地中心的半径13.25 m、宽2 m的褐色仿石纹理压印地坪,通过小青瓦及750 mm×300 mm×100 mm厚芝麻灰粗凿面汀步丰富游览路径。

场地西北侧原为水塘,应进行土方改造,水塘成为低于周边场地200 mm左右的下凹绿地,可以发挥蓄水净水功效;在现状滚水坝体上方,使用景观手法放置粒径600~900 mm自然石,底部用50 mm厚C20混凝土卧牢,河水流过泛起阵阵涟漪,营造水景观;建有廊架、休憩平台等设施,打造集生态修复、观光休憩一体的生态休闲节点。

(3)水木明瑟节点。

节点场地位于汤川乡加油站上游狭长形地块,场地南北侧长度约58 m,东西侧长度约16 m,占地约800 m2。场地交通条件便利,结合上位乡村规划将场地定义为业余时间休闲游憩的滨水节点,设置廊架休闲、步道游憩、休闲广场、观水平台等功能区。场地东侧为进乡主要道路,南侧为苗圃。场地紧挨龙翔街公路,沿道路种植一排香樟作为隔离带,场地南侧设置3 m宽的出入口,入口广场面积约100 m2,广场中设置4个间距3.5 m的圆形花池分割空间,花池内种植黄山栾。入口广场西北侧为竹木平台,面积46 m2,外侧建6.6 m长的南方松坐面条形坐凳。场地中部为廊架休闲区,面积67 m2,铺装选型为300 mm×300 mm×50 mm厚灰色陶瓷透水砖,通过花池分割场地空间形成相对安静的休憩区。

(4)生态水体净化技术。

生物生态技术遵循水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可以提高水自身净化能力。对河流水生态应用生物生态技术有助于提高其自我修复能力,该技术仿照生态学理论对自然界修复能力的演化。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对策及适用范围如表1所示。

表1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对策及适用范围

生态水体净化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将植物植入水体水面,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各类植物在水中适应性及去污能力具有较好的效果。采取两种混合植物对河流水道污染进行研究,与无植物空白区域相比,混合植物对污染物降解具有显著效果,混合植物带水域水溶解氧稳定,且夏季水温比无植物带水域低,其中沉水植物带加香根草效果最优,表明在河道采取生物生态技术可以平衡该河流的环境条件,改善河流局部气候。

(5)水体水质净化设计。

结合尤溪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本次设计在排污口使用污水处理生态沟渠、人工湿地等对策进行净化处理,对周边乡镇生活区、农业污染区、养殖污水区为主的沿线区域,使用涵管口下方设计生态沟水体净化。由于部分涵管口下方无法设计生态沟区域,选择下游处设计生态沟植物净化。与净化池集中处理相比,生态池分散处理的性价比更高,水环境污染风险小,景观效果突出。污水周边存在大量滩地区域时,可因地制宜对现有滩地进行改造,使用人工湿地植物设计方案净化。

3 结语

(1)项目社会效益明显、示范性较强。汤川乡是以生态农业、商贸为主的山区小城镇,是尤溪乡村旅游重点区域,农产品集散中心。本次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及示范性。

(2)项目自身条件好、实施条件成熟。汤川溪生态条件较好,水质清澈,常年河水不断,两岸安全护岸工程建设较为完善。

(3)提高行洪能力,改善河流生态。实施项目能够明显地提高项目区河流行洪能力,改善项目区段河流生态功能。

(4)汤川溪生态水系建设响应国家、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满足汤川乡总体规划,符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以人为本的需求。

猜你喜欢

古树净化节点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usage distance for common users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家乡的古树
古树炼成记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陶色净化
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节点
古树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