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农药对杨梅果腐病的防治效果

2021-12-09王剑俞浙萍张淑文任海英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嘧菌木霉杨梅

王剑,俞浙萍,张淑文,任海英*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园艺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2.绍兴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绍兴 312000)

杨梅是我国南方最具特色的水果之一,截至2017年,全国杨梅种植面积约33.35万hm2,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全国杨梅产区陆续发生成年杨梅树结果量变多、果实变小、品质低劣、老熟叶片脱落严重、树势严重衰弱等情况[1]。在衰弱的杨梅树体上果腐病发生尤其严重,被害植株约有30%果实腐烂,严重者达到70%以上,病果无法食用。果腐病的病原物主要为真菌界子囊菌门的青霉菌和绿色木霉[2]。由于杨梅的成熟期正值南方梅雨季节,降雨量大,空气湿度高,因此,杨梅在此期间极易感病,病害初期果实表面会产生白色霉状物,后期病斑逐渐扩大,最终导致提前落果,严重影响杨梅的品质。上虞市是浙江省主要的杨梅生产地,主栽品种包括深红种、东魁、荸荠种、水晶杨梅等。2019年,上虞市杨梅种植面积1 667 hm2,产量0.9万t,产值1.1亿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年来,杨梅果腐病发生逐年加剧,由果腐病引起的果实品质下降、提前落果,已严重危害杨梅产业的健康发展。

杨梅果腐病是江浙地区发生在杨梅成熟期的突出病害之一,其发生与果实成熟期的降雨量、栽培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2-5]。在果腐病的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目前防治杨梅果腐病主要以避雨设施栽培、强化修剪管理等物理方式作为主要防治手段,登记可用的化学药剂很少[6-17]。饶汉宗等[4]采用药物防治的方法,通过大田试验发现,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和25%咪鲜胺乳油对预防杨梅果腐病有较好的效果,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防效达94.1%~100.0%。钟秋珍等[5]同样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对比的方法,筛选出36%喹啉·戊唑醇悬浮剂1 000倍液、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2 867倍液和450 g·L-1咪鲜胺水乳剂2 000倍液对果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因此,本次试验选择效果较好的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作为化学防治药剂。李斌等[18]试验表明,18.7%丙环嘧茵酯悬浮剂对防治葡萄白腐病有良好效果;李鸿筠等[19]试验表明,25%嘧菌酯悬浮剂800~2 500倍液对柑橘炭疽病和疮痂病有较好防治效果,同时能提高果实品质、减少落果。目前在杨梅上登记使用的杀菌剂仅有噻嗪酮、喹啉铜、喹啉·戊唑醇等[3-6],防治果腐病效果较好,但是杨梅果实生育期短,化学农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筛选出高效的生物药剂,减少化学药剂的用量,对减少果腐病发生、促进果品绿色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地点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驿亭镇真山杨梅合作社,选取树龄10 a以上的露地东魁衰弱杨梅进行试验,试验时间分别为2020年5月6日和5月21日。

供试药剂共7种。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山东京蓬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5%井冈霉素可溶粉剂(浙江省桐庐汇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8 000 IU·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山东省梁山及时雨化工有限公司);1 000亿芽孢·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河北中保绿农作物科技有限公司);5亿芽孢·g-1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山东泰诺药业有限公司);10亿个·g-1绿色木霉可溶粉剂(山东长泰科技有限公司);29%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1.2 处理设计

设14个处理:于5月6日、21日分别喷,T1,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3 000倍和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3 000倍;T2,250 g·L-1嘧菌酯500倍和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3 000倍;T3,15%井冈霉素可溶粉剂1500倍和15%井冈霉素可溶粉剂1 500倍;T4,250 g·L-1嘧菌酯500倍和15%井冈霉素可溶粉剂1 500倍;T5,8 000 IU·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50倍和8 000 IU·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50倍;T6,250 g·L-1嘧菌酯500倍和8 000 IU·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50倍;T7,1 000亿芽孢·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倍和1 000亿芽孢·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倍;T8,250 g·L-1嘧菌酯500倍和1 000亿芽孢·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倍;T9,5亿芽孢·g-1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100倍和5亿芽孢·g-1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100倍;T10,250 g·L-1嘧菌酯500倍和5亿芽孢·g-1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100倍;T11,10亿个·g-1绿色木霉可溶粉剂500倍和10亿个·g-1绿色木霉可溶粉剂500倍;T12,250 g·L-1嘧菌酯500倍和10亿个·g-1绿色木霉可溶粉剂500倍;T13,250 g·L-1嘧菌酯500倍和250 g·L-1嘧菌酯500倍;清水对照(CK)。

每处理杨梅果树5株,共计70株试验果树,每棵树采集40颗果实。药剂施用时间分别为5月6日和5月21日,其中处理2、4、6、8、10和12为农药减量处理组。

2020年5月4日于待处理的每株杨梅树上按东、西、南、北挂牌定枝,随机调查果实200颗,5月6日和5月21日分别按设计剂量进行药剂处理,于6月15日(成熟开采日)、18日(成熟开采第3天)和20日(成熟开采第5天)调查每棵树的总果数和显症病果数,计算烂果率和防治效果,分别计算每棵树的烂果率,总烂果率为5棵树的平均值。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0作数据初步处理,再用SPSS 17.0软件进行显著性和相关性分析,显著性检验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

表1显示,在开采首日,相比清水对照,几种生物药剂处理防效在76.9%~92.3%。其中,T5和T7效果最佳,烂果率均为1.1%,防效均为92.3%;T4、T6和T8效果次之,烂果率均为2.2%,防效均为84.6%;其他处理效果不理想,防效均为76.9%。

表1 不同药剂处理对杨梅果腐病的防效

在开采第3天,各药剂处理的烂果率均显著低于对照,且T5~T8的烂果率显著低于T1~T4、T9~T13;各药剂处理的防效在67.9%~85.7%,T5~T8的防效较高,在82%以上,T11的防效最低,仅为67.9%。

在开采第5天,相比清水对照,几种生物药剂处理防效在63.6%~78.8%,处理间的差异缩小。其中T5~T8杨梅烂果率最低,其他处理防效一般,T11防效最差,仅为63.6%。另外,T5~T8不同时间点的防效下降明显,其中T6和T8不同时间点防效分别持平和降低8.3%。因此,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相结合的方式在果腐病防治效果上依然明显。综上所述,T5和T7在防治杨梅果腐病上效果最佳。

2.2 安全性

通过对试验杨梅生长和成熟情况的观察比较,杨梅果实及枝叶生长情况正常,未出现明显异常,表明上述药剂对杨梅没有药害等副作用,可以安全施用。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中,6组试验生物药剂对杨梅果腐病防治影响不同。其中,8 000 IU·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和1 000亿芽孢·g-1枯草芽孢杆菌防效最佳,这与陆爽等[14-15]在梨、烟草等作物上的研究结果一致。0.0%芸苔素内酯脂、15%井冈霉素、5亿芽孢·g-1荧光假单胞杆菌防效一般,与刘静等[11-13]的研究结果相近。但10亿个·g-1绿色木霉可溶粉剂的防效不理想。王勇等[16]使用绿色木霉菌可湿性粉剂600、800、1 000倍液对黄瓜立枯病和番茄灰霉病的抑菌活性检测表明,其防效在70.9%~80.1%;潘亚妮等[19]研究表明,绿色木霉NW-411对温室黄瓜及番茄灰霉病的防效显著,达87.0%以上。本试验结果比上述结论略低,可能是正处于杨梅成熟季,雨水较多,湿度较大,绿色木霉生长较差,产生的拮抗物质较少,对果腐病菌的拮抗活性较低导致的。

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除了在成熟期合理施用生物药剂进行杨梅果腐病防治外,还应充分考虑果园立地条件、树势树形、田间管理等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大力推广罗帐、标准大棚等避雨设施栽培,提高生物有机肥施用比例,采用合理的修剪和疏花疏果方式,都能有效预防果腐病的发生,进而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杨梅成熟期前40 d左右,进行8 000 IU·μL-1苏云金杆菌2次和1 000亿芽孢·g-1枯草芽孢杆菌2次处理对杨梅果腐病的防效最佳。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15%井冈霉素可溶粉剂、5亿芽孢·g-1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杨梅果腐病的防效一般,而10亿个·g-1绿色木霉可溶粉剂防效不理想。

猜你喜欢

嘧菌木霉杨梅
清欢杨梅酸
木霉和杀菌剂联用对橡胶榕白绢病菌的抑制作用
杨梅
欧盟评估来自一种转基因里氏木霉的α-淀粉酶的安全性
澳新拟批准来自里氏木霉转基因菌株的木聚糖酶作为加工助剂
腊月杨梅红
杨梅
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效果初报
8%嘧菌酯·22%霜脲氰悬浮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嘧菌酯与稻瘟灵复配防治稻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