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实际 稳步发展

2021-12-08王刚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1年18期
关键词:珲春市名师教研

王刚

精心组织,分步行动

近两年,珲春市陆续为15所学校增建录播教室,为城区11所学校增添录播设备。截至目前,全市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市的珲春教育城域专网,为“三个课堂”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同时,珲春市教育局确定了“1+N”式“三个课堂”建设工作模式,先由城区优质示范校以国家、省、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摸索探路后,再辐射其他学校以推进“三个课堂”的建设,即优先打造典型校,之后推广至大学区总校,最后普及到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借此奠定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项目”实施的组织基础。

珲春市教育局深知学校校长在“三个课堂”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积极组织校长、名优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与实践观摩、参加全国教育装备现场会等方式,使他们早认识、早行动、早受益,以此奠定了“三个课堂”工作的思想基础。

优化结构,融合应用

2020年,珲春市教育局决定建设大学区研修平台,将6个大学区调整为4个大学区,珲春市第一小学、珲春市第二实验小学、珲春市第三中学、珲春市第四中学为大学区牵头学校。大学区实行学区长负责制,学区长负责召开学区联席会议,组织学区内教学研修活动。大学区总校每年派出一批支教教师到学区内成员校上课的同时,还要协助成员校做好教学研修,助力成员校教学质量提升。大学区每周进行一次学区教研活动,定期组织学区内教学赛课、集体备课、班主任交流等活动,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三种形式开展。学区内各成员校轮流主持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在出课、听课、反思中快速成长。

珲春市还积极做好“三个课堂”的设计工作。专递课堂分为同步专递和异步专递两个类别,依托省、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组建首席教师团队,依托学科工作室进行课程视频资源库建设,学科优秀课程上传至珲春教育视频云平台,为全市中小学校提供课程专递服务。目前,平台已上线运行,正在服务测试中。

名师课堂分为名师教研和名师课程两个类别。名师教研由学科首席教师负责组织,以发挥名优骨干的示范作用。同时依托珲春教育云平台等开设名师课堂,将传统的线下示范课、公开课上传至平台的“名师课堂”,供全市中小学校点播学习。

与此同时,珲春市确定了珲春市第四中学、珲春市第一小学校为珲春市第一批名校课堂实践试点校,要求两所学校基于珲春教育视频云平台开设名校网络课堂栏目,每所学校提供学科或社团课程不少于5个学科或类别,课程资源要保证每周更新一次。学校自主制订课程计划,珲春市教师进修学校协助开发,定期督查课程开设情况。

珲春市在暑期启动“三个课堂”及“双优试点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已于9月份完成第一期建设。同时,编织了“纵横”网体系,为强化专兼职教研员队伍建设,编织了“三个课堂”的“横向网络”,为突出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功能,编织了“三个课堂”的“纵向网络”,纵横交互,有力促进了“三个课堂”的落地实施。

未来,珲春市有三项工作重点:一是抓好教師队伍能力提升。结合国家、吉林省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深入探讨“微能力点”融合常态化教学教研活动,强化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团队信息化指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力的“三力”提升。二是提出“一流学科”建设标准,强化优秀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整合学科优秀人员力量,发挥学科首席教师组织力、学科团队协作力,进行“三个课堂”研究。三是突出教学教研活动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一系列考核评价机制,对教师生成的优质课程资源予以价值体现,让教师看到自己的劳动价值。

珲春市将加大投入,加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聚焦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积极开展相关课题研究,通过“三个课堂”信息化教育实践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珲春市名师教研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浅议"名师"
珲春市农发行积极参加 “金融业营改增政策解读”座谈会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珲春市主体功能区划分
珲春市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决卖粮难问题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名师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