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抓共管,共建农村小学和谐德育环境

2021-12-08袁东升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1年18期
关键词:童心家校德育

袁东升

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学校育人绝不是一座孤岛,理想的德育网络应是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借助各方资源助力学生成长。

学校所处位置经济相对落后,本土企业较少,大部分青壮年在外地就业,大部分学生和祖辈一起生活。经统计,学校661名学生中有454名学生为留守儿童,占比达68.7%。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感到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习惯远不及非留守儿童好,爷爷奶奶比较宠孩子,不会甚至不敢教育孩子,加之教育理念的差异,导致家校沟通极易产生矛盾。家校携手,用好社会上可以利用的德育资源,为学生的成长共同建构起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学校尝试拓宽渠道,构建家校社三结合德育网络,通过家校携手,发挥党员先锋作用,聚集一切可以聚集的力量,传递正确教育观念,从而形成家校共育、社会同育的教育合力。

一、家校携手育童心

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但很多家长因为方法不得当而离最初的心愿越来越远,也使自己和孩子的心距离越来越远。他们想帮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却总是事与愿违。尤其是农村家长,很少有人看过育儿类书籍,他们急需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学校理应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

为了让广大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为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学校组织开展了家校携手共育行动,邀请本校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研究的教师、校外家庭教育指导师、优秀家长给广大家长做家庭教育案例指导,每次活动都深受家长好评。

疫情期间,为了让家长正常了解学校教学动态和学生学习状态,学校通过线上形式召开家长会,指导家长如何做好特殊时期孩子的心理疏导。学生在校期间,正常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理解教育政策,更加深入了解学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学生全面发展水平。近年来,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步加剧,为给学生营造一个可依赖的诉说空间,学校借助网络平台,开设了心理咨询服务站。

为了了解每个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环境,便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因材施教,学校倡导教师全员参与家访,把家访的时间跨度延长至全学年,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家庭,与家长面对面交流。

二、党员先锋暖童心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留守儿童的问题不是一两次的家庭教育指导所能解决的,因为这部分留守儿童的家长本身也是需要帮扶的。

为加强这部分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管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党员为主体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小组,每位党员帮扶1至3名学习或家庭困难的学生,先后开展了“园丁爱心,勤和党建”“冬日暖阳之小礼大爱”“手拉手共度腊八节”“心里话对我说”等系列活动。帮扶教师经常和帮扶学生谈心聊天,对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跟踪,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在学习上给予指导,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每位帮扶教师都写下了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为今后如何更好地帮助留守儿童成长积累了经验。

三、智慧父母强童心

在教育学生时,我们相信榜样的力量;同样,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时,我们也相信榜样的力量。

年度“智慧家长”评选活动,旨在树立优秀家长的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学校家庭教育工作,促进家校合作工作的有效开展及落实。通过表彰一批优秀家长,带动其他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改变家庭教育观念,指导他们解决家庭教育问题。

经历一次次的评选活动,我们欣喜优秀的教育理念、和谐的家庭氛围在逐渐延伸,我们欣慰高质量的陪伴、平等的亲子关系在绽放,我们感叹良好家风的传承、浓浓的书香在沉淀。

四、协商文化浸童心

为了进一步扩大政协“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品牌影响力,县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于志群老师组织开展“协商文化进校园”活动,打造家校交流新平台。该平台的搭建,方便了家长与学校领导、教师、子女交流,家委会成员可以在平台上为学校的发展提出建议,学校也能借助平台及时把校务和学校大事向家长委员会报告,听取意见。

协商文化的推进,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协商建言素养,将协商精神渗透到班级管理,渗透到师生平等对话、家长子女理解沟通中,共同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新生态。

五、团队活动润童心

学校少先队充分发挥阵地作用,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以活动激童趣,以活动育童心。

学校组织亲子共读活动,营造书香家庭。阅读记载、微信打卡、亲子阅读展示、评选阅读之星等形式给亲子共读提供展示平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了家长参与阅读的热情。在“我的家风我来绘”活动中,学生和家人一起提炼自己的家风,一起讲家风故事。元宵节、端午节在家长的陪伴下做汤圆、包粽子,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给家人献一份爱心……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让学生享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润泽了童心。

六、社区力量聚童心

学校整合家庭、社会中的教育资源,拉伸学校教育短板,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多姿多彩。和社区一起举办“万千读书会”,邀请老将军给学生讲革命历程,建立家庭劳动基地学习劳作知识,组织学生参观镇党史馆,邀请有特长的家长走进课堂给学生上课,邀请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給学生讲党的故事,邀请袁庄乡土作家孙同林给学生分享袁庄逸闻趣事……学生在这些特殊的课堂上学到了一辈子受用的做人的道理。

家校携手、党员先锋引领、评选优秀家长、开展丰富多样的团队活动、借老党员老干部的余热挖掘社会可用资源等举措,为农村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家校社齐抓共管的良好德育氛围,有效地解决了家庭教育严重跟不上的现实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润泽了童心,给学生的成长注入了强有力的信心,同时也保证了学校高质量发展、高品质提升、高颜值展现,依托多元教育平台,开展合力育人工程,优化活动绩效,提升了教育品位。

总之,家校社要借助各方力量齐抓共管,优化活动,立德树人,探索活动有效策略,稳步落实育人措施,构建和谐德育环境,为护航学生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童心家校德育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童心绘天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