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

2021-12-08程杰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提问策略课堂提问

程杰

内容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习得与巩固、语言环境的营造,课堂提问起着明显的推动作用。课堂提问有着典型的口语交际特点,本身便是将课本教材知识与实际会话有机融合的重要途经与手段。灵活运用课堂提问的互动交际性、时间线条性、学生主体性、问题反馈性等四个原则,能够更好实现课堂互动,完成好对外教学工作。

关键词:课堂提问 对外汉语初级教学 提问策略

在对外汉语初级教学阶段,留学生对汉语没有相关体系构架的认知,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相关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与中高级阶段教学有着较大不同,重点培养的是留学生的听说能力。课堂是听说训练和日常交际互动的主要阵地,课堂提问便成了最主要的语料库来源和提升听说能力的手段。

1.课堂提问本身便是操练的一种手段。初级阶段的日常交际能力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的机械记忆与重复,此时的课堂提问即教师教与学生重复说的单一循环;在学生掌握最基础最简单的汉语句子后,便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程式化的对话,课堂提问便成了“有剧本”的对话训练;再进一步掌握相关汉语知识后,课堂提问便是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拓展。

2.课堂提问是课堂氛围营造的有效方式。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间能够及时互动交流,打破教师单纯教学输出的模式,不仅可以让留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集中课堂注意力,也能激发留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点、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同时也有助于教师与留学生的良好互动,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更好参与教学活动。

3.课堂提问是检测习得情况的有效方式。与其他检测手段相比,课堂提问具有最直接、最便捷、最能反映教学成果的特点。基于本节课授课内容,教师厘清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通过课堂提问,与留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析留学生回答情况,教师能够及时获得教学反馈,掌握留学生当前学习情况,以便更紧扣教学主题开展教学工作。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在进行课堂提问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应结合互动交际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时间线条性原则、问题反馈性原则等四个方面,进行问题设计、提问安排和问题反馈等。

一.互动交际性原则

在对外汉语初级教学阶段,由于留学生基础不强,部分学生甚至为零基础,课程教学应重点围绕听说能力培养。在初始阶段,学生需要记忆大量的语言知识,应让学生反复练习,通过大量的高频率的输入,加强学生对语音、语调、词汇、句型等的记忆,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感。[1]

1.注重课堂提问的互动交际功能。在设计问题和提问时,一是要把握反复操练教材内容的原则,不脱离书本内容,通过问题帮助学生梳理课本知识逻辑框架,即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学本节内容,怎么运用学习内容进行交际;二是要不拘泥于课本内容,在设计问题时找到本节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交流互动的结合点,举一反三,引导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三是要牢记互动交际功能,在反复操练教材内容时,也要告知学生本节内容讲的是什么、第二语言使用者在谈论该话题时是如何使用相关字词短语的等问题,

2.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要真正达到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还须使这些话题、相关词语及练习等基本内容融于真实生动的语言训练中。[2]在课程提问设计时,问题设置应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而不是“照本宣科”重复教材内容,应选取第二语言母语使用者实际生活会话材料中典型例子进行拓展。在课堂提问中,要还原日常生活交际互动情景,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提问并展开对话。同时也要让留学生了解在交际过程中书面语和口语是有一定差别的,为什么教材这样说,而在实际会话中却要那样说。

3.注重“浸入式”的学习体验。在第二语言初级教学过程中,因为留学生中文基础薄弱,如果将其直接暴露在中文语境中他们将会在巨大语料压力下,显得十分茫然、無所适从甚至充满恐惧,这将直接影响到其学习中文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便成为了其最好的“语料库”,在课堂教学这一过程中,应采取“浸入式”教学方式,尽量基本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采取“以旧带新”的方式,用学过的知识点解释说明未知的知识点。在“浸入式”的学习体验中,授课过程中应将课程难点分散,对重要知识点进行精讲,剩余大部分时间仍需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反复练习,而课堂提问直应接使用第二语言,不再过多进行翻译或者解释工作。

二.学生主体性原则

由于留学生生活习惯、思考方式和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教师课堂提问往往采取不同的态度,或活跃或抗拒,这都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是毋庸置疑的。

1.问题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点。最大限度地激发留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形成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关键在于课程设计是否能使学生感兴趣。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以留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人物和话题等相关内容入手,结合生活实际和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由浅入深进行问题引入,使课堂提问问题变成半开放状态,既使学生“有话可说”,也方便教师进行规范和引导。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持续跟进,示范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适度拓展更好表达自己想法。

2.提问方式的选择。在提问方式的选择上,主要有“一对一”和“一对多两种提问方式。“一对一”提问能够有侧重的、有选择性和有目的地进行提问,精准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学生进步较快,但往往耗时耗力,适合小班教学;“一对多”提问能够从整体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大方向,有助于学生整体进步,但一些具体问题则不能全部涉及到。在初级教学阶段应重点采用“一对一”教学方式,“一对多”提问方式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3.学生对课堂提问的态度。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性较高,与老师互动较多,有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在课堂上不善于表达自己,与老师互动较少。针对不同学生对课堂提问的不同反应,教师可在课堂提问之始,询问是否有同学自愿回答问题,通过自愿回答问题同学的带动,鼓励较少回答问题的同学参与作答;对于较为抗拒回答课堂问题的同学,可以采取集体问答的方式,通过共答氛围感染这类同学。

三.时间线条性原则

第二语言的习得在时间线条上应是逐步累加的,课堂学习时间越长,学生掌握的第二语言知识量逐渐增加,课堂提问作答也应由最开始的跟读操练逐步发展成为能够发散性回答问题。

1.由单一问题到“连锁型”问题转变。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后,单一问题已经不再能满足学生日常交际互动所需,课堂提问应及时做出调整。“连锁型”的课堂提问应具备一定的可思维能力,然后步步推进,问题难度应有一定跨度。如“你觉得昨天那堂课听懂了吗?—那你觉得哪些内容是重点呢?—你能运用所学内容进行互动交流吗?”这样的连锁型问题能让学生自己总结反思,提炼要点,并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互动。

2.由“一对一”到自主讨论转变。初级教学阶段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并完成会话,学生虽有一定的主导会话权,但仍需在教师创造的语境框架下进行交流讨论,这与学生想要主动“开口说”的愿望是矛盾的。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需求,结合教材相关教学要求,创造一个开放式的相关话题的主题讨论,由学生自主参与对话、讨论、情景演绎等,教师主要负责相关讨论情况的梳理、汇总和分析,对讨论存在的问题进行解释说明。

四.问题反馈性原则

“教学过程是一个影响因素众多, 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的系统。要想引导这样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化的系统, 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教师就必须不断地依靠反馈信息来调节教学。”[3]这既是对教师问题设计和课堂提问的成果检测,也是对学生回答答案的一个处理过程,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提高和进步。

1.树立没有“错误答案”的理念。教师课堂提问后,学生做出的回答是其运用目标语进行思考和分析,用目标语将思维过程和结果加以整理和进行阐述的过程。学生的回答可能在语音、词汇、语法的某个形式上存在偏差,但教师应对其答案采取包容态度、对其思考过程予以肯定。对于提问回答正确的同学,应给予其高度肯定,进行表扬;对于回答有偏差的同学,应对其思维劳动成果进行肯定,指出其问题症结所在,师生合作找出相对规范的表述,鼓励学生继续探究问题,增加其信心。

2.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在初级教学阶段前期,問题反馈是对学生简单重复操练课本内容时出现错误的纠正,即对基础的发音、词汇、语调和句子的规范。在初级教学中后阶段,通过对课堂提问学生所做回答观察与分析,指出学生在运用语言时存在语义歧义和不符合语法规范的根本原因。无论是初级教学阶段的前中后期,教师课堂提问反馈都不在于直接纠正学生错误,而是通过正确示范引导或指出学生理解根源性错误,让学生主动意识到与正确表达的偏差,从而规范自己的表达。

了解和掌握课堂提问策略的四个原则,理解“互动交际性原则为对外汉语初级教学提供根本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明确了教学主体及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开展教学、时间线条性原则指出开展教学必须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即循序渐进开展教学、问题反馈性原则注重学生自己发现并纠正错误”,能够使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工作更好开展。

参考文献

[1]荣继华.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提问策略探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2).

[2]罗青松.谈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课堂教学的交际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5).

[3]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59.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提问策略课堂提问
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探析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浅探
教师的提问策略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的重要性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用问题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