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景观视角下海岛型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
——以养马岛为例

2021-12-08马海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生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村落文化

马海英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生

林轶南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严国泰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文化景观理论发展过程中,确立了景观是一个文化的、社会的和动态的概念[1]。因此,文化景观本身就是自然与社会演变过程的结果,是历史的、动态演进的,包含着历史的所有信息。烟台市牟平养马岛海洋聚落仍然存在于活化的持续演进的社会形态中,且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与当地传统生活方式相联系。通过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使可持续发展、人地依存关系、自然与文化,强有力地统一成整体。发展海岛型乡村旅游,让历史遗存真正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实现自然价值与文化价值、保护传承与发展之间的无缝对接。

1 文化景观理论对海岛型乡村发展定位的启示

1.1 文化景观保护:传统村落的活化传承

通过文化景观保护,彰显地域特色。特定地域的“文化”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逐渐形成地方“文化积淀”,景观是对特定的地域文化在特定的政治、经济体系运作下的真实历史记录[2]。文化景观即是这一文化整体的表征与载体。

适应时代要求,传承生产和生活模式。作为乡村发展的地方文化资源,文化景观的活化发展是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新的内容。

借助乡村旅游,促进文化景观的发展。发展生态旅游业,体现海岛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习俗,注重海洋可持续发展和海岛的资源保护。

1.2 对养马岛启示

养马岛作为海岛型美丽乡村,具有海岛自然条件、地理环境、自然禀赋、经济形态及地域文化等因素的乡村,具备较高的资源吸引力[3]。首先,通过对养马岛整体空间的现状信息调研,对其生成环境进行实地勘察;其次,对养马岛文化景观要素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岛上文化景观的总体特征及内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养马岛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面临的困境及主要原因;最后,以此为依据制定规划策略,建议从文化景观发展的宏观规划与布局,使养马岛传统渔村文化景观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

2 养马岛文化景观资源及其现状

2.1 养马岛区位

养马岛在烟台东30 km,牟平北9 km的黄海之中,总面积约10 km2。岛上四面环海,水域广阔,通过跨海大桥与牟平区相连。水陆通过沿岸西港、东港、秦风崖码头与威海、大连等环渤海城市相连,距威海约120 km,烟大轮渡至大连的距离约40 km。养马岛也是山东半岛海岸带的重要节点和东入或西岀烟台的海上门户,也是烟台市的“城中岛”。

2.2 文化景观资源

2.2.1 自然资源

海岸是个复杂的海陆边际地带,由于海洋水动力对陆地反复作用,即海水、波浪、潮汐等液体物质对基岩海岸和沙滩的不断冲刷作用,导致了海岸地区丰富风景资源信息的存在[4]。养马岛北侧(后海)多石崖礁滩,地势陡峭,海岸线曲折。南侧(前海)相对平缓,沙滩、泥滩错落其间,养马岛的"一岛三滩"之誉由此而来。前海地区水浅滩阔,有4 条河流在此区入海,是河口、滨海湿地的典型代表,生物资源和景观资源相对丰富[5]。

2.2.2 渔家文化养马岛

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对沿海地带不懈的开发互动,通过陆地资源与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创建了永久生存的家园。靠海吃海的海岛居民以海洋水域、岛屿、滨海地带等为活动范围形成区域性人群共同体,水产养殖是海岛渔业的主体。

2.2.3 马文化

历代方志对秦始皇东巡路过牟平时有关传说的记载。相传公元前219 年,秦始皇东巡途经此地,遂封此地为皇家养马岛,现已被列为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岛(养马岛)又是一个海运枢纽,在此地暂时养马,陆续分流运往内地也极有可能[6]。

2.2.4 传统民居

岛上8 个渔村从东到西一字排开,形成海山之间的古村落群。由于岛上丘陵地貌,村落呈现总体松散,局部紧凑的空间格局。岛上古村落大多为明中叶以后至清初胶东移民的再次移民所建[7]。这些传统民居不仅具有胶东海洋聚落石头建筑的特征,又受到胶东沿海开埠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别具一格、自成体系而又内在统一的聚落特征。

2.3 文化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

岛上有脍炙人口的自然景观和神活传说遗址。1984 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旅游开发区以来,岛上建起了国内一流水平的赛马场和天然大型海水浴场。随着休闲旅游的发展,养马岛出现了服务设施跟不上旅游业发展的问题。

2.3.1 渔村发展现状

养马岛古村落孕育于山海之间、依循着古老质朴的“天人合一”的自然关系,目前共有8 个古村(表1)。当前,消费以多元化的形式介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迅速急剧地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养马岛成为新兴的旅游胜地,出现了一批有特色的“渔家乐”,不可避免要接受开发改造,重塑新的空间景观。

表1 养马岛古村落发展现状调研表 (作者整理)

2.3.2 旅游服务设施

岛上建有各类宾馆、别墅、休养所、度假村30 余处。其中,培训基地两处,度假酒店17 处,休养所两处,养老公寓1 处,专家公寓1 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数量多,老化严重。其中3 处服务接待设施处于废弃状态,两处闭门空置。别墅区4 处,其中2 处属于尚未完工的在建工程,且分布零散,居住效率较低。

3 养马岛总体规划与分区设计

以文化景观资源为文化基底,重新规划养马岛旅游景点布局,开展海岛空间更新活动,“ 以山—村—水(海)”为主要架构的空间格局,设计出更符合新时代居民与游客共生的海岛型美丽乡村。

3.1 适建性分析

从坡度分布情况来看,养马岛大部分区域坡度比较平缓。从高程分布情况来看,养马岛地势西高东低,几处主要山体都分布在岛屿西侧。岛屿北侧后海沿线以陡崖、岩石滩为主,岛上渔村全部分布在岛屿南侧平缓的坡地上,岛屿东南侧(包括填海地)背山、面海湾,是全岛适建性最好的区域。

3.2 总体规划策略

养马岛休闲旅游的总体定位:以礁滩海景和古村渔港为看点,以赶海、民俗和宗教文化为体验,以马术和亲水运动为特色的近郊海岛旅游休闲游憩区。

总体景观规划策略为重塑入口风貌、修复特色渔港、传统村落文化展示、保护后海景观、修复前海岸线。

3.2.1 重塑入口区风貌

入口区域是养马岛旅游区域的门户,是城市与海岛的交汇之处,重塑门户风貌是促进旅游区花园城市与魅力海岛的交融之笔。因此入口处的建筑外立面重新整治,维护景观风貌;入口内的海滨滩涂区安排赶海拾贝等海滩性参与活动,增添海岛游赏趣味性;进入岛屿村落,结合历史人物张颜山及其省级文保单位张氏宗祠,引入文化名人主题教育;结合养马岛大画家杨先让,营造“养马岛画家村落”的场景。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把研究得到的数据建立数据库,使用χ2检验和t检验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2 修复特色渔港

养马岛现有西庙江码头与洪口码头两处渔港,其中西庙江码头较好地保留了旧渔港的原有风貌,是养马岛留住烟台旧渔港源文化的原初场所之一。现码头的地理区位条件良好,便于修复。规划对西庙江渔港码头进行整体修复与提升,将其提升转换为具有烟台“古早味”的渔港码头文化休闲区,使其成为感受烟台地区渔家生活的大本营。

3.2.3 传统村落文化展示

养马岛上的8 处传统村落是养马岛历代岛民结合岛上自然地形与环境,建筑而成的栖息之地,突出了人与自然共同创作的历程。在本规划的研究指出,这些村落是养马岛近代“商贸文化”的直接体现,通过挖掘历史、策划项目、文化植入等方式,将这些村庄转变为独一无二的“海上集镇、创意古村”。

3.2.4 保护后海景观,营建“慢行后海”的休闲健身绿道

后海岸线是养马岛风景资源价值最高的区域。后海现状为车行路,且停车场地缺乏。规划将后海岸线改为非机动车慢行绿道,并完善相关服务设施,提供停留驻足的观光时间。此外可将后海慢行绿道与岛上环海景观带连接起来,将岛上休闲绿地、文化遗迹、休闲设施和特色驿站用绿道串联起,联系和平衡了不同层面、不同等级的景点。

3.2.5 修复东侧前海岸线

东侧前海岸线在20 世纪80 ~90 年代就已经进入服务接待设施的开发建设,现已建成大量不可移动建筑,但是建筑风貌较差。孙家疃原有民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保护价值。规划建议保护原住民历史村落与传统渔村,同时对前海岸区已荒废或原开发不到位的建筑群体进行改造再利用,同时修复岸线及浅滩,开展多样的户外运动及水上运动,建立海岸浅滩型的近岸海上体育运动营地。

3.3 分区规划设计

3.3.1 “旧渔港”渔码头体验区

养马岛西侧码头区着力于体现渔家文化,保护传统港口风貌,可安排游客参与渔民出港体验海洋渔业生活等活动。基地高处设置灯塔、禅寺等景点,岸边增设海鲜大排档、美食一条街等。

规划对西江庙码头进行整治提升,将其转变为烟台最具有“古早味”的码头,打造成体验传统渔家生活的大本营,妈祖信仰的集中体现地。并安排特色鱼市、水上餐厅,打造一个现捞海鲜餐饮购买点,吸引对渔家文化感兴趣的游人。

3.3.2 “五彩滩”古村落休闲区

张家庄属于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尚保留着部分历史街道与遗迹。规划设计对张家庄主干道两侧及村内水泥墙面建筑进行整治,通过拉毛、弹涂等增加墙面细节,丰富建筑色彩,以体现张家庄历史文化名人张颜山“颜料”经营商的特色,形成养马岛具有吸引力的“五彩”景观。

张家庄为张颜山(1862 ~1941)的出生地,现有张氏宗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等历史建筑遗存。设计方案建议征用张家庄宗祠西侧、北侧老民居建筑,建设张颜山商号“泰生东”博物馆,重现一代巨商张颜山时代张家庄的儒商文化氛围及张家庄历史文化风采。运用色彩元素装点村落,景村融合,形成地域性文化景观。

从张家庄到洪口是养马岛“三滩”之一的泥滩段。这里渔船布满滩涂,十分壮观。滩涂也是赶小海、感受海上采摘的好地方。策划在张家庄至洪口的滩涂,结合张家庄“五彩”主题,将渔船刷成各种颜色,一方面可以提升渔船的耐腐蚀能力,另一方面也能组成一道海湾中独特的风景线。

3.3.3 “御马场”马文化主题区

借助养马岛原有马场资源,结合当地历史,提升开发马文化。在马场基础上,引入马术表演、赛马、马车巡游等观赏游览项目。规划设计将原养马场与驼子村、马埠崖形成组团。借助现有的马场资源,在原专业赛马场的基础上,延长马道与两个村落贯通;提升完善面向非专业人群的马术俱乐部、马术学校等,开设丰富多样的马文化体验活动;在交通、住宿等方面融入马文化主题,重新激发场地活力。

3.3.4 踏浪崖水上运动区

对东侧海湾进行整体景观提升,与獐岛片区、狗妖十八洞片区贯通,改造利用原有的酒店、招待所资源,着力于打造面向中产阶层的集“餐饮、住宿、休闲、游玩”等为一体的高端休闲游憩区。

建设“山海间”运动营地。养马岛东侧后山天然陡壁林立,适宜攀岩及户外活动。山下有开阔的平地,依山面海,同时作为后海环岛步行路的起点,适合布置徒步营地。沙滩区及獐岛区位于沙质浅滩海岸线,水下有珊瑚分布,可开展水上运动与水下观光、潜水等。

东侧海湾的孙家疃民俗文化村是养马岛地区历史文化较有特色村落之一,规划设计将再现孙家疃古村落的历史风貌,全面保护古村传统文化氛围,突出养马岛历史人文底蕴和牟平地区民居建筑特点。

4 结语

一、面向“遗产活化保护”的文化景观理论影响越来越广泛,成为当前整体保护、在发展中动态保护的新方法。

二、保护地方性文化景观,可以涵养地方的内在历史记忆和文化肌理。

三、城市化的发展以及海岛渔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对养马岛进行文化景观资源的整合和可持续发展。结合养马岛文化景观特点,引体验、学习、游览等方式,对岛上景观进行多元化设计,提升文化景观深度体验,更好地激发养马岛美丽乡村的活力。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村落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谁远谁近?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对首尔梨泰院伊斯兰街道的文化景观解释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变迁中的人地关系和文化认同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