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视域下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2-08王文浩王荣才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芜湖学徒技艺

马 莉,王文浩,王荣才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

一 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发展现状

芜湖铁画始于康熙年间,由芜湖铁工汤鹏与芜湖画家萧云从相互砥砺而成,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铁画以铁为原料,以砧为纸,经红炉冶炼后,再经锻、錾、焊、锉、叠、铆等多项手工技艺锻铁成画。吸取了国画的构图和意境,黑白对比,虚实结合,同时还融入了木制、石雕、剪纸、镶嵌等造型神韵,堪称“铁为肌骨画为魂”,在艺坛独树一帜,被称为“巧夺万代所未有”。

1959至1960年,由画家王石岑创作,芜湖老铁匠储炎庆带领众铁画匠人集体锻制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巨幅铁画《迎客松》《梅山水库》及铁书法《沁园春·雪》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堪称国宝。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发展、社会民生需求的日益变化,使得很多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铁画锻制技艺的传承和铁画产业的发展也同样经历着巨大的挑战。目前芜湖铁画仍以家族或师徒的方式传承,真正从业的铁画匠人只有百余名,且年龄多在40岁以上,人才的断代极大限制了铁画的发展,亟待新鲜血液的补给,而当务之急便是多途径重点培养新生代铁画人才。

二 地方高职院校服务非遗技艺传承的优势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区域性地方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职业教育既肩负着培养复合型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更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力军。[1]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指导方针政策下,安徽省把文化产业发展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政府印发《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将徽文化和民族文化教育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鼓励职业教育参与民族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非遗文化传承和培养专门技能人才中的独特作用[2]。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和国家“双高”计划支持高校,始终坚持“地方性、行业类、技术技能型、特色化”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专业建设及卓越人才培养,将中华传统铁艺文化系统性、科学性引入高职教育体系,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了一条特色文化建设之路。

学院依托“芜湖铁画”悠久历史及芜湖周边铁画产业、人才和文化资源优势,与芜湖铁画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相关院校和科研院所保持紧密联系和深度合作,大力培养芜湖铁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铁画锻制技艺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与学院特色文化建设相结合,重视文化传承创新,共同促进芜湖铁画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着力推动传统手工技艺的教育传承。

三 铁画锻制技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途径

学院充分利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重要平台,采取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顶层设计非遗技艺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探索了新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建立“四位一体”与“三引三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学院与芜湖储氏铁画工艺品有限公司合作贯通培养,建立校企“协同育人、联合招生、多元评价、定向就业、”四位一体的铁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聘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储金霞,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储铁艺为客座教授,同时设立储金霞大师工作室、储铁艺大师工作室,创新工学结合的铁画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探索“三引三推”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引进铁画企业推动合作平台的创建,引进企业项目推动资源的共享,引进企业文化推动办学特色的打造”。[3]校企共建铁画学徒班,开设首个芜湖铁画锻制技艺专业,大力培养芜湖铁画高素质技术技能专业人才,切实提升芜湖铁画学院派传承人技能。

(二)构建学徒制铁画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整合学院优势专业群和师资队伍,设立芜湖铁画专业教研室,系统分析非遗技艺的知识架构和技能组成,制定了包括校企合作协议、招生协议、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案、实验实训、考核评价体系等内容的教学资料汇编,形成完整的“现代学徒制铁画锻制技艺职业教育教学培养计划”文档资料,为铁画学徒班组建和组织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在组建前多渠道全方位宣传铁画学徒班,使在校学生全面了解该班的各项实施任务和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组建。其次,与企业成立相应的领导结构,制定工作制度,加强联系与沟通,签订学徒、学校和企业三方协议,落实学徒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等,完成招生招工工作。组建后,校企共同制定了学徒制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将专业理论教学与企业大师实践教学融通,将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育学生“文人工匠”的职业精神。此外,建立铁画学徒班学习成果定期检查、合作企业及时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督制度,推动铁画文化传承和职业教育系统化、规范化,进一步促进铁画传承人才的培养。

图1 现代学徒制“铁画锻制技艺”课程体系

(三)加强“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创新团队建设

学院建立以芜湖铁画非遗传承人为核心的“芜湖铁画大师工作室”,全面参与铁画学徒班教学资源建设、铁画技术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等;引进国内外专业人才、工艺美术大师等能工巧匠,进一步拓展专业师资力量和人才资源;建设芜湖铁画工艺开发团队、芜湖铁画文化传承团队等一系列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学院教师及铁画企业职工提供向大师学习、提升技能、参与技术研发与创新的机会,进一步促进铁画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实现校企互惠互赢,推动芜湖铁画不断发扬光大[4]。

创新团队积极开展铁画技艺和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教科研项目6项。其中学术专著《芜湖铁画保护和发展研究》《芜湖铁画产业化发展研究》二书由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6年6月和2017年7月出版;《振兴芜湖铁画的“四位一体”战略路径探索》《新常态下职业教育服务铁画传承创新的实践探索》《百年“非遗”芜湖铁画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对策研究》《文化自信视域下芜湖铁画“文人工匠”培养探析》等20余篇研究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公开发表。

(四)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为提升教学实效,铁画学徒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技能模拟训练等理实一体化方法。在真实企业项目、真实工作内容、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岗位实践技能训练,实现了课程教学和岗位技能、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衔接,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强化训练,巩固教学成果,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构建以综合能力考核为主体,多种形式考核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少数理论性强的课程,注重对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专业基础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绘画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感知,评估过程和结果以录像或图片档案的形式记录;专业核心课程以阶段式教学总结的形式及时记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共享教学效果反馈机制。通过一年一届的学院“芜湖铁画学徒班毕业汇报展”、两年一届的“中华传统铁艺精品展”等展会推广方式集中展示企业技工和师生的创新成果,推选优秀作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和企业组织的公益纪念品或工艺设计比赛,将“学习评价+实践评价+社会评价”共同纳入学生的课程成绩评价体系中,建立学院、企业、行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切实提升铁画学徒班学员岗位技能,助力芜湖铁画发扬光大。

(五)建成多类型铁画实训教学基地

学院与储氏铁画艺术有限公司等铁画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传习项目: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职业教育基地、芜湖铁画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和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协同创新平台。[5]学院依托先进的实验实训条件,积极组织和参与技术研发,与铁画合作企业协同建立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工艺和金属工艺研发中心,深耕铁画内涵与发展趋势研究。创新铁画创作工艺、技法,探索引入用于铁画创作的3D打印新技术,鼓励工艺人员和校内外教师研发创新铁画制作新材料,逐步拓宽铁画艺术功能和服务领域;开展徽文化、地域文化教育研究,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芜湖铁画传承创新能力,培养芜湖铁画创意人才。

四 铁画人才培养成效及社会影响

(一)将铁画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3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芜湖铁画以其浓烈的烟火味和阳刚之气,逐步烙印上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气神;同时芜湖铁画本身就是一部在造物中不断追求精工、创造精致的历史,是一部工匠精神的史诗。[6]铁画精神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学院在加强铁画精神的学习宣传教育、加强铁画精神的实践教育、利用铁文化加强典型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力争展现铁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独特魅力,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筑牢精神家园。

(二)铁画人才培养卓有成效

自2015年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来,不断深化校企融合,集聚校企优质资源,优化了学院专业设置,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了基地建设水平,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在芜湖市传承和发展状况调查》荣获2017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一等奖;铁画学徒班学员杨礼祥、宛正茂、石得时、王春波参赛作品《互联网+铁画“微创意”》荣获第十二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学徒班学员章子炎参加了安徽师范大学国家艺术基金“芜湖铁画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培训,学徒班班长杨礼祥创办了“翰墨铁画工作室”,销售多种成品铁画和私人定制铁画。

(三)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学院积极配合国家艺术基金芜湖铁画交流传播推广资助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铁画,定期联合多家合作单位在安徽各高校、公益机构等举办铁画艺术作品巡展,为在校大学生和铁画爱好者及普通市民进行传统文化、传统技艺宣传普及,扩大影响。积极参与铁画口述史整理,系统还原铁画历史和各阶段珍贵史料;承办芜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工作会议和芜湖铁画艺术创意设计大赛,丰富了铁画画稿来源,引领铁画行业发展。铁画教学实训基地作为芜湖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宣传基地、安徽省博物院铁画研究基地、国内多所学校社会实践基地等,每年会有上千人次的参观访问。包括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学院的“铁画精神”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铁画学徒班人才培养工作高度赞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五 结语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铁画锻制技艺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切实提升了芜湖铁画学院派传承人的培养实效。未来,学院将继续践行校、行、企协同育人,推进开放共享机制建设,为广大师生和铁画技术人员提供联合攻关的产学研平台,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芜湖铁画传承创新能力,推动芜湖铁画的保护和传承,积极推进工业文化的传承发展。

猜你喜欢

芜湖学徒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进击的芜湖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进击的芜湖
安徽芜湖:镜湖区首家楼宇联合工会成立
魔术师的学徒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从芜湖是否海港看信用证审单标准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