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学研背景下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以宿州学院食品专业为例

2021-12-07张东京张兴桃王海潮段腾飞韩方凯李书慧

农产品加工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产学研应用型实训

张东京,张兴桃,王海潮,段腾飞,韩方凯,李书慧

(1.宿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2.广州汇标检测技术中心,广东 广州 510663)

以服务地方为宗旨,以“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突出工程应用性特点,凸显农产品深加工及资源利用、质量控制等应用方向,探索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服务区域建设和发展需要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构建一支专业更扎实、素质更全面、结构更合理、队伍更稳定的“双能型”师资团队,使之更能够适应本科层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性人才教育培养的需要,在食品科技开发等方面取得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及较好社会经济效益的标志性成果;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健全有利于专业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切实培养知识、能力、素质融于一体、志愿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1]。

1 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程教育观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以现代工程教育观为指导思想,强化体现工程能力的模块化课程建设。模块化课程体系分为通识课程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素质拓展。课程体系通过工学结合递进实施,实现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实训与生产实践的良好结合,初步形成较完善的能体现工程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

对相关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压缩限定课内总学时,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压缩总学时的同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如“项目驱动”“问题探究”“工程设计案例分析”“产品导向”等模式,探索“互联网+”网络教育新模式,如“互联网+课程设计”“互联网+生产实习”,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对专业主干课程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增加“果蔬软饮料生产、蓝莓组培及综合加工”等实际案例,使传统课程为地方产业服务;引入企业核心技术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标准。以省校两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与精品视频公开课程为示范引领;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或优质课程,积极探索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的建设,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严格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加强年度检查与结项验收评估,确保课程建设取得实效;对专业主干课程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建成教学资源库网络学习平台,出版特色教材,实现特色课程与教材建设的重点突破,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2 师资队伍建设[3]

继续采取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办法,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的高职称、高学历比例和工程素质,同时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打造一支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的“双能型”教师队伍。具体措施包括:

(1)多举措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层次和“双能”素质,加强工程背景训练。针对专业师资队伍目前的薄弱环节,加大师资引进力度,注重引入高学历或高职称或工程实践背景的人才。鼓励专职教师通过企业挂职、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产学研项目合作、出国学习、工程类课程培训等,在实践中提升工程应用能力。通过校内研究平台建设,与有实力的食品企业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提升教师的工程设计能力与开发应用能力。引进具有企业工作背景的优秀科技人员充实教师队伍;组建研究方向明确、人员稳定、竞争力强的学术团队;鼓励现有教师转型,特别是年轻教师进修,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

(2)加强骨干教师及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选拔或引进具备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作为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具有行业企业相关实践经历或行业资格证书的骨干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素质,参与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主持或参与教科研课题,具有社会服务能力,能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重点支持上述人才承担省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开展学术交流和进修提高,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提高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科研能力、学术水平。

(3)注重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制定长远规划和近期培养计划,通过脱产或攻读在职博士学位、访学等多种方式,提升其学历及职称层次;坚持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培养责任制度,发扬“以老带新”的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坚持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赛、教坛新秀选拔赛、优秀教师公开课、示范观摩教学、教学研讨等多种形式教学活动;坚持利用教学信息反馈、学生评教、同行听课、领导听课等活动,掌握课堂教学动态,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全面提升其教学科研水平与立足行业企业服务能力,持续推进青年教师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应用型大学发展后劲。

(4)稳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食品质量控制工程师、营养师、食品机械设备类工程师)、客座教授、行业大师等作为专业兼职教师。制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及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他们实践能力强、生产经验丰富的优势,促进食品专业及专业群的发展。

(5)进一步加大全体教师教育思想与观念的大转变,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展开深层次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同时,配合学科专业调整工作,深入实施教师转型培训及进修计划,加速传统学科专业师资向应用型学科专业的转型,全面推进素质和能力教育。

3 课程和教材建设

加大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实施“课程建设工程”。建设期内,打造校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鼓励教师联合企业出版产学研教材,或与企业联合编写相关实习实训讲义。

4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4]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架全过程(从入学到毕业,实践教育不断线)、多层次(基础层、工程认识层、综合层、创新层)、模块化(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工程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综合性实践环节和设计性实践环节的内容,集中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比例,并把实践教学体系化,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探索“情境体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多种符合应用型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改革,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整合现有实验室,进一步完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内实验实训条件,逐步形成集教学-科研-创业训练于一体的实验实训平台。

高度重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同时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既是学生实习、就业的基地,又是教师挂职锻炼、技能训练、技术革新、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的场所。积极探索和推进“工学结合”为主的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编写实习实训指导和管理手册,建立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基地等方面的长效机制,建立校企双重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训期间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业务学习、安全等方面实行严格的管理与考核,保证学生实践教学的教育教学质量[5]。

5 加强科学研究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围绕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和行业支柱产业,申报各级各类项目,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和学术活动。以科研促教学,促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之路,引导教师把科学研究致力于社会现实问题和生产实践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地方经济服务。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高服务地方的经济实力。打造支撑科技攻关、学科发展和服务地方的科研平台,带动科技创新团队的形成和稳定科研方向的建立,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研究和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与地方相关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走研发领先、专利驱动、企业中试、产业化跟踪的推进之路,把应用研究与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科优势、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与广州汇标、华洋啤酒厂、海升果业等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的原则,联合申报科技计划项目,联合进行科技攻关和产品开发,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实现科技成果向企业的转化。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实习实训平台的作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达到缩短岗位距离,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充分发挥在食品行业、区域经济建设中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创新能力。

6 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6]

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保障教学的有序进行。制定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及标准,加强对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课程考核、毕业设计或论文等)质量的监控,保证课堂教学和工程训练中心实习实训有序地进行。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管理队伍,不断提升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教育教学理论和协调沟通能力。

(1)健全和完善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和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要求,健全和完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健全课堂教学、教材选用、实践教学、考试及成绩管理、毕业论文、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和管理制度。

(2)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管理。本着“既重视目标管理,又重视过程管理”的思路,学校成立了教学督导组,学院成立了教学检查小组,全面实施校、院、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与考核体系,保证教学目标的全程控制。每学期举办1~2次教学管理培训研讨会,举行2次教学质量分析例会,召开2次学生教学信息员会议,集中3次检查教师教案、作业批改及教学进度执行情况;建立教学督导员随机听课、院领导随机听课、同行教师听课、教研室集体评课等制度,将教学检查与评估列为教学管理的日常工作,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制度,依据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严把教学质量关。

(3)强化学风、考风建设。重视班风、学风、考风建设,长期坚持开展优良学风班风建设活动。首先,通过“先进班级体”经验介绍,积极开展创优争先活动,表彰一批优秀学子、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获得者,促进优良学风和班风的形成;其次,重视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引领作用以及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最后,落实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条例,狠抓班主任和辅导员建设与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正面教育和严格的管理,形成良好的考风,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自觉增强对社会经济建设工作的适应力。

7 结语

产学研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是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将人才培养模式与产学研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院校特色和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体系。在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背景下,宿州学院食品专业培养模式初见成效,可为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产学研应用型实训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OBE理念的工程造价实训课程教学探索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针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