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水肥一体化宽幅匀播滴灌栽培技术规程

2021-12-07张廷龙李城德陈建平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5期
关键词:宽幅水肥灌溉

张廷龙,李城德,陈建平

(1.甘肃省永昌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甘肃永昌 737200;2.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兰州 730020)

从2015年开始,甘肃省农技推广部门积极探索小麦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实现了高效节水技术在密植作物小麦上的应用和突破。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研究粮经轮作倒茬,稳定小麦播种面积,提高小麦单产水平,保证粮食安全生产,把宽幅匀播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农艺与农机技术有机融合起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研究了粮经种植结构优化、轮作倒茬提升地力、扩大高效节水作物、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制定和规范相应技术准标,实现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提高了种植效益。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小麦水肥一体化宽幅匀播滴灌栽培、水肥一体化系统与设备、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大田或移动式水肥一体化宽幅匀播滴灌小麦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B/T 5048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 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 7415农作物种子贮藏;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 643农用水泵安全技术要求;NY/T 2624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总则;NY1107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3 术语和定义

3.1 水肥一体化

在大田中通过输水管道等灌溉设施,将水作为载体,在灌溉的同时进行施肥、施药,按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等需求进行一体化管理。

3.2 宽幅匀播

将小麦播幅由条播的3~5 cm扩大到10 cm,行距由15 cm增加到20 cm,使两幅间土壤形成微垄,种子精量、均匀的分布于10 cm播种带内。

4 水肥一体化系统与设备

4.1 灌溉、施肥、施药系统

灌溉、施肥、施药系统的设计应符合GB/T 50485规定,或采用移动式水肥一体化设备。

4.2 灌溉水质

水肥一体化的水质必须具备清洁、无污染,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供水及时方便。灌溉水质不达标时,可采取简易蓄水池或软体水窖等沉淀,增加入水口过滤设备,将灌溉水中的砂石、肥料沉淀物及杂物等滤去,防止杂质造成进水系统和滴灌带堵塞。建议采用网式、叠片式过滤器等提高水质质量。

4.3 首部枢纽

4.3.1 泵站 水肥一体化灌溉泵站建设应符合NY 643规定。

4.3.2 测量和安全保护装置 测量装置应有压力表、流量计或水表等,实时监测灌溉系统中的压力和流量,保证系统运行正常。安全保护装置应有进排气阀、安全阀、逆止阀、泄水阀等,避免系统开启或关闭时产生的异常压力对设备造成的损坏。

4.4 输配水管网

水肥一体化管网由干管、支管和毛管组成,还包括各种管件、连接件和压力调节器等向作物供水。干管材料主要用聚氯乙烯(PVC)管,支管和毛管材料主要是聚乙烯(PE)管。

田间毛管(滴灌带)与小麦播种方向平行铺设,与支管垂直。滴灌带铺设间距50 cm、深度10 cm,略深于种子深度。建议采用内镶贴片式滴灌带,贴片间距为20 cm,流量2.0 L/h。

5 播前准备

5.1 种子

5.1.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强、耐旱、抗病、抗倒伏、丰产性好、株型紧凑、资源利用效率高的品种,如陇春34号、宁春4号、宁春39等。

5.1.2 种子处理 小麦种子一般采用含有药剂、营养元素的种衣剂包衣,病害发生严重地块用代森锰锌拌种防治根腐病。农药应符合GB 4285的规定。

5.1.3 种子质量 使用符合GB 4404.1规定的小麦种子,达到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90%、水分≤13.5%的要求。

5.2 农田及茬口选择

选择耕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养分充足和保水保肥性良好的地块。前茬以油菜、绿肥、玉米、马铃薯、豆类等作物为宜,避免甜菜茬,有条件可轮作1~2年。

5.3 耕作整地

5.3.1 前茬耕作 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25 cm以上,熟化土壤,接纳雨水。玉米、葵花及绿肥茬口采用秸秆粉碎机及时粉碎秸秆还田,也可用旋耕机破碎玉米、葵花等的根茬还田,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耕地质量,创建高产田。

5.3.2 春耕细耙 早春及时耙耱镇压,收墒整地,形成“上虚下实、底墒充足”的地块,为播种和全苗、壮苗创造良好条件。

5.4 水肥一体化宽幅匀播滴灌机作业

5.4.1 水肥一体化宽幅匀播滴灌机械 采用能够达到水肥一体化宽幅匀播滴灌小麦播种要求的播种机。水肥一体化宽幅匀播滴灌机械一次作业,可完成小麦施肥、开沟、播种、滴灌带铺设、覆土、镇压等多项农艺的集成机械化作业。

5.4.2 机手培训 农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技术培训,熟练掌握牵引机械及小麦宽幅匀播滴灌机的结构原理、操作规范、维修养护等技能。

5.4.3 劳动保护 农机操作人员应注意安全防护措施,驾驶农机前观察熟悉地块情况,穿戴适宜工作服及手套,避免机械牵挂等伤害,防止农机水箱中水蒸气或开水烫伤等安全事故发生。

5.5 肥料

5.5.1 常规肥料 常规肥料应符合NY/T496等规定。

5.5.2 水溶肥料 水溶肥料应符合NY1107等规定,且水不溶物≤0.5%。

5.5.3 科学施肥 根据耕地质量状况及肥料品种特性合理施肥,提倡种植绿肥。氮肥用量不易过多,防止春小麦徒长、晚熟、倒伏等情况发生,造成减产。一般化肥施用量:N210 kg/hm2、P2O5150 kg/hm2、K2O 75 kg/hm2,根据土壤肥力和小麦长势可作适当调整。

6 播种

6.1 播种机具调试

播种前应做好播种量和机械调试工作,采用7、13行小麦宽幅匀播滴灌播种机播种,配套的牵引机械为35马力以上四轮拖拉机。

6.2 适宜播期

一般在3月中旬、气温稳定在0~2℃以上、表土白天解冻8 cm以上时即可播种。适期早播有利于延长小麦苗期生长时间,可增加穗粒数,提高产量。

6.3 播种规格

播种深度3~5 cm,播种幅宽10 cm,空行距10 cm。宽幅匀播滴灌机播种深浅、间距调整一致,达到籽粒均匀,种子深度、行距相同,滴灌带铺设均匀。

6.4 播种量

一般播种量450~525 kg/hm2,基本苗以675万~825万株/hm2为宜。

7 田间管理

7.1 除草

在出苗至拔节前对小麦进行除草。化学除草可用精喹禾灵(禾本科杂草)、二甲四氯钠(阔叶类杂草)等除草剂,使用药剂符合GB 4285等的规定;也可采用轮作倒茬等多种措施,减少田间杂草危害。

7.2 水肥管理

7.2.1 灌溉 每次滴灌水量375~525 m3/hm2,视土壤墒情确定灌水量和次数。一般应以20 cm土壤湿润,无地表径流为宜,每隔7~10天滴灌1次。

7.2.2 施肥施药 每次施肥前先用清水滴灌5~10 min,施肥结束后继续用清水滴灌20 min,防止滴孔堵塞。施肥时将水溶肥放入压差式等施肥罐内,每次加肥时要控制好肥液浓度,一般在1 m3水中加入1 kg水溶肥。农药也可加入施肥罐进行滴灌施药。

7.3 病虫害防治

7.3.1 防治原则 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坚持全程绿色安全生产,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使用化学防治时,药剂必须符合GB 4285等的规定。采用轮作倒茬、深耕晒垡、冬灌等农艺措施减少病虫草害发生。病虫草害达到防治指标时,可将水溶性农药配制成适宜的浓度,通过施肥设施滴灌到小麦根部,提高防治效果。

7.3.2 病害防治 根腐病发生较重的地块,用2.5%适乐时0.2 kg兑水2 kg,拌种100 kg进行处理。田间发现锈病、白粉病等的发病中心,用25%粉锈宁525 g/hm2及时防治。

7.3.3 虫害防治 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按每100 kg小麦种子用40%的甲基异柳磷200 ml兑水2 kg拌种进行防治。蚜虫用抗蚜威150 g/hm2兑水450 kg进行喷雾防治。吸浆虫在抽穗至扬花期用40%氧化乐果乳油2 0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

8 收获与贮藏

8.1 收获

小麦蜡熟后,秆黄、节绿、叶黄亮、籽粒饱满、含水量在16%~18%时机械收获,防止连阴雨天气造成穗发芽。收获后要清选晾晒,以防霉变。提倡小麦秸秆还田,将秸秆粉碎抛撒到田间,并添加秸秆腐熟剂后结合耕作翻入土壤,提高耕地质量。

8.2 贮藏

小麦籽粒含水量达到13%以下时进行仓储。种子贮藏应符合GB/T 7415的要求。

猜你喜欢

宽幅水肥灌溉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资源一号”02卫星可见近红外相机、宽幅红外相机在轨顺利开机成像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水肥一体化”这么厉害!
浅谈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北方贫困山区的应用与推广
宽幅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