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研究

2021-12-07周建萍

湖北农机化 2021年15期
关键词:化学农药生物防治林区

周建萍

(富顺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四川 自贡 643200)

1 林业病虫害特点

林业病虫害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传播范围广。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可能导致病虫害大范围传播,从而增加病虫害治理难度。第二,多样性。不同地区的地域环境差异导致病虫害也有一定的地域性,内蒙古地区虫害以杨树天牛、松毛虫、天幕毛虫、落叶松鞘蛾等为主,新疆地区的虫害以螨虫、蚜虫、叶甲、梦尼夜蛾等为主。由于各个地方的林业病虫害不同,需要不同的防治措施进行针对性治理,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病虫害的防治难度。

2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2.1 过度使用化学药剂

目前,因为化学药剂具有防治病虫害效果的显著优势,所以国内大多数地区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化学药剂使用较多,但化学药剂会引发诸多严重的问题。如果坚持使用化学药剂,会使病菌或害虫产生较强的抗药性,从而降低病虫害防治的效果,由于现阶段国内很多化学试剂还不完全具备防治病虫害的作用,无法降低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除此之外,目前国内仍没有对化学药剂的用量作出统一规定,很多林业从业者在实际用量上不够规范,往往为了达到最终防治效果而随意使用化学药剂,既影响了林业病虫害的实际防治成效,同时也为未来林业病虫害防治埋下了隐患,给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2 林业病虫害防治缺乏科学性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化学农药防治是比较有效的措施,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给林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值得注意的是,化学农药防治具有较大的副作用,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大剂量使用化学农药虽然可在短时间内有效抑制林业病虫害的蔓延,但是过量使用化学农药同样会给林区树木植被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林区中大量残留的农药会严重影响树木植被的正常生长,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也会增强病虫害的抗药性,因而加剧林业病虫害侵袭。

2.3 林业病虫害防治力度不够

林业病虫害影响林业的经济效益,制约当地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此外,我国林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初期,一些生态发展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忽视病虫害防治,甚至在林业生态建设阶段长期存在病虫害问题,当病虫害出现时,导致树木大规模死亡,却无法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使林业生态建设和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管理者或员工缺乏重视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3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3.1 应用新型生物防治技术和药物

面对当前极为严峻的病虫害防治形势,如果仍按照传统模式选择单一的药物处理方法,很难使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由此可见,科学高效的防治需要加大研究新型生物防治技术的力度,选择对自然生态环境危害小的化学药剂。生物防治技术是现阶段我国推崇的高效防治方法,它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林业病虫害的天敌来构建生态食物链,以便实现林业病虫害的防治目标。生物防治技术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制造微生物、真菌和病毒来制约部分病虫害的滋生速度。但这种方法并不适用所有地区,因为不同地区种植的苗木不同,病虫害发生的种类也有差异,因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研究化学药剂是否对自然环境带来较大的危害,是否能将对自然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林业部门应时刻秉承绿色环保为主的原则,努力研制出高效的生物技术。

3.2 合理实施林业病虫害防治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必须合理实施病虫害防治,选择低毒、少残留及质量有保证的化学农药,以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针对性。结合林业病虫害防治需求,确定化学农药剂量,切忌过量使用,以免给林区树木植被生长造成伤害。可使用生物农药、微生态农药等进行林业病虫害防治,并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科学调配药物浓度与剂量,选择恰当的使用方法及用药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效果。除此之外,单纯依靠药物难以有效控制林业病虫害,需要结合生物防治技术,比如培养病虫害生物菌群及吸引病虫害天敌,并配合化学农药治理,以此有效缓解林业病虫害对林区生态建设的威胁。

3.3 加强林业病虫害的监测和控制

林业病虫害具有繁殖能力强、传播迅速、影响广泛等特点,林业害虫一旦出现,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暴发,给管理工作带来挑战。技术人员应优化林业保护体系,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这也是实施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病虫害的预防、监测和管理工作,可以将科学技术应用到日常管理中,并对以往常见的林业病虫害进行分析,可以安装监测工具和设备,以协调基础设施和相应的技术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应积极参与并履行职责,以防止林业病虫害问题进一步恶化。

3.4 病虫害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是通过科学的林业管理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发生,达到无害化防治效果。首先,林场在植树造林的时候,要选择抗逆性、抗病虫害比较好的林木品种,提高林木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其次,在选种的时候,还要坚持林木的多样化,选择当地一些有特色的林木品种,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再次,要做好林区的日常管理,在雨季要及时排水,防止雨水淤积,滋生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导致林木根部坏死。在春季,林场管护人员要及时将林区的病枝、虫枝剪掉,并集中烧毁,提升林木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为林木成长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最后,还要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发,增强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是生态文明体系构建中的重要环节,也取得很多成就,但距离理想的效果还很远。因此,需围绕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对应措施去改善,提升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质量和效益。当然在此过程中,仅仅依靠相关部门远远不够,还需政府在宏观制度设计方面和资源支撑方面加大投入,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由此形成多元防治系统。

猜你喜欢

化学农药生物防治林区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化学农药安全绿色发展探究
日本计划到2050年将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半
首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在北京举行
化学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浅谈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园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分析与阐述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
统计局:2013年11月我国化学农药产量同比增长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