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谷县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研究

2021-12-07张兴俊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8期
关键词:甘谷县中药材种质

张兴俊

(甘肃省甘谷县农业农村局,甘肃 甘谷 741200)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药发展的关键是中药材,中药材种质资源是中医药的“芯片”,保护好中药材种质资源,才能保障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过去由于对中药材种质资源认识不高,导致大量县域内种质资源流失严重,中药材发展后劲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药材的健康发展。当前中药材资源问题已经凸显出来,种质资源保护能力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足,开展区域中药材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和抢救性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年)》文件和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甘谷县中药材主管部门应当以此为契机,对甘谷县中药材种质资源状况进行普查,进一步查清县域内中药材种质资源“家底”,加大保护携带重要基因的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为甘谷县中药材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 甘谷县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状况

1.1 中药材种质资源生态环境

甘谷县属于黄土高原地区,处于东亚季风区,为大陆性季风温带气候,以渭河为界,形成川台区、南北不同山区的地形差异,高寒、阴湿、干旱、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等气候特征明显,孕育了独特的渭河流域生态资源,生物种类多、种质资源相对丰富,具有很强的保护价值。

1.2 中药材种质资源种类

据《甘谷县志》记载,甘谷县药用植物254种,大面积人工栽培的有党参、黄(红)芪、款冬花、柴胡、板蓝根、半夏等十几种,野生的有茵陈、车前子、麻黄、苍耳、天南星等200多种,其中有70余种入录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 甘谷县中药材种质资源分布区域

甘谷是中药材资源大县,当地农户一直有野外采药的习惯,中药材品种较多,尤其野生中药材品质佳,中药材种质资源相对丰富。在甘谷县武家河镇、磐安镇、礼辛镇、西坪镇、大庄镇的荒山、林区、护坡、沟滩都存在一定的野生中药材,并形成一些特定的生长区域,药材道地,质量好,药用成分足。在甘谷县新兴镇、谢家湾乡、金山镇、八里湾、西坪镇、礼辛镇都有人工种植的中药材,品种主要为党参、黄芪、板蓝根、柴胡、款冬花等。县内种植面积2020年是0.67万hm2,并形成各种类种植优势产区。

2.1 北浅山干旱种质资源分布区

甘谷县北山区土壤肥沃、光热充足、干旱少雨,适宜于喜阳耐旱药材的生长繁育,在该区域的荒山、沟坡、地埂护坡上生长的野生中药材有党参、柴胡、黄芪、地骨皮、五加皮、酸枣仁、板蓝根、大蓟、小蓟、败酱草、曼陀罗、苍耳子、麻黄、黄芩、土茯苓、野菊花、生地、甘草、香薷、杜仲、木通、椿皮、桑白皮、牡丹皮、赤芍、麦冬、艾叶、花椒、防风、瓜蒌、浮小麦、酸枣仁、莱菔子、丹参、药菊、槐角等。

2.2 南后山高海拔冷凉种质资源分布区

甘谷县古坡乡、白家湾乡、武家河镇、西坪镇、大庄镇、六峰镇以及磐安镇的南后山片山大沟深,地势陡峭,草木茂盛,气候冷凉,孕育了独特的生物资源。生长的野生中药材有款冬花、土贝母、药菊、大黄、半夏、当归、五味子、祖师麻、贯众、黄精、地龙、独活、厚朴、山楂、土茯苓、白术、藿香、紫花地丁、土三七等。

2.3 河谷川台区种质资源分布区

甘谷县渭河川道区的新兴镇、大像山镇、磐安镇和散渡河流域的安远镇以及清溪河流域的大石、礼辛镇的一些村组光热充足,有一定的灌溉条件。该区域浅山区、荒滩、沟坡、地埂、沟台、护坡上生长有一定的中药材,生长的野生中药材有党参、黄芪、红芪、板蓝根、甘草、茵陈、牛蒡子、板蓝根、牛蒡子等。

2.4 林草区种质资源分布区

甘谷县林草区野生中药材主要分布在南后山林区和草原植被区,该区域主要生长野生柴胡、甘草、茵陈、半夏、祖师麻、蒲公英等。

3 甘谷县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随着县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范围的扩大以及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恶化,野生中药材生长区域和种类逐年减少,中药材资源数量和质量在逐年下降,中药材种质资源日趋匮乏。

一是种质资源的底子不清楚,对野生中药材资源种类和区域缺乏数据统计,长期处于粗放状态,在土地整理中和人为造林植草的过程中,野生药材种质资源生长区域逐年减少,种质资源岌岌可危,有的濒临灭绝,如野生五加皮、地骨皮、麻黄、党参、柴胡、款冬花、半夏、甘草、麻黄、皂角、祖师麻等种类。

二是中药材资源过度采挖。重采挖,轻保护,中药资源品种数量和蕴藏量在减少,特别是价格涨幅比较大的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生存环境面临威胁,野生资源种类和蕴藏量不断减少。道地药材种质资源流失现象严重,野生中药材种源管理粗放,由于人为采挖,种类和数量正在减少,如山区的柴胡、甘草、地骨皮、五加皮等,过去荒山野岭都有,由于药用成分足,价值高,无序采挖,现在已经非常稀少。

三是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人为对荒山、沟坡不断开发和利用以及在土地开发整理中大量机械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野生中药材区域逐年减少。农户在护坡荒滩地埂不合理使用农药,大量滥用除草剂,造成野生中药材的毁灭性破坏。由于传统的种子产量相对低,种植效益低,农户大多选择种子企业生产的成品种子,对传统种质的驯化、提纯、复壮等农业技术缺乏保护,对传统的品种缺乏利用,年轻种植户很少有人去从事野生中药材品种的开发挖掘,存在野生中药材种源保护不力的状况,对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造成严重破坏,野生中药材处在濒临灭绝的状态。

四是中药材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对药材种子只局限于当年种植,没有长期留种习惯,采集和贮存缺乏长远规划,种质资源保护意识淡薄。当地许多种植农户已经认不出当地的野生中药材品种,地方优良中药材品种慢慢遗失,部分优良中药材品种已经消失。在中药材种质资源考察、收集过程中,发现中药材种质资源分布广、种类多,但许多种质资源都是农户自发保留、自繁自育,许多稀缺种质资源利用与保护将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

五是中药材种质驯化能力薄弱,科技含量低。野生优质中药材品种的提纯复壮技术较为薄弱,新品种繁育与野生驯化相结合较少,在中药材科研、生产、经营方面没有有序衔接,对市场需求量较大的野生中药材没有开展野生良种繁育,相关技术试验示范推广还在起步阶段,没有建立专门的野生中药材种质驯化、培育基地,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能力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4 甘谷县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办法

一是调查研究做好种源情况普查工作。建立县内种质资源工作组,开展资源状况调研工作,通过走访调查,对特色地方品种和野生中药材近缘种进行详细的摸底、登记、征集,征集种质资源品种,积极联系省市农科院所鉴定,并进行专门备案登记。结合全国第三次中药材资源普查,进一步摸清全县中药资源“家底”,调研中药材的蕴藏量及分布重点区域,为监管和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做好前期工作。

二是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库。通过制定方案,确定种植大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并进行相应的补贴的方式,在固定区域或基地收集源种,通过政府补贴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保留源种。由于县内药材公司没有良好运转,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委托专门的公益性机构或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对种子按保存期限和贮存环境,分时间、按照长期、中期、短期分门别类进行贮存。建立种子信息档案,对种子的变化进行长期监管,形成完备的中药材种质保护体系,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通过网点、种子基地建立种源基地,对野生的种源进行保护,从根本上保护种源,对稀缺的物种及早纳入地方植物保护名录的种源,提高种子的保护力。对有潜在市场价值的道地中药材资源进行提纯复壮、挖掘利用和开发推广,真正发挥全县道地中药材优质资源的社会价值。

三是加强野生保护区建设,保护中药材种质资源。加大县内对道地中药材优良品种和野生中药材品种的宣传,让社会各界力量加入到中药材种质保护队伍中来。建立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区域,通过树立界碑、标示,对野生中药材资源禁止随意采挖。根据《野生资源保护条例》分级保护,将种质资源保护纳入农业行政执法。对进入保护区的科研教学活动、种质资源采集须经主管部门的同意,对中药材种质资源进行严格保护。

四是加快中药材种质资源基地建设,建立甘谷县中药材种质资源基因保护库,加强对中药材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强对蕴藏量少但市场用量大的传统中药材进行人工繁殖和种植推广,依托《甘谷县道地药材品种保护工程建设项目》和《道地药材基地建设项目》,建立甘谷县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推进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建设,确定保护品种和区域,对保护品种进行分类管理,研发保护模式,依托中药材种质资源基地,建立集科普教育、学习交流的中药材药圃园、中药材种质资源展示平台,保护传承中药材种质资源,形成一种较完备县域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促进甘谷县中药材可持续发展。

五是加大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对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对珍贵中药材种质资源加强保护,深入推进中药材引种驯化和栽培,提升中药材种质贮藏技术。中药材主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在乡村建设和土地开发前期将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纳入环境影响评估工作。

六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纳入良种补贴,提高农户保护种质资源的积极性,强化中药材政府服务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农技人员和种植户培训,加大种质专项资金投入。

七是建立中药材种质资源展览馆,宣传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草药知识,培养当地保护中药材资源的好习惯,树立保护意识,提高人们的中药材科普知识,增强保护意识,树立文化自信,实现中药材资源长期可持续发展。

八是通过培育扶持合作社、种植大户,建设一支稳定的种质资源保护队伍,建立中药材保护区护药员,将种植大户、药农、乡村医生、从事中医药人员、志愿者纳入公益性岗位,对中药材保护区域进行保护管理,并对各类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保护服务效能。

5 结束语

发展中药材产业是振兴中医药产业的关键。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山地资源,按照本土道地中药材生长规律,相关部门要划定规范合理的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区域,开展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荒滩沟坡,加大本土野生中药材品种的驯化和提纯复壮,加大对种质资源的监测,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执法保护,防止本土中药材种源流失,加快中药材种质资源鉴定,设立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及时将产学研成果付诸转化成生产效能,发展甘谷道地中药材,确保县域中药材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甘谷县中药材种质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甘谷县2020年山旱地马铃薯新品种引种对比试验报告
Jenny's expedition diary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Gu Qingsheng,the guardian of Shennongjia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库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