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时代“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学模式发展途径分析

2021-12-07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杨晓宇王娟兆晶

河北农机 2021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院校高职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杨晓宇 王娟 兆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中高速发展态势,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岗位人才稀缺,职业教育受到了国家与社会的重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我国高职院校步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1]。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教育”是教育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依托互联网平台,高职院校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及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微课、慕课等形式,实现了课程资源及师资力量的远程共享,打破了教育在时间、地域上的阻隔,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高职院校应该跟随时代发展,充分利用5G给信息化教学带来的便利,创建全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及技术,提升教学水平。

1 5G时代“互联网+教育”给高职教学模式带来的影响分析

1.1 课堂视觉体验提升

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中,教育资源变得更为丰富,这提升了学生的课堂感官体验。比如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到多媒体技术,以多媒体图像、视频的形式,播放《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数据管理与分析”“制作图表”以及“管理幻灯片”等知识内容,进一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形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2]。而在5G时代背景下,AR/VR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得到了技术支撑,根据IDC发布的2020智能终端市场预测,约有20%的教育用户开始实施或考虑实施VR方案,这意味着,学生的课堂视觉体验将进一步提升。

1.2 教育资源稀缺性减弱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其峰值理论传输速度高达10GB/s,相较于4G,它在容量、响应速度、支持设备数量、支持移动速率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在5G网络时代,教育行业数字化、信息化发展速度将得到提升,而且,这会使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显著下降,实现教育资源传输的低延迟性,实现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教学资源不再是封闭的、稀缺的,借助于网络,任意地区都能够实时获取优质学习资源,打破教育在区域上的不平衡。

1.3 “AR/VR+教育”再次激活

在5G时代到来前,AR/VR+教育受到了技术上的限制,而在此之后,借助于5G的高传输速率,AR/VR+教育将会被再次激活。在VR教育模式中,高职院校能够根据教学需求,创造出多元化的应用场景,比如在电子电工教学中,可以借助于VR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室,应用Multisim 7等仿真软件建立纯虚拟实验环境,模仿相关情境,显示出相关的电子仪器、仪表、数字器件等,学生可通过操作台改变电路结构及参数,观察实验结果。这样能够实现高成本、高风险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减轻学校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的资金压力。

2 5G时代“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学模式发展途径分析

2.1 整合教学资源

5G时代“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充分整合教育资源,根据教学大纲,规划好教学内容,统筹好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比例,确保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以统计学这门课程为例,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划分为专业术语、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及研究报告五个模块,各个模块再细分为若干个知识单元,每个单元中,设计了预习资料、前测题、自学参考资料、讨论话题四个资源模块,学习资源的具体形式表现为微课、慕课、课文、PPT课件等。同时,高职院校应该组织教师有效整合传统及网络学习资源,重新建设教学资源数据库,广泛采集专业教学相关的信息资源,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

2.2 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网络教学平台被充分利用,但是,线上教学始终不能替代线下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大力发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to-Face)与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既保留了课堂教学教师指引学生学习方向、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优势,同时也保留了在线学习激发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优势,发挥了教师在教学活动及教学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又尊重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索,有利于其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3]。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流程展开教学:(1)课前,这一环节主要为学生,线上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布置详细的网络学习任务,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设置“日程通告”模块,告知学生当天学习任务及教学目标,同时在栏目上附上相关的预习课件、参考资料及视频资源等,明确重难点知识,布置讨论话题,让学生严格按照计划展开学习,提交问题答案,总结预习过程中的疑难点,提交给系统,同时,进行线上前测摸底,在每一个知识单元中,以闯关形式发布5至10道题目,测验题成绩以一定权重计入线上学习成绩中;(2)课中,根据线上前测摸底,教师能够检验学生预习成果,掌握这一知识单元的易错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借助于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就以小组合作学习法来看,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5至6人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课前学习教材以及教师分享的线上学习内容,自行查找资料,解答课前讨论题,完成单元测验题,课堂上,由小组长汇报预习情况,教师总结各小组汇报,开始课堂教学,详细讲解重难点知识,分析易错题,最后进行组小组内部评价与组间互评,由教师点评,分析各小组的优点与不足,提出改进策略。(3)课后,课后检测阶段,教师可以在学习通等线上学习平台发布测验题,学生在规定时间答题,提交答案,系统直接得到分数,客观检测学生学习成果,同时,让学生自主填写教学反馈问卷,以文字叙述自己在这个知识单元学习到哪些知识,表达自身学习感受,分析自身不足与优点,改进自身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对教师教学提出建议,引导学生主动复习,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此次所学习的知识点,分析归纳,与之前所学习过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从而可以构建系统化的知识框架[4]。

2.3 健全学习评价机制

在新型教学模式中,高职院校应该关注学习评价,以此来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确保其课堂、网络教学的参与度,同时以评估结果作为教学质量改进的依据,完善教育资源库建设,更新教育装备,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在线上教育这一模块,可应用大数据采集学生登录教学平台的时间、次数、查询内容等信息,利用相关计算机软件,通过信息对比和信息关联,找出教学数据中的规律,评估不同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在线下教育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学生所反馈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果及学习进步情况,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的来说,应采取过程性、总结性、诊断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模式,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中肯、客观评价学生在专业学习道路及综合素养上的成长情况。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蓬勃发展,招生规模扩张,学生数量增加,学应该找准自身作为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孵化基地的角色定位,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推广,高职院校教学模式趋于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借助于互联网,教师能够给学生分享学习资料,让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课后主动复习,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拓展学习相关内容,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线上教学,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全面提升教学的便利性与快捷性,实现教学资源共享[5]。在5G时代“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学校领导及教师都应该正确认识到5G对于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直面挑战,寻求高职教学模式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