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竹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分析

2021-12-07施永平

江西农业 2021年24期
关键词:毛竹林毛竹竹笋

施永平

(浙江省缙云县括苍山林场,浙江 缙云 321404)

毛竹的用途较为广泛,例如,毛竹材料可用于制作工艺品,可应用在建筑行业中。在具体种植毛竹过程中,需要按照因时制宜的原则进行栽培和管理,保证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空气湿度,为毛竹生长提供适合其生长的环境条件。因此,相关地区在栽培毛竹方面,要学习丰产栽培技术要点和管理要点,遵循毛竹的生长规律,结合毛竹生长特点,进行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以保证毛竹的产量。

1 分析毛竹栽培优势

1.1 适合大面积种植

毛竹本身的适应能力较强,当前,毛竹在我国多地进行种植,经济效益显著。毛竹生长过程中,对环境和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即便在低温环境下,仍可正常生长。毛竹生长速度较快,整个生长周期短,生长到50天左右,便可长成为竹子,相关数据显示,毛竹生长5~8年时间,便可成林。因此,毛竹可快速成林,适合大面积种植和栽培。

1.2 经济效益高

现阶段,毛竹被广泛应用于多领域中,可作为造纸原材料使用,可用于制作各类工艺品等,基于毛竹自身属性优势,其弹性、韧性好,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能够满足很多行业的使用需求。同时,毛竹新造林生长速度快,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另外,毛竹丰产情况下,其产量是可观的,相比于其他种类,毛竹种植经济效益更高,优越性明显。

2 探究毛竹栽培技术

2.1 环境选择

掌握毛竹丰产栽培技术,可提高毛竹产量,提升毛竹的品质,均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大量实践证实,毛竹在土壤肥沃、温暖湿润环境中的生长速度最快,最佳生长气温在15℃~20℃左右,土壤为酸性的沙壤土质为宜。基于此,在栽培毛竹过程中,要想保证毛竹的存活率,必须选择适宜的季节进行栽培,做好栽培前的规划工作,确定种植地,考虑环境、气候、降水量、海拔等相关因素,最大程度提高毛竹存活率。

2.2 整地

确定好毛竹的种植地块后,结合地区生长条件和毛竹的生长特性,加强对种植地的规划和调整,若地块为平坦地形,则适用全面整地方法,此种整地方法运用期间,可结合机械设备进行耕地;若地块为陡坡地形,则适用于带状整地方法,带宽一般在1.5~13 m左右。具体用哪种整地方式,可结合地形、林地植被覆盖情况等确定。

2.3 种植

在实际种植毛竹过程中,要适时种植,可在每年4月-5月开始,确保提高毛竹的存活率。为实现高产目标,需要合理控制毛竹的种植密度,在种植方式的选择上,结合地形地势情况确定,若选择开坑回土种植方式,种植穴一般按照150 cm×180 cm的规格开挖,株距规格为5 m×6 m,从而保证毛竹整体的成活率。种植过程中,尽可能将毛竹种植在定植穴边缘。若选择先施肥后种植方式,则需要加强对种植地土壤肥力的测试,分析种植地土壤是否满足毛竹实际生长需要,并结合实际情况施加一定量的肥料,保证土壤的肥力水平[1]。种植完成后,将毛竹幼苗周边的土壤踩实,能更好地促进毛竹与土壤的结合,确保为毛竹提供生长需要的土壤环境。

2.4 幼林维护

毛竹整个生长过程中,栽培技术人员要密切关注毛竹各个阶段的生长态势,做好毛竹幼林养护工作,定期进行林地除草,避免杂草争夺毛竹的养分,更好地促进毛竹根系生长发育。同时,要及时掌握地区气象信息,关注天气变化,尤其在雨雪季节、冰雹天气下,需要加强对毛竹的保护,避免恶劣天气危及毛竹的生长。为进一步加速毛竹生长,可在毛竹幼枝展开至4~6盘时,斩断摇梢,当毛竹生长到后期阶段,保留15~18盘竹枝。当毛竹生长至次年7、8月份,进行垦地,以深耕为主,深度在25~30 cm左右,主要目的是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并将病枝、石块等挖出,保持土壤的通透性,保证毛竹健康生长的状态,进而促使毛竹丰产增收。针对成年毛竹林的维护,除了做好杂草清除工作,需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及时对杂草进行处理,避免滋生细菌,引发病虫害,严格管控毛竹的生长质量,降低毛竹发生病虫害的几率。

2.5 施肥

需要结合毛竹生长需要,适时施肥,做好水肥管理工作,提供毛竹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进而提高毛竹生长水平。还要在毛竹孕笋阶段,施加肥料,保证毛竹的出笋率。

3 毛竹管理要点研究

3.1 严格控制毛竹的砍伐数量

要想保证毛竹的产量和品质,必须做好管理工作,相关种植人员,要牢牢掌握毛竹管理要点。相关部门要切实将毛竹砍伐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加强对毛竹砍伐行为的监管,正确引导和指导毛竹砍伐,加强对毛竹砍伐数量的把控。一般可在冬季砍伐毛竹,将负面影响降到最小,此阶段的毛竹韧劲强,抗拉性好,能满足工艺品制作需要。同时,加强对毛竹砍伐方式的监督和管理,避免出现一次性砍伐行为,保留小于4年龄的毛竹,保证毛竹循环生长效果;加强对小于3年龄毛竹的保护,树立长远及可持续发展理念,最大程度上提高毛竹的利用率,达到丰产增收的目的。

3.2 做好养竹工作

笋一般生长到1个月左右时,可科学规划挖笋工作,主要挖除病害笋、生长过密笋,确保保留下的笋处于健康生长状态。在维护新生毛竹林过程中,适时追肥,科学适度施肥,确保为毛竹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进一步助推毛竹林快速生长。

3.3 加大对低产毛竹林的改造

为提高毛竹产量,可针对低产毛竹林进行优化和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加大抚育管理力度,采取削山松土方式改造低产毛竹林,加强管护,进而提高毛竹林的经济效益。

3.4 科学防控毛竹病虫害

3.4.1病害及防治办法

(1)竹水枯病:毛竹遭受竹水枯病害时,竹梢叶片出现卷缩现象,颜色由黄变为淡红,之后转为白色,随着病害蔓延,造成毛竹小枝枯死,最终导致枝条全部枯死。观察发现,秋季毛竹遭受竹水枯病后,呈现灰褐色斑点。

针对此类病害,要加大竹林栽培管理力度,做好中耕深翻工作,严格把控毛竹植株的生长密度,切实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同时,在病期要做好竹林卫生管理工作,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加强对菌源的防控[2]。

(2)枯梢病:毛竹枯梢病较为常见,多发生于1年生新竹,病枝颜色由枯黄转为棕黄,在病害逐步深入情况下,最终导致毛竹枝梢枯死。观察可见,枝梢以上出现红褐色的斑块,致使毛竹整个枝梢死亡。

针对此类病害,要做好砍伐管理工作,在出笋前,清理干净死竹和病枝,阻断病源。同时,做好检疫工作,尤其在毛竹运输过程中,禁止将带病母竹外运,避免扩散病源。

(3)烂脚病:毛竹烂脚病主要发生于新竹基部,起初为小病斑,在病状蔓延情况下,形成大块的状斑,并在竹秆基部留下疤痕,严重影响毛竹健康,毛竹遇强风则会被折断。

针对此类病害,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施,或使用1%波尔多液进行喷施。

(4)竹丛枝病:竹丛枝病主要表现为毛竹病枝侧枝丛生,枝节间缩短,并退化成鳞片状,最终蔓延至叶梢内。观察发现,竹丛枝病在秋后会导致毛竹多株死亡的现象,并逐渐开始全面发病,严重影响了毛竹的产量和品质。

针对此类病害,要合理安排砍伐时间,使用300倍液的粉锈宁或50%多灵菌500倍液喷施病害部位。

(5)竹秆锈病:竹秆锈病多发生于竹秆基部,在6月-7月期间,毛竹遭受竹秆锈病后,病害部位出现黄褐色的粉状物,并形成椭圆形和长条形的病状。

针对此类病害,可加强对毛竹林的养护和管理,密切关注病害发生情况,同时,可砍掉发病的枝条,并做好消毒处理工作,避免病原菌传染和扩散。

3.4.2虫害及防治方法

(1)竹笋夜蛾:毛竹遭受竹笋夜蛾侵袭后,不能成林,无法保证毛竹的产量和品质。尤其在2月下旬,越冬的虫卵孵化为幼虫,对幼龄毛竹进行侵害;在4月初,竹笋夜蛾幼虫开始侵害竹笋,导致竹笋失去光泽。

(2)竹大象虫:竹大象虫主要危害毛竹的竹笋,造成竹笋内部霉烂,在5月份左右,竹大象虫幼虫开始活动,并在6月-7月上旬达到盛期,啃咬竹笋,食笋肉,危害极大,不利于提高毛竹的产量。

针对此类虫害,可使用农业防治手段,即在冬季进行松土,破坏竹大象虫的土室;同时,可采取化学防控办法,使用80%敌敌畏乳油300倍液注射到竹秆上,进而保证虫害杀灭效果。

4 结论

综上所述,毛竹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可保证毛竹丰产增收,提高毛竹附加值的同时,为种植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为实现毛竹增收目标,必须做好整地、种植及造林地相关管理工作,科学实施栽培技术,提高毛竹的成活率,逐步扩大毛竹林种植面积,促进林业健康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毛竹林毛竹竹笋
节骨草和毛竹苗
寒 秋
敲竹杠
竹笋
竹笋
不同施肥方法对毛竹出笋成竹及生长量的影响
解析毛竹刚竹毒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毛竹林火灾预防与灾后复壮技术
竹笋见到阳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