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财会专业教育现状与有效教学策略

2021-12-06张力丹

装备维修技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财会专业教育教学职业院校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财会知识日益重要,本文通过分析职业院校各种影响财会专业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总结存在教材不适配、学生接受程度参差、非财会院校教师专业教师不足、课程设计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等问题,提出通过为非财会专业的学生选择合适且有针对性的教材、根据需要配备专业教师提高授课有效性优化课程质量,以及开设实训课程与理论学习相呼应组织学生参加财会技能比赛等策略,对提高职业院校财会专业教育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职业院校;财会专业;教育教学;有效性

1 职业院校财会专业教育现状

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以及各类高素质劳动者,因此,其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职业院校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其教育教学品质更是代表了每年流入市场各行各业劳动力的技能素质。

在职业院校学历教育的诸多分支中,财会教育曾一度是各职业院校的抢手专业,但受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专业性较强以及学习难度较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财会专业的学习和教育由原来的“热门课程”和“火爆专业”开始逐年降温,渐渐成为了财经院校的专门课程和独有专业,其中的影响因素值得我们探究,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2 影响财会专业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2.1 忽视财务知识对未来从业潜在的影响

财会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一直被认为是会计专业学习的专属,而随着会计行业门槛的变化,看似取消了从业资格门槛的一个行业,对于非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实际上应当理解为财会知识已经在往普及大众的方向发展。

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有效的经济活动,而财务知识贯穿在各类经济活动中,对于职业院校的学员来说,掌握一定的财务知识既是顺应社会发展需要提升自身知识技能,也有利于未来从业之后办理和分析工作相关的经济事项。

2.2 学校对非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

一门学科专业的开设与排课,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不同于职业院校学生毕业普通性测试必考的基础课程,为了有效的保障学生的毕业率以及学校测评的合格率,专业课程以及其他素质教育课程在后期的开设逐渐形同虚设,一旦需要被调整用于学生学习毕业课程后这类课程的授课计划将很难顺利完成,导致学生学习的不连贯,使得学习效果不理想,是否掌握专业知识更难得到保障。

2.3 非财会专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对于进入职业院校进行学历教育的学生而言,顺利的完成学业获得学历毕业证书、掌握报考专业相关的知识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能够直接提升未来工作能力的技能是进修的主要目的。

财会课程属于职业院校教学当中的专业课,是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专业课的学习建立在其他基础课以及文化课程学习的基础之上,基础课以及文化课程对专业课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巩固和辅助作用[1],因此在院校安排学习专业课的时候,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对于财务课程学习动力往往不足,而授课教师只能对教学情况做评价与管理,缺少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方法。

2.4 行业门槛限制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考取初级证

在人社部门2016年公示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曾经在列的会计从业资格证成为了诸多消失的职业资格类型之一,为此,我国各省市2017年暂缓了相关考试的安排计划,同年,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被宣布取消,这一举措无形之中改变了初级会计证的社会地位——初级会计证取代会计从业资格证成为了会计行业隐形的门槛证书。

在此之前,根据《会计法》以及《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职业院校的学生基本符合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报考条件,而2017年之后,报考初级会计资格证书需要具备国家认可的高中(含高中、中专、职高和技校学历)毕业及以上的学历,那么,职业院校未满18周岁就读职业初级学历的财会专业学习的学生无法及时报考初级会计证书考试,有的需要继续深造,于是,学生毕业后在不具备一定实践经历的情况下仅凭学历难以找到对口工作,没有专业证书就失去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3 职业院校财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选用教材不适配,教师授课吃力

职业院校各门课程在选用采购教材时,专业课程的教材具有可选择面广、版本多样、需要专业判断等特点,财会相关专业的课程有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审计等多门多样,非财务专业更是可以根据专业特色进行选择。目前市面上的财务书籍繁多,大多适用于专业财务会计使用,正真适应各类行业特色的财会书籍较少,个别财务基础教材注明“非会计专业”用书的,具体内容又比较笼统,不能良好的指导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教师在使用这类教材时候也难以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3.2 学生接受程度参差,学习兴趣不高

不同于经过中高考筛选后入学的其他学历教育院校,职业院校通常有來自于各种渠道的生源。因此,职业院校教育一方面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也更加具有普适性,有利于一些适应技能培养的适龄学员就读,但另一方面,这样的入学方式因学生本身个体差异导致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同一班级学生接受程度参差。

职业院校的部分学生接受知识较慢学习兴趣不高,授课老师难以对应调整教授方式方法以及进度,另一部分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很可能会因课程进度缓慢内容简单也出现对课堂兴趣下降的情况,这样不同学员之间互相影响,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

3.3 非财会院校教师专业教师不足,教学形式单一

随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取消,非财经院校财会专业的热度逐年降温,甚至取消相关专业的招生,造成外聘财会专业教师陆续流失汇集到了财经院校,留任的在编教师以及长期聘用教师被分流任教基础课程。

对需要开设财会基础课程的非财会专业班级,专业教师若一人任教多个不同专业班级,使用专业特色的教材将面临备课复杂的局面,使用统一的基础财会教材又会出现适用性不强效果不好的问题。如果遇到没有专门的财会教师的情况,院校只能将财会基础课程安排给其他相关但不对口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教师们自身对课程专业理解不足的情况下,很难保证灵活使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只能遵循教材进行讲授教学,导致教学形式单一且落后[2],而以教师为主学生缺乏思考空间的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无益,也难以保障教学的有效性[3]。

3.4 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知识不能融会贯通

当种种原因导致职业院校财会课程教学形式单一后,仅通过基本的课堂讲授形式学习的专业课程难以理论联系实践,这种情况对于财会知识的学习有着极其不良的影响。

财务相关知识即使是财会基础,识别企业经济活动、固定资产分类、填写账簿、办理收支业务等,让学生做沙盘模拟或者进行实操教学效果都远优于仅通过书本文字学习,并且,理论教学通常按知识点授课,无法将相关联的专业知识互相融合,而现实当中发生的任何财会业务都是复杂且综合性的,这样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财会教育教学无法达到职业院校提高学生适应社会技能的目的[4]。

4 提高职业院校财会专业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4.1 为非财会专业的学生,选择合适且有针对性的教材

“教书育人”的主要工具就是授课书籍,选择一本符合学生受教层次且贴合专业需求的书籍极其重要,职业院校的学生本就是以获得专业技能为目的进行培养和教育的。有别于基础课程以及文化课程的学习,在财会知识学习的时候应当更加注重专业性以及针对性,如文秘专业偏向了解企业基本经济业务以及审计和纳税等、工科类专业可能重在成本核算以及工程造价等、音体美舞蹈等其他艺术专业可能更倾向于学习经济法律等。

因此,在财会专业学生有诸多专业书籍可选择学习的情况下,为非财会专业的学生选择合适且有针对性贴合专业需求的教材进行授课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更加有的放矢。

4.2 配备专业教师,提高授课有效性优化课程质量

教育教学中如果说教材是知识的载体,那么教师就是引导学生通往知识的桥梁。术业有专攻,一个好的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职业院校本身学科专业多样化,专业课程的学习是教授学生未来进入社会赖以谋生的知识技能。

如今各行业的经济犯罪频发且财会信息的不断更新,每年从职业院校流向各行业的高素质劳动力具备正确且扎实的财务基础知识,有益于学生个人未来的职业生涯,也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因此,非财经院校的财会专业课程也应当根据需要配备专业的财会教师,提高专业知识教学有效性同时优化课程质量,避免出现“专业不专”的授课[5]。

4.3 开设实训课程,组织学生参加财会技能比赛

职业院校财会教育的意义在于优化和完整知识结构、教授学生财务基础知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开设实训课程、沙盘模拟或实操课程既能丰富教学形式与理论学习相呼应,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理解记忆。

对于职业院校不同专业类型的学生,设计和组织各种财会技能比赛,可以让非财会专业的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体会财务知识的趣味,如点钞比赛、情景模拟手工记账比赛、财务电算化及软件实操比赛等[5]。

结束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职业技术教育在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各类各级各层次专业技能型人才以及各类高素质劳动者的同时,需要顺应市场的变化以及行业的需求重视学生财会知识的教育,及时了解教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未来发展考虑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军花.浅谈中职财会有效教学方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8(18):107.

[2]陳婷.财经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品牌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01):121-122.

[3]石硕.探讨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教育创新路径[J].艺术评鉴,2020(04):92-93.

[4]钱蓉.基于学生参与的中职音乐教学模式创新[J].黑龙江科学,2021,12(07):138-139.

[5]赵剑.高职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的路径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04):31-34.

[6]邓丽华.论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会计专业教育相结合浅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8):338-339.

作者简介:

张力丹(1992- ),女,籍贯:湖南省衡阳市,硕士研究生,单位:衡阳市广播电视大学,毕业院校:南华大学,研究方向:财务会计,职称:助教,财务会计。

猜你喜欢

财会专业教育教学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财会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探讨
关于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中职财会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初探
我国财会行业创新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