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林业森林资源管理的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探究

2021-12-06陈一佐

农业与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源管理林业

陈一佐

(东华(安徽)生态规划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以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为契机,探索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既是新时期基层林业部门的任务之一,同时也有利于发挥森林资源的多重价值,在推进社会发展和营造宜居环境方面发挥一定作用。近年来,基层林业单位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逐渐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森林管理和开发经验。与此同时,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也因为管理权责划分不清、监管方法单一落后、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导致森林资源的价值未能得到更加高效地展现。今后要继续深化林业资源管理改革,在提高利用价值和实现持续发展之间达到平衡,为林业事业更好地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1 林业事业改革下森林资源管理现状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后,现阶段合肥市的基层林业单位,在森林资源管理方面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森林资源管理的硬件水平持续改善。近年来上级部门通过增加财政拨款,使得基层林业部门有更加充足的预算采购新设备、引进新技术;随着硬件水平逐步提升,在森林资源管理方面的效率得以提升,对缓解基层人手不足问题有一定帮助。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力度加强。严格执行采伐限额管理,针对在森林资源建设中的采伐工作,进一步加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力度,针对超额采伐现象要进行严厉的打击[1];通过严格执法,对以往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不良现象予以威慑,对保障森林资源安全起到了显著效果。林政管理制度在基层部门有效落实,明确各级政府行政领导为森林资源的第一责任人,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一把手为主要责任人。凡超限额采伐,追究行政责任;情节严重、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追究其法律责任。总体来看,现阶段基本形成了上级部门统筹规划、基层单位有效落实的森林资源管控体系,在支持林业事业稳健、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影响。

2 当前林业森林资源管理中仍然存在的不足

2.1 森林管理权责不清

森林资源是全社会共同的资源,森林管理也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参与,这对于减轻基层林业人员的压力,以及构建无死角、全覆盖的管理体系也起到了积极帮助。但是在具体工作中,管理权责划分不清晰、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特别是随着生态保护要求的提升,基层林业管理的任务加重。真正投入到森林资源管理中的资源、人力相对较少,在权责不清的情况下,出现了许多监管漏洞,这也对森林资源的科学开发、长期利用造成了负面影响。

2.2 森林资源监管方法落后

严格森林资源监督,防范林木违规利用,也是保障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条件。现阶段很多基层林业单位虽然按照要求定期开展监督工作,但是方法比较落后,未能真正发挥监督实效。目前比较普遍的问题有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资源年报制度、“三证”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木材采伐、运输管理的一些具体办法不够完善,颁布换证手续和证件填写还有不规范的地方。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森林资源被滥用的问题[2]。如,在一些比较偏远的林区,不法分子利用监管盲区从事偷伐活动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每年在“森林防火期”内都会开展防火宣教,但是仍然有一些群众在清明期间烧纸祭祀,或是秋收后在农田私自焚烧秸秆,如果未能实现全面监管、有效防范,很有可能引发森林火灾,也会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损失。

2.3 林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森林资源管理作为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对林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严格要求。尤其是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开发,森林生态的修复、维护等工作中,必须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确保各项具体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现阶段来看,在基层林业部门不仅存在专职林业人员数量不足,在职林业人员工作压力较大的情况,而且职工队伍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不能完全胜任森林资源管理的要求。如,缺乏创新意识,不能主动了解和尝试森林资源的新型发展模式;在林区管理中,对信息技术、监控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未能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林区管理的时效性差。近年来,国内许多林区已经推广使用无人机辅助进行森林资源管理,有一部分基层林业单位虽然出资采购了无人机等设备,但是因为会操作的林业技术人员较少,设备闲置率较高,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2.4 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弱

在一些森林资源储量较为丰富的地区,由于不加节制采伐,或者不合理利用,也会使得林木在短时间内锐减[3]。在消耗数量远远超出更新速度的情况下,林木不能得到有效补充,也无法维持长久利用,甚至有可能因为水土流失、泥石流灾害而引发更为严重的生态问题,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现阶段,基层林业部门在开发与利用森林资源时,受到技术条件、设备工具、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还是以初级的砍伐、销售为主,利用水平较低,森林资源的其它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导致森林经营效益不好,无法兼顾森林保护和经营效益,很容易陷入“追求经济利润-生态遭到破坏-投入资金修复生态”的怪圈。因此,探索一种更为科学的开发利用模式,才能让森林资源的价值得到更好地体现,进而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2.5 森林物种的多样性受到威胁

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与森林生态的稳定性、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从调查情况来看,许多林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物种类型单一、森林生态系统脆弱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很容易爆发严重的虫害、病害,使得林区内大量树木死亡,不仅失去了利用价值,增加了管理难度,而且还会直接影响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森林物种多样性不足的原因有多种,如在营林造林时,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大量栽种速生林;或者在防控森林病虫害时,过于依赖化学药剂,在防病、杀虫的同时,也使得森林内的鸟类、动物大量死亡[4]。在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很难维持健康、有序地运行,林木大量死亡,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3 基于森林资源管理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落实森林资源权属,明确森林管理职责

森林资源相关的权利归属,主要包括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等。在明确森林资源具体产权、使用权时,可以通过发放森林产权证的形式,以此约束森林资源产权人的行为。让相关森林产权人在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森林使用权流转的,也应当在参考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到本省、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流转细则,从而对森林使用权流转市场做进一步规范。除此之外,对于森林资源管理的职责,也要以明文规定的形式予以说明,保证责任落实到人,既能发挥监督作用,督促相关责任人保质保量地完成森林资源管理的任务,又能够作为评估与考核的指标。如果发现有责任未履行的,或者是履行不到位的,做出相应惩处,追究其应负的责任。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林业管理人员落实好职责、使命,真正在维护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作用。针对个别基层林业人员缺乏工作动力、不能尽职尽责的,还可以在森林资源管理中引进奖惩激励机制,也是提升管理实效的有效举措。

3.2 构建信息监测平台,创新森林监管模式

根据以往的管理经验,损害森林资源的因素有多种,主观方面如不合理采伐,以及不法分子偷伐等;客观方面如爆发森林病虫害、火灾等。通过加强林区监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进而达到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在信息时代,依托大数据技术构建完善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以便于针对森林资源整体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监管。该监测平台是以布置在林区内的若干个监控装置作为信息采集源,如红外感应装置可以随时收集森林各处的温度参数;湿度传感器可以实时反馈森林各处的空气湿度[5]。利用计算机进行参数分析,如果某个地区存在温度较高、湿度较低的情况,则有较大概率发生森林火灾。这样就实现了自动监测、智能预警,方便林业技术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发生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造成损害。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对森林有害生物进行监测,进而预防森林虫害。利用监测平台保护森林资源的安全,为其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3 重视基层队伍建设,提升林木保护水平

近年来,森林保护的要求提升、方法创新,对于基层的林业技术人员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上级部门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增加,让基层林业单位的硬件设施更加完善,为森林资源管理创造了极大的便利,林业工作人员的负担减轻;各类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也要求林业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要求,更高效率完成森林资源管理任务。为此,应面向基层林业队伍开展多种形式培训,只有更加熟练地运用森林管理的新方法、新技术,才能让森林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除此之外,基层林业人员也要严格遵守本部门的规章制度和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审核森林用地,依法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用,并且协调各个有关部门,加强对林地总量的控制,制定林地总量的管理制度,尽可能避免林地的流失。随着监管力度、保护水平的提升,为森林资源得到长期使用提供条件支持。

3.4 创新开发利用模式,提高林业产业价值

以往的管理实践表明,森林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将会造成过快消耗且难以恢复至正常状态,也就无法实现森林资源价值的长久利用。因此,从管理学视角来看,应当创新管理思路和转变开发模式,从而让森林资源可以得到有效更替,使其成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各地的基层林业部门要立足本地的实际情况,探索低消耗、高收益的开发模式,如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森林资源旅游业的发展;要重视对苗木工程的建设,发展苗木花卉种植产业;大力推广对林业区域内优秀产业额度建设,针对优良的苗木要进行标准化的生产和种植,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将其经济价值、社会效益发挥出来,增加林业产业的附加值。只有增加了营林收益,才能有更多的资金继续投入到林业建设中,达到一种“保护-开发-再保护”的良性循环状态。

3.5 丰富森林植物种类,确保生态系统稳定

各类植物的丰富度通过决定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而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应当将丰富植物种类、维护生态稳定作为一项核心任务。在营林造林时,需要尽可能挑选多种类型的乡土树种,并且要保证乔木、灌木相互搭配,如,乔木类植物选择榉树、枫香、苦楝等,灌木类植物选择山胡椒、八角枫、金缕梅等;在丰富树种多样性的同时,还可以将森林内部的空间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帮助。选择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于森林病害、虫害和火灾,应当着重做好事前预防,既可以降低对森林资源造成的损失,又可以最大程度上削弱对森林生态的破坏,利用森林自身的恢复能力,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 结语

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对“两山论”的具体诠释,也是支持地方林业事业稳步推进、持续提升的重要手段。不可否认,现阶段一些基层林业部门由于管理思维落后、管理方法单一,森林资源过快消耗、严重浪费,从长远来看必然会制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影响林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林业事业深化改革这一契机,统筹做好落实森林资源产权、构建信息监测平台、重视基层队伍建设、创新开发利用模式、保护森林物种多样性等工作,在保证森林资源能够得到长期使用的基础上,挖掘其社会效益、经济价值,突显基层林业单位的管理能力。

猜你喜欢

森林资源资源管理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land produces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