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绿地植物景观评析

2021-12-06原宁欣

现代园艺 2021年16期
关键词:校园内群落绿地

原宁欣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风景园林,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寒地城市泛指处于冬季漫长、气候严酷地区的冬季生活受不利影响的城市,尤其以我国东北地区为寒地城市的代表[1-2]。而位于寒地城市——哈尔滨的东北农业大学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具特色、富含魅力的大学校园绿地植物景观。

在大学中,人口密度与人流量均要比城市公园大,因此,植物受人为干扰程度也随之加大。如何合理搭配东北农业大学校园内的植物,更好地利用园林植物的生态效应,促进校园生态文明与思政文化建设值得深思。

1 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绿地概况

东北农业大学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地处东经126°38′,北纬45°45′,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过渡季节,时间短。常年干燥而少雨,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东北农业大学创建于1948年,1978 年在哈尔滨市香坊区原“马家花园”旧址上重建校园,总用地面积达197.34hm2。整体上看,沿南北方向狭长展开并且平坦,无天然水体[3]。

2 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绿地教学区园林植物景观分析

在校园建筑附属绿地中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不仅可对校园内的建筑物与周围环境起到很好的协调、过渡与柔化作用,还可以将富有生机、动态的植物与建筑物所传达的文化性相结合,表达出东北农业大学的校园文化内涵。

2.1 惜时林与园艺楼北侧绿地

此段靠近园艺楼侧,为一树阵停车场。空间组织上,高大的复叶槭,中东杨树冠在上空交接,虽形成良好的冠下空间,但对园艺楼教室的采光起到了阻隔,在冬季时较为单一的乔木层与稀少的灌木层在落叶后则使行人视线较为通透;中间绿地种有观花、观果树木,地被部分为自然林下草地,并有优势种为繁缕。此外,此段绿地中含有较大面积裸露的土地,因缺少灌木层导致有较多的人踩踏,使草本植物的长势较差。植物群落水平结构较为单一,垂直结构不够丰富,其观赏性有待提升;植物种类过于繁多,文化指向性不够强烈;在生态方面群落结构层次不完善,不能有效阻隔运动场东侧明德路往来车辆所产生的污染物与噪音。

2.2 主楼南侧附属绿地

绿地在靠近人行道的一侧利用行列式栽植方法栽植暴马丁香,群落内部采用自然式种植方法点缀种植紫丁香、红王子锦带花、东北连翘、美国红枫、树锦鸡儿及红皮云杉。在此区域内,红皮云杉挺拔的身姿与主楼的体量相符合,但因此处绿地面积过小,红皮云杉的栽植点与教室距离过近,导致部分教室存在采光问题。区域内整体群落物种较丰富,但植物个体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关联性,无法突出此区域内植物群落的主景,未形成良好的景观观赏效果。此外,暴马丁香作为行道树,因高度较低,且因向阳性导致其枝干向人行道一侧倾斜,无法形成绿荫如盖思政文化效果,妨碍行人的正常通行。

2.3 研究生楼北侧附属绿地

研究生北侧附属绿地被研究生教学楼合围,形成了半开敞绿地空间。此绿地的边缘为行列式栽植的高大乔木,其种植形式与内部自由式栽植的乔灌木没有空间过渡,只是起到了较好的遮阴效果。同时,植物因建筑和高大的杨树等遮挡了阳光,长势矮小。且植物的垂直结构层次相差过大,造成景观围合性较差,尤其是树叶凋落的冬季,此绿地空间的视线通透性更强,没有起到较好的植物空间造景功能。同时,缺少较丰富的草本植物搭配,裸地面积较大,景观观赏性随之降低。而较少的草本植物与乔灌木没有进行合理的植物搭配,也使此区域内的生态效应较差。

3 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

经实地调查与查阅资料可知,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绿地植物资源丰富,经系统整理与鉴定,几乎包含哈尔滨园林绿化常用的所有植物种类,其中共有木本植物122 种(含变种,变型,品种等),隶属30 科68 属,其中乔木73 种,占全部绿地木本植物资源的59.8%,灌木43 种,占全部绿地木本植物资源的35.3%,藤本植物6种,占全部绿地木本植物资源的4.9%[4]。但种植设计存在较大问题,总结起来包括:种植混乱无序;大片的苗圃式密林占用宝贵绿地空间;缺乏自身特色,没有很好地展示文化底蕴这3 个方面。

3.1 群落物种间植物组成不够合理

分析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绿地内各区域植物造景可知,某些乔木树种长势较好、体量较大,在作为主体景观构成群落林冠线乔木层的同时,可起到良好的遮阴效果,但在面积较大的校园中重复使用,会使校园景观过于单调。此外,东北农业大学校园内绿地植物群落中的乔灌木层存在植物呈分散种植、缺少章法的密植与植物群落缺少低矮灌木与草本植物层等问题,导致植物个体的分布没有形成良好的植物群落景观效果。部分乔灌木仅以单株的形式栽植,并未考虑植物群落内的生态效应,多数长势较差,无法与群落内其他乔灌木组合形成丰富且有秩序的植物景观层次结构。

3.2 植物景观盲区率较大

当前,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绿地内普遍存在缺少草本植物覆盖而导致裸土面积过大的情况。降低裸土率,减少自然景观“盲区”是提升寒地校园景观质量的重要措施[5]。在东北农业大学校园内,地被植物种植种类较为丰富的区域较少,大部分绿地均未大量应用立地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乡土草本植物,导致未能构成丰富的植物群落地被层景观、缺少地表植物覆盖、增加了校园裸土率,使植物景观造景观赏性大打折扣的同时,也未形成良好的生态效益。

3.3 校园南北两区植物种植缺乏整体统一性

东北农业大学校园内南区相较于北区的植物种植种类与应用形式更加丰富,且通过植物造景形成了明显的校园景观轴线;北区的植物景观建设缺乏系统化设计,且南北两区基调树种与骨干树种未达成统一,使南北校区整体景观性不强。

3.4 缺乏校园文化特色与思政文化宣传

东北农业大学校园内部植物景观的营造并未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到的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同时,校园内部的植物景观设计并未通过丰富的植物造景手法对思政文化所提及的“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和使命感,能够适应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需要的接班人”进行细化落实表达。

4 东北农业大学校园绿地植物景观优化建议

4.1 注重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合理搭配

应选择在东北农业大学校园内变换搭配各绿地植物群落中的树种,提高其生态效益,调节局部绿地小气候,丰富植物景观垂直结构层次与植物群落边缘林缘线的变化,形成有层次美的林冠线,提高景观观赏趣味与特色。在植物平面种植中,应尽量避免植物单株零散种植和混乱密植,尽量将植物个体有序地以“线”或“片”的形式栽植其中,增加群落植物个体间的关联性。

4.2 丰富植物群落季相变化,注重打造冬季植物景观

增加应用彩色叶和变色叶树种,丰富校园景观色彩元素,提高植物景观的视觉冲击并起到调节感官的作用。从寒地高校植物色彩变化考虑,整体结合不同种类植物物候期的变化合理配置,创造四季不同的季相变化的动态景观,弥补冬季景观叶片脱落后导致的色彩不足,着重考虑栽植观干型植物与常绿树种,打造农大特有的植物景观群落。

4.3 结合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打造植物景观

在进行校园植物造景的过程中,可选择在合理的群落物种搭配下,组合搭配设计具有相似内涵的植物,表达对美好品质的赞扬和尊重,并结合校史校训凸显校园独特的文化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结合东北农业大学天然的大片绿地,利用自然生态化的植物群落种植手段,展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概念与注重和谐人居、绿色发展的核心内涵。切实通过生态化的种植设计与景观设计,思考如何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课堂之外的植物景观中延展与传播思政文化。

5 结语

绿地植物群落作为高校绿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整体树种规划设计、局部群落物种组成、群落间乔灌草的搭配方式等均会直接影响高校校园绿地景观及生态功能的发挥。因此,在营造高校校园植物群落景观时,应加大应用乡土植物,丰富低矮灌木与地被植物,根据相应的景观种植原理与生态性理念,合理搭配景观群落内的树种并结合文化等元素,完善适合东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营造的发展路径,将校园内的植物景观打造得更具观赏性、生态性及文化性。

猜你喜欢

校园内群落绿地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校园里若有人行凶
小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墨尔本女子学院将拆除校园内所有垃圾桶
校园内不同区域空气微生物分布的调查分析
走进绿地
叶用芥菜盐渍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