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演进历程与实践进路

2021-12-05翟一博

摘 要: 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有什么样的政治路线,就有什么样的组织路线。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是实现政治路线的物质工具。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组织路线问题,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都始终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关键词: 党的政治路线; 党的组织路线; 组织工作

中图分类号: D262.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1.05.00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始终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1]。纵观党的百年历程,组织工作历来都是服从、服务党的政治路线。一部组织工作史就是一部组织路线服务、保障政治路线的发展史。党的政治路线是党在一定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完成党的主要任务而制定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制定、实施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根本指南。党的组织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政治路线的需要而制定的关于组织工作的根本方针和准则。历史表明,正确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组织路线的前提与政治保障,党的组织路线是服务党的政治路线的有力工具。

一、 深刻认识党的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重大意义

路线决定方向,组织凝聚力量。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百年来,党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功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成就,这与高度重视组织工作、加强组织建设、践行组织路线是分不开的,同时,与始终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是分不开的。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全面展示了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今天,始终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仍然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有力抓手,是最终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有力举措。

(一) 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全面展示了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史

1921年,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横空出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2]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深刻改变国家、人民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这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归功于组织路线的正确贯彻始终服务政治路线。始终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是百年来党的政治优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极端残酷的战争环境和复杂斗争的严峻考验,党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和使命使然,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组织工作,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扩大了组织规模,党发展成为一个群众性政党。扎实的组织工作与严密的组织体系使黨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有了坚强的组织基础与组织保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党依靠自上而下的强大的组织体系,不断改进组织工作,总结出了“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确立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积累了组织工作与组织路线的新经验。党依靠组织,用了三十来年的时间,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伟大成就。期间,尽管党走了一些弯路,但国家毕竟在艰难中前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重新确立了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原则。健全党的组织体系,整顿党的组织机构,整肃党员队伍,着力推进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组织工作、组织路线回归正轨,确保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顺利进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结合新实践、新任务与新征程,对党的组织路线提出了新思想、新论断与新概括。各级组织发挥优势,体现特色,积极配合中央“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党的组织就蓬勃发展,党的事业就顺利推进;什么时候组织路线发生偏差,党的组织就遭到破坏,党的事业就出现挫折。一部党的组织史就是一部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历史,通过这部历史全面展示了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

(二) 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有效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比如,如何总结和用好近年来管党治党的成功经验,保持和拓展全面从严治党的良好态势;如何推动各级党组织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把党的执政大厦根基筑牢夯实;如何破解干部队伍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这些都是党的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紧迫课题。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有效载体,是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质量的重要抓手。从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更好地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三) 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有力举措

当前,中国共产党已经领导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党不断前进的征程中,还面临着不少的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尖锐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老问题反弹回潮的因素依然存在,实践中还在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4]这些问题,严重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重影响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总结党的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经验启示,有利于深化对党的组织建设发展脉络、历史经验、基本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更好地服从服务于新时代党的政治路线。

二、 党的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演进历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发展变化是永恒的,任何事物都是与时俱进的。党的组织路线作为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而规定的关于组织工作的根本方针和准则,其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不同历史时期各有侧重,党的组织路线的孕育、提出、形成与发展是随着党的组织建设的发展而发展的。

(一) 初步形成期:党通过组织工作团结带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组织建设,不断探索服务政治路线的组织路线,在艰苦卓绝、险象环生的环境中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1921年7月,党的一大党纲对党员条件、入党手续、党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工作制度等作了初步规定。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的组织建设的原则、方针等问题作了较为具体和明确的规定,并要求“到群众中去”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5]。1925年1月,党的四大提出组织问题是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决定扩大党员规模、组织规模、改善党的组织体系,要求执行“实行民主的集权主义,巩固党的纪律”等使党群众化的组织原则。1928年,党的六大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提纲》首次明确提出“组织路线”概念。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要求“努力去改造党的组织,务使党的组织确实能担负党的政治任务”,提出“党员的发展路线”,重申“支部建在连上”、严密党的组织等正确举措。这一系列的可贵探索,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组织路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1938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并提出“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组织路线的正式确立[6]。1945年,党的七大党章第一次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按民主的集中制组织起来的”,对党的组织原则、组织结构、组织制度作出系统规定,意味着党的组织建设理论和实践日益走向成熟。革命时期党的群众路线与组织路线最终形成与完备,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传承延续期:党通过组织工作团结带领人民逐步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执掌全国政权和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需要,大力整顿和发展党组织,统一调配和严格管理干部,注意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党的组织建设得到全面加强。1951年,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和《关于发展新党员的决议》,提出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号召全党“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全国解放后以后,党在全国范围内对于知识分子实行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强调“革命需要吸收知识分子,建设尤其需要吸收知识分子”。1956年,党中央首次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强调“应该在高级知识分子中间培养出大批的坚决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红色专家”,并明确“在知识分子中吸收党员的工作由中央组织部负责”[7]。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又红又专”遂成了这一时期组织路线的代名词。1962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强调要通过健全党的组织体系来推进党的各项建设。1964年,毛泽东同志又提出了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但是,由于受到错误政策方针的影响,特别是“文革”期间,党的各项工作一度出现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正确的党的组织路线并没有得到完全执行。

(三) 创新发展期:党通过组织工作团结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进一步丰富、发展党的组织路线,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全面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废除实际上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实施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恢复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生活,组织工作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形成了一条与正确的政治路线相适应的组织路线。党的十四大以后,根据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各级组织部门认真研究和着力解决组织路线为党的政治任务服务这个重大课题。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数以百万计的党的基层组织,进一步培养和锻炼数以万计的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培养和选拔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党的十五大对加强组织建设作出重要论述,目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命题,与此相适应,要求对党的组织路线做出相应调整,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此后,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等新的要求,强调“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从而为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两个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 健全成熟期:党通过组织工作团结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黨的历史上第一次对党的组织路线作出科学概括,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开辟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注重从党的政治建设抓起,对党的干部政策、组织原则、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制度规范,积极推进党的组织健康发展[8]。在干部工作方面,提出了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在组织工作方面,强调加强组织建设和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建立覆盖各级党组织的制度体系,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系列党内法规。在人才工作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把人才工作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党的组织建设、组织路线。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这一重大概念,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9]。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具有开创性贡献和里程碑意义,指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前进方向、实践路径,是指引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三、 党的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实践进路

从经验中获得启示,从启示中增强力量,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的行动逻辑。在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历史节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期待。党的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百年历史实践积淀的历史经验,凝结着管党治党的智慧,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相结合,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内容[10]。深入研学、充分利用好这些宝贵经验,以进一步践行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全体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政治建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能够确保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11]。从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领导地位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形成坚强领导核心,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正是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的全面显著提升,根本原因就在于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和党中央的核心地位。

历史和实践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能够应对各种风险、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代坚持党的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持之以恒地推动党员干部真正学懂、弄通、做实、筑牢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升品行作风。要坚持把政治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全过程及各方面,一切工作都要朝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来推进、来检验。

(二) 构建严密的党组织体系,夯实党执政大厦的根基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组织的统一和巩固,伴随着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建立起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这个组织体系,是根据党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有着使命追求的崇高性、组织队伍的先进性、组织覆盖的广泛性、联系群众的紧密性、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有效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坚决践行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工作优势和力量优势,据统计,2020年,全国在抗疫一线从事疫情防控工作的党员干部共有3914.4万余人,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全国街道社区中共有30.2万个基层党组织、231.6万名专兼职网格员参与疫情防控,覆盖了全部社区[12]。先后动员各级干部职工5.55万名下沉一线参与疫情防控,成立了2945个疫情防控临时党组织,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历史和实践证明,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新时代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必须更加注重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这个重点,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有效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要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使广大党员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 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力行党的干部路线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历来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并通过凝聚干部队伍智慧制定政治路线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能打仗、打胜仗、懂政治、懂业务、又红又专的干部队伍为中华民族实现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组织保障;改革开放新时期,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组织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信仰坚定、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为中华民族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高度重视,通过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有效防止了党员领导干部的腐化变质,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13]。

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度重视培养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新时代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必须注重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进一步优化干部“育、选、管、用”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具备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要突出政治标准选干部,强化对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的深入考察,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要坚持事业为上选干部,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选什么样的人,岗位缺什么样的人就配什么样的人,把合适的干部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要从严管理干部,注重日常管理,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管理,做到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要强化正向激励,大力发现、表彰和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四) 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

如何集聚人才,集聚什么样的人才,事关我们的事业前途和发展大局。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保证政治任务的完成,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任人唯贤”的路线,所谓贤,就是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中央提出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李四光、钱学森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入党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等科学论断和“人才强国”战略。从“科学的春天”到“人才的春天”,从“下海潮”到“海归潮”,中国共产党的人才事业越来越兴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推进人才强国建设,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着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截至2020年,全国科技人才总量达1.01亿,居世界第一位。

历史和实践证明,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新时代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把党管人才的政治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组织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我国快速发展的平台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要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实现增人数与得人心有机统一。要做好联系服务人才工作,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五) 赓续红色血脉,锤炼忠诚可靠的组织工作队伍

组织部门因党而生、为党而存,组织工作担负兴党责任、强党使命。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担任过党中央的组织部长,对组织工作干部队伍建设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对组织工作干部来说,强调第一位的是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在组织部门筚路蓝缕、接续奋斗的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的组织工作干部用心血、汗水甚至生命,诠释了政治上的绝对可靠、对党的绝对忠诚。正是一代代组织工作干部的高贵品质、崇高风范,使组织工作在党的史册上树立了不朽丰碑[14]。

历史和实践证明,打铁必须自身硬。历史不仅仅是一件件事情的累加,更是由一个个人物的崇高精神来照亮。伴随着党一路走来,组织部门在长期的奋斗、创造、积淀中铸就了优秀品格,其中最鲜亮的本色、最厚重的底色就是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必须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和践行伟大的建党精神,持续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壮阔征程中彰显应有的价值、品格和担当。要坚持政治立干(部),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作风兴干(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带头转变作风。坚持能力强干(部),把“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作为组织工作干部的根本要求,推动组织工作干部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不断提升知大局、懂本行、干实事的能力。要坚持从严治干(部),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持之以恒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15]。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16.

[2]习近平.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1(01).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事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104.

[4]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7-03(01).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8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6]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8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9]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10]刘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三维解读[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20(2):75-79.

[11]方正,叶海涛.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述评[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9(4):80-89.

[12]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党的强大领导力和执政力的充分彰显与锻造: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伟大斗争的观察与思考[J].求是,2020(20).

[13]楊德山,朱一鸣.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百年历史经验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2):12-22.

[14]齐卫平.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百年历史实践纵论[J].行政论坛,2021(2):19-27.

[15]丁俊萍,赵翀.党的组织建设:百年回望及经验启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31-48.

(责任编辑 文 格)

Evolution Course and Practice Path of the Partys Organizational Line Serving the Political Line

ZHAI Yi-bo

(The Party School of Wuhan Committee of CPC,Wuhan 430024,Hubei,China)

Abstract:The correct political line depends on the correct organizational line.The political line usually determines the organizational line.The organizational line serves the political line as the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olitical line.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ssue of organizational line.In different periods of Chinese Revolution,Construction and Reform,it has always adhered to the organizational line,served the political line,and provided a strong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s cause.

Key words:Partys political line; Partys organizational line; organizational work

收稿日期:2021-05-31

作者简介:翟一博(1979-),女,安徽亳州人,中共武汉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博士,武汉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和执政党建设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行政学院2017年重点调研课题“构建党内政治生活效果评估体系研究”(17KYHZ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