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王

2021-12-05刘宸宇

作文·初中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打油诗保温杯感染力

刘宸宇

老王是我的一位语文老师。

开学第一堂课,他拿着一个不知什么年月生产已然掉了漆的保温杯,缓缓地挪进教室。他往讲台上一站,大家立刻就被吸引了,都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这位新老师。他个子不高,背有些駝,留的是“板寸”,本就不多的头发中还有许多白发,眼角都是皱纹,一双眼睛闪着光,透出些许严厉,鼻直口阔,面色有些苍老,一副老学究的样子。他被我们打量得有些不好意思,不自然地“哈哈”笑了几声。

很快,王老师的一个外号——“老王”在班里悄然流传开来。老王不仅看起来老,做派也老。每次他都会先将书一本本在讲台上码齐,抚抚边角上的褶皱,掸掸书页上的灰尘,然后慢慢地、轻轻地吸溜一口泡着枸杞的热水,停顿片刻才开始讲课。

可是,听了老王的课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老王讲起《西游记》眉飞色舞。介绍完作者,他开始讲课文,讲到情节精彩处,他选取经典的片段开始朗诵。“那怪闻言,恐怕大圣伤他,却就解尸,出了元神,跳将起去,伫立在九霄空里。这行者背上越重了。猴王发怒,抓过他来,往那路旁边赖石头上滑辣的一掼,将尸骸掼得像个肉饼一般……”他大声地读,一个角色用一种腔调,读得抑扬顿挫,不论是古文还是白话,都读得非常认真,好像要把文字蕴藏的含义都表达出来。同学们都听得入了迷,有些同学还随着他的朗读摇头晃脑,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老先生那样沉醉其中。

这还不算完,讲到兴头上,他“张牙舞爪”地踱步到我们中间,张口就来一首打油诗,情节、人物性格全在里头。他念打油诗时,更是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我们听了都禁不住热烈地鼓起掌来。那时的老王似乎背也不驼了,在我们心中高大起来。

而老王呢,则心满意足地踱回讲台,拿起古老的保温杯,轻轻对着杯口吹一口气,慢慢地抿上一口,悠然地享受着同学们钦佩的目光。

下课铃响,老王的课刚好讲完。老王还是慢悠悠地踱步出去,好不容易走到半路,他好像又想起什么似的停了下来。他的水杯还安安静静地在讲台上站岗呢。“瞧我这记性,老了。”老王看着我们自嘲道,背依旧微微地驼着,发际线依旧夸张地后退着。

于是,“老王”这个称呼更加流行了。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老王不老,每当我们叫“老王”时,眼中透出的都是敬佩之情。

(指导老师 江武金)

简 评

这篇文章运用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以同学们对老王看法的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先刻画老王有些苍老的外貌,再描写有吸引力的课堂,前后对比,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富有感染力,以此表现文章的主题:老王的“老”表现在他的外在形象,更表现在他在同学心目中资格“老”的地位。生动的细节描写是文章的另一大特点:如“不知什么年月生产已然掉了漆的保温杯”“背有些驼”“慢慢地、轻轻地吸溜一口泡着枸杞的热水”“慢悠悠地踱步”等细节描写让老王的“老”跃然纸上,如在眼前;有些同学跟着他的朗读“摇头晃脑”及他念完打油诗后同学们热烈鼓掌等细节,很好地从侧面烘托出老王课堂的感染力。

(江武金老师)

猜你喜欢

打油诗保温杯感染力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Pygmalion
设计保温杯
保温杯里,该不该泡枸杞
打油诗里的秘密
“打油诗”,有时其实也很“美”
保温杯托贴
如何提高电视播音的感染力
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提升吸引力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