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社区参与和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
——以北京市J街道“社区小管家”为例

2021-12-05万志彬

关键词:管家共同体青少年

万志彬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上海 030201)

1 问题的提出

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中指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1]。新修版团章中也指出要“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2]3-4。少年作为国家的希望,对青少年的素质培养已经成为如今教育的重点工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意识到需要开展多种活动来提高青少年参与的积极性,特别是作为生活环境的街道社区,提高社区活动中青少年的参与度,继而切实增强了青少年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与觉悟。这对于新时代背景下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强调对于社会治理的探索,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稳定。街道社区,更应该以此为契机,采用多种方式来培养青少年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推进治理模式现代化。

“新的治理模式必须从管制思想转为服务思想,不仅要加深了解人民的需求,还要满足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实现公共服务的‘需求侧相应’。”[3]社区治理在城市化进程中应运而生,近年来,在不少的社区活动中看到青少年的身影。我国学者对青少年的社区参与研究可以简单分为六类:第一类,以参与社区某一方面建设进行研究[4];第二类,从政府购买角度出发研究青少年社会服务[5];第三类,从社区文化环境出发,研究社区氛围的营造[6];第四类,研究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遇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7];第五类,党团组织的青少年活动在社区参与方面更侧重于志愿服务等形式[8];第六类,关于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研究,其研究方式方法往往带有特殊性。[9]北京市J街道的“社区小管家”系列活动开辟了一种新的治理模式,以青少年作为主体来推进社区治理,在满足青少年社会化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2 “社区小管家”:探索、过程与实际成效

基于居民自治的社会协同氛围、注重学生综合成长的教育改革、家长希望填补家庭教育空白等时代背景下,J街道开展的“社区小管家”,是为了充实青少年的课外生活,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培养贯彻社区居民自治的理念,提高青少年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一方面,让青少年通过居民自治能够更加关心自己身边事,增强集体观念,培育大局意识;另一方面,青少年通过参与社区自治的方式,从小养成良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锻炼其思考问题、寻求方法的能力。

2.1 发动阶段:“社区探险”青少年社区巡游、“童眼看社区”青少年图片征集大赛

2019年4月-6月,J街道组织开展“社区探险”青少年社区巡游,由社工带领青少年组织社区巡游,认识社区功能,了解社区运转规律。小管家们在巡游过程中,认识社区,了解社区,发现社区问题,并在社工的引领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随后,开展线下“童眼看社区”青少年图片征集大赛,以面向社区青少年开展社区更新计划的图片征集大赛,以青少年乐于参与的形式,动员青少年关注、发现社区问题。线上则利用“公益朝阳”公众微信号对社区小管家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在朝阳区社会志愿者公益储蓄中心平台上,发动朝阳区志愿者们为小管家的提案进行助力,帮助小管家实现改造社区空间的心愿。通过线上征集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青少年,以不一样的视角来看待生活的环境,树立青少年的问题意识。在预热环节,让青少年亲身体会到生活的社区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产生“怎么了”的思考。

2.2 增能阶段:“小小圆桌”青少年培力工作坊——童眼放大镜、社区小英雄

2019年6月-7月,社区开展了“小小圆桌”青少年培力工作坊的主题活动。“童眼放大镜”以工作坊的形式用青少年易于理解的形式向青少年介绍社区治理的目标,帮助青少年理解社区管理对于居民生活的重要性,同时,带领青少年共同梳理之前在社区巡游及图片征集中发现的问题,运用议事形式,分析选取几个后期“社区更新计划”参与治理的社区问题。社区小英雄则以工作坊的形式对先期确定的社区问题进行回顾,后由社工引领,以青少年为主体再进行问题讨论分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对应整治措施的讨论梳理,最终,形成回应“社区更新计划”的行动提案。

“小小圆桌”青少年培力工作坊主题活动运用议事形式带领青少年按照“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带领青少年对问题的成因、症结、表现、后果进行讨论分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议事规则。在增能阶段,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由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与社工向青少年进行讲解,梳理之前的问题,互相交流得出一些共识,让他们明白进行这一活动的意义。青少年在讨论中明白“是什么”,继而激发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兴趣。

2.3 赋权阶段:“社区更新计划”

进入暑假,针对社区问题,由社工带领参与的青少年依照先期确定的“社区更新计划”行动提案开展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实际行动。以社区内的小院为目标,开展井盖美化活动;以社区为目标,开展狗狗工具箱的投放和文明养犬宣传。小管家们通过动手美化社区,参与社区建设,成为社区文明养犬的带头人。将社区参与和青少年在暑假期间的时间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一方面,青少年能有成片的时间可以用来参与社区活动;另一方面,这又与青少年的暑期课外实践相结合。

赋权阶段最重要的是让青少年思考“怎么办”,带着对生活的观察与个人意见去思考如何治理社区的问题,并制定计划。积极发挥青少年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以更高的积极性参与治理。

2.4 评估阶段:“小手建社区”青少年暑期社区嘉年华

8月底的“小手建社区”青少年暑期社区嘉年华是由社工带领早期参与的青少年共同组织的社区活动,展示行动成果,向社区展示青少年的能力,树立青少年参与社区建设的正面形象的同时,增强青少年对社区的归属感与参与感。

评估阶段重要的是让青少年感受到精神上的荣誉。展示行动成果会让青少年觉得,自己认真思考的想法得到很多成年人的认同,会让青少年不自觉地思考生活,产生一种“还能做什么”的愿望。长远来看,可以让青少年对社区治理产生极大兴趣,让他们以更高的积极性参与社会事务。

2.5 成效

“社区小管家”从2019年4月至8月底,合计开展了6场8次活动,共吸引社区青少年以及家长、志愿者500人左右参与活动,招募了社区小管家 30人。线上线下开展“童眼看社区”青少年图片征集活动共征集到25份图文作品,涉及到垃圾分类、井盖彩绘、文明标识等多方面内容;通过“小小圆桌”青少年培力工作坊组织青少年通过议事的形式梳理在社区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带领青少年开展“社区更新计划”,在社区教工小院开展井盖彩绘、制作宠物工具箱等社区改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从各个方面对社区青少年儿童及家长做了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达到95%,不满意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活动时长上。

“社区小管家”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以社区为基础,在动员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满足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帮助青少年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区的发展。例如,美化井盖为主题的社区更新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为社区的美化贡献了力量,活动一经开展,受到朝阳区各街道的广泛关注,带动了更多的家长和社会群体关注社区治理。项目开始至今,北京电视台、中国社区报、北京晚报、朝阳报、朝阳有线、中国青年网、千龙网、公益朝阳等均对该项目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

“社区小管家”以社区空间的角度关注青少年能力建设的培育和成长,以社区为基础利用问题的解决,满足青少年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支持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填补了“家-校通识教育”在青少年社会化发展方面的缺失。以体验式的工作方法带动青少年,满足青少年发展的需求,起到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作用。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社区治理必然会影响到其学校、家庭和所居住的社区,也必然会得到家庭、学校和街道社区的支持,将社会共同体和社区治理的理念更好地培养和贯彻下去,有利于合力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3 青少年社区参与助力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发展

社会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集合,而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从事社会实践的人与人之间形成的联系。这些联系辩证统一,相互影响,相互依赖。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139。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而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共同体。人本身就是社会共同体,人和社会共同体同步发展,因此,社会共同体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社会性是“现实的人”的基本属性之一,青少年的成长必然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正是青少年的社会化让社会饱满了起来,社会共同体也同步发展了起来。同时,社会共同体的凝聚又加速了社会化进程,促进了青少年的成长。

青少年作为民族的未来,关乎国家命运,其成长助力现有的社会共同体,更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正是因为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共同体,社会氛围也驱使青少年需要尽早接触社会事务,培养自己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与意识。青少年的社区参与将助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3.1 立足社区,满足青少年的社会化成长需求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人们通过认识、学习政治文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青少年对问题往往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成年人却以“你还是个孩子,只要管好学习就可以了”为由,让青少年们逐渐失去对参与和实现这一需求的欲望。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社会化过程贯穿人的一生,而社区是青少年完成社会化转变的重要场所。“社区小管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社区空间的角度关注青少年能力建设的培育和成长,以社区为基础利用社区发展的解决,满足青少年自我实现的需求,支持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并填补了“家-校通识教育”在青少年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缺失,满足青少年将来长期发展的“社会化”需求。

提升社区青少年对社区的认识与理解,加强青少年参与社区事务的动机与能动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管家们在走访调研、协同讨论中通过亲身体会,实地调查,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社区环境有什么问题,继而思考“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无形中培养了一种主人翁意识,加强了其社区参与的意识与能力,培养了青少年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有助于青少年由“自然人”向“社会人”“政治人”的转变。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需要层次金字塔的最高层,是在实现了人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之后,精神层面的一种需求态度。在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自我实现需求的机会并不多见,而通过其经常生活的学校和社区来实现青少年自我实现的需求更是少之又少。“社区小管家”通过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以体验式的工作方法服务青少年,满足青少年社会化的需求,必然能够起到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作用。发动学校和社区周边资源,培养和锻炼青少年参与社区、学校治理的积极性,一方面,能够培养青少年参与社区自治的思维和态度,能够从小养成团队协作、观察、独立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能通过青少年的参与,引起更多的家长与居民关注,进一步营造社区氛围,形成社区共商共治的局面,促使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

3.2 社会互动,青少年与社区共同推动社区自治

社会互动需要人与群体之间产生相互依赖性,以信息传播为媒介,来使个人融入群体以至更大的社会组织制度。从社区实际来看,青少年有大量的时间在社区度过,而目前的社区环境并不能为青少年提供相应服务以满足其需求。青少年的成长不仅需要家庭、学校的努力,社区也更应持续关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当青少年完成学校布置的课业之后,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玩手机、泡网吧等行为打发时间,这对于青少年来说并不利于其长久发展。用丰富多样的社区事务吸引青少年参与,可以充实他们的课余时间与精神世界。而对社区而言,社区事务也不应该只是依靠社工与工作人员来进行,更多的还是需要和社区居民协同共治,发挥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为社区事务献言献策。青少年作为最有活力的主体,更应该培养其社会参与能力,助力推动社区治理的持续开展。

在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活动的这个情境下,满足社区治理需求与青少年成长需求,进而对社区治理环节形成一定作用,营造了“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氛围。从这一角度来看,“社区小管家”项目的五个维度充分展现了该系列活动的优越性:从向度来看,青少年与社区街道密切交往,积极配合,把自己放在主人翁的地位上;从深度来看,青少年投入了时间与思考,对所参与的项目抱有极大的感情,每一次活动都主动配合;从广度来看,家长与社工共有500人作为志愿者参加项目,北京市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从频度来看,5个月开展6场8次活动,青少年能够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参加活动;从强度来看,该项目令人回味无穷、意犹未尽,在后续的满意度调查中,青少年与家长均表示活动时长不够。

社会互动是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的,在“社区小管家”这一活动前提下,青少年与社区居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从五个维度的成效就可以看出。一方面,青少年与社区居民得以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另一方面,社区又通过居民的同心共力,一起营造了“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和谐氛围,对双方来说是“共赢”的结果。青少年与志愿者意犹未尽,这为后续持续开展社区自治的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 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社会群体的能动性

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11]190在街道里,青少年作为社区的一分子,与社区有着明确的社区关系,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在街道工委等组织的领导下,开展活动调动青少年社区参与的积极性更是体现了分工协作的特点。

社区居委会作为组织者,很大程度上承担着社会责任,需要完成上级部门交付的多项任务。居委会用于服务居民以及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精力被分散,联系居民与上一级政府桥梁的职能被弱化。[12]这就更需要居委会来创新如何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以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方法。了解社区青少年的发展需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其在社区治理的作用。加强社区群体凝聚力,制定社区群体规范,处理好社区群体内部关系,制定好社区治理方案,都是居委会在社区内营造社会共同体的重要任务。同时,还可以积极发挥社工这一群体的能动作用,这将为青少年提供专业的指导与服务。

“借着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很多家长也能跟着参与进来,通过他们的小手拉动成年人的大手参与到社区事务中,动员更多力量加入到社区建设中。”[13]提升青少年对社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进而带动家庭关注社区事务,从而在社区层面形成关注社区建设、参与社区治理的社区文化与氛围。自家的孩子加入社区事务,可以有效带动整个家庭的加入。J街道招募小管家30人,却有500名家长与志愿者也参与其中。家长对于能够填补家庭教育空白的社区服务抱有非常积极的态度,究其原因,在于社区组织的亲子活动可以弥补因工作繁忙等原因减少的陪伴时间。退一步来说,青少年和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社区事务,还可以密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家庭和谐,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社区小管家”通过各类群体为青少年开辟了新的活动形式,与社区同龄人的沟通、交流与互相学习也为青少年提供了社会化的机会。可以推测,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机制的建立将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4 总 结

人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需要在参与社会事务的过程中逐渐积累,逐渐学习的过程。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共同体与现实的人是相互塑造,相互依赖的关系。人的生活状况、人的思想会塑造一定形式的社会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4]7青少年参与到社区自治中来,正是将自身与社区融为一个社会共同体,并且在这一共同体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传统社区服务模式无法满足青少年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我国青少年的传统教育与发展服务主要由家庭和学校提供,当今青少年日常生活普遍以“三点一线”即学校、家、补习班的生活方式为主,这种单一的生活方式让青少年形成对待周围事物不闻不问的冷漠性格。近些年来,在中国逐渐流行起的社区居民自治中发现,成年人无法马上适应居民自治思想,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养成从小就参与社区事务的习惯。受经验主义等一些现实问题的影响,解决办法往往带有一种思维惯性。如若让青少年来思考如何解决社区问题,一方面,能以不同的新视角来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用经验;另一方面,青少年通过参与社会事务,培养社会意识,从小就开始思考现实问题,可以将通识教育阶段学习到的课堂知识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接触现实生活,成为“现实的人”,继而助力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区自治强调公民参与,青少年作为社会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社区参与中发挥重要作用。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靠人的发展来带动,人与社会同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以该项目为例,通过组织社区探险、童眼看社区、小小圆桌能力提升工作坊、社区更新计划、青少年社区嘉年华等途径为青少年提供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服务活动,深化“发动-增能-赋权-评估”模式,建立起动员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的协同机制,从青少年主体意识、参与社区事务的行动、社区共同体环境等层面动员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一方面,这在活动中提升了青少年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与意识,为将来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这又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和延展性,可以推广到其他社区内。

即便如此,J街道的“社区小管家”项目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社区小管家”旨在以青少年为主体,招募社区内的青少年参与社区事务,但在实际的招募过程中,年龄层主要集中在7岁-10岁,覆盖的年龄较为集中和低龄化,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而低年龄的青少年参与活动往往出于兴趣与爱好,并不一定能长期维持下去。面对如今的升学压力,大部分青少年利用空余时间自主学习,参与社区活动也只是为了“放松”,这并不利于街道社区打造品牌项目。品牌项目的打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的打磨与实践。在活动开展中,有时为了达到项目绩效目标而忽略了更加细致化、长效化的活动设计,继而影响参与者的思维。这就需要街道社区以打造品牌项目为目标,树立全流程概念,更加注重单个项目在整体规划中的作用和效果,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在J街道这一社会群体内,固然有其特殊性,但在群体意识和群体规范的作用下,其经验还是可复制的。社会群体与乌合之众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能产生共同一致的行动。“社区小管家”带动了青少年与一大批他们背后的社区居民,在其基于乐趣的无意识成长需求与社区的治理需求的双驱动下,产生了一致的群体行为。这对于社区治理而言,可以将目光放在如何让居民与居民、居民与社区产生一致的群体意识,共同致力于社区内的社会共同体的凝聚,继而加快社区治理的转型升级。

社会共同体积极发挥其作为人与人社会关系集合的作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将青少年作为社区自治的主体来培育,将“社区小管家”打造成为类似于社区议事会、理事会的模式,从服务走向治理,增加治理机构的治理要素,创新社区治理的制度性安排,通过组织化、制度化的方式来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继而来推进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猜你喜欢

管家共同体青少年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郁小文的猪管家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做自己的小管家
伤口“小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