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治理视域下山西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1-12-05刚,苏

关键词:文化产业山西现代化

杜 刚,苏 敏

(中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当前,山西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不断促进现有产业结构调整重组,快速推进新型产业布局,蹚出一条新时代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路子,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西素有“表里山河”的美誉;山西既拥有灿烂的、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资源,又在革命战争年代铸就了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并不断创造出新时代的先进文化。基于山西丰富且厚重的文化资源,有效增强全省域的文化资源力、吸引力、整合力、传播力、创造力,进而全面提升山西文化软实力,并实现向硬实力和产业化的转化,改善和优化山西文化现代化建设水平,需要不断提升山西文化治理水平和能力。文化治理有别于其它的社会治理方式,具有治理的二重性,即不仅包含着对文化的治理,还蕴含着借助文化进行社会治理的意蕴;也就是说,在进行社会文化优化整合的基础上,通过强化那些与文化相关的社会结构的治理,从而促进社会整体治理效能的提升,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文化现代化的现实生成。事实上,作为更深沉、更持久的社会治理方式,文化治理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彰显,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体系中的应有之义。因此,从文化治理的视域来观照山西文化现代化建设,有助于推动山西文化繁荣发展和本土文化软实力的现实提升。

1 文化治理与山西转型发展的内在关联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1]。可见,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的社会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之治”的制度体制与执行能力的现实体证。文化治理则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文化支撑,就是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2]。因此,文化治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其时代价值的具体呈现,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提升的重要依赖。“文化治理作为继政治治理、经济治理之后的新治理维度,能够直面社会需求的多面性,准确而多元地反映民意,能有效地消除文化分配鸿沟,实现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与政治价值的良性循环,弱化社会分层,创建和谐社会。”[3]从根本上讲,文化治理与当前山西的转型发展存在着内在关联,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一方面,山西转型发展为文化治理提供机遇和可能性空间。转型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更是山西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倚重,唯此别无他途。长期以来的资源依赖型发展,不仅牺牲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动能,还挤占了其它产业的布局,致使产业结构失衡、思想观念僵化、社会发展迟缓,创新能力明显匮乏,综合竞争力持续走低。因此,受困于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体制性矛盾,山西的文化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占比还不高,文化产业还没有成为支柱产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人民群众需求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地位还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当前,大力推进转型发展,“转”的不仅是发展模式,更是社会发展理念和治理观念,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通过转型发展,可以更好地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整合,推动市场多元主体构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改善政府工作效能,从而有利于文化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达成。可以说,转型发展为山西文化建设和文化治理提供了可能性空间。

另一方面,文化治理丰富了山西转型发展的内涵。文化治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山西全省域推进文化治理,不仅要能够净化社会风气,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改善公民的心智模式,凝心聚力、统一思想,同时还要立足山西既有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优化整合,进一步厘清政府、社会与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改善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文化供给水平和能力,满足社会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促进文化消费增长。近年来,在“文化强省”战略的指引下,山西通过深入挖掘多重文化资源,围绕“六新”做文章,积极扶持文化产业新业态,探索文旅产业新路径,转型发展取得明显的成效。因此,文化治理在为山西文化领域的改革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的同时,通过将文化产业作为山西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山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内涵,为高质量转型发展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在新时代、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山西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就必须探寻适合本土实际的新路径、新模式。文化治理作为更深层次的社会治理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推进社会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的提挡升级,促进社会良序的形成,从根本上破解一直以来困扰山西的“一煤独大”的单一发展模式,充分调动和激发政府、社会与市场三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化解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起到破旧局、开新篇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优化文化生态环境,促进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文化+”模式,增强文化产业的活力,释放既有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更有助于本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文化强省战略的早日实现。

2 文化治理之山西实践要努力解决好三个维度的问题

文化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呈现出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机制复杂化等特征。显而易见,文化治理在于通过打破单一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协同治理的积极性,走向多元主体共享、共建、共治的新格局。因此,厘清多元主体内在机理与协同机制,成为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山西,探索文化治理的新路径,应该着重从治理主体即政府、社会和市场三个维度予以观照。

2.1 政府主体维度

文化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的角色定位和效能的发挥直接决定着文化治理现代化的现实生成。因此,我们要积极推进政府角色转变,进一步明晰政府治理职能。首先,科学规划文化治理架构体系。立足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大力推进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优化相关文化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强化政治引导力和监督力,合理规划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布局,绘制发展蓝图和治理愿景。其次,强化政治思想引领和基础保障。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地位,强化意识形态教育和主流文化引导,深入挖掘山西既有文化资源,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最后,统筹协调各方利益诉求。明晰政府角色定位,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解决好公共文化的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系问题,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山西文化建设,有效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诉求,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2 社会主体维度

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治理得以推进的现实支撑和重要途径。因此,建构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齐抓共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公共文化需求的多元治理的新发展格局,是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内生诉求,也是不断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外在表征。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人民性,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首先,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多元文化诉求为出发点,合理引导文化消费,鼓励开发山西本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创新文化产品、服务和种类。其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抓好公益性文化建设,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建设中来,让群众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便利性的同时,提升素养、陶冶情操,从而切实保障公民文化权益,传播先进文化,推进社会文明,引领社会新风尚。最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让公共文化服务真正“转”起来、“活”起来、“火”起来,推动群众性公共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晋”品牌。

2.3 市场主体维度

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就是激发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市场主体是文化治理多元主体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当前山西文化治理现代化就需要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产业创新力。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山西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文化治理的重要内涵。具体来说,就是要高度重视培育和孵化文化产业市场,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进一步释放文化产业活力;同时,秉持产业融合、协同创新的思维,加大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文化与互联网等的融合力度,不断开拓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文化产业结构合理布局、提质升级,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集群,推动文化产业向集约化与群体化发展。尤其重要的是,要引入市场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协调好文化市场“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导向”二者的关系,充分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促进山西现代文化产业的现实生成。

总体来讲,文化治理视域下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就是要强化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服务保障,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现代文化产业活力。只有处理好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共治的关系,才能达到协同并进、融合共生的现实效应。

3 文化治理与山西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山西全面推动文化治理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内生需求,也是本土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客观要求。通过文化协同治理有序推进,有益于充分激发和释放山西本土文化资源力、整合力、吸引力、传播力和创造力,有益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有益于现代文化产业的健全与完善,并进而实现由“软实力”向“硬实力”的转化,更有益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文化强省”战略的有效达成。

3.1 文化资源力

文化资源是文化治理和软实力提升的重要现实基础。离开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与建设,文化治理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遑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由此可见,充分激发和释放山西本土文化资源力,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现实依据。一般来讲,文化资源力是由既有文化资源、文化基建与文化才智资源等构成的系统性呈现。首先,强化政府主导,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秉持“游山西就是读历史”理念,充分挖掘和保护山西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先进文化资源,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其次,多方筹措、共建共享,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建设和完善公共文化场所,改善软件与硬件条件,提升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能力。最后,培育和开发文化才智资源,加强山西文化智库建设,加大招才引智力度,进一步提高本土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文化强省人才梯队,着力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总之,只有通过优化文化治理的环境,大力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保障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合理规划和开发本土才智资源,才能将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促进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提升。

3.2 文化整合力

文化整合力就是在文化治理进程中,形塑共同体意识,通过对现有文化生态环境进行有效地优化与整合,确立主流社会价值取向和评价体系,并进而促成社会自组织地有机融合与动态平衡。因此,文化整合力是在复杂多元的文化场域中实现“一体”的基础力量,通过建立共同价值认同与发展愿景,实现社会有机协同效应的最大化与最优化,这是文化治理的基本价值诉求,也是实现社会有序高效运转的重要倚重。当前,山西文化治理现代化建设,一方面,应该不断强化党的领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努力“讲好山西故事”,赓续三晋文化精神谱系,努力提高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另一方面,加强文化治理进程中制度、规范和法治建设,努力净化文化生态环境,营造良性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氛围,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良序运行。当然,文化整合力的现实生成并不是“硬连接”,而是一种“软融合”,就是通过发挥文化协同和政策引导效应,进一步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凝聚力与向心力,形成“聚合效应”,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共同体基础。

3.3 文化吸引力

文化治理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文化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与举措。文化治理效能得以发挥的现实体征就是文化吸引力的提升。文化吸引力是文化软实力得以彰显的重要指标,更是文化自信、自立、自强的现实反映。新时代,山西积极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不断增强文化吸引力,不仅有赖于对既有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开发、整合与优化,更需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华夏五千年,山西好风光”,山西丰富的文化生态资源是文化吸引力的重要来源。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是独特的自然景观与厚重的人文景观,亦或是黄河农耕文化、长城边塞文化、太行革命文化……业已融入到山西人的血液之中,其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已成为新时代文化治理的强大精神支撑与动力源泉。鉴于此,山西应加大推进文化品牌和旅游品牌建设工程力度,适时启动“三晋文化溯源解码工程”,着力提升三晋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增强文化吸引力与影响力。毋庸置疑,文化吸引力源于强大的文化基因、独特的文化魅力与优质的文化体验。因此,山西文化治理的现实路径就应该在传承与转化、保护与弘扬、创新与发展上下功夫,增强文化吸引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3.4 文化传播力

文化传播力是文化治理的一项重要的延伸功能,简单地讲,就是通过创生文化产品,运用媒介技术,增进对外影响力与吸引力,展现文化治理成果,形塑良好形象。事实上,文化传播力的提升应重视传播内容、媒介技术与渠道、活动载体等三个方面的有机协同。首先,就山西文化治理实践而言,就是通过强化主体的传播意识与媒介素养,提炼山西文化传播的核心要素,推进“晋”字号文化产品生产,树立山西文化品牌形象;同时,要坚持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的原则,丰富和充实文化传播内涵,凸显三晋文化魅力,展示文化治理成果,增强文化的辐射力和感染力。其次,树立全球战略思维和互联网思维,重视媒介技术与传播渠道的建构,积极推进“三晋元素”的“国际表达”,加快文化传播战略体系与平台建设,利用融媒体手段,多通路、多平台展示山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成果和文化治理新成效;最后,要善于搭建和创设国际文化活动载体,通过主办或承办全球性盛会,积极向世界推荐山西,传递山西声音,展示山西形象。客观地讲,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仅取决于其文化基础资源和文化创新成果,更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实践手段与现实水平。因此,文化传播力是山西文化软实力得以表现与彰显的重要评价指标。

3.5 文化创造力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创新驱动能力越来越成为支撑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指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4]从根本上讲,文化治理就是通过不断地文化精神创新与制度创新、社会文化系统的结构—功能重组以及文化产业创新而达成其治理效用的。文化创造力作为文化治理体系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其核心驱动力。在一定意义上讲,文化创造力是制约文化治理水平和实现与否的关键所在。山西全面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首先,应该围绕“六新”做文章,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政府治理机制和市场运行机制,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从而促进社会治理体系良序运行,为文化创造力的现实生成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其次,要善于并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和发展思路,打破地域、行业和部门的界限,对既有文化资源进行结构和功能的重组,在优化整合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继往开来。最后,勇于培育发展新动能,构建“文化+”新业态,打造山西文化产业发展集群,进一步繁荣文化市场,提升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总而言之,“文化创造力的提升力度是衡量当今中国社会现代化水平和程度的重要标准,也是反映中国社会与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5]。可见,山西文化创造力的现实发展水平不仅关涉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关涉山西文化治理的现实成效,更关涉社会文明程度与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最终实现。

4 结 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山西全面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把转型发展蹚新路作为工作指南和逻辑起点”[6],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培育新业态,释放新动能,拓展新空间,开辟新路径。归根结底,就是要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和开发既有文化生态资源,积极推动文化现代化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从而促进山西本土文化软实力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山西现代化
我在山西等你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山西叹五更
推进鞍山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我见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