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田地区核桃主要病虫害种类与综合防治

2021-12-05

新疆农垦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分生孢子化学防治悬浮剂

(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

新疆核桃的栽培历史悠久,是最早种植核桃的地区之一[1-6]。新疆核桃主要产于南疆阿克苏、和田和喀什地区。近年来,和田地区核桃种植面积增长较快,由2008 年的6.67 万hm2增至2018 年的11.47万hm2,扩大了1.7 倍。然而随着核桃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核桃病虫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不仅严重地影响到核桃产量与品质,同时也影响到果农对核桃生产的积极性。本文阐述了和田地区核桃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并结合前人研究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1 核桃腐烂病

1.1 为害症状

核桃腐烂病主要为害主干和枝条,发病初期病斑水渍状,暗灰色,稍隆起,用手按压流出泡沫状的液体,病皮内部呈现褐色。随着病斑扩大,较早发病部位开始失水下陷,主干病皮呈浅红色,枝条病皮呈暗红色,其间分布有黑色颗粒,即病菌分生孢子器。环境湿度大时,分生孢子器顶端涌出大量橘黄色或橘红色丝状物,即分生孢子角。病斑不断沿着主干或枝条纵向发展,受害枝条最后干枯死亡,而主干皮层开裂流出黑色液体,整株树干枯死亡。

1.2 发病规律

核桃腐烂病菌主要以子座和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天核桃树液开始流动时,在环境条件适宜情况下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助风雨、昆虫进行传播,从果树剪锯口或是伤口侵入。一个生长季中可以发生多次侵染,春秋两季是病害发生的高峰期。病害在管理粗放、排水不良及土壤贫瘠的果园发病严重;盐碱较重导致树体衰弱;冻伤果树发病尤为严重。

1.3 综合防治

1.3.1 加强果园管理

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提高树体营养,增强树势,以提高树体抗病抗冻能力。将果园的病残体及修剪后的病虫枝带出园外烧毁,以减少初侵染源。铲除果园内的杂草,结合修剪保持果园通风透光,降低果园湿度。

1.3.2 病斑治疗

加强果园病害巡查,特别是在春季,若发现病斑,立即用干净锋利的刀具彻底清除病组织,再涂上伤口愈合剂,以彻底杀灭病菌和促使伤口愈合,并将病组织带出园外集中深埋或烧毁,或用锋利的刀具对病皮以0.5~1.0 cm 间距划线,深达木质部,然后喷施杀菌剂和愈合剂。果树修剪后,剪锯口也要涂抹伤口愈合剂,防止病菌从剪锯口侵入。

1.3.3 化学预防

春季果树刚开始萌芽时,全园用石硫合剂喷雾能大大地降低病原基数。在4月、5月和9月使用溃腐灵+有机硅对树体和枝干进行涂抹或喷雾,可杀灭病菌,同时促使伤口愈合,减轻病害的发生。

2 核桃链格孢叶斑病

2.1 为害症状

叶片受害初期,病斑呈褐色近圆形小斑点,随后病斑扩大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浅褐色,有时病斑周围形成黄色晕圈。病害发生严重时几个病斑联合形成较大斑块,叶片形成局部焦枯。

2.2 发病规律

病害由链格孢菌侵染引起,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翌年春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助风雨、昆虫活动、农事操作进行传播。在新疆该病害于5月上旬开始发生。果园郁闭、排水不良造成果园湿度太大,病害易发生;土壤贫瘠、树势衰弱则发病严重。

2.3 综合防治

2.3.1 加强果园管理

结合修剪搞好清园工作,扫除园内病残体,压低病原基数;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化肥,特别注意控制氮肥使用量;搞好果园排水工作,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果园积水。

2.3.2 化学防治

加强病害调查与监测,病害发生初期是进行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化学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25%嘧菌酯悬浮液1 500 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1 500 倍液、32.5%阿米妙收悬浮剂1 500~2 000 倍液、40%氟硅唑乳油1 000倍液等。

3 核桃生理性焦叶病

3.1 为害症状

病害往往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发生,病斑呈灰褐色或浅褐色,逐渐向内发展;有时病斑从叶缘开始,沿着叶脉间由外向内整齐排列,病斑浅褐色,近圆形或椭圆形。

3.2 病因分析

(1)强太阳辐射、高温、干旱环境是导致核桃焦叶病发生的主要原因;(2)土壤盐碱重,影响到核桃根系吸水功能,使焦叶病加重;(3)核桃园作物单一,地表植被覆盖少,果园严重缺水也会使焦叶病加重。

3.3 综合防治

和田地区核桃生理性焦叶病一般在5月中下旬开始发生。病害发生初期可以交替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和园林蒸腾抑制剂,喷雾间隔7~10 d,保证叶片正反两面均能喷洒均匀;另外果园果树适当密植,园内提倡种草,改善果园环境,增加果园湿度;增施土壤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对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

4 核桃枝枯病

4.1 为害症状

主要发生在1~2 年生的枝条上。受害枝条呈灰褐色,枝条上叶片逐渐变黄后脱落,枝条逐渐干枯,病死枝条上散生很多黑色小颗粒。

4.2 发病规律

核桃枝枯病是由黑盘孢菌、球壳孢菌或可可球色二孢菌侵染引起的一类真菌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树干和病枝条上越冬。翌年春,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风、雨水和昆虫进行传播,从伤口或从嫩梢侵入。发病的枝条又可以产生大量病菌进行再侵染。雨日多、空气湿度大时病害容易发生;果树受冻和枝条抽干则利于病害的发生。

4.3 综合防治

4.3.1 结合修剪清理果园

春季加强果园病情调查,发现病害枝条后及早剪除,并将病枝条带出果园集中烧毁,剪锯口要涂抹愈合剂。夏季进行夏剪时,疏除密蔽枝、徒长枝、交叉枝、重叠枝、下垂枝、干枯枝和病虫枝,从而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病害发生率。由于病菌在枯枝上越冬,因此在冬季应扫除园内枯枝、落叶和病果并带出园外烧毁,同时用石硫合剂清园。

4.3.2 化学防治

生长季核桃枝枯病化学防治可以选用以下药剂:36%喹啉·戊唑醇悬浮剂、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等。每隔10~15 d 防治1 次,连续2~3 次,各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治效果更好。

5 核桃黑斑蚜

5.1 为害特点

核桃黑斑蚜主要为害核桃叶片,受害后叶片和果实上布满蜜露,以后叶片逐渐失绿焦枯,上面长满黑褐色霉状物。受害树体核桃仁易出现干缩,有时出现空壳,出仁率明显下降。

5.2 发生规律

和田地区核桃黑斑蚜在4 月下旬开始发生,5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害猖獗。

5.3 综合防治

5.3.1 农业防治

果园周围防护林不宜种植刺槐,以减轻蚜虫的发生与危害。结合冬剪与夏剪,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果树抗病虫能力,剪除带有蚜虫的枝条,以降低虫口基数。园内种植大蒜,可以减轻蚜虫的危害。保护利用好天敌如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帮助控制蚜虫。

5.3.2 物理防治

利用黄板诱蚜,设置375~450 块/hm2粘蚜黄板,每块间隔5~7 m。黄板应保存于阴凉避光处,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打开后尽量一次用完。在害虫发生高峰期宜半个月更换1次黄板。

5.3.3 化学防治

5.3.3.1 杀灭越冬卵

早春果树萌芽期喷洒5%矿物油乳剂,结合刮树皮,消灭越冬虫源。

5.3.3.2 果树生长期防治

和田地区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核桃黑斑蚜危害关键期,应采取化学防治方法进行控制。药剂可选用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480 g/L 毒死蜱乳油、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30%氯氟·吡虫啉悬浮剂、5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2%噻虫·高氯氟悬浮剂、50%抗蚜威水分散粒剂、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5.3.4 涂环防治

果园蚜虫处于点片发生或天敌数量较大时,可以采用涂环防治。方法如下:将树干老翘皮刮除,涂上6~10 cm宽的药环,然后包上塑料薄膜,7~10 d后取下包扎物。小树没有老皮时可以直接涂抹然后包扎,7~10 d也需取下包扎物。

6 春尺蠖

6.1 为害特点

以幼虫取食为害核桃嫩芽、嫩叶,幼虫食量大,短时间内能将嫩叶、嫩芽吃光。

6.2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一代,和田地区春尺蠖为害核桃一般在4 月上旬开始,4 月中旬至5 月上旬达到为害高峰,5月下旬幼虫入土化蛹越夏越冬。

6.3 综合防治

6.3.1 加强果园管理

及时翻耕树干周围土壤,杀灭在土壤中越夏越冬的蛹。

6.3.2 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羽化出土后沿树干向上爬的习性,把玉米或小麦秸秆切成40 cm 后捆扎于果树主干周围,厚约8 cm,诱集成虫钻入产卵,每日打开捕杀成虫,烧毁带卵的草束。2月中旬至3月底,设置杀虫灯诱杀成虫。

6.3.3 化学防治

胡杨展叶1~2片,卵孵化率达50%,幼虫普遍处于1~2 龄,可以作为喷雾防治的指标,常用药剂有:25%灭幼脲III 号悬浮剂、20%除虫脲悬浮剂、1.2%烟参碱乳油、1.0%苦参碱乳油、20%虫酰肼悬浮剂、15%悬浮剂、2.5%阿维·氟铃脲乳油等。

7 红蜘蛛

7.1 为害特点

红蜘蛛是危害核桃的主要害虫之一,刺吸核桃叶片后,叶片初呈失绿小斑点,随后扩大连片,最后全叶变为焦黄色而脱落,受害严重的果树不仅当年果实不能成熟,而且对次年花芽形成和产量都有影响。

7.2 发生规律

以受精雌成螨在树干、主侧枝、翘皮下、主干周围土壤缝隙内越冬。翌年春核桃花芽膨大时出蛰,不久便产卵,若螨孵化后喜群集于叶背吸食为害。第2代以后出现世代重叠。6月中旬至7 月中旬是为害的关键时期,受旱重的年份发生严重。

7.3 综合防治

7.3.1 农业防治

清洁果园,翻耕土壤,结合冬季管理刮除老树皮集中烧毁,减少虫源。根据螨喜旱怕湿的特点,结合果园灌水保持园内一定湿度。保护利用螨类天敌如食螨瓢虫、草蛉等,从而控制叶螨繁殖。

7.3.2 化学防治

在早春树体萌芽前用3~5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80%硫磺水分散粒剂对树体、地面进行全园喷雾,杀灭越冬虫源。在叶螨危害关键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全园喷洒高效低毒杀螨剂。常用杀螨剂如下,杀卵:13%阿维·螺螨酯水乳剂、50%四螨嗪悬浮液、24%螺螨酯悬浮剂、11%乙螨唑悬浮剂;杀螨:57%炔螨特乳油、20%三唑锡悬浮剂、3%阿维菌素水剂;卵螨兼杀:13%阿维·螺螨酯水乳、5%唑螨酯悬浮剂、20%四螨·三唑锡悬浮剂、10%阿维·哒螨灵水乳剂、25%联苯肼脂·乙螨唑悬浮剂、40%哒螨灵悬浮剂、10%联苯菊酯乳油。根据为害严重程度,选择2种以上药剂交替使用,每隔10 d 喷一次,连续2~3次,防治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分生孢子化学防治悬浮剂
含壳聚糖氨基酸肥料与悬浮剂混合使用下悬浮率的研究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玉米小斑病抗病鉴定接种培养基的产孢技术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问药效试验
白僵菌Bb38菌株小米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培养耐热性状差异研究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