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兼并重组 专业运营 枣庄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2021-12-05孟磊

农业知识 2021年11期
关键词:委托收益资金

文/ 孟磊

产业是扶贫的根基、项目是脱贫的支柱,枣庄市牢牢抓住这个牛鼻子,从实践中摸索经验、从管理中寻求出路、从创新中提升效益,对过去小弱、入资类项目实施兼并重组,推动“小、弱、散”项目向“大、强、专”转化。随着兼并重组的纵深推进,为产业扶贫注入了新活力、激发了新动能、培育了新项目,推动了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

2016年以来枣庄市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196个,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78亿元。脱贫攻坚初期资金使用分散,实施的部分项目小而杂,导致管理难度大、运营成本高,收益绩效低、抗险能力差。枣庄市从实践中摸索经验、从管理中寻求出路、从创新中提升效益,对过去小弱、入资类项目实施兼并重组。截至2020年12月,全市兼并重组“小、散、弱”项目290个,涉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606.7万元,现存量项目906个,委托经营项目789个,其中委托强企运营项目219个,委托合作社运营项目124个,通过强村运营项目32个,光伏专业机构运营项目数414个。

一、“兼并重组”添活力

一是实现了“提质增效”。以峄城区、山亭区为例,2016~2019年,峄城区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9900万元,实施了279个产业扶贫项目,其中投资额低于30万元的项目206个。产业扶贫项目投资规模小、运营成本高、项目收益低。2020年,峄城区兼并重组了104个往年项目,统筹建设12个产业扶贫项目,规模不断壮大,效应凸显。山亭区则整合转化76个往年项目,2020年统筹实施新产业项目14个,推动“小、弱、散”项目向“大、强、专”转化。

二是实现了“资金集聚”。全市共收回往年产业项目扶贫资金共计6329.49万元,引导资金向有带动力、有生命力的大项目、好项目集聚。如:峄城区收回资金2685.1万元,引导资金向大理峪石榴休闲庄园开发、石榴文创产业园等12个项目集聚;山亭区收回资金3277.21万元,整合2020年资金集中投入欧乐食品加工扶贫、千禧牧业加工扶贫等项目,此类项目的实施有效带动了该区优质地瓜种植产业和畜禽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与保障项目长久收益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实现了“资产融合”。峄城区古邵镇整合66个村扶贫资金1091万元,建设三产融合现代农业示范园扶贫项目,委托国企福兴农业公司管理,实现了优质种苗、专业管理、统一销售一条龙服务,织密织牢了“卖全国”销售网络,年产值700余万元,扶贫年收益80余万元。山亭区凫城镇、山城街道整合59个村居扶贫资金1453万元,实施欧乐食品加工扶贫项目,支持企业建设了GMP(药品生产质量规范)标准加工车间,实现了农产品无菌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该项目年收益107万元,直接带动955户2066人贫困户增收,带动300余人就业。

二、“专业运营”谋新篇

枣庄市探索实施“强企、合作社、强村、行业机构”四种扶贫资产“专业运营”模式。

一是实施“强企专业运营”,打造区级产业扶贫“航母版”。峄城区推行“区级统筹、联镇共建”,榴园镇联合底阁镇建设大理峪石榴休闲庄园开发项目,委托国企榴兴公司“专业运营”,采取市场化运作,推动产业扶贫项目由单一到多元。该项目兼并统筹资金933.4万元,打造“旅游+”现代农业休闲观光综合性园区,实现年收益58万元,带动86个村1785户稳定脱贫,实现了资金更加集约,管理更加规范,运营更加稳定,效益更加显著。山亭区则利用民营龙头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把50个项目资产委托给41个各行业龙头企业进行“专业运营”,促进特色产业品牌,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和“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拓宽群众增收途径,提升“造血”功能。山城街道统筹利用990.97万元扶贫资金,实施千禧牧业加工扶贫项目,支持企业新建了加工车间、冷藏间等,购置了宰杀、掏脏、分割、速冻、熟食加工生产线、制冷散冷等设备1388台。该项目年收益79.28万元,带动701户1846人贫困人口增收,带动500余群众就业,增加收入1100余万元。该项目不仅带动全区传统养殖户转型升级,而且带动全区饲料等配套产业发展。

二是实施“合作社专业运营”,打造镇级产业扶贫“旗舰版”。峄城区推行“镇企共建、兼并重组”,阴平镇统筹整合扶贫资金716.1万元,实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委托给效益好、前景好、能力强的阴平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专业运营”。实现项目“众流归一”。该项目新建了有机肥二期生产线,4600平方米的休闲观光采摘园、1600吨恒温库各1处,提供就业岗位60个,扶贫年收益46.6万元,带动54个村521户提升脱贫质量。山亭区则将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摆在产业扶贫的突出位置,全面强化主体带贫服务,将小农户融入现代产业发展链条,目前已实现16个强合作社托管21个产业扶贫项目。冯卯镇温庄村党支部领办山亭区晓东生态农业旅游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2016年实施桃树种植的基础上,于2018年整合23个村扶贫资金200万元,新建春暖连栋果树大棚4栋,种植鲜桃最新品种春丽2400余棵,年收益12万元,带动23个村602人增收。

三是实施“强村专业运营”,打造村级产业扶贫“升级版”。峄城区推行“联村共建,以强带弱”,峨山镇统筹25个村扶贫资金580万元,实施萝藤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委托集体经济好、班子建设好、产业基础好的城一村“专业运营”,实现了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山亭区委托强村领办扶贫产业,将项目建到群众家门口,趟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与产业振兴无缝衔接的新路子,北庄镇高庄村加工扶贫项目,整合5个村扶贫资金360.41万元,新建占地总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205平方米的加工车间一处。年收益20万元,带动5个村152户363人贫困人口增收;周边130余位群众就近就业,年务工收入可达350余万元。

四是实施“行业机构专业运营”,打造分布式光伏扶贫“智能版”。峄城区推行“市场运作,专业运维”,将全区78处村级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分别委托给2家专业运维机构专业运营,年均发电量由128.4万度增加到160.1万度,效益提高24.7%。山亭区将全区159个光伏项目委托4家专业运维机构承担光伏扶贫电站的运行和维护,年均发电量由1252万度增加到1518万度,效益提高了21%。

三、“保障机制”惠长远

枣庄市深知制度明、责任清、机制全,才能事半功倍,重点抓好关键少数,进一步健全管护机制,压实多方责任,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建立专班负责的领导机制。

峄城和山亭两个区均成立了区级扶贫项目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则成立了扶贫项目工作专班,定期研究解决项目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每个项目明确一名科级干部牵头负责,实行项目帮包责任制。

二是健全各负其责的协调机制。峄城和山亭等区均成立了财政、农业农村、人社、审计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服务团,定期对产业扶贫项目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查看扶贫资产是否完整、是否健康运营、收益使用是否规范合理等,坚决防止扶贫资产资金跑冒漏滴。

三是完善日常监督的预警机制。

峄城区建立了“红黄蓝”三色预警防风险机制,对扶贫资产进行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将运营正常的项目划归“蓝区”,进行日常监督;出现苗头性问题的项目纳入“黄区”,建立台账跟踪管理,实行重点监控;风险项目纳入“红区”整改提升,确保项目运营正常。山亭区每半个月至少查看一次项目现场,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即时整改。发挥镇街党委书记示范引领作用,各镇街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负责人,对扶贫项目每季度进行遍访,现场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运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坚决防止困扰项目运行的难题久拖不决。

四是完善“双保险”的安全机制。

为所有产业扶贫项目购买“资产保”和“收益保”,项目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受损由承保公司予以赔偿,项目收益低于保险合同约定预期收益由承保公司负责赔偿差额。2020年度资产保险为全市65个受损项目理赔148万元;收益保险为全市140个受疫情灾情影响收益低于8%的项目理赔78.04万元。

猜你喜欢

委托收益资金
委托公证的不正当利用及对策分析
神秘人约在几点碰面?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个股盘中突然暴涨暴跌原因分析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
其他综合收益的几个重要逻辑关系解析
建设银行利增6.1% 日赚6.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