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淤地坝建设管理专项提升三年(2021-2023年)行动方案

2021-12-05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除险管护防汛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治水方略,确保全省水利“1351”工作部署落地落实,切实提高我省大中型淤地坝建设管理能力,全面提升行业管理水平,现制定我省淤地坝建设管理专项提升三年(2021-2023年)行动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水利水保工作方针政策和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水利水保工作决策部署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要求,持续加强淤地坝建设管理,补齐弱项短板,强化行业监管,创新建管模式和长效机制,推动大中型淤地坝建设管理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不断提升我省淤地坝建设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精准管理,为防汛安全、水土保持、粮食增产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体。市、县政府要加强淤地坝建设管理,结合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引导鼓励企业、社会投入建设淤地坝,治理小流域。淤地坝安全运用实行地方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所在乡(镇)长是防汛行政负责人,所在县水利部门负责人是防汛技术负责人,政府指定专人作为防汛巡查责任人。各防汛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淤地坝安全责任,及时协调解决淤地坝防汛度汛中的重要问题。各级政府要积极落实淤地坝管护经费和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对淤地坝安全运用负总责。

公益属性。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公益性工程,具有提高侵蚀基点、缓洪削峰、拦泥淤地等多种功能,深受当地群众欢迎。要充分发挥财政投入在淤地坝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及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中的主渠道作用,在巡查管护、日常维修方面加大财政补助力度,保障淤地坝工程安全运用。

对标一流。借鉴相关省份经验,在淤地坝建设和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选址、设计、建设、管护、运用等方面全过程提高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因地制宜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材料,不断提高全省淤地坝建设质量和效率,逐步形成我省可复制、可推广的淤地坝建设管理经验。

规范管理。加强淤地坝工程规范化和信息可视化管理,开发建设淤地坝管理系统;实行淤地坝实时监控,实现对重要淤地坝动态监控和安全风险预警,切实提高淤地坝运行管理水平。

确保安全。水土保持淤地坝是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施,一旦失事会给下游造成巨大灾难,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必须对淤地坝安全运用问题和风险隐患保持清醒认识,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如履薄冰、毫不懈怠的态度,认真抓好淤地坝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现状及问题

从现状看。我省现有大中型淤地坝2 035 座,其中在“十三五”期间已进行除险加固的病险淤地坝735 座、列入水利部第二批除险加固名录的病险淤地坝157 座,其余淤地坝是下一步风险隐患排查的重点。同时,还有一部分大中型淤地坝建在城镇周边、有的下游有村庄,防汛压力较大。

从与先进地区的差距看。甘肃省淤地坝建设管理工作处于黄河流域9 省前列,其主要做法是,在淤地坝建设和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作中,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如在溢洪道控制段箱涵设置截水环、陡坡段加设刺墙等,这方面我省还有较大差距。在运行管理方面,我省主要靠人工跑现场,管理手段的规范化、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效率低下。

从国家要求看。根据水利部制定的《黄河流域淤地坝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四五”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我省要在黄河多沙区、多沙粗沙区新建淤地坝444 座,这些新建淤地坝要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信息化监测预警落实在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

(四)总体目标

通过全过程管控,充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高标准建设一流淤地坝,实施好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落实管护维修经费,排查风险隐患,确保安全运用,推进标准化、信息化管理,用三年时间全面加强淤地坝建设和管理运用,达到黄土高原地区先进水平。

(五)分年度目标:

1.2021年目标任务

一是编制完成《山西省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确定我省“十四五”期间淤地坝建设规模。

二是在黄河多沙区和多沙粗沙区28 县,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淤地坝55 座左右。对水利部第二批病险淤地坝名录中的34 座开展除险加固工作。在具备条件的县先行先试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材料,力争在6 个试点县推广使用覆盖度达到80%以上。

三是继续压实淤地坝安全运用管理主体责任和防汛“三个责任人”责任,落实淤地坝管护和维修经费和“一坝一人”管护制度,开展淤地坝汛前检查,执行淤地坝防汛24 小时值班制度。组织淤地坝建设管理培训和防汛演练。

四是完成2 035 座中型以上淤地坝全覆盖风险隐患排查,建立台账。

五是完成2 035 座中型以上淤地坝的数据采集,汇编整理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在试点县完成15 座大中型淤地坝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任务并试运行。完成试点坝的监控系统运行评估及经验总结、技术分析、后期扩展评估等工作。

2.2022年目标任务

一是结合《山西省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和水利部投资规模,逐步推进淤地坝建设和除险加固工作,完成水利部确定的年度建设任务。

二是继续落实淤地坝管护和维修经费和“一坝一人”管护制度。开展年度淤地坝汛前检查、淤地坝防汛“三个责任人”公示和淤地坝防汛24 小时值班。组织淤地坝建设管理培训、防汛演练。

三是完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材料试点的数据采集和梳理工作,开展试点工作评价,总结经验;同时根据水利部要求及资金到位情况扩大应用范围。

四是充实山西省淤地坝管理系统数据信息,将试点县的实时监控图像、数据等信息逐步纳入系统管理。

3.2023年目标任务

一是结合《山西省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和水利部投资规模,继续推进淤地坝建设和除险加固工作,完成水利部确定的年度建设任务。水利部第二批病险淤地坝名录中,2021年和2022年除险加固剩余的淤地坝,力争本年度全部进行除险加固。

二是继续落实淤地坝管护维修经费和各级防汛责任,开展汛前检查、建管培训和防汛演练,确保淤地坝安全运用。

三是对淤地坝建设和除险加固新技术、工艺、方法和材料以及淤地坝实时监控的逐步分类推广,切实提高我省淤地坝建设和管理水平,逐步形成我省可复制、可推广的淤地坝建设管理经验,确保我省淤地坝平稳运行、安全度汛和效益的持续发挥。

二、主要实施内容及推进措施

(一)高标准推进淤地坝建设和除险加固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参照水利部刚刚印发的《淤地坝技术规范》,高标准建设淤地坝,积极实施淤地坝除险加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编制实施方案。编制《山西省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河多沙区,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优先选择建坝条件充分、群众需求迫切的地方,充分融合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农村产业发展需求,建设工程安全可靠、配套设施齐全、整体环境美观、运行管护到位、综合效益显著的高标准淤地坝。

二是建设坝系工程。合理配置大中小型淤地坝,建设功能互补、作用相济的高标准小流域坝系。

三是充分发挥效益。利用淤地坝“上拦下保”功能,科学配置坡改梯、水保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水土保持措施,以小流域为单元,沟、岸、坡综合治理,最大化地实现淤地坝效益发挥。

四是完成除险加固。保质保量完成水利部第二批病险淤地坝名录中我省157 座淤地坝的除险加固工作。

(二)加快推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

淤地坝建设和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过程中,借鉴相关省份经验,结合我省实际,因地制宜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全省淤地坝建设质量、效率和效益。

一是增设提高安全系数的工程。在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中,溢洪道控制段箱涵设置截水环、陡坡段加设刺墙。这一做法可增加陡坡的稳定性,便于侧墙后面回填土压实,并阻滞了水流沿侧墙和回填土结合部位绕渗,有利于提高溢洪道的质量和稳定性。

二是采用箱涵式溢洪道。溢洪道采用箱涵形式,并在其上部覆土恢复耕地。淤地坝建设未设征地费用,这一做法有利于缓减征地矛盾,便于工程顺利推进,也有利于土地利用,不足之处是箱涵式溢洪道投资较高,需视资金充足情况借鉴运用。

三是有效利用开挖弃土。溢洪道开挖弃土堆放在坝前坝后并进行压实。这一弃土处理方式可减少外运土方量,减少成本,同时加固了坝体,但需要注意弃土量及堆放部位,以免对卧管和涵洞造成不利影响。

四是布设排水消能设施。高标准布设排水沟,在马道增设消力池。这一做法可延长排水沟的使用年限,消减水流冲刷力,使排水更加稳定安全等。

五是试用柔性溢洪道。探索柔性溢洪道技术研究、应用和推广。采用新型复合PET 材料建设溢洪道,较现有的浆砌石、混凝土溢洪道,能够更好地引导水流、增加溢洪效率,并充分利用溢洪道开挖土方,节省石料、水泥等建筑材料。

六是研究淤地坝利用新模式。开展淤地坝与坡改梯综合效益分析研究,为淤地坝、坡改梯措施综合配置提供技术指导和依据。

(三)全力确保淤地坝安全运用

落实责任、保障资金、积极排查和消除风险隐患,确保全省淤地坝安全度汛、安全运用。

一是压实政府主体责任。落实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将淤地坝防汛纳入地方各级防汛责任体系。淤地坝所在的县级人民政府编制淤地坝防汛度汛预案,并组织防汛演练。防汛预案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坝址下游有人员的,要逐户发放避险告知书、明白卡,告知撤离信号、撤离路线和避险地点。防汛演练要真演真练不走过场,切实做到出险有警报、撤离有秩序、避险有地点、抢险有组织、除险有保证。

二是落实管护责任。继续执行我省现行的淤地坝防汛“三个责任人”公开公示制度、淤地坝“一坝一人”管护制度和汛期24 小时值班制度。县级水利部门采取建立微信群、手机打卡等方式,每天收集巡查人到岗情况,巡查人上坝巡查及时报告。

三是落实运行管理经费。逐级落实淤地坝维修管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专用于维修养护、管护巡查补助、防汛物资储备、防汛预案编制和防汛演练,做到水毁及时修复、管护巡查到位、储备物资充足、预案合理可行、防撤抢险有力。

四是积极消除隐患。继续开展年度淤地坝汛前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坝址下游安全范围内有设施、建筑物、村庄的,要作为检查的重中之重。继续开展年度淤地坝建设和管理培训,讲解淤地坝建设和管护技术,宣贯淤地坝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安全运用责任,强化淤地坝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五是全面开展风险排查。组织对现有2 035 座中型以上淤地坝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全覆盖,一坝一单建立台账,逐步开展维修维护和除险加固工作。

(四)逐步推动大中型淤地坝现代化管理

在淤地坝运行管理上,通过运用现代通讯、网络技术,开发建设山西省淤地坝管理系统,实现重要淤地坝防汛实时监控和信息可视化管理,形成人防加技防的防控体系。通过建立信息系统模块化管理,逐步实现我省淤地坝安全运用管理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

一是试点实时监控。以我省2 035 座大中型淤地坝为重点,积极开展数据采集,汇编整理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开展实时监控试点县及试点淤地坝。

二是建设管理系统。协调并配合科外处建立山西省淤地坝安全度汛信息管理子系统(山西省水利一张图),并积极开展先行先试,指导试点县探索建设淤地坝视频监控系统。

三是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根据试点淤地坝视频监控系统汛期运行情况及我省淤地坝实际,及时组织相关单位开展运行结果评估和技术分析,总结经验,争取资金,为后期逐步推广提供良好基础,逐步由图像传输,发展为图像加信息传输,同时逐步推广应用到新建重点淤地坝工程中。

四是将现代化管理手段及时应用于新建淤地坝。在重点淤地坝建设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将实时监控、信息化管理设备设施与淤地坝主体工程一体设计、同时施工,不留欠账。

三、保障措施

(一)统一领导,密切配合

山西省淤地坝建设管理专项提升工作,由厅党组统一领导,水利厅分管厅领导具体负责,厅水土保持处同志落实各项措施,厅办公室、厅规划计划处、财务处、科技外事处、厅安全监督处等有关处室负责组织协调、规划计划、资金保障、技术研究与推广、监督监管等工作,省水利发展中心负责做好技术支持和服务。

(二)落实省级投入,加大市县投入

在落实大中型淤地坝管护和维修省级资金的同时,督促市县落实好小型淤地坝管护资金。在淤地坝管理提升上,鼓励有条件的县先行先试,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探索对重点淤地坝的管护新模式,确保我省淤地坝平稳运行、安全度汛和水土保持效益的长久持续发挥。

(三)从严要求,把好工程设计质量关

在淤地坝设计、审查等前期工作中,积极大胆提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并在全省范围内的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中推广采用,优化工程设计,提升工程质量。在项目前期工作阶段为项目县答疑解惑,在实施阶段派出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实地指导,现场解决工程实施中的技术难题。

(四)狠抓责任落实,逐级落实到位

在淤地坝防汛中,按照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岗位责任制分级管理原则,把任务落实、落细,形成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抓好落实的工作格局,构建运行规范的安全运用管理体系。

(五)加强监督检查,推动责任落实

采取专项检查、“四不两直”等形式,加大监管责任落实和安全运用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各责任主体履职情况检查,持续对项目进度、质量控制、资金使用等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在建项目按程序依标准稳步实施。汛前汛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把淤地坝安全度汛压力和责任层层传导给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形成上下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除险管护防汛
安徽省进一步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期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扬州江都区三个强化 做好防汛应急准备
夏季防洪防汛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布恩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完工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的问题探究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
水利水库除险加固施工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