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义市养猪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1-12-05杨兴刚魏明寅

畜禽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兴义市养猪业养猪场

杨兴刚,魏明寅

(贵州省兴义市农业农村局兽药饲料监察站,贵州 兴义 562400)

1 存在的问题

1.1 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发展缓慢

据调查,2020年兴义市生猪年末存栏22.85万头,肥猪出栏32.46万头。 现有存栏50头以上规模生猪养殖场106个,其中存栏1 000头以上规模生猪养殖场4个,存栏500~1 000头规模生猪养殖场4个,存栏100~500头生猪规模养殖场45个,存栏50~100头规模生猪养殖场53个,其余为散养户。在106个场中相对较规范的,具备动物防疫合格条件的仅有16个场,目前生猪存栏数最多的是兴义市奥农红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有4 900余头猪,规模化、标准化养猪场占比相对较少,发展缓慢,养猪业仍以小规模散养户为主,圈舍比较简陋,缺少配套的防疫设施和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相对落后,导致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出栏率低。

1.2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兴义市目前没有生猪原种场,也没有良种公猪站等良种供应配套体系。种猪绝大部分靠外地调入,人工授精配种普及率低,养殖场(户)选种配种技术落后,杂交改良技术推广跟不上。大量外地引种既增加了成本,又加大了引进疫病等风险。由于大部分养殖户采用本交方式配种繁殖,既增加了种公猪的饲养费用,又难免造成公母猪直接交配导致疫病相互传播,引发传染病,造成经济损失。

1.3 疫病防治水平不高

由于生猪免疫注射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的养猪场(户),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力量跟不上,生猪防疫注射工作只能靠村级防疫员和养殖场(户)从业人员完成。绝大多数村级防疫员和养猪场(户)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防疫药品(疫苗)在运输和保存以及使用过程中难免因为温度、阳光、停电等原因导致药效降低,甚至失去免疫效果,所以零星的生猪传染病时有发生。

大部分养猪场(户)管人员和基层兽医技术服务人员对生猪疾病诊疗技术水平不高,生猪疾病治疗效果差,生猪死亡率相对较高,严重影响了养猪场(户)经济效益。

1.4 饲料生产加工技术相对落后

兴义市现有小型饲料生产企业3个,2020年产销饲料11 000 t左右,主要生产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饲料生产所需原料全靠外地调入,由于设施设备不够先进,配方不够科学,原料和产品检验化验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等,原料进厂把关和产品生产、产品出厂检验、销售管理等整套质量管控不严,导致其饲料产品不受当地养猪场(户)欢迎,市场占有率不高。全市绝大部分猪饲料从贵阳、安顺、昆明、南宁以及湖南、四川、广东等地调入,少部分养猪场(户)直接从外地厂家进货,大部分养猪场(户)是从本地经销商购进饲料,承受着较昂贵的饲料价格,增加了养猪成本。

1.5 生猪饲养管理技术落后

由于本市养猪业绝大部分是农民养猪场(户),从业人员文化落后,科学养猪技术水平低,养猪场(户)多采用比较粗放、落后的饲养管理方式养猪,导致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料肉比高、出栏率低,制约了养猪业的发展。

2 建议

2.1 推动标准化、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步伐

立足兴义市养猪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进一步调整养猪产业结构,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坚持走生态型可持续发展道路,统筹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提高生猪产业竞争力,突出龙头企业带动,扶持养猪专业合作社,促进土地流转,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逐步优化区域布局,打造生产规范、布局合理的现代养猪基地,促进养猪产业相对集聚发展。推进种养结合,推广“猪—沼—菜(茶)”等生态循环型养猪业和楼房式养猪业,引导养猪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对接,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养猪组织化、专业化程度。鼓励引导龙头企业采取直接投资、股份合作、产销直挂等形式,带动散养户建立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基地),按照“生猪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要求加快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进程。

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各级项目资金支持,发展现代高科技养猪业,逐步以现代标准化规模养猪场代替生猪散养户。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外地客商到本地投资新建大型现代化养猪场,带动当地养猪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标准化规模养猪业,同时强化粪污资源化利用,从源头上减少污水产生量。新建和改扩建的标准化规范养猪场必须配套建设沼气池等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鼓励养殖场区配套种植花草树木,改善场区生态环境,加快现有生猪规模场(小区)的标准化改造工程,重点提高养猪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2.2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猪种好坏是决定养猪业发达与否的关键因素,要建立与当地养猪业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合理、联系紧密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快生猪原种场和扩繁场建设,保障良种供给。加强良种产业化进程,全面推广普及生猪人工授精配种技术,提高良种繁育水平,提高良种覆盖率。

2.3 完善生猪疫病防治管理体系建设

加强市(县)、乡(镇)、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完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重点抓好动物标识、疫病可追溯体系和动物疫苗冷链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加强生猪防疫、检疫、监测、疫病防治队伍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实施生猪防疫工程,以猪蓝耳病、五号病、猪瘟等重大疫病为重点,确保免疫密度达100%,建立起反应快速,保障有力的应急指挥系统。在目前无非洲猪瘟有效治疗药物和防控疫苗情况下,应通过实施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阻断传播途径来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发生。

加强对村级防疫员和养猪场(户)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重点教授疫病的防治技术、兽药安全使用技术以及《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食品动物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兽药停药期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知识,全面提高其防疫治病技术水平和守法意识,让他们既能为基层养猪业服务,又为促进养猪业的发展和保障猪肉等产品质量安全作出贡献。

通过市乡(镇)、村三级疫病防治人员和养猪业主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全市生猪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全面降低生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出栏率,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2.4 扶持地方饲料企业生产优质安全的猪饲料

应出台相应政策措施鼓励、扶持地方饲料生产企业生产优质、安全、环保、绿色猪饲料产品,引导养猪场(户)与地方饲料企业对接,建立稳定的合作利益关系,在保证饲料企业获取合理利润情况下,以比外地同等饲料产品优惠的价格供应给养猪场(户),降低养猪成本。

通过养猪场(户)与饲料企业形成长期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的关系,养猪场可以购买到质量安全、价格优惠的饲料,既降低了养猪成本,又确保了养猪业健康发展,提高养猪效益,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市(县)、乡(镇)两级畜牧技术人员要层层落实包片、包场(户)责任制,经常深入到辖区养猪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指导养猪从业人员科学合理地按《猪的饲养标准》选购、加工、配制和使用饲料,全面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监督检查养猪场兽药的购进、使用情况、疫病防治制度执行情况、养殖档案建立情况等,帮助养猪场(户)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5 加大养猪技术知识宣传培训力度

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充分利用现有畜牧兽医技术力量资源,采取集中培训和深入现场培训,发放宣传培训资料等方式大力培训兽药和饲料安全知识、生猪良种推广技术知识、生猪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知识等,同时组织市、乡(镇)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养猪场(户)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宣传、咨询、指导、培训,并亲手示范传授相关技术知识,尽快提高养猪从业人员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水平、守法意识和维权能力,提高养猪专业技术理论水平,不断降低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繁殖率、出栏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促进养猪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市场提供健康、安全、生态、环保的生猪产品。

猜你喜欢

兴义市养猪业养猪场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规模化养猪场疾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提升猪肉供应保障能力
“二氧化碳荒”愁坏英国养猪场
治污关停养猪场这可不是开玩笑
兴义市旱地主要作物复种系统增产增效技术研究
兴义市关工委关爱残疾儿童
晴隆县老年大学与兴义市老年合唱团举办文艺联欢活动
兴义市举行“老师您好 我的好老师”主题演讲比赛
河北唐县四措施推动生猪养殖